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碧山寺碑文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毕 雯 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碧 山 寺 碑 文
  毕 雯 辑
  敕赐普济禅寺碑记奉直大夫尚书吏部验封清吏员外郎直文华殿云门张骏撰文正议大夫大理寺卿直文华殿东吴朱奎书文华殿古燕仝泰篆额
  古有之日:“地不自灵,因人而灵。物不自胜,因人而胜”。天下名山大川有非祀典所载而其名号不闻,几何不沦落于荒墟苍野之地哉?得其人,则地不期灵而灵、物不期胜而胜矣!古石普济寺在五台山下,其地夷旷,广袤四五十里间,与金刚窟、饭仙山近,而敕赐普济寺实相峙焉。寺建于石,古所凿也。寺下有泉,冬夏异色,其味甘冽,呵以疗疾,人争爱而掬之。四面云峰,胜叠万状,为仙人掌,依约相亘,缤然可观。当成化丙午春二月,钦差守备怀安等卫太监金公驻节其间,慨然起曰’:“灵胜若兹地哉!古虽有寺,而未有作之兴之者,如山川何?”乃召其住持之僧澄孤月往募仗义之众,鸠材僝工,力为增拓,金碧丹垩,焕然一新。上可以祝皇禧,下可以保国障,而寺之雄规杰制,盖自边陲所无者,希乎哉!是固不朽事也,然非文以纪之,则创之者何代?概文何摹写?其仿佛哉?走书来京托内监高公需文于执文笔者,骏闻之日:“天F山川之灵胜,往往为佛子之居,岂佛能灵其灵、胜其胜哉?”盖佛以觉言,人心觉善之基也。富者不得据,贫者不得吞,而图不朽者,固将托之为福田利泽也。若金公用心之勤如是,则地之灵也,物之胜也。自今不有加于古哉!是为记。
  圆照寺住持临济下二十六世、传佛心印、嗣祖大兰若孤月澄禅师建立,显通寺住持普显。
  钦差提督五台山清修禅师,五台山都纲宝天,五台县僧普照,巡检司赵圮,司吏范秀,钦差提督五台山觉义定旺。
  成化丁未年正月吉日建立。
敕赐普济禅寺碑记
  代王成炼,妃姚氏,夫人王氏妙成、王氏妙福,长子武邑(夷)王聪沐、二子乐昌王聪洎、三子吉阳王聪注、四子聪轨、长孙俊林。
  佛教入诸夏,千数百余年,中间废复,虽爱憎不一,而其教则不以是而有所增损,故凡名山胜地,率多蟠结栋宇,土木形躯粉绘而金碧之。以为不若是则无以竦动兴起,使尊礼而信向也。奥若五台,雄据代忻,亘接云平,太行、恒岳耸峙前后,而五台宅中秀出,巍乎独尊。考之山经地志,实方舆一名胜之境,故学佛者往往深入,凿翠开室,聚徒侣而讲肄者,日新月盛,遂为河北诸州一大兰若矣。临济下第二十六世,传佛心印,嗣祖孤月,发心建立。幼入僧籍,闻道蚤,初住别境之禅庵寺,成化初,僧录相与迎致五台法席。师之者日益众多,几无所容,乃相隙地於东北台下之水池,去水实土。东至小阿,南至饮牛池,西至金刚窟,北至华严岭,四隅拓开约二十亩余许。弟惟力寡,虽堂莫构,因疏于代王深允,若挈之赢羡。俾即山取材,而僦工焉。始於成化丙午正月之初,讫於丁未九月之终始。终始及一载而厥功告成,凡为大雄殿间五,天王殿如之,山门三,前伽蓝殿各间一,后方丈暨僧室间五,东西两庑各十有间六,斋厨、茶灶、神褶及四方往来宾待僧伽卦搭之所,又皆区别於内,条而不紊。中肖诸佛尊像而金之、玉之,鼓而左,钟而右,各悬重屋于以昕夕。考代王发扬教法,懋阐宗风,阴翊公差。五台五月初五日午时,遇见虚空释迦佛,见白云冠青衣金面。宋普鉴国祚於亿万,斯翊祀较之远近诸刹有过无不及也,於乎盛哉!然寺虽成,而额弗扁,则无美名以达四方,王乃升请于朝,即日敕下,赐扁日普济禅寺。王拜受赐,而大哉斯扁乎。
  圣上所以嘉惠方外,欲广渡斯也。世诞登彼岸之意至矣,尽矣。敢不尽迓而只承乎!於是金黄其字,殊赤其外,高榜大揭,以昭示圣意於无穷,且以铭而命臣训为之。臣谨受命,不敢以肤浅辞,乃拜稽首叙次而铭日:
