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禅师:序文记传铭说题跋(一)
鼓山涌泉禅寺经板目录序
宋儒有言。“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予于斯语。重有感焉。粤自腾兰入汉。白马驮经。乾竺贡书。代有增益。自东晋以迄南北朝。斯时佛法专重经教。世主以译经为妙严。僧伽以试经而得度。说法以依经为本据。行道以转经为功德。必至博通三藏。始称法师。纵云究极一乘。罔识真药。是故正法眼藏。以不立文字。目为虚妄。阐提佛性。以未见经文。争相诘难。甚至重溟五舶。预言被摈于关中。面壁九年。达摩见毒于熊耳。以胶柱而鼓瑟。遂饮水而分河。此圭峰禅源诸诠集之所由作也。李唐以降。拈花一脉。五宗分化。禅德辈出。类多博该三学。于是禅教始渐融通。试观少室以楞伽为印心。东山以金刚为下种。乃至字则不识。义即请问。坛经不乏说教之文。读经看教。宛转归己。百丈所许自由之分。凡兹理事。明示风规。若夫金弹银弹之权譬。佛说魔说之讹。拈止啼钱。剿绝儿孙解路。挝涂毒鼓。死尽魔外偷心。甚至把断要津。喝佛骂祖。直目三乘十二分教为拭疮疣纸。自非亲乘入室之真子。罔知格外提持之著落。以死语会。则祸事矣。迨其末流。执指忘月。弃金担麻。未解得鱼而忘筌。不免因噎而废食。禅教聚讼。又极纷纭。此又永明宗镜录之所由作也。古德云。“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参禅须开宗眼。阅教须明教义。此当人脚跟下事。切忌自瞒。自救不了。诤论奚为。耽著鬼家活计。与入海算沙相较。其能免于五十百步之诮乎。石鼓涌泉。自华严开山。兴圣阐化。演曹源之一滴。跨石门以千年。其间列祖列宗。谛造艰难。凡属后昆。饮水思源。皆当敬念。即以流通经教一端而论。溯自闽王贡写本之秘笈。岁久无徵。元刻剩般若之残篇。待补全帙。有明而后。南板初来。梵箧散藏。继得全书。逮于清初。乃颁龙藏之赐书。迨及康熙。复锓永通之板片。其间耗心血。费净财。蒙艰贞。糜岁月。如永觉请经之记。乃冒万死。紫柏刻经之愿。尽此劳生。或舍利同供。建设正法藏殿。掷千万金于五楹。或钵资罄舍。装修残破古经。积廿二年如一日。今者吾辈幸沾法乳。应思先进贤劳。我佛妙演圆音。当体法王圣训。又岂可舍野狐之涎唾。自居无孔铁锥。巢蟭螟于眉睫。甘作不快漆桶。遂令龙宫秘藏。化为蟫蠹之丛。鹫岭玄文。讹作乌焉之马。爰拟清釐。重记目录。依补亡之例。立整理之条。加丹黄之标签。分简册之部居。考译撰之人名。纪锓梓之年代。命门人明一观本依此法式。循而考之。缺者补之。经夏告竣。成此经目一卷。题曰鼓山涌泉禅寺经板目录。查其钩稽。尚能如例。昔为霖霈祖于清康熙年间。尝有鼓山永通斋流通法宝画一经目。刊行于世。迄今逾二百年。币价相悬。奚翅天渊。各籍价目。尚待改订。故缺而不录。予之亟亟于此。所冀禅讲四众。宗通说通。追纵古人得髓之真传。勿忘先德嘉惠之至意云尔。
民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月 幻游比丘虚云叙于鼓山圣箭堂
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序
虚云自承乏鼓山以来。每思前明永觉诸祖。所办永通斋锓板流通法宝事业。及罗致藏典。以普益后人之困难。当崇祯初元。亲至浙江嘉兴。请方册藏经。扶病冒暑。复值海潮泛滥之变。遇险者三。濒死者再。乃得法宝而归。逮至有清。康熙雍正乾隆代有所赉。汪洋法海。寺众随机饮啄。不可不为本山之厚幸。然惟静恒涛诸祖而后。经板既专理无人。遗著亦散佚无著。虚云屡欲搜残补缺。以继承先志。以常住淡泊。力有未逮。去岁壬申。承檀越叶恭绰居士。赉以商务印书馆癸亥所刻续藏全部。检阅禅教律净诸部门。见鼓山列祖遗著多已搜入。喜不自胜。惟霈祖华严疏论纂要之钜帙。竟付缺如。其他霈祖以下之语录遗著。亦有多种均未搜采。而残篇断简。本山亦已缺佚不全。缅怀先代精神心血。留此遗泽。垂训当来。后世子孙。不能保守。以至湮没。常用疚心。去夏搜罗废帙。竟发现宋哲经板之大般若经。大涅槃经。大宝积经。共计数百册。梵筴虽已不全。脉望幸未灾及。获此瑰宝。视为奇缘。钞补装潢。七阅月而竣事。是诚本山闽忠懿王赐藏以后。硕果仅存之纪念品也。今闻朱庆澜居士以施赈至关中。发见宋碛砂藏经。不禁欢喜赞叹。居士素以法施为志。见此瑰宝。不能自已。即向陕省当局谋。影印之议既洽。乃如沪与叶居士暨诸上善人。发起影印碛砂藏经事业。自民国辛未始事。阅今已历三年。为法之勤。至足钦佩。近更以所缺损之二百余卷帙。徵得敝寺之大般若宝积等经。及其他宋元善本补而足之。斯诚希世之珍也。法藏不可思议之大业。不意于末法时期。乃得觏此集大成之伟略。不特于佛法上放一异彩。吾知公等弘法之大愿。对此时机。当是冥受付嘱而来者。何以故。方今佛化西渐。其机已动。欧美学者。向祗注目小乘。视锡兰为教典荟萃之地。近日渐知北派尚有大乘梵典。遂于尼泊尔等处。肆力搜求。而尚未知我国自唐以来所译梵筴之富。自宋以来校刊梵册之伟然大观也。公等之扶持正法眼藏。虚云谨拈云门一字。以为之颂曰“普。”
民国二十三年岁次甲戌元旦后十日虚云谨叙于圣箭堂
修补古经跋言
