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五台山与上海佛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业露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五台山与上海佛教
  业露华
  上海佛教的历史,相传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但上海开埠之前,沪渎之地只不过零星分布着一些小村庄而已,既非南北交通要冲,又非经济文化中心。因此,上海佛教在中国千百年佛教史上没有什么重大影响。
  清末,上海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工商业大城市。与此同时,上海的佛教也活跃起来,逐渐成为近代中国佛教的一个中心。
  民国以来,上海佛教团体相继成立,他们举办讲经法会,出版各种佛教研究和宣传的书籍刊物,校订、整理出版各种佛经,并且办了一些慈善事业。与此同时,上海佛教同全国各地佛教的联系日益频繁,与被称为佛教“圣地”的五台山关系也非常密切。 ’
  位于山西省五台、繁峙县境内的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这里是文殊菩萨说法道场,因此佛教历来十分兴盛。唐代以来,不断有印度、西域、南亚以及日本、朝鲜等地的僧人前来巡礼朝拜,故而五台山又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清代中叶以降,这儿的佛教虽然逐渐衰败,非复昔日之盛,然直到解放初,五台山范围内仍有大小寺庙百余处,其中包括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系统的寺院。
  近代,上海和五台山这两个佛教重镇的密切交往,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各地去五台山朝圣的佛教信徒,成了五台山与各地佛教加强联系,沟通消息的纽带。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一带佛教徒中,有许多人把巡礼朝拜四大名山作为他们一生的愿望。所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去朝拜被称为文殊菩萨道场的五台山,希望能亲见文殊“显灵”、“示迹”,以求得到更多的福慧。如创建上海玉佛寺的可成法师,就曾在玉佛寺落成后与焦山德峻相伴朝觐五台山。这种朝拜活动,客观上加强了两地佛教界之间的联络。而赵城金藏的发现,以及上海《宋藏遗珍》的编辑刊印,也与这种巡礼朝拜活动有一定关系。”
  其次,五台山与上海佛教的互相交往,促进了上海佛教界对藏传佛教的研究和传播。五台山是汉地藏传佛教的中心。元明以来,这儿的镇海寺,一直是藏传佛教的主要寺院。
  近代藏传佛教传人上海,始于1924年第九世班禅来沪说法。接着,上海发起组织菩提学会,专门从事藏传佛教经典的翻译和刊印之事。此后,藏传佛教在上海不断发展。
  把上海和五台山两地藏传佛教联系起来的主要是能海大师。能海是显密并兼,以弘扬藏密为主的近代著名僧人。他先后数次赴藏学习密法,通晓藏文,翻译了一些藏文佛典。1932年他从西藏取道印度回川途中,经过上海,挂单于海潮寺,这是他第一次来沪。1934年他赴五台山广济茅棚安居,同年曾应上海佛教净业社之请来沪传法,据说法会盛极一时。此后他多次来往于五台山和上海,进行讲经、说法等活动。如1936年,能海应邀在觉圆班禅大师纪念堂讲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基本论典《菩提道次第论》;1948年,他在上海创建金刚道场,除讲经说法外还举行灌顶法事。在此期间,能海还不断为五台山佛教的发展而努力。1936年他任五台山广济茅棚住持,除了带领寺内僧众修行外,还常去菩萨顶扎萨克达喇嘛处学习。1948年他亲自陪同扎萨克达喇嘛来沪。50年代他更加频繁来往于上海和五台。能海大师的这些活动极大地扩大了藏传佛教在上海的影响,并加深了上海佛教与五台山的关系。
  另外,上海佛教与五台山的经济联系也是相当密切的。近代以来,上海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大城市,工商业经济发达。上海佛教界的经济力量也相对较强。五台山虽是佛教名山,但因地处华北,远离经济文化中心,气候严寒,所以山中有些寺院经济相当困难。一旦碰上天灾人祸的年头,则更加困窘。在这种情况下,上海佛教界有时就发起募捐,在经济上给五台山佛教以有力资助,极力维持这一佛教名山道场。例如1939年,上海的一些僧俗曾发起“为山西五台山古南台劝募道粮”的活动。劝募文中讲到,五台山“地偏华北,气候既寒,地方亦若”,而“南台又居山之最幽僻处”,所以“老修行最多而道粮衣具等时付缺如”,“近更每况愈下,修行人几于长期忍饥挨冻”,以致“债台高筑,应付无方”,所以发起先集资若干以救急外,还筹划劝募巨款,为之购置四五百亩土地,使之能有永固的经济基础。由此可见两地佛教界之间的经济联系。
  上海佛教各寺院中,普济禅寺与五台山关系更为密切。这一寺院后来还成了五台山碧山寺的下院。普济禅寺,位于原上海法租界平济利路(今济南路)。原为一小庙,称为普济庵。1915年,有僧人德松者接住此庵,后逐年扩充,改建为普济禅寺。德松名永通,俗姓张,浙江宁波人,22岁依江苏如皋县圆通庵瑶峰剃度出家,清光绪甘二年(1896年)在杭州昭庆寺受具足戒。曾于镇江金山寺参学六年,后去五台山朝拜。德松见当时五台山没有十方丛林,前来朝台的南北僧侣食宿非常不便,因而十分感叹。遂于北台顶文殊菩萨像前发愿,若使五台有人发心,开创十方丛林,以便接待朝台的各地僧侣,则愿在南方开辟道场,无论大小,自愿拥护五台常住。因此,德松接住上海普济寺后,逐年将寺中积余资金分供五台,以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