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思想的特色与业力观(下)
有部思想的特色与业力观(下)
林福神
3、 六因与四缘
然此四缘与六因的关系如何?大毗婆沙论卷一六云:
“然此六因非契经说,契经但说有四缘。性谓因缘
陆,广说乃至增上缘性,今欲以因分别缘,故说此
六因。”
“问为因摄缘,缘摄因耶?答:互相摄随其事。谓
:前五因是因缘,能作因是余三缘。有作是说:缘
摄因,非因摄缘,及所缘缘非因所摄。”
而六因是否为契经说?有以六因虽无一绖次第说,但诸经处处敌说,而谓六因是契经说,如婆沙卷一六云:
“谓契经说是名见为根,信证智相应,如是等经说
相应因。又契经说: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
触俱起受想思如是等经说俱有因。又契经说:如是
补特伽罗成就善法及不善法,善法隐没,恶法出现
,有随俱行善根未断,以未断故,从此善根犹有可
起余善根义,彼于当来有清净法,如是等经说同类
因。又契经说:诸邪见者,所有身业语业意业,诸
有愿求皆如所见,所有诸行皆是彼类,如是诸法皆
悉能招非欣爱乐不可意果,如是等经说遍行因。又
契经说:无处无容身语意恶行受可爱异熟,有处有
容彼受不可爱异熟,如是等经说异熟因。又樊经说
:二因二缘能生正见,谓他音声及内如理作意,如
是等经说能作因,故此六因是佛所说,是故尊者依
经作论。”
4、 六因显四果大毗婆沙论卷二一云:
“有为法流转世故有囚有果,无为不南故无因果。
”
“有为法有三相故有因有果,无为不南故无因果。
”
大毗婆沙论巷七六云:
“三世诸法,因性果性,随其所应,次第安立。体
实恒有,无增无减。”(注四七)
故有部立因性、果性其法体皆实有,祈立的六因与果的关系又如何呢?婆沙论卷一六云:
“欲以六因显示四果,令其(外道等)明了,如观
掌内阿摩洛迦(庵摩罗果)。谓以相应俱有二因,
显士用果;以同类、遍行二因,显等流果;以异熟
因显异熟果;以能作因显增上果,由此因缘故作斯
论。”
又,婆沙论卷二一云:
“问如是六因,谁有何果?答:相应、俱有因有士
用果。同类、遍行因有……。其解脱果是道所证,
非因所得。”
六因的取果、与果,在时间上又如何呢?婆沙论卷二一云:
“问如是六因何时取果守?何时与果?答:相应、俱
有因,现在取果,现在与果;一利那取果,一刹那
与果;取一刹那果,与一刹那果。
同类、遍行因,现在取果,过去、现在与果;一刹
那取果,多刹那与果;取多刹那果,与多刹那果。
异熟因,现在取果,过去与果;一刹那取果,多刹
那与果;取多刹那果,与多刹那果。
能作因有作是说,现在取果,过去、现在与果;一
刹那取果,多刹那与果;取多刹那果,与多刹那果
。……若能觉了如是六因,即于四果分别照察,如
观掌中余甘子等。”
㈦佛、菩萨观
有部对佛、菩萨的观点又如何呢?此在异部宗轮论有所介绍:
“佛与二乘解脱无异……应言菩萨犹是异生,诸结
未断……八支正道是正法轮,非如来语皆为转法轮
。非佛二晋能说一切法。世尊亦有不如义言。佛所
说经非皆了义,佛自说有不了义经。”(注五一)
从此可知有部是平实的佛、菩萨观,婆沙论在注释“佛以一音演说法”之赞佛偈时,有云:
“佛以二晋说四圣谛,不令一切所化有情皆能领解
。世尊虽有自在神力,而于境界不能改越。如不能
合耳见诸色、眼闻声等。问:若尔,前颂当云何通
?答:不必须通,非三藏故。”
又对于燃灯佛过去在灯光城暍利多罗山转法轮的“本事”,婆沙卷一八三云:
“燃灯佛本事云何通?答:此不必须通。所以者何
?此非素怛缆、毗奈耶、阿毗达磨所说。但是传说
,诸传所说或然不然。若必欲通者,应知过去灯光
城即今婆婆屹斯,过去喝利多罗山即是今仙人鹿苑
。”
㈥不立补特伽罗我
有部所言“三世实有,法体恒存”的主张,实显其“有我论”的倾向,但其主“法我”,却不言有“补特伽罗我”,此如婆沙卷九云:
“问:善说法者,亦说诸法常有实体性相我事,而
非恶见,何故外道说有实我便见恶见?答:我有二
种,一者法我,二者补特伽罗我。善说法者,唯说
实有法我,法性实有,如实见故,不名恶见。外道
亦说,实有补特伽罗我,补特伽罗非实有性,虚妄