此大般若经六百卷。大宝积经百二十卷。大涅槃经四十卷。皆延佑间。福建省嗣教陈觉琳刻。相沿庋置法堂中。我鼓山涌泉寺明清以来。四赐龙藏。而此本久无人披读。莫知其全缺也。今年夏。门人观本明一始出而检之。三经共残缺四十余卷。知客清福师倡募装潢。而首座慈舟法师。西堂宝山师。暨宗寿。兴证。通化。圣修。纯果。法真。龙洸。慎足。传道。澄朗。优定。能复。诸师等。复发心手钞。足其卷数。此三部古本大经。乃焕然复新。余朝夕肃然。若对古佛也。考延佑当元中叶。迄今近七百年。人世沧桑之变。不知凡几。而此三经者。巍然尚存。虽久置不检。而幸免于潮蠹之坏。不可谓非神龙保护之力矣。工既竣。述其原委于此。并刊列出资芳名于每函之后。俾并垂不朽云。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岁季秋 涌泉寺住持虚云敬识
增订佛祖道影传赞
有清光绪庚辰。苏州玛瑙经房。刊行佛祖道影一书。出自守一大师手订。合真寂云福先后两刊本。编为四卷。凡二百四十尊。据其自序缘起。先获云福刻宗门正脉道影残本。迟之又久。乃得真寂本于杨仁山居士。杨又得之于心月上人云。查续藏载憨山大师撰八十八祖传赞。盖为题紫柏老人属丁云鹏临摹牛头藏本而作。为专刊道影之滥觞。今兹不独丁本失传。即求真寂云福初刊本。亦不易复得矣。鼓山旧藏列祖道影。成于 永觉老人主法之时。自迦文饮光以次凡百有三十尊。各系赞语。崇祯戊寅于住真寂日刊行。即所谓真寂本是也。日久散失。后二十有四年康熙壬寅。其嗣法 为霖大师。得原本于泉之开元。仅存七十余尊。重事徵补。得四十七尊。合 永祖者为一百二十二尊。并加题记。庋于藏经殿。今又二百七十余年矣。代移时异。幸龙天守护。仅轶五尊。存者一百一十七尊。皆完整无损。云住兹山。获睹是册。持与苏州本相校。同者一百零八尊。传赞皆仍 永觉老人旧题。禅诵之余。复加徵集。续得若干尊。其原有传赞者。多存其旧。无者为之僭补。依世次编入。至苏州本所列世系间有讹误。另加考正。都为三百十一尊敬谨寿之梨枣。冀普同供养。咸植胜因。命名曰。增订佛祖道影。示仍依守一大师原本。第加增订而已。至康雍以还。诸山名宿影像。徵集容有未周。则限于时与力。补阙拾遗。俟诸异日。昔世尊入寂。阿难结集于灵山。慈氏待来。迦叶持衣于鸡足。慧命慈灯。赖以赓续。云生丁末造。望道未见。惧大法之将堕。叹善根之日薄。冀存象教。昭示方来。兹意上继紫憨永霖诸师遗型。以报佛恩于万一云尔。
佛历二千九百六十二年(民国廿四)年乙亥 佛诞日
鼓山涌泉禅寺住持沙门虚云序于圣箭堂
法系考正
南岳下第六十世。东明旵祖之嗣法。有海舟永慈与海舟普慈二人。永住金陵东山。俗姓余。普住杭州东明。俗姓钱。续指月录两存之。按天童密云悟祖及钱谦益宗伯。皆为普祖立传。称为旵祖嗣法。祥符荫宗统编年。载万历六年辛酉。东明旵祖示寂。海舟普慈嗣法。据上所记。应将南岳六十一世。海舟永慈改定为东明普慈。
青原下第四十五世。芙蓉楷祖嗣法。苏州本依据位中符祖灯大统。迳列鹿门觉。将丹霞淳至天童净。中间五代削去。谓指月录年历差讹。以青州塔记为据。而青州塔记。显出伪托云云。为霖大师。曾辨其谬。续指月录。引以为证。按宗统编年。宋重和元年戊戌。楷祖示寂。丹霞淳嗣。淳祖盖芙蓉嗣法二十六人中之上首也。明年淳祖示寂。真歇了嗣。其后三十有四载。为南宋绍兴二十三年癸酉。了祖示寂。天童珏嗣。越十四载为乾道四年戊子。珏祖示寂。雪窦鉴嗣。经四载为乾道七年辛卯。鉴祖示寂。天童净嗣。又二载为乾道九年癸巳。净祖示寂。鹿门觉始嗣。去楷祖示寂。时历五十有五年矣。何得竟以鹿门觉。误为净因觉。显紊世次。兹从传灯及正续指月。列鹿门觉于天童嗣法。增补丹霞淳至天童净五世。纠正位中符之谬。明三峰汉月法藏禅师。初秉拂于吴门北禅寺。嗣法天童悟祖。厥后三峰著五宗原以立异。悟祖不满。遂至追拂。清世宗著拣魔辨异录。于三峰一派。屏斥尤严。三峰不获与临济儿孙之列。已成铁案。惟三峰平日于法门。不无建白。弘戒法仪。为后世矜式。兹列三峰于尊宿卷中。示绝于悟祖。仍不泯其护教之功。
通鉴载。明建文帝因燕王兵破金川门。帝发太祖遗箧。得杨应能度牒。及缁衣。编修程济曰。数也。因召主录僧溥洽。为帝削发。从水关中出。先入蜀。后入滇云云。今按云南丛书。滇释记第二卷载。应文大师。俗称文和尚。明太祖长孙。故懿文太子之子也。建文四年时。燕王棣举兵南伐。有内臣出高帝遗命。得度牒三。曰应文。应能。应贤。僧服如之。于是帝与御史叶希贤为应文应贤。吴王教授杨应能为应能。并为僧。编修程济为道人。遂从复道中出。历游吴楚黔粤。入滇居永晶白龙山。复结茅于鹤庆浪穷间。又驻锡武定狮子山。遗像袈裟犹存在滇。数十年间。常疏法华。楞严。间多题咏。后东归。寿八十余。坐化宫中。葬于西山。称为老佛云。按叶希贤杨应能。明史皆有本传。建文殉国。皆称殉难者也。滇释记所载。当较详实。又叶杨两公之墓。尚在滇中洱源潜龙庵。即建文隐修之处。今第四卷建文更正为应文。以矫正诸家之讹误。并存随从忠义之名焉。
阿若憍陈如尊者天竺
尊者中天竺人。系出世尊母族。世尊成道后。为五人转四谛法轮。尊者居首。闻声悟道。为僧宝中第一。故世尊呼为阿若憍陈如。亦名俱邻。此名已知。或言无知者。非无所知。乃是知无耳。 赞曰。
歌利挥剑。早已说破。鹿苑初唱。惟师首和。一个耳聋。一个话堕。热瞒大地。居僧上座。
梁坞石月华智药三藏尊者天竺
