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诸经相貌速写(31) 增一阿含经第十三卷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周宏玮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诸经相貌速写(31) 增一阿含经第十三卷
  作福无厌向解脱
  周宏玮
  地主品第二十三
  一、波斯匿王率众前来只园精舍,向佛礼足后坐了下来,在听了佛法后,即请世尊及比丘众接受三个月的供养。世尊默然受请后,他即回宫准备。在盛大供养三个月后,他向佛说,我听佛说过,布施畜生食物,获福百倍,给犯戒人食物,获福干倍等等,而今我供养佛及比丘众,功德更是难以估计,“我今所作功德,今日已办”。
  世尊就告诉波斯匿王,千万不要这样说,“作福无厌”,怎么可以说今天就都作完了。于是世尊说了段故事,大意是说:久远以前,有位名叫地主的国王,分一半国土给从小跟他一齐长大,名叫善明的大臣,后者因此就称善明小王,他的夫人名叫日月光。他们生了一位具有三十二相的男婴,便请诸婆罗门名师来为他看相,他们都认为这婴儿如果在家,将来便成转轮圣王:如果出家,将来必成无上正觉,因此就为他取名灯光,即含有光明远照的意义。父王虽为他提供娱乐的环境,但他因信心坚固,二十九岁时出家学道,“即日出家,即夜成佛”。其父王及地主大王前后各率四十亿众,前来向灯光如来礼足、听法,结果,八十亿众都出家学道,“即以其日成阿罗汉”。地主大王供养灯光如来及八十亿诸阿罗汉七万年,而在他们般涅槃后,叉为他们建寺供养形像、舍利七万年。
  世尊接著说,当时的地主大王就是我。我当时只求福佑,不求解脱。当时所种下的福德,而今还有剩吗?我看,是连毫厘都没有了。为什么?因为在久远的、不可称量的生死轮回中,都把福德用光了。因此,不要说今日我已做完福德,而应该说:“我今身口意所作众行,尽求解脱,不求在生死,食其福业。”那么,就可长夜获得安隐了。
  波斯匿王听后,悲泣交集,即从座起,向佛礼足,自陈己过,再三求佛接受他的悔过。世尊即受其所请,期勉他“更莫复造”。这时,大众之中有位名叫迦旃延的比丘尼也站起来向佛礼足。她说,世尊说的微妙法,使我想起三十一劫以前,饭式诘如来出现于世,当他人城乞食时,有一位名叫纯黑的佣人见了,即回家拿食物来布施,并发愿以此功德,不要堕入三恶道中,并且将来也会遇到如此圣尊,听他说法而得解脱。世尊及波斯匿王都知道,当时的纯黑就是我。这三十一劫中,我没有堕入三恶道,而生于天人之中,这一世终于遇到世尊,出家学道,尽诸有漏,成了阿罗汉。世尊即告诉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得信解脱的,就是迦旃延比丘尼。二、佛与大比丘众在灵惊山时,婆拘卢尊者正在山谷处补破纳衣,释提桓因见了,便想到这位尊者已成阿罗汉,“思惟非常,苦空非身,不著世事,亦复不与他人说法,寂寞自修,如外道异学”,不知他是否有能力为他人说法,我现在就来测试一下。于是,释提桓因就从三十三天来到灵惊山,在尊者面前停了下来,向他礼足后,以偈问他:“智者所叹说,何故不说法?坏结成圣行,何为寂然住?”他则回以:“有佛舍利弗,阿难均头盘,亦及诸尊长,善能说妙法”。二刚偈所说坏结,即坏弃结使,密宗所说脉解心开之意:后偈是说有那么多人能善说妙法,并不少我一个啊!)