  於穆圣土,心契帝释。有邦于代,世嗣无厥。尊祖敬宗,受大厥宇。
  于j、‘于崇,相彼五台。万仞斯拔,风气回合。可开梵刹,乃正方位。
  乃召公输,斧彼锯彼。不日巍巍,伊谁之续。维王之施,维月之力。
  功成事就,来叶何昭,王维克念,请扁于朝。维扁钜笔,金黄殊赤。
  於万斯年,永荷天锡。天锡皇皇,为龙为光。於万斯年,永矢不忘。
  成化丁未年正月吉立。
  武普山李妙能。
  敕赐普济禅寺重修碑记
  重修会首净宝门徒道能、道宁,
  潘府伴读前募修德庙实录官兖人刘需撰
  平阳府解州芮城县
  后学沙门圆玉书丹并篆
  按大明《一统志》载:五台山在山西太原境内五台县东北一百四十里,五峰高出云表,顶皆积土,故谓之台。世传东北方有文殊师利所居之地,白清凉山者,即此也。台分东、西、南、北、中,寺宇壮丽,冈阜盘郁,泉石奇诡,肃然清峻,为晋地东北之胜境也。其中坦夷之处,梵宇佛刹在在有之。历世变故,寺屡毁废,屡有兴之者。我朝列圣,相承音聿,新修葺之。盖以祈佑天下黎元,欲其瞻仰信向而兴起矣!夫去恶为善之心也。东台之下一舍许,有寺日普济。历代贤王所建之寺,多历年所。我藩世子殿下遣内典宝王奉、陶义赉香烛诣寺,上以祝君亲之永泰,下以佑宗室繁昌,使回之日具启。寺宇圮毁,佛像尘污,不堪瞻礼。我贤殿下诱诸宗室暨承奉等官,先出内藏之币,其各官捐贿相助,复遣王奉等往,仍旧贯而修饰之。丹垩灿烂,金碧净光;飞甍杰构,凌切云霄,其与五峰相辉映而称名胜於西北。愈久而不衰者,因佛之道足以鼓动天下,亦必我贤殿下仁孝之心,以致夫多助之力也。窃闻五台雄据忻代之胜,岁时群邑之耆老壮少而必烧香祈福於此。四方显贵名流之经过者,必不以事废游於此。士大夫文人闲暇而游咏者必之於此。观斯胜概,莫不羡慕具念。夫我贤殿下所以用心而图不泯者焉。肇工於弘治壬子,讫工於正德壬申。其材用之费,不具书之。若夫重修是工而助资者不详於前,则其姓名於碑阴。伴读刘需、备官侍从应教作文,以记其费。勒诸坚珉,用垂永久。是为记。
  钦依提督五台山兼管番汉觉义园聚、耆旧道玉,般若寺住持德顺、道明。
  钦依提督五台山兼住演教寺禅师道璟、耆旧南达室哩、普恩寺住持道洪。
  钦依提督五台山都纲净玉、圆照寺住持圆宗、应缘寺住持道海、满昶。
  钦依提督五台山都纲普显、显通寺住持明玄、兴国寺住持照园、照鉴。
  大明正德甲戌庚午月。
  日本山老耆善道、聚道、宣道、正道、果道等并本寺住持德有立石。
  皇明五台山敕赐普济禅
  寺太空满禅师重修功德记
  诏修藏典赐紫沙门五台大
  广宗寺住山琴台天玺祖印撰书
  京都圆通禅寺嗣讲经论沙
  门东鲁渤海柱庵祖月篆额
  盖闻雁门五台山即古清凉山也。名载佛书,永镇邦域,为文殊大士应化摄生之所。按《杂华经》云,东北方有山名曰清凉,文殊居之,常与万人在此说法。广《疏》云,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名日清凉。五顶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日五台。《山海经》云,空桑之山,夏常雪。又东泰戏之山,滹沱之水出焉。虽嵩代作镇,未若清凉出於金口而利周贤劫矣。兹禅师德满太空,其先乃真定人,俗姓李,母高氏,生天顺问。气字频拔,毅然不群。幼乐佛事,志欲出家。父母不从,居家纳室而恒作善事。及三旬余,时惟两间飞潜动植之物,委形壳常也。苟不觉知,欲逭轮回,曷可恨乎。由是私进五台山,谒万圣於斯。针芥相投,钵水会意。时礼本寺道闰和尚为师,遂披剃焉。自此,故苦食淡,奋志精修,斯须不怠。或於清凉别境,大谷深林,隐龙泉之朱心塔处,平山之殿基庵、杨竹院、桃林庵,幽遁之数载。本台北张先生构大兴庵,苦行,有时又赤脚。明二年一旦,明心见性,往来人间,引道迷蒙,不数年而从化者多矣。嘉靖二年春,广募众赉还山,大作胜会毕。惟我本寺开山第一代祖师净澄孤月大和尚,德感代王建寺,清额之缘。盖年深日远,殿舍倾颓而生不忍,乃为之叹。矧古人能述未备者有之,余何人哉?由是与弟德崇,号古灯,俗之堂弟、父全、母李氏,及徒圆成、圆真,协力兴葺。自此,致十方檀信闻施而云委争先,遂工抡材,构前后之殿宇,三间之方丈,伽蓝之祖师,钟鼓之楼阁,庖庚之库厩,禅堂之廓庑,离位之排楼,乾艮之别院,碾磨之室。