师天竺人。梁天监元年航海达广州。将彼土菩提树一株。植于宋求那跋陀罗在法性寺所建戒坛之畔。志曰。后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演上乘。传佛心印。求那建坛亦曾立碑曰。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天监元年壬午至唐仪凤五年丙子。凡百七十五年。六祖至此受戒弘法。两师之言验矣。师复由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谓徒曰。此水与西天无别。溪源必有胜地为兰若。至源上观山水曰。宛如西天宝林山。谓居民曰。可于此建梵刹名宝林。百七十年后有菩萨来此演化。得道如林。皆如所谶。并建罗浮月华等寺。肉身现在月华寺。赞曰。
西天来此。羊城植树。饮水建刹。预待大士。悬谶百七。苍生蒙度。留身月华。永洒甘露。
智岩禅师《迦叶至此三十三世牛头第二世》
师曲阳华氏子。弱冠智勇过人。身长七尺六寸。隋大业中为郎将。累立战功。唐武德中。年四十八。入舒州皖公山。从宝月禅师出家。一日晏坐。睹异僧长丈余。谓师曰。卿历八十世出家。宜加精进。言毕不见。谷中入定。山水瀑涨。复参融禅师。发明大事。融谓师曰。吾受信大师真诀。所得都亡。设有一法胜过涅槃。吾说亦如梦幻。夫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汝今过此。吾复何云。仪凤二年正月初十日示寂。赞曰。
八十世生。深谷危坐。尘沙劫来。不是这个。融师拨转。顺风帆柁。万古千秋。高风不堕。
慧方禅师《西天三十四世牛头第三世》
师润州延陵濮氏子。投开善寺出家。及进具。洞明经论。后谒岩师。咨询秘要。岩审其根器堪荷正法。示以心印。师豁然领悟。复付法于法持禅师。隐居茅山。将入灭。见五百许众。髻发后垂。如菩萨状。各持旛华云。请法师讲。又感山神现大蟒身。至庭前如将泣别。唐天册元年八月一日示寂。小林变白。溪涧绝流。道俗哀慕。声动山谷。世寿六十有七。僧腊四十。赞曰。
一相无相。谁能思量。一身多身。万物皆真。动也行云出岫。静也声湛谷神。赴机千江月。拟议隔河津。
法持禅师《西天三十五世牛头第四世》
师润州江宁人。姓张。幼出家。年三十。游黄梅。依忍大师座下。闻法心开。复值方禅师为之印可。及黄梅垂灭。谓弟子玄赜曰。从传吾法者。可有十人。金陵法持。是其一也。唐长安二年终于金陵延祚寺无常院。遗诫露骸松下。饲诸鸟兽。迎出日。空中有神旛西来。绕山数匝。所居故院。竹围林木变白。七日而止。寿六十八 赞曰。
黄梅闻法。牛头受记。传法威师。绵远相继。露骸松下。含灵等利。慧日长明。辉天耀地。
智威禅师《西天三十六世牛头第五世》
师江宁陈氏子。四岁依天宝寺统法师出家。谒法持禅师。传受正法。自尔江左学侣。奔凑门下。有慧忠者。师视为法器。示偈曰。莫系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忠答曰。念想由来幻。性自无终始。若得此中意。长波当自止。师又示偈曰。余本性空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处坐。忠复答曰。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忘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师审其了悟。遂付法。唐开元十七年终于延祚寺。赞曰。
中持师毒。著佛头粪。唤钟作瓮。欺贤罔圣。越空劫外。三更日正。实体虚无。凌霄藤盛。
潮阳灵山大颠宝通禅师《西天三十六世青原第三世》
师陈帝之裔。颖川人。祖官于潮。开元间。师诞于潮郡。幼岁慕云林。与药山惟俨。并事惠照禅师。受戒已。同游南岳参石头和尚。得大无畏法。唐贞元初入罗浮。至潮阳。开辟牛岩及灵山等处。韩愈问道。留衣致敬。事载传灯录。长庆四年一日告辞而逝。寿九十三。著有金刚经心经释义。塔在灵山左。赞曰。
彻证至理。岂拘正偏。扬眉瞬目。一任风颠。语默动静。妙阐幽玄。昌黎拜倒。衣书记传。
鼓山灵峤禅师西《天三十六世南岳第三世》
师不知何许人也。与五泄山灵默禅师同印心于马祖。隐居鼓山前岩。故岩以师名名之。涌泉寺址原系深潭。为毒龙窟宅。尝为民害。郡从事裴胄请师制之。师乃临潭诵华严经。龙出听经。遂徙去。众感其德。以潭址建寺。迎师住锡。于唐建中四年开法。敕赐额华严。大弘法化。后不知所终。出弘释录及闽志。赞曰。
契马师机。神珠无价。妙阐华严。龙归座下。开辟石鼓。雷音普化。万古巍巍。光辉昼夜。
牛头鹤林玄素禅师《西天三十七世牛头第六世》
师延陵人也。姓马。参威禅师悟旨。复居京口鹤林寺。一日有屠者预谒。愿就所居办供。师欣然往。众皆见讶。师曰。佛性平等。贤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何差别之有。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会即不会。疑即不疑。又曰。不会不疑底。不疑不会底。又有僧叩门。师问是甚么人。曰是僧。师曰。非但是僧。佛来亦不著。曰为甚么不著。师曰。无汝栖泊处。天宝十一年示寂。塔于黄鹤山。敕諡大律禅师。大和宝航之塔。赞曰。