见故名为恶见。”
㈨破它部派之“有”
有部是从上座部因“一切有”的争辩而分出,其一切有的界定,自有其严谨性,前我们已述三世实有、法体恒存,一刹那具三有为相,无真实补特伽罗我·,也非无因无果,我们再从有部对其它部派的批评,不是于“有二百得太过如增益论者,就是于“有二百得不足,如分别论者、刹那论者……,如俱舍论卷二O云:
“若人唯说有现在世及过去世未与果业,说无未来
,及过去世已与果业,彼可许为分别说部,非此部
摄。”
顺正理论卷五一云:
“如前所辩三世,及有真实三种无为……许彼是说
一切有宗。余则不然,有增减故。谓增益论者,说
有真实补特伽罗及前诸法,分别论者唯说有现,及
过去世未与果业。刹那论者,唯说有现一刹那中十
二处体,假有论者说现在世所有诸法亦唯假有。都
无论者说一切法都无自性,皆似空花,此等皆非说
一切有。”(注五六)
三、有部的业力观
(一)总说
佛陀的无我业观一反印度传统思想的神我存在,在无我中如何建立业果相续的轮回呢?到部派时代就有各种看法;或言种子,或言无失法;或言无体;或言业极谢过去,体无却曾有故得果……;而有部却提出“无表色”。
有部的见解是:业有身、口、意三种,意业是思心所,因思心所发动引生的形色、言语,叫做身表和语表,这都是色法。身表与语表业刹那引起另一种不可表示,没有对碍的色法,叫无表色,就是无表业(依欲界说),这无表色,是从四大所造,也有善与不善两类。无表色的教证,主要是业力的相续增长。身表、语表是刹那灭而间断的,意业也是三性不定的,但业力却是相续的,此由表色而引起的潜在业力,有部名之为“无表色”。
(二)别说
1、 三业与表、无表的关系
㈩ 身语业俱表、无表性
有部依契经所言的思业、思已业及三业,另外建立了表、无表业,此如顺正理论巷三三云:
“契经说:有二种业,一者思业,二者思已业。思
已业者,谓思所作,即是由思所等起义,应知思者
,即是意业。思所作者,即身语业。如是二业,于
契经中,世尊说为三,谓身语意业。如是三业,随
其次第,由所依自性等起故建立,谓业依身故名身
业,业性即语故名语业,此业依业复与意俱等起身
语故名意业。此中已说意业自性,谓即是思。……
身语二业,自性云何?颊曰:此身语二业,俱表无
表性。”
又如发智论云:
“三业谓身语意业”
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三云:
“三业云何建立,为自性故,为所依故,为等起故
……一自性故建立语业,二所依故建立身业,三等
起故建立意业。”
(2) 意业无表、无表性
有部言身语二业俱表、无表性,却言意业自体是思,无表、无表性,此是何故?顺正理论巷三三云:
“复次何缘,唯身语业表、无表性,意业不然?以
意业中无彼相故,谓能表示故名为表,表一不自心令
他知故,思无是事,故不名表,……是故唯有身语
二业,表、无表性。”
(3) 表无表业与三性
有部认为表业是通善、恶、无记三性,无表业却只有善、不善的两类。原因在于策动身语的心意,是要强有力的,才能发得无表。如以善心策动而有的身语行为,便可成为善无表;若以恶心策动而有的身语行为,便成为恶无表;无记的表业,势力微弱,无妨善妨非的力量,故不会引发无表。此如顺正理论卷三六云:
“论曰:无表唯通善不善性,无有无记。所以者何
?是强力心所等起故。无记心劣无有功能为因等起
引强力业,令于后后余心位中及无心时亦恒续起。
所言余者,谓二表及思三,谓皆通善、不善、无记
。”
因无表唯通善不善性,无有无记,故善、恶身语表业能引发善、恶无表;无记身、语表业则不能引发无表,此如发智论卷二二万:
“若成就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应作四句。
有成就身表非此无表,谓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
律仪,现有身表,不得此无表;……”(注六二)
“若成就有覆无记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
成就有覆无记身无表。”(注六三)