  大明嘉靖四年龙集乙酉岁孟秋七月廿九日圆真屯碑。
  五台山碧山寺募造罗汉圣像功德碑记国胤,东居巨族。世修善因,现宰官身而作佛事,随缘倡施。命往姑苏,虔造奇特罗汉、观音大士、韦陀圣像,共二十尊。水陆跋涉四千余里,仍由京都送供戒坛。列龛设座,庄严甚丽。使天下善信朝礼随喜,赞叹希有功德。《金刚经》云,菩萨无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盖因修宰官一念信心非真反,故不吝所费,慨然成就,万古不磨功德。正谓此相非相,名为实相。任连游戏,自在神通。行布圆融,莫不消扫自己者也。尝言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予观佟公自熏成种,善根弗浅。谨勒斯珉,流布芝声于后。 .
  清凉碧山传戒沙门如璧谨识。
  信官佟国胤上为父讳岳年、母罗氏增延福寿。
  碧山寺碑文
  玄烨原夫园成祗树,聿标鹫岭之奇。香满旃檀,定据琳宫之胜。况山雄云代,宇结清凉。文殊演教而开基,天龙八部。迦叶瞻容而俯首,螺髻千身。繁朔塞之名区,实梵王之法界。经驮白马,睹贝画之常新。地布黄金,喜藩林之重灿。兹碧山寺,栋构台阿,晕飞岩畔。榜传普济,化城之玉碉犹存。谷号华严,德水之青莲时现。银龛珠洞,映三藏之神光。叠嶂层峦,萃五方之灵秀。浮烟罨翠,迥接苍穹。含蔼流清,傍分绿涧。荷群峰之凝碧,绕丈室以增幽。雁塔岐螬,朱夏带阴山之雪。鹤林高下,白毫连紫极之云。兹因岁月迁移,川陵委寂。禅枝忍草,侵榛蔓以交芜。宝铎雕甍,历风霜而黯色。朕亲来佛地,藉祝慈禧。爰整金绳,丕施珠网。启琉璃之净国,宝树攒香。灿璎珞之红楼,昙花四照。相轮自备,。巧傍新幡。丹凤飞来,还栖旧刹。蕊刍竞集,弘参不二之宗。象力攸崇,众证无为之果。用镌贞石,永焕名山。
  大清康熙十年。
  五台山碧山寺由广济茅蓬
  接法成就永为十方常住碑记示作菩萨,以大智力辅弼释迦,其应化之迹在清凉山。《华严经》中预为宣说,以故大法东来,随即开山。自兹厥后,代有高人,。宏扬法化,利益群萌。由汉迄今,相续不绝。至明成化间,有孤月净澄禅师者,禅净各臻其极|'道声因之大震:代主成炼事。以师礼,建寺于华严谷,以供奉焉。请敕赐额日:“碧山普济禅寺”。法道大兴,宗风丕振。清初蕴证如璧禅师住持此寺,久为王臣所尊敬,于康熙初改寺额为“护国”焉。降及清季,’哲人云亡,颇形凋敝。于光绪三十二年,乘参、恒修二师来山朝台,见各台顶只有石室,绝无僧居。凡朝台者,渴不得饮,饥不得食,倦无歇处,遂发大心于北台顶修一茅蓬,名为“广济”,专为朝台者作一歇息饮食之所。随力结缘,以利一切中外缁素。民国纪元后,碧山寺僧无可云持,田产典质殆尽。乘参、恒修、果定入碧山寺籍,称为东房。乘参更名昌乘,恒修更名昌恒,果定更名隆果,所谓接法成就也。由是尽力募化,维持道场,建设茅蓬,接代十方僧众,竭力供养。从是以来,春则打念佛七,夏则讲经,秋冬则坐香打静七,以尽已分而祝国民。添修禅堂、寮舍,拟恢复旧制,永续祖灯。七年募资,赎回东西两院屋地。九年赎回光明寺村莜麦租四十石,以供僧众道粮。十二年,乘参、恒修二师相继圆寂,嗣法门人果定,遵遗命勉力住持。蒙诸大护法诸山长老赞襄之力,添修寮舍三十余间,印补藏经,栽种树木,修防冲湮而不坏禾稼,南北诸山诸大居士以碧山寺既为十方常住,理应大家赞成,呈文政府出示立案,以期永久无替。