佛性平等。海水味一。屠儿刀放。三涂顿息。西来何意。会即不疑。不疑不会。佛亦奚为。
径山道钦禅师《西天三十八世牛头第七世》
师苏州昆山朱氏子。初服膺儒教。年二十八。投素禅师出家。得旨后。至径山驻锡。玄化大振。僧问如何是道。师曰。山上有鲤鱼。海底有红尘。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汝问得不当。曰如何是当。师曰。待吾灭后。即向汝说。唐大历三年。代宗徵至阙下。亲加瞻礼。帝悦。谓忠国师曰。朕欲锡钦师一名。国师欣然奉诏。乃议号国一焉。后辞归本山。于贞元八年十二月示寂。说法而逝。諡大觉禅师。赞曰。
为真法宝。作丈夫事。鼻祖双径。龙王献地。马师试惑。帝主钝置。唐国一人。声振百世。
韶州灵树如敏禅师《西天三十八世南岳第五世》
师闽人。嗣长庆安。(南汉)广主刘氏。奕世钦重。封知圣大师号。僧问佛法至理如何。师展两手而已。有问和尚有缘甚么处。师曰。日出东。月落西。师三十年不请首座。有问如何不请。师曰。吾首座初生也。一日曰。出家也。一日曰。行脚也。一日命众出三门迎首座。云门果至。化被岭表。四十余年颇有异迹。广主将兴兵。躬入请师决臧否。师已先知。怡然坐化。王至。问和尚何时得疾。对曰。未曾得疾。适封一函子。令呈大王。王开函得一帖子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王悟师旨。遂寝兵。乃召第一座开堂说法。云门也。龛塔葬仪。皆广主办。諡灵树禅师真身塔焉。赞曰。
师坐道场。尊法崇重。七古八怪。循机变弄。卅载等人。留函酬问。域中大事。上座担任。
唐石钟发光禅师
师河南汝阳杨氏。世居官。见罪人叹曰。人本无罪。无明陷之。地狱本无。夙业感之。遂发愿诣少林寺出家。受具于开元。精研毗尼。及诸教乘。后遍历诸方。究西来直指。发明向上。步礼迦叶。至鸡足。驻锡其间。创石钟寺。遂成法宇。赞曰。
偶然一语。捷出群机。任性自在。空费钳锤。饮光隐处。日月重耀。石钟发响。音震冥微。
鸟窠道林禅师《西天三十九世牛头第八世》
师姓潘。富阳人也。母朱氏。梦日光入口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岁于荆州果愿寺受具。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处。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下。师谒之。发明心地。及南归。见秦望山有长松。盘曲如盖。遂栖止其上。白侍郎出守杭郡。入山问道。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童也晓得。师曰。八十老翁行不得。忽一日谓侍者曰。吾今报尽言讫坐化。赞曰。
秦望山头。是何模样。月挂松枝。尘飞不上。至险至平。太守难谅。位高太危。徒怀怅望。
鼓山兴圣国师《西天四十世青原第七世》
师系出大梁李氏。幼恶荤羶。乐闻钟梵。年十二。有白气数道。腾于所居。师题壁曰。白道从兹速改张。休来显现作妖祥。定祛邪行归真见。必得超凡入圣乡。题罢。气即随灭。年十五。梦僧告曰。出家时至。遂依白鹿规禅师出家披削。参雪峰。峰搊住曰。是甚么。师释然了悟。亦忘其了心。惟举手摇曳而已。峰审其悬解。抚而印之。后闽王建涌泉。迎师主席。赐号兴圣。法道大行。 赞曰。
直下若会。箭过新罗。通宵有路。一任摩挲。不跨石门。毕竟作么。涂毒雷轰。万古不磨。
梁鼓山扣冰古佛
师新丰翁氏子。母梦比丘风神炯然。荷锡求宿。人指谓此辟支佛也。已而孕。生于会昌四年。香雾满室。弥日不散。年十三出家。初以讲说为众所归。谒雪峰。携凫茨一包。酱一器献之。峰与语。异之曰。子异日必为王者师。天成戊子。应闽王召。茶次。师提起櫜子曰。会么。曰不会。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辞归鼓山。至十二月二日。沐浴升座。告众而逝。荼毗。祥曜满山。获五色舍利。塔于鼓山正寝。赞曰。
为王者师。受雪峰记。坐扣坚冰。空里游戏。举起茶櫜。翻天覆地。人王法王。慧日普丽。
冲煦慧悟禅师《西天四十一世青原第八世》
师福州人也。姓和氏。幼不茹荤血。自誓出家。登鼓山投晏国师剃度。得法受记。弘法鼓山。周显德中。江南国主延住光睦。僧问如何是大道。师曰。我无小径。曰。如何是小径。师曰我不知有大道。次住庐山开先。晚居金陵净德。聚徒说法。有声于时。开宝八年归寂。赞曰。
幼入师室。撞破石头。一言之下。左右逢源。大道小径。步步红尘。我不知有。狮子嚬呻。
乳源双峰寺肉身广悟禅师《西天四十一世青原第八世》
师讳竟钦姓王氏。蜀益州人。幼投峨嵋山黑水寺出家。二十一岁具戒巡礼。晚见云门契悟印证。时刘氏僭号岭南。尤尚佛教。如灵树知圣。云门匡真。皆当时钦重。而师居其一。南汉刘晟尝召问甚喜。赐以磨衲方袍。太平兴国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与诸缁素夜话。焚香合掌而逝。僧腊四十二。世寿八十二。塔全身本山。至大中祥符九年。塔户分裂。视之如生。缁素迎请胶漆。供双峰山。地方崇拜。甚感灵异。赞曰。
峨嵋脱染。坚持佛戒。生死大事。遍扣名德。函盖云门。狂心顿歇。质留双峰。万古不灭。