“若成就无覆无记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无
成就无覆无记身无表有成就此表。”(注六四)
山 表业如何引发无表业
表业如何引发无表呢?此如大毗婆沙卷一二二云:
“……此诸表业所发无表,具由三缘相续不断,一
由意乐,二由所依,三由事物。由意乐者,谓椽彼
事深生欢喜意乐不息;由所依者,谓所依身同分相
绩,命未终位。由事物者,谓所修建佛像等事未都
坏灭,如是三缘随阙一种,由前所发无便断,是名
妙行。恶行者,谓造罟网刀箭等事。”
(5) 立“无表色”为无表业之体
有部所提出的表、无表业的名称,经量部是赞同的,但不承认其实有,有部却言表、无表业皆实有,且立“无表色”为无表业之体,此因无表业要依身口表现于外的行为而始发的,故如有表色一样是四大种所造。此诸论说可由大毗婆沙论卷二二一中窥得,其云:
“譬喻者说表无表业,无实体性。……为上如是譬
喻者意,显自所宗;表无表业皆是质有,故作斯论
。若诸表业无实体者,则与契经相违……若无表业
无实体者,则亦与契经相违。”
有部所言表、无表业为实有,说是契经,此又依何呢?大毗婆沙卷一二二云:
“如契经说,色有三摄:一切色,有色有见有对,
有色无见有对,有色无见无对。若无表色者,则应
无有三种建立,无第三故。”
品类足论云:
“色云何?谓诸所有色,一切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
色。四大种者: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所造
色者,谓眼根、耳根……所触一分及无表色。”
(6)无表业唯欲、色二界有
有部所立的“无表色”是四部阿含经中所未说的,其既言无表业也是色法,故无表业惟欲、色二界有,因无色界既无色法,那来无表业,如顺正理论卷三六云:
“欲色二界皆有无表,决定不在无色界中,……以
无色界大种故无无表色。”
2 业力存于三世中
有部之主张三世实有自性,实与业力有极大的关系,其以现在所造作的善恶业因,虽已谢入过去,但仍感当来的苦乐自果;从已谢的业因潜在来看,可以证知有实有的过去,从当感的自果显现看,可以证知有实有的未来。假如过、未自体是无,怎会有已谢的业因存在呢?又怎会由此业因感得当来的白果呢?故发智论卷一二万:
“诸业过去,彼果过去耶?答:彼果或过去或未来
或现在。诸业未来,彼果未来耶?答:如是。诸业
现在,彼果现在耶?答:彼果或现在或未来。”
又俱舍论卷二十云:
“又已谢业有当果故,谓若实无过、未体者,善恶
二业当应无,非果生时有现因在。由此致理,毗婆
沙师定立去来二世实有………以说三世皆定实有故
,许是说一切有宗。”
四、结论
总结以上,我们可寻出有部的思想,是以契经的“一切有者,唯十二处或唯三世。”为中心,而建立了“三世实有,法体恒存”的具体论证,其所言法体恒存,非唯无为法,有为法中的一 一法均为实有,也即五位六十九法在三世中是实有的,且言诸行刹那生灭的住相也实有,只不过因甚为微细,故唯佛能了知。再由刹那生灭的相续性而言,六因、四缘、四果的因果性,有部论师也都言实有。由于其言法有,故对业力存在的体性也言有,甚至于立“无表色”为业力潜在的体性,此“无表色”,有部也认为是四大种所造的实色,此一思想是为其它部派祈难以接受,更为大乘空宗的龙树所极力批判的。有部以“色法”为业体,故注重身语业而不注重意业,所言业障也就只言由身语业而感,不言意业。其对佛陀观,也以人间佛陀的平实态度,与大众部及后期大乘的思想绝然不同。
有部的思想对部派时代的论证风气有相当大的激荡,对后来唯识学的理论也有很深远的影响;在龙树诸论中的破邪显正,也常以之作为评论的对象,……由以上诸点,有部的思想理论是我佛弟子不能不深入研究的,以取其长、祛其弊,倘若一味以有部是小乘的学派而忽略之,则难以客观地纵观佛教的发展,于教理的推演也将有所不足,此是作此文的目的,然本文也只是粗略地涉及,尚有待日后的努力及师长们的指导,倘幸承教正,将无胜感激!
摘自《中国佛教》第32卷11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