公推马冀平、汪大燮为代谛闲法师,并上海佛教维持会程雪楼等,函祈山西阎督弁维持。于是总参议长赵君戴文委山西佛教会会长力宏和尚同会员等,于十六年五月来山,邀本山僧正、副会长、区长、商会会长、十大诸山僧俗、名流公议,碧山寺负债甚钜,后起无人,由东房广济茅蓬代还债洋一万七干七百余元,碧山所有殿房、田地,永远成立十方常住,不许再收徒弟,以免丧祖德而辱佛门。于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当同大众还清隆福所欠外债洋一万七千七百余元,隆福前所押出红契约据,一并收回守存。山西省佛教会代为呈请省政府备案出示,俾众周知,碧山寺永为十方常住,从兹专心弁道,修持净业。将见狮子窟中了无异兽,旃檀林里康绝伊兰,勉继孤月禅师之道,用慰文殊大士之心,则一切缁素赞襄成全之一番苦心,不务虚设矣。凡住此者,名宣勉旃。
  民国十八年己已夏历四月初四日释印光谨撰。
  己已六月菩萨戒优婆塞徐雷法名页瑞识。
  五台县政府布告
  为布告事,案奉省政府行知内开案,据山西佛教会呈称,查敝会前以还清五台山碧山寺该外债项,呈请立案,已蒙准在案。兹据该寺住持隆果面称,上年敝会处结该寺东西两房历年纠葛后,该寺西房隆福纠结格西喇嘛,意图死灰复燃,在北京大肆捣乱。幸经北京居士胡子笏等以“该寺既经山西佛教会解决,不便再生事端,始将彼等忘念暂息。今虽将隆福所欠外债还清,该寺地产约据归隆果经守,不假政府威灵,终恐孽芽重生,,等语。查该僧隆果所称“格西隆福意图捣乱,原系实情。此次虽敝会同该山区长等,令约据归隆果经守,永远开设十方常住,承种地土,已蒙备案。若不宣示该山,使众周知,彼隆福等妄念,难免复生,似非永遏乱萌之良策”。理合,据情呈请大政府出示,宣告张贴该寺实为德便等情,除批呈,悉仰候行县查照宣告可也。此批印发外,合行该县,仰即查照,就近布告。特此行知等因,奉此合函布告。为此,布仰该寺僧等一体知照此布。
  县长陶封锡。
  ’ 中华民国十七年十月十八日。
  护国碧山十方普济禅寺住持隆果。
  碑 阴大明成化十三年龙集丁酉仲夏吉旦
  法孙净能等立石
  沧溟潮公大觉禅师
  敕封 门徒
  西天智光大通法王
  敕封护国正教寂照圆明大大师金碧峰和尚舍利宝塔
  独空通公大禅师
  敕封嗣祖徒
  月山胜公大禅师
  大清顺治十四年龙集丁酉佛欢喜日
  传讲毗尼玄孙如璧徒妙圣等重建
  寿冶法师懿行碑记
  夫如来之教,修因克果。菩萨之道,舍己利他。一切众生能依如来教力行,勤修六度,自是意中事耳。今睹我碧山十方广济禅寺,佛容庄严,殿阁交辉,发达昌盛之气象,寺僧无不念及本寺退居老和尚。
  寿冶老和尚,俗姓袁,祖籍江苏无锡。年二十一岁,依上海普济寺德松老和尚出家,得戒于宝华山德宽大和尚,受心印於碧山普济禅寺广慧老和尚。
  一九三〇年,师随师德松老和尚来山礼佛,发愿拥护本山先创之十方丛林。本寺改十方,为本山首创。开支拮据,德松老和尚即连年济以巨金。一九三三年,师任上海普济寺住持,继师德松老和尚之誓愿,济及未断。一九三九年,师承广慧老和尚法席,毅然将上海普济寺产,全部永献与本寺作下院,奠定本寺兴隆之基,广演佛法。一九四七年,师退居。怡游历东南亚佛教国家,后旅美国纽约大乘寺卓锡。师身居外邦,胸怀祖国。八卜年代屡回国,来山睹祖,修饰各山之胜况。师发心募集资金以助,遂继续予本山人民币数额四十余万,用于修葺西北台寺塔,壮严像设等善举。另造文殊像五尊,运回本山五顶供养。众议师之殊德,实应旌于名山,即定泐诸贞珉,聊达微忱,以报德表恩于万一耳。
  公元一九九0年春季五台山碧山寺十方普济禅寺两序大众
  监院因修禧拒书立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