  这时,释提桓因就问尊者,众生的根器有若千种,您也知道,世尊曾说众生种类多于地上泥土,为什么您不与他人说法?他说,众生的种类难可觉知,世界若干国土也不同,但都执著我所、非我所,我了解了这种情形,所以不与人说法。释提桓因说,希望您为我说明我所、非我所的意义。他说,我们的寿命,不论男女贵贱,都依这个生命而得以存在,然而世尊也说:“比丘当知,当自炽然,无起邪法,亦当贤圣默然。”我思索此义后,才沉默不与人说法。这时,释提桓因遥向世尊所在处叉手致敬,并说此偈:“归命十力尊,圆光无尘翳:普为t切人,此者甚奇特。”
  尊者就问释提桓因,您为什么说“此者甚奇特”?释提桓因就答说,我从前曾问世尊:“天人之类有何想念?”世尊告诉我:“此世界若干种,各各殊异,根原不同。”我当时就回答:“如是世尊所说,世界若干种各各不同。设与彼众生说法,咸共受持有成果者。一我因此说“此者甚奇特”,然而您也是这样说,世界若千种,各各不同。这时,释提桓因心想,这位尊者“堪任与人说法,非为不能”,就离座而去。
  诸佛菩萨平等平等,而不碍其各有下同之大愿。婆拘卢尊者之默然,与阿难、舍利弗等等尊者之善说妙法,正彰显阿罗汉之多元面貌,除从性所好外,也是各有因缘。婆拘卢尊者若遇上中国的舟子禅师,不知会演出一场多么精彩的好戏。
  三、佛在占波国的雷声池侧时,二十亿耳(Sona,以下迳改音译为索纳)尊者在一静处“自修法本,不舍头陀十二法行;昼夜经行,不离三十七道品之行’,昼夜修行,甚至经行之处,也因脚破血流,而到处血迹,却无法使欲漏心得到解脱。沮丧之余,心想我是佛弟子中,苦行精进第一,到现在却仍无法使欲漏心得到解脱,我家里财产很多,不如还俗,来广行布施,但今天能够出家,也实在很不容易啊!
  当时,知道索纳尊者心念的世尊,“腾游虚空”,来到他面前敷好坐具,坐了下来。他向佛礼足后,也在旁边坐了下来。世尊就问他,你刚才是否有如是云云等念头?他说,是的。世尊叉问他,你未出家前不是很擅长弹琴吗?他说,是的。世尊叉问他,若弦调得很紧,这样弹出来的琴音能好听吗?他说,不好听。世尊又问他,若弦调得很松,这样弹出来的琴音能好听吗?他说,不好听。世尊叉问他,若弦调得“不急不缓”,那么弹出来的琴音怎么样?他说,那就好听了。
  于是世尊告诉他,修行的道理也是如此,“极精进者,犹如调戏;若懈怠者,此堕邪见。若能在中者,此则上行。如是不久,当成无漏人。”世尊说完,便回去雷音池侧。而索纳尊者思惟世尊的教诲,在闲静处继续修行,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位。世尊就告诉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弟子精勤苦行,就是索纳比丘。四、舍卫城中的婆提长者(Set!t!hi Gahapati,婆恐娑之误)因病命终,而叉没有子息,以致财产被收归国有。当时,波斯匿王就风尘仆仆来向佛礼足,然后坐了下来。世尊就问他,大王怎么匆匆一路赶来?他报告了婆提长者的事后,叉说,这位长者有生之日,吃的很差,穿的也不好,所乘坐的马也很瘦弱。世尊就告诉他,正如大王所说,樫贪的人得到钱财也不能享用,既不能与父母、妻子、佣人、朋友分享,也不能布施给修行人。有智慧的人若得到钱财,就能慷慨地惠施广济。他就问,这位长者现在投生到哪里?世尊说,这位断善根的长者现在投生在涕哭大地狱中。
  波斯匿王叉问,这位长者断了善根吗?世尊说,是的,因为这位长者“故福已尽,更不造新”。他叉问,这位长者还有没有未用完的福报?世尊说,丝毫也没有了,就像农夫只求收获,却不去播种,终竞有坐吃山空的时候,这位长者就是“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一。
  这时,心怀恐怖的波斯匿王,擦干了眼泪叉问世尊,这位长者到底作了什么功德而出生在富裕家庭?叉作了什么不善的事而不得享受呢?世尊说,在久远以前的迦叶佛时,这位长者是舍卫城中的农家子弟,当时佛去世后,有辟支佛(Paccekabuddha)出世,来到他家门口,他见了,心想如此尊者,出世甚为难得,便布施食物给他。辟支佛得到食物后,更飞空而去。他见到这项神足通,便发下誓愿,希望以此布施功德,使以后世世都不堕三恶道,而且常多财宝。可是他后来却叉后悔,心想那些食物应给奴仆,而不应给这个秃头道人吃。因为有这些因缘,所以他虽世世不堕恶道,而投生富贵之家,无所匮乏,但因他的后悔,而无法享受,也不知与别人分享,广作布施,以致今世福报都用完了。所以有智慧的人若有钱财,就会广作布施,那么就会再得很多的钱财,这是大王所应学习的。