丹霞子淳禅师《西天四十六世青原第十三世》
师剑州贾氏子。弱冠为僧。彻证于芙蓉之室。上堂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肇法师恁么道。祇解指纵话迹。且不能拈示于人。丹霞今日辟开宇宙。打破形山。为诸人拈出。具眼者辨取。以柱杖卓一下曰。还见么。鹭鹚立雪非同色。明月芦花不似他。宣和己亥春示寂。塔全身于洪山之南。赞曰。
入芙蓉室。忘来去路。打破形山。无本可据。君臣道合。月芦藏鹭。倒驾慈航。渡人无数。
宋大通达岸禅师《西天四十六世南岳第十三世》
师讳志靖。字达岸粤。韶州曲江梁氏子。生朱梁贞明四年。少不乐世事。十二岁出家。二十受具于云门偃。南汉刘晟。敬其德。尊宠甚隆。师偶过大通(大通烟雨为羊城八景之一)之滘浩口。阻风登岸。见古寺。爱其幽胜。不忍去。请于刘。重新之。赐名宝光。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辞众逝。灵光烛天。奉其真身。时示灵迹。至今不坏。远近争礼之。寂年七十有二。赞曰。
大士示化。遇缘即应。大通古迹。继启先圣。灵光烛天。破长夜梦。留身范世。作福田供。
初刊师相。不得出处。故附于应化之末。后得大通烟雨宝光古寺记。始悉生 平。因述于右。本应按代列入。因板已定。不能羼入。故仍补遗于此焉。
宗赜慈觉禅师《西天四十六世青原第十三世》
师茗州孙氏子。得法于广照。继席长芦。僧问达摩面壁此理如何。师良久。僧礼拜。师曰。今日被这僧一问。直得口哑。上堂云。冬去寒食。一百单五。活人路上。死人无数。头钻荆棘。将谓众生苦。拜扫事如何。骨堆上添土。唯有出家人。不踏无生路。大众且道向甚么去。南天台。北五台。参。赞曰。
放一线道。禅净对立。谁权谁实。千圣不识。大士应化。逆顺罔测。东林结社。熊耳面壁。
真歇清了禅师《西天四十七世青原第十四世》
师左绵雍氏子。襁褓入寺见佛。喜动眉睫。人咸异之。试经得度。拈丹霞之室。霞问如何是空劫之前自己。师拟对。霞曰。你闹在。且去。一日登钵盂峰。豁然契悟。迳归侍立。霞掌曰。将谓你知有。师欣然拜之。住后。上堂云。我于先师一掌下。伎俩俱尽。觅个开口处不可得。师终于皋宁崇先。塔于寺西华相嵨。諡悟空禅师。赞曰。
一掌之下。伎俩俱尽。将为瞥地。旁观者哂。夜月流辉。澄潭无影。巧拙不到。金缄密稳。
天童宗珏禅师《西天四十八世青原第十五世》
师印心长芦。出世天童。上堂。劫前运步。世外横身。妙契不可意到。真证不可以言传。直得虚静敛氛。白云向寒岩而断。灵光启暗。明月随夜船而来。正恁么时。作么生履践。偏正不曾离本位。纵横那涉语因缘。僧问如何是道。师曰。十字街头休斫额。赞曰。
妙契匪意。真证离言。当街斫额。举棹迷源。横身劫外。彻底掀翻。正偏回玄。如珠走盘。
雪窦智鉴禅师《西天四十九世青原第十六世》
师滁州吴氏子。儿时。母为洗手疡。因曰。是甚么。对曰。我手似佛手。长失怙恃。依真歇于长芦时。大休首众。器之。后遯迹象山。山怪不能惑。深夜开悟。复见休。蒙印可。住后上堂。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一夜落花雨。满城流水香。赞曰。
我手佛手。阿师多口。遯迹象山。痴狂外走。机契天童。百怪潜匿。达摩不识。世尊无密。
天童如净禅师《西天五十世青原十七世》
师生而歧嶷。不类常童。长学出世法。参足庵于雪窦。庵令看柏树子话。有省。呈颂曰。西来祖意庭前柏。鼻孔廖廖对眼睛。落地枯枝才跳。松萝亮笑掀腾。庵颔之。出世天童。六座道场。两奉天旨。法道之盛。可想见也。示寂说偈曰。六十六年。罪犯弥天。打个跳。活陷黄泉。塔全身于本山。赞曰。
从来无名。唤作庭柏。白日见鬼。受赵州惑。末后拈出。称锤是铁。此风扇布。知恩报恩。
鹿门自觉禅师《西天五十一世青原第十八世》
师参长翁净。值净上堂。举灵云见桃花悟道因缘。颂曰。一个乌梅是本形。蜘蛛结网扦蜻蜓。蜻蜓落了两边翅。堪笑乌梅咬铁钉。师不觉失笑曰。早知灯是火。饭熟几多时。后承印记。出世鹿门。示众曰。尽大地是学人一卷经。尽乾坤是学人一只眼。以这个眼。读如是经。千万亿劫。常无间断。诸人还看得读得么。如看得读得。老僧请他吃个无米油餈。赞曰。
灯原是火。日月同明。失声一笑。鼻直眼横。无米油餈。觌面相呈。毕竟如何。梅咬铁钉。
普昭一辩禅师《西天五十二世青原十九世》
师洪州黄氏子。年十一岁。丁父忧。遂出家。十八纳戒。参鹿门。问如何是尽乾坤是学人一只眼。门曰。汝被一卷遮却也。师拟对。门摇手曰。不快漆桶。去。师于言下有省。出住青州普昭。迁东都万寿。室中三百问。戡验学者。声被大河南北。师示微疾。说偈而逝。寿六十九。塔分仰山栖隐。阳台青水院。赞曰。
以如是眼。读如是经。穷未来际。彻底惺惺。百问云兴。几能折合。麟趾振振。神驹馺馺。
无用贤宽禅师《西天五十四世南岳二十一世》
师和州周氏子。参金牛于冶父。才见。牛便喝。师亦喝。牛曰。那里学得这许头来。师曰。大有人疑著。牛便打。明日复见牛。引入阁中坐。忽炉内汤瓶水溢。灰上冲。师忽然大悟。汗流浃背。呈偈有水底泥牛吼一声。大千沙界一齐倾句。牛颔之。至正中开法太湖普明。禅衲云臻。夜有天灯下照。远近叹异。特赐佛照圆悟之号。泰定三年九月十五日说偈而逝。塔全身于太湖。赞曰。
