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寺的第五代住持——妙江和尚
碧山寺的第五代住持——妙江和尚
竺 颖
公元一九九五年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五台山著名的华严行者、原碧山十方普济禅寺的第四代住持、现美国纽约光明寺住持寿冶老和尚,怀着对五台山文殊道场的崇敬之情,偕同香港妙法寺方丈圣一法师、香港西方寺方丈、提菩学会会长永惺法师和广州光孝寺方丈、法弟本焕和尚等诸山名刹的十大法师,回到他阔别五十余年的祖庙——碧山寺,应邀参加“一九九五年中秋节中国山西五台山碧山十方广济茅蓬护国三坛大戒”的庄严法会期间,他抱着续法慧命的严重责任,挥笔写下了《碧山寺法卷》:
正法眼藏
五台山碧山寺常住、开山第一代乘参、恒修,传第二
代果定,传三代广慧,传四代寿冶住持,第五代妙江。
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一日
寿冶书口
字海月
这一《碧山寺法卷》,就是碧山十方普济禅寺的第四代,住持寿冶老和尚授予现在碧山寺住持妙江和尚的嗣书。它相当于禅宗所传的衣钵,也就是通常说的嗣法、传法、传衣。其源于释迦牟尼传法于摩诃迦叶时候。《大藏经》第五一册《景德传灯录》卷第一载:
释迦牟尼“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于汝。”
这里的金缕僧伽梨衣,就当于寿冶和尚传给妙江和尚的《碧山寺法卷》。这里的清净法眼,就是《法卷》上的正法眼藏。正法眼藏,就是幽玄微妙的佛心,也指释尊所体悟到的不可思议的真理。总之,正法眼藏,就是佛所说的微妙正法。寿冶老和尚将《碧山寺法卷》传予妙江和尚,就寄托着他对妙江和尚的深切期望:续佛慧命,弘扬正法,净化人心,利乐有情,庄严国土。这也是寿冶住持对妙江和尚的信任、鼓厉和鞭策。
妙江和尚,俗姓刘,一九五二年腊月二十日生于山西省阳高县古城乡西要村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父名,藏舟,早年曾在本县区镇工作,后出家为僧,现任五台山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母亲,早年曾是一个慈祥善良、净口茹素、崇佛信教的家庭主妇,后随父亲相继出家为尼L'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妙江,就是她祈求观音菩萨送来的一个胖小子。因此,在他三岁上断奶之后,母亲就把他送到离西要村不远的一个小庙——黑龙洞里,目的是求佛保佑,长命百岁,见识见识寺庙生活。黑龙洞是西要村的一个小庙,但自然环境颇好,靠山面水,松柏成林,绿草如茵,景色如画,清净幽雅,是一个修行的好地方。庙里僧人不多,香火也不够旺盛,但晨钟暮鼓还是如法进行。僧人们除了诵经念佛、坐静修禅之外,大多都还参加一些农田劳动,种菜种麦,过着自食其力的悠闲生活。妙江来到庙里,给这里增添了不少活泼气氛。他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见到什么,都挺新鲜。一天到晚,不是问这,就是问那。一教便会,记得还很牢靠。愚住持见他心灵嘴巧,慧根不浅,就常常给他讲一些有趣的佛教故事,教他一些简单好懂的释家名相、偈语,什么阿弥陀佛呀,观世音菩萨呀,天王、罗汉呀,乃至诸法无我,诸行无常等等。在他那幼小的心坎里,就撒下了善根佛缘的种子。
妙江有位姥姥,住在离他家35里远的地方。在他七岁那年,姥姥得了一场重病,多日卧床不起,极需要人服伺看护。于是,妙江的母亲就住到姥姥家,伺候病人。那时,妙江的父亲只因区镇工作缠身,也不能经常回家照顾孩子。所以,小妙江就断断续续地在黑龙洞庙里住了三、四年的时间。此时,他虽然住在自己家里,但很长一段时间了,没有见到母亲。所以,。他十分想念母亲,连做梦也在喊着母亲。一天,他象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在思念母亲这股熏风的吹动下,他跑出了村庄,走在了田间小道上,边走边还呼唤着母亲,急切盼望她快快来到自己身边。但是,千呼万唤,就是不见母亲的踪影。于是,一股生离死别的痛苦,就向他那幼小的心灵袭来。正当此时,忽然传来了一种轻妙幽雅、动听悦耳的梵音。不知在一种什么力量的指使下,他就熟炼地跪在地上,双后合十,闭上眼睛,嘴里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脑海里则闪现出了他所住过的那座小庙的影子,不知什么时候,他又如何回到了黑龙洞。从此,他又在此过了二年的沙弥生活。九岁那年,母亲把他送到学校。白天上课认字、演算术。下学之后,他又跑到寺庙,跟着师父们烧香磕头,诵经念佛。“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这是妙江和尚最早接触的第一部佛经,即《妙法莲华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品经有2567字,但没过多久,他就背得滚瓜烂熟。因此,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老早就札在了他的心里。