  波斯匿王听了,就说,从今以后我会广作布施给沙门婆罗门及佛教四众,至于那些来乞求的外道异学,我就不给了。世尊说,不要有这种想法,一切众生都赖食物为生,没有食物,就没命了。于是世尊颂出此偈:
  念当广惠施 终莫断施心
  必当值贤圣 度此生死源
  波斯匿王听了,倍加高兴地说道,今后一定广作惠施,无所吝惜。他即从座而起,礼佛足后就回去了。五、阿难尊者在闲静处,忽然想到世间,有没有逆风香、顺风香,顺逆风也香的那种香?于是他来向佛礼足后,提出这个问题。世尊说,有这种香啊!他叉问,这是什么香?世尊说,那就是戒香、闻香、施香,世间种种香再也没有比这三种香更为殊胜了。因此,你要善求方便,成就这三种香。
  世尊在为阿难颂出的长偈中,提到当时印度常用的木蜜、梅檀、优钵等香,可见焚香的习俗由来已久。长偈中对施(布施的施)香、闻(闻思修的闻)香一语带过,但对戒香著墨较多,如“此戒以成就,无欲无所染,等智而解脱,逝(元、明版作游)处魔不知”,说戒说得如此扼要,耐人寻思。六、佛与大比丘众在迦兰陀竹园时,有一天,世尊持钵入罗阅城乞食时,提婆达多也入城乞食。佛在巷中遥见提婆达多也进入此巷,便要退去。阿难就问佛,为什么要离开此巷?佛说,提婆达多在此巷,所以要避开。阿难说,世尊难道怕他?佛说,我不怕,但不应与这个恶人相见。阿难说,但世尊可使他到别处呀!佛说,我不想这么作,随他要到那里就去那里。阿难叉说,但他还曾到过如来所在的地方。佛说,不应与愚惑的人相见。佛并颂偈:
  不应见愚人 莫与愚从事
  亦莫与言论 说与是非事
  阿难说,跟愚人互相谈论,有什么过失?佛说,愚人所作所为既不合乎正法,又违背常理,不只没有正见,邪见还日益滋长。因此,“莫与恶知识从事,所以然者,与愚人从事,无信、无戒、无闻、无智。与善知识从事,便增益诸功德,戒具成就。”七、佛在迦兰陀竹园时,阿阁世王以丰足的食物供养提婆达多,当时的民众多称叹提婆达多名闻四方,戒德具足、名称悉备,才能使国王每日供养。当时就有比丘将此民情报告世尊,世尊说,你们比丘不要心贪提婆达多的利养,他这个愚人对身口意都不知戒惧,如今他所有的功德即将用尽。就像恶狗伤了鼻子,倍加凶恶,他受此利养,就更加贡高我慢。因此,诸比丘如果执著于利养,就下能获得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反之,要成就这三种法,“当发善心,不著利养”。
  前经说提婆达多入城乞食,本经说他受阿阖世王供养,并非矛盾,而是时间有前后之别。前经说世尊有所不为,不与提婆达多见面,但提婆达多大概从此积极运作,敏于宣传,终于攀上政治关系,而得到利养。遥想孔子陈蔡之厄,其困窘之情,远甚于以乞食为常的世尊,而二千五百多年来,分别受到“素王”、“法王”的尊称,真不能以一时论干古。八、佛告诉诸比丘,若有贪、恚、痴这三种不善根,就会堕三恶道。反之,若有不贪、不恚、不痴这三种善根,便会生于人道、天道、甚至达到涅槃。九、佛告诉诸比丘,所谓三聚,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一、等聚(即等见、等治,等语、等业、等命、等方便、等会、等定),二、邪聚(即邪见、邪治、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三,不定聚(即不知苦、不知习(集),不知尽,不知道、不知等聚、不知邪聚)第二种三聚,是指:一、善聚(即不贪、不恚、不痴这三种善根),二、等聚;三、定聚(知苦、知习(集)、知尽、知道、知善聚、知恶趣(聚)、知定聚)在以上两种指涉的三聚中,应当远离邪聚、不定聚,而奉行其他正聚。十、佛告诉诸比丘,有三种观想当加远离:一、观欲想,命终堕地狱中;二、观瞠恚想,命终生畜生中;三、观杀害想,命终生饿鬼中。另外有三种观想,则当常念修行:一、观出要想,命终生人中;二、观不害想,命终生自然天上;三、观不恚想,若无杀心,命终断下五结,而当下般涅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