金牛一喝。松石亡年。春云野鹤。秋水澄渊。佛祖垂照。鉴地辉天。东西南北。一等周旋。
高丽铁山琼禅师《西天五十五世南岳第十二世》
师湘潭人。年十八出家。首谒雪岩。屡入室呈解。岩但曰。只是欠在。一日忽触著欠字。身心豁然。彻骨彻髓。乃跳下禅床。擒住岩曰。我欠少个甚么。岩打三掌。师设拜。岩然之。谒东岩。岩问。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上座作么生会。师曰。抱赃叫屈。岩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曰。眉间迸出辽天鹃。高丽国王钦其道德。请至其国。大弘法化。后在袁州慈化。示寂。塔于观音阁后。事出明永乐间径上文琇著增集续传灯录第五卷。赞曰。
髑髅榼破。痛下一锤。本无欠少。须经这回。龙睛鹿眼尚难识。万里无端逐臭来。眉间迸出辽天鹃。法网弥天海外开。
独庵道衍禅师《西天五十五世南岳二十二世》
师苏之相城人。族姓姚。年十四岁。出家于里之妙智庵。从虚白亮公习天台教。后参愚庵机契。掌内记三年。出世普庆。迁天龙。尝自题肖象曰。看破芭蕉拄杖子。等闲彻骨露风流。有时摇动龟毛拂。直得虚空笑点头。永乐中以佐命功。文皇欲官之。不可。一日召见。上潜令人以冠服被体。进爵太子少师。不得已拜命。奉使道疾。上亲临视。示寂。封荣国公。諡恭靖。荼毗舌根不坏。舍利五色。塔于西山。寿八十有四。赞曰。
大士垂迹。化非一端。三十二应。顺逆音观。大师如是。敢测尊颜。损己济世。人神同欢。
石溪无一全禅师《西天五十五世南岳二十二世》
师之行实无考。惟续藏载。师与高峰同印心于雪岩。而师之真仪。藏于鼓山。垂三百年。敬为临邈。用彰潜德。赞曰。
实相无相。万物皆状。真说无说。溪声长舌。随缘隐显。如水中月。雪岩正眼。万古不灭。
五台山壁峰宝金禅师《西天五十六世南岳二十三世》
师乾州永寿石氏子。诞时白光盈室。六岁出家。遍历讲肆。忽叹为非。遂更衣谒如海于缙云。偶携筐撷蔬。入定三时方寤。呈解不契。海谓师曰。此尘劳暂息耳。必使心路绝。祖关透。然后大法始明。师由是胁不至席者三年。一日闻伐木声。汗下如雨。乃曰。古人道大悟十八遍。小悟无数。岂欺我哉。未生前事。今日方知。寻受记。出世五台。众至万指。至正洪武间。两蒙召对。问法称旨。壬子六月示寂。荼毗。舍利五色。赞曰。
白光烨烨。法中之瑞。伐木闻声。更有何事。两入帝庭。高提祖印。皇恩正渥。浩歌归去。
明狮子山应文禅师
师朱明建文皇帝也。燕藩之变。金川门破。内臣出高皇遗命。得度牒三。曰应文。应贤。应能。伽黎俱备。宫中火。帝易僧服自居应文。自复道出。从行者御史叶希贤。吴王教授杨应能。并易僧服。分居应贤应能。历吴楚黔蜀。辗转入滇。隐居狮子山有年。今遗像犹存。晚岁东归。坐化宫中。世寿八十余。葬于西山。赞曰。
人王法王。各行正令。千日并照。有感斯应。必竟如何。路绝凡圣。叶落归根。无欠无剩。
附建文皇帝出家诗二首于下
牢落西南四十秋 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 朝元阁上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风尘一夕忽南侵 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 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环拱 夜漏无声水自沈 遥相禁城今夜月 六宫犹望翠华临
松隐茂禅师《西天五十六世南岳二十三世》
师奉化郑氏子。年十八出家。奋志参方。首谒保宁。宁问来作甚么。师曰。生死事大。特求出离。宁曰。明知四大五蕴是生死根本。何缘入此革囊。师拟对。宁便打。师豁然悟入。晚岁退隐东堂。一日示微疾。集众诀别。众请偈。师举手自指曰。此中廓然。何偈之为。端坐凭几。握右拳枕额而逝。世寿八十有五。荼毗有天花之祥。舍利无数。塔于瑞云西岗。赞曰。
无量劫来。抱此革囊。毒手一击。如雪沃汤。通身是口。毛孔放光。光前绝后。天花飞扬。
绝学世诚禅师《西天五十六世南岳二十三世》
师示众曰。有志之士。趁众中柴乾水便。僧堂温暖。发愿三年不出门。决定有大受用。有等才作工夫。觉得胸次轻安。目前清净。便一时放下。作偈作颂。口快舌便。将谓是大了当。误了一生。可惜前来许多心机。中途而废。三寸气断。将何保任。众兄弟欲出离生死。参须真参。悟须实悟始得。赞曰。
水便柴乾。实悟真参。旷劫生死。岂是等闲。婆心片片。痛切心肝。三界火宅。露地自安。
太华无照玄鉴禅师《西天五十七世南岳二十四世》
师滇之曲靖普鲁吉人。父任安宁。师乃诞焉。长依虎丘云岩净公剃染。与念庵为友。初习教观。叹非究竟。历参空庵一。高峰妙。契心印于中峰。峰命分讲为第一座。未几还滇。出世太华。大弘拈花之旨。终于太华。寿三十七。塔于本山。赞曰。
祖意教意。不容拟议。钝根阿师。草鞋空费。疏存德峤。讲弘良遂。法法无碍。光烛天地。
径山季潭泐禅师《西天五十七世南岳二十四世》
师台之临海人。八岁。依笑隐学佛。十四薙染。出世径山。有声于时。明太祖召住天界。宠遇优渥。宋学士濂赞师曰。笑隐之子。晦机之孙。具大福德。证大智慧。其推重如此。师著有全室集。并笺注金刚般若心经楞伽三经行世。赞曰。