妙江和尚十岁那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那时,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咬住牙,勒紧裤,决心还清外债,度过难关。黑龙洞的僧人也同全国人民一样,吃着树皮草根,还坚持到农田劳动。因此,妙江就由母亲接回家里。没过多久,母亲又将他送到了大同市南门内的南寺。南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一,741),时称开元寺。晋初,易名大普恩寺。辽保大二年(1122)至金皇统三年(1143),圆满和尚住持重修。明正统十年(1445),又更名善化寺。善化寺坐北朝南,占地1400余平方米。沿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有文殊阁和普贤阁,东西还有庑廊配殿,是按照“伽蓝七堂”之制建造的一座建筑高大、宏伟壮观、布局严谨的辽金寺庙。解放之后,又经国家多次修葺。就是在这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1961年,国务院还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妙江和尚在此,不仅跟着师父们上早课、晚课,还嘴里不停地背诵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也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卦碍。无卦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竞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日:‘揭帝揭帝,般罗揭帝,般罗僧揭帝,菩提僧莎诃"’等这一部二百六十个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久,他又到了七佛寺。后来又转到闻名遐迩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在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东西延绵1公里,现存53个洞窟,51000余尊圣像,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上闻名的艺术宝库。妙江在此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他一边上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一边在寺庙参禅礼佛,守护文物,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和旅游客人。鉴于他的父母都是僧人,他也一心向佛,他早就想实现自己昼思梦想的出家愿望,于是,在1969年,他就礼云冈老和尚藏通为师,披剃出家,穿上了湛蓝色的袈裟,终于成了一位名符其实的佛家弟子,开始了他那青灯伴黄卷、钟磐和木鱼的僧人生活。
僧人,虽然是出了家的释迦弟子,但并没有出国,更没有脱离现实,还是社会的一部分成员,因此,在席卷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他们也遭到了“文革”的劫难。不仅受到红卫兵的批斗抄家,大部分僧人还被遣送回家,从事劳动改造。妙江和尚也不例外,他被遣送原籍,进行改造教育。但他还心系佛祖,不忘佛门生活,天天坚持背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全文三十二品七千余字,妙江和尚只用9分种即可一字不漏地背诵完毕。直到现在,二十余年过去了,他还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错。佛教认为,诸行无常。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1976年,粉碎“四人帮”,表志着“文革”这场劫难的结束,也表志着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逐步得到了落实,“文革”期间被遣送回家的僧人,也陆续返回了寺庙,妙江和尚也回到了离开几年的云冈石窟,仍为藏通老和尚的侍者。师徒相见,悲喜参半,禁不住流出了几点热泪。
文殊道场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著名圣地。早在北魏太和年间(471——499),即有律宗三祖法聪律师于碧山寺开讲《四分律》,门人道覆录为义疏,被后世尊为律宗四祖。到唐代时,律宗九祖道宣又至五台山弘扬律学,创立了五台山律宗。“会昌发难”之后,五台山还保留着全国仅有的两座戒坛之一。到明代时,律宗二十九祖慧云如馨律师又至五台山弘扬戒律,开坛授戒。解放初期,律宗四十六祖旺台圣德律师,又至五台山法雷寺担任住持,开坛授戒。因此说,五台山也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律宗道场。1981年夏天,妙江和尚在藏通恩师的指示下,来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在普化寺于寂度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具足戒,略称具戒,是令持戒者于一切境中,都要精勤修持,择善离恶,趋于圆足,故名。从此,妙江和尚就成了一位正式僧人,且留在了普化寺继续修行。这是因为,那时普化寺的住持是藏明和尚。藏明和尚与云冈的藏通和尚是法兄弟,妙江和尚就是藏明和尚的法侄。又且那时的普化寺,一片荒凉,杂草丛生,瓦砾满院,殿堂、厢房也成了羊圈和干草房,亟待用人整理修葺。所以,妙江和尚就留在了普化寺,协助藏明和尚修整寺院,开辟道场。妙江和尚和众僧人在藏明和尚的领导下,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后,起早达黑地劳动;以藏明和尚多年的积蓄、居士们的布施和国家的资助,不几年的功夫,就将一座破败的寺庙修建成了一座布局严谨、建筑瑰丽、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的净土道场。
八十年代初期,是五台山佛教的复兴时期。正当妙江和尚一心一意地全力修复普化寺时,五台山佛教协会为了续法慧命,培养佛教的接班人,就决定保送妙江和尚至南京的著名古刹栖霞寺学习。1982年金秋,妙江和尚带着文殊大士的重嘱,来到了“天下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寺,参加僧伽培训班的学习。栖霞寺在南京市东北17公里的栖霞山中峰西麓,始为南齐隐士明僧绍(即明征君)的住宅,因他信仰佛教且与智度和尚有师友之谊,故于南齐永明元年(483)舍宅为寺,以其字栖霞名之,日:“栖霞精舍”。后经历代扩建、重建,遂成与国清寺、灵岩寺和玉泉寺齐名的禅宗丛林。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赐额“栖霞寺”。寺内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大佛阁、藏经楼、摄翠楼、干佛岩、舍利塔、明征君碑等南朝的石刻造像和五代石塔及唐碑等文物古迹。寺周群山环抱,枫叶满山,金秋时节的“栖霞红叶”,是金陵著名的胜景之一。妙江和尚在这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梵宇琳宫中,倾心聆听了教务主任茗山老法师和教师圆堪法师讲授的佛教基础知识、丛林知识、寺庙管理和佛教戒律等课程,并一一进行了细致的钻研与消化,学到了不少系统的佛教知识,提高了他的佛学水平。与此同时,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认真阅读了不少经书,背过了他所喜爱的《大悲咒》、《楞严咒》和《维摩诘经》等经咒,于1984年仲春二月圆满结业,满载而归五台山,被佛教协会安排到南山寺,担任副管家。南山寺是五台山著名的十大青庙之一,由佑国寺、善德堂和极乐寺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3175平方米,现存殿堂45间,房屋204间、砖窑44眼、牌楼5座、石碑19通、砖雕、石雕、壁画1600余画,是一个规模宏大、建筑瑰丽、雕梁榱栋的梵琳花宫,也是五台山著名的石雕艺术宝库。妙江和尚在此,与常住30余人一起,整修寺庙,保护文物古迹,接待四方游客,也参加一些农田劳动。但因当时大僧不多,二僧又不会佛教音乐,所以,当大僧、二僧分开上殿时,妙江和尚往往是一个人吹拉禅唱,打击几种乐器,而且那宏响悦耳的念经声,往往高于那些二僧尼众的声音。因此,那些尼众就把他说成是弘一法师的再来人。
妙江和尚是一个手勤腿快,能够吃大苦、耐大劳,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具有一定的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的僧人。因此,在南山寺工作一年之后,又受五台山佛教协会的委派,去了慈福寺当家。慈福寺是清代道光二年(1822)见证活佛修建的十几座黄庙中的一座华丽的禅堂院。因为它在菩萨顶后面的灵鹫峰上,有殿堂楼阁80余间,连禅堂僧舍也相当美观,寺周又松杨围绕,院内还清净肃穆,所以,在八十年代中期,五台山佛教协会就把一些退修僧人,即悟清、灵鹏、保生、寂贵等德高望重的老禅衲,安住其中。但他们都年事已高,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有好东西也吃不上,好衣服穿上也弄得肮脏不堪,屋里也弄得乌烟障气、一团糟。妙江当家一看,不禁十分心酸。这些老禅纳都是他的长辈,生老病死又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想到这里,他就发愿要改变这里的一切。他亲自动手,打扫禅房,洗漱衣服,下厨做饭,双手捧着钵盂,将饭送到老衲手里。吃饭之后,又一个一个地将钵收回,清洗干净。有的病了,还要请医,打针吃药,伺奉左右。这些老禅衲见他有礼有貌,勤劳吃苦,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照料得自己挺好,遂对他很尊敬、信任一有病或其它什么事情,总是像念“阿弥陀佛”一样,也叨念着他的名字,五台山的人们见了他也亲切地称呼其为敬老院的院长。