龙飞五位。法运更新。如云之从。为国之珍。不染世荣。天语益温。末后倾出。谁赓其音。
碧鸡山华亭玄峰禅师《西天五十七世南岳二十四世》
师本楚人。族姓周。因祖父宦滇南。遂籍昆明。母梦祥云绕屋而生师。师少具威仪。有夙慧。年十二博通儒典。十四厌尘劳。依雄辩法师出家禀具。参宝积坛主。与雪庭禅师为友。一日看柏树子话。疑情现前。晏坐树下。经七日。闻鹊噪。乃出定。东游参天目于中峰。一语忘筌。遂获印心。返滇。峰示偈云。百亿日月绕四栏。光射银山穿铁壁。一庵内外赤条条。拈来总是心王苗。出世华亭。道风远被。至正九年己丑嘉平三日。示众曰。记取腊八。吾将归去。师生于中统丙寅。世寿八十四。僧腊七十。塔于本山。集有高僧传及语录行世。赞曰。
柏树子话。有甚妙玄。中峰拈出。动地惊天。烁破面门。鼻无半边。华亭毓秀。慧灯永传。
盘龙山宗照莲峰禅师《西天五十七世南岳二十四世》
师晋宁段氏子。生而颖异。天性绝伦。年十八。礼云峰薙染。以生死为念。不忘参究。一日闻伐木声有省。出滇见空庵。复叩中峰。乃获印证。至正间回滇。开法盘龙山。有黑井为毒龙窟宅。颇为民害。师既建寺。书咒沈水而害息。宁州有虎患。辄伤人。师噀水驱之。虎亦潜迹。其神异甚多。师之肉身龛于盘龙。至今岁月朝礼者不绝。赞曰。
刹刹尘尘。随应现身。百川之月。百花之春。手眼快便。伐木丁丁。盘龙道启。万古传灯。
古庭善坚禅师《西天六十世南岳三十七世》
师昆明丁氏子。诞时红光烛天。异香满室。十岁依慈宗于五华。易名善贤。初参无际于金陵。际示以万法归一话。一日阅圆觉经。至身心俱幻。豁然有省。十九礼柏岩。遂改今名。再参无际。始蒙印记。付以衣拂。嘱曰。吾道自子大兴。临济慧命。勿令断绝。师掩耳而出。历主浮度天界诸名刹。后返滇。即创归化。大弘直指之旨。著有“山云水石集”行世。赞曰。
香光盈室。古圣再来。龟毛拈出。照遍九陔。这个非别。石上花栽。道并盘龙。甘露同开。
鸡足山真圆月潭禅师《西天六十六世南岳三十三世》
师湘人。族姓萧。父宦金陵。乃诞师焉。年十八。出家天界。秉具后。遍叩当代名宿白斋无际遍融诸老。皆相器重。后印记于月心老人。嘉靖初卓庵鸡足。聿成名刹。即今之华岩寺。是时南诏大法。得盘龙古庭及师相继。再振宗风。赞曰。 大士化世。弘法自任。月照千江。无水不印。性月共圆。诸德同证。南滇载德。大法永盛。
明云栖莲池大师莲宗八祖
师俗姓沈。籍仁和。十七补邑庠。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一日失手碎茶瓯。有省。北游谒笑岩。求开示。岩曰。阿你三千里外来开示我。我有甚么开示。师恍然。辞归。过东昌。闻谯楼鼓声。忽悟。说偈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闲事。魔佛空争是与非。万历乙卯七月。师将示寂。预别众曰。半月后吾将他往。至期示微疾。面西而逝。著有弥陀疏钞。云栖法汇行世。赞曰。
老实念佛。不须捏怪。宁待融通。当场捉败。一声涂毒。漆桶不快。更问如何。三千里外。
明回龙闻谷广印禅师
师嘉善周氏子。母梦神人。翼卫入室而诞。七岁送开元寺剃度。参仪峰。峰令看云门露字因缘。至忘寝食。结茆双径。阅亮坐主参马祖几话。疑情顿发。一日睹瑞光花大悟。历参云栖龙池。皆为印可。龙送至门。抚师背曰。老侄。我还疑你在。师曰。甚处疑某甲。龙曰。如何是密启其意。师曰。今日不打宜兴转。龙呵呵大笑。师戴笠便行。后主真寂。天下向风。赞曰。
生有自来。神人卫送。顶笠便行。一任拈弄。疑则别参。凡圣不共。一滴苕溪逆流。知他是济是洞。
鸡足山如满月轮禅师《西天六十七世南岳三十四世》
师马龙易氏子。十八出家受具。参月潭。盘桓有年。得受心印。庄严万行。不以得少为足。遍参南北名宿。留燕都二十有六载。名动九重。两蒙赐紫衣龙藏。晚岁返滇。历主华亭华严两名刹。大振宗风。有语录行世。赞曰。
心印月潭。名动阙庭。化被六诏。赐紫匪荣。描真作绝。风骨棱棱。龙藏重颁。华严华亭。
真可紫柏禅师《西天六十七世南岳三十四世》
师吴江滩缺沈氏子。游方闻诵张拙偈。至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大疑。一日斋次忽悟。乃曰。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万历癸卯秋。忌师者以他事陷师罹难。被逮拷讯。神色自若。抵死以传灯未续。为我出世慧命一大负。余无他言。法司定案欲死师。师曰。世法如此。久住何为。乃索浴说偈端坐而逝。御史曹学程闻讯趋视。师复张目一笑而别。塔于径山。著有紫柏集行世。赞曰。
其骨如铁。其气如虹。肩荷大法。力挽颓风。如护君父。宁顾厥躬。虽罹其难。不辱门风。
南华憨山德清禅师《西天六十七世南岳三十四世》
师金陵全椒人也。姓蔡氏。父彦高。母洪氏。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抱之。随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有异香。出家报恩。参笑岩。岩示以本分钳锤。后结茆北台龙门。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不见身心。惟一大光明藏湛满圆寂。如大圆镜。说偈云。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此灭。后因宏法。致婴世难。而道望益高。天启癸亥。坐化曹溪。寿七十八。著有梦游集行世。赞曰。