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妙江和尚把这几位老衲一个个地送归之后,又被五台山佛教协会安排去竹林寺当家。竹林寺,在五台山车沟村西南,是唐代净土四祖法照法师于大历年间(766——779)创立的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瑰丽的古刹精蓝,也是日本天台宗的圆仁慈觉大师至五台山巡礼求法时的驻锡之地。但自明代万历年间(1572—1620)之后,饱经沧桑,无人修葺。到本世纪八十年代末时,只存下一座八角五层楼阁式的砖塔和“日本天台入唐求法沙门圆仁慈觉大师御研钻之灵迹”碑了。其余殿堂房屋,破坏不堪,佛菩萨像也残缺不全,就连法器、装饰也没有一件。当时仅住着几个和尚和尼姑,他们既不上殿念佛,也不诵经习禅,更不参加劳动,还和当地群众关系搞得相当紧张。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妙江当家解决。他下定决心,严肃戒律,首先赶走了一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团结、行为虚妄的僧人,接着又安排二僧去了其它寺院,然后就带领着其余僧众修整殿堂,庄严佛像,肃威仪,习禅定,使僧人们的宗教生活逐步走上正规。从而,与当地群众的关系也得到了大大改善。1991年,当妙江和尚离开竹林寺时,这里住的七、八位僧人已能安心地修行办道了。
妙江和尚离开竹林寺的原因,是五台山佛教协会决定他去安徽九华山甘露寺参加中国佛教协会于此举办的一个监院执事进修班。该班的主任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副主任是著名的佛学家净慧法师和王新大居士,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寺庙管理。经过半年多的用心听讲和认真学习,终于圆满毕业。在此期间,妙江和尚还朝SLY‘九华山,礼拜了地藏王菩萨,见到了曾在普化寺打钟的能悟老和尚。能悟老和尚是从上海来的一个老知识分子,自幼信佛吃斋。离休之后,发心出家,曾在五台山普化寺念佛、打钟。当妙江和尚在普化寺时,他俩互相关心,无话不谈,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同参。机缘凑合,又在九华山东崖寺相会,不禁合十言欢,叙述别后之情。能悟和尚的发心比以前更勇猛了,念佛也比以前更精进了,他还要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修东崖寺的大佛殿哩!
妙江和尚从九华山学习回来之后,省佛教协会想把他留在太原工作,但他离不开五台山,离不开文殊菩萨,执意要回五台山。于是,省佛教协会就推荐他当选为五台山佛教协会第七届的副会长,且安排到碧山寺当家。
碧山寺是五台山历史悠久的一座著名古刹,自明代孤月禅师兴建、扩建以来,又经过‘『太空满禅师、乘参、恒修、果定、广慧、寿冶、法度、净如、因修等和尚多年的辛勤经营,遂成了五台山上名闻遐迩的一座十方丛林。到92年时,因寺僧人员复杂,戒律轻驰,勾心斗角,财务混乱,老当家也年高体衰,力不从心,不愿管事,遂使一个好端端的寺庙出现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妙江和尚就是带着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决心来到这里的。下车伊始,首先赶走了那个恶性僧人,请回了那个主持正义而被挤走的和尚,对那些受蒙蔽而决心悔过的僧人,进行了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严肃戒律,按章办事,举办佛学班,讲经说法,坐香习定,强调修持,端正道风,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整顿,终于使这座混乱的寺庙,又走上了正规,恢复了生机。同时,妙江和尚又率领合寺僧人维修殿堂,庄严佛像,修路铺院,修筑了一条150米长的围墙,新建了一座样式古朴、设备齐全、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的僧寮房:去年,又开始了天王殿的重建工程,可望今年完工。目前,妙江和尚正在加紧修复寺庙,目的在给同参法侣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修行环境;同时,他也抓紧念佛、诵经、坐禅,从来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事。这是因为,前者是开悟、往生、了生死的助缘,后者是开悟、往生、了生死的正因;前者是修福,后者是修慧。因缘结合,福慧双修,决心向着弘法利生、净化人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成佛之道,勇往直前。这就是他对佛祖的回报,也就是对他那些先师们的回答。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