弘道婴难。其道益弘。曹溪一滴。千里同风。龙象蹴蹋。振瞆启聋。一灵皮袋。辉映卢公。
鸡足山本安无心禅师《西天六十八世南岳三十五世》
师湖南平江舒氏子。随母之燕。年十六。于法海寺披缁圆具。究心宗乘。久依南明广。于言下密契。与妙峰友善。万历己丑。诏赐紫衣。慈圣太后懿旨。命师与妙峰同送龙藏至鸡山华严。众因迎师驻锡大觉寺。于时滇南祖道称极盛焉。赞曰。
黄卷赤轴。光被南天。蛮夷同庆。至化无边。红波浩渺。鸡足峰前。面目现在。倒却刹竿。
明南雄莲社庵肉身念纯大师莲宗
师讳智一。字念纯。江西太和郭氏子。母梦白莲而孕。生于万历丁亥冬月十九日子时。生时祥光满室。幼不群。厌腥膻。十岁通内典。十八登进士。历官都御使。巡抚黔粤。二十五岁权臣当道。弃官出家。投丹霞大素禅师薙染。素师广孝。是沩仰法派。受戒于云栖莲池大师。参方十载。发明心地。禅净并行。紫柏憨山印可。许为法门砥柱。天启六年创莲社庵。凿放生池四。专志净修。日课弥陀十万。再建鳌山寺青莲庵旃檀林。四寺接众。遐迩慕其道风。与莲池大师相同。于顺治乙亥七月十三午。无疾。告众努力。宏扬佛法。说毕。端坐念佛而逝。世寿七十三。僧腊四十八。度人无数。逝世经百日如生。香风不散。知州罗公与绅耆善信。留肉身供养于莲社庵。迄今三百余载。仍然如生。俗时著有官箴青螺集。法门著有禅净双修集净土诗行世。赞曰。
和气初临。万物皆春。大哉造化。能使枯荣。一句弥陀。四大皆空。金刚体固。景仰高风。
鸡足山用周水月禅师《西天六十八世南岳三十五世》
师常德王氏子。少业儒。因阅金刚般若经。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省。年十六。投古林脱白。志切向上。自谓识量依通。非究竟法。遍参古宿。深求决策。至峨嵋忽获证琉璃三昧。胸中莹彻。了悟无滞。晚见雪峤信和尚。呈所见。信颔之。旋滇结茆鸡足。额曰水月。遂以名焉。一日集众。以法道相勉。端坐而逝。寿六十有四。赞曰。
未明这个。骑牛觅牛。一言投契。碎身难酬。琉璃三昧。法海遨游。水月何在。雨散云收。
九溪山知空中峰禅师《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师湘乡人。张氏子。十岁。投水月脱白。精究毗尼。参柏树话。苦不得入。一日礼万佛名经。至三卷。举南无二字。忽身心脱落。即说偈云。虚空是佛身。我本世间人。我性与空合。非佛亦非人。遂创居九台。有密行老人者。居衡州南云。令人以衣拂致师为临济三十二世。师拜受开法。一日谓众曰。三日后必雨。雨时相报。吾将去矣。至时果雨。侍者报师。含须绕殿三市。坐翘一足而逝。世寿七十七。有语录及草堂集行世。赞曰。
一声南无。震倒柏树。万派朝宗。千山独露。虚空粉碎。气参佛祖。末法轨范。狂澜砥柱。
古林庵慧云古心如馨律师《律宗古林第一世》
师江宁溧阳杨氏子。生时异香盈闾。面有朱痣三十六。弱冠就摄山薙发。夙禀洪愿。步叩清凉。感文殊授衣摩顶曰。为汝受戒竟。师于言下顿悟五篇三聚心地法门。专持梵律。皎若冰霜。建古林庵。中兴戒法。神宗皇帝赐紫。命至五台开皇戒。感庆云现空。赐号慧云律师。得法十二人。大启律门。赞曰。
文殊舒臂。梵戒圆成。塔幸优波。随类现容。人天咸庆。玄化神功。律日永耀。万古昌隆。
鸡足山定堂本帖禅师《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师寻甸杨氏子。嘉靖间。游依秀嵩山白斋和尚脱白。参万法归一话。发明心地。后住鸡山金龙潭。屡见金龙出现。又感椒树放光。故创庵以花椒名焉。临化书偈曰。性无加减岂悟迷。本无来去巧妆奇。几回力尽心圆处。坐脱娘生铁面皮。赞曰。
万法归一。忘筌得鱼。鲸吞海水。露出珊瑚。椒树放光。金龙现瑞。力尽心圆。不可思议。
金山铁舟行海禅师《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师新安蒋氏。幼孤。尝至忠灵院。见像教端严。欣然忘返。即僦食院中。佛前瞻礼经行。俨若老衲。脱白圆具后。专心向上。发明大事。印记箬庵。后出世江天寺。师尝梦乘舟于烟波浩渺中。至住金山。与昔梦契。示微疾逝。年登七十。赞曰。
大寝未醒。梦中说梦。烟波浩渺。风波谁动。箬师唤起。应江天任。睁开两眼。法何欠剩。
华严肉身圣可禅师
师西蜀王氏子。业儒。生于崇祯元年。七月十三日亥时。十五岁避姚黄罹难。遇老僧嘱念观音圣号脱险。二十七岁遇辽阳禅师薙发。取名得玉。至洪雅八面山澄江和尚圆具后。遍参南北名宿。及见双桂老人。三句投机。得受印记。四十一岁由南旋蜀。至渝城。众士庶请住华岩洞。创华岩寺。为法勤劳。有语录九卷行世。赞曰。
吾无隐乎。碍膺如铁。精勤不怠。目不交睫。烁破唇皮。虚空流血。双桂三句。了无所得。
明戒台知幻律师
师江浦蒋氏子。世称飞钵禅师。年三十。出家于金陵灵谷。圆具参方。自誓此行不蹋曹溪路。不敢回头见故乡。参无字话。发明心地。正统间。北游。诏赐紫衣。敕建戒坛。命师开法。四月传戒。岁以为常。师顶额隆起。帝见奇之。呼为凤头祖师。师应声曰。亦鹅头耳。敢附凤邪。帝益美其谦德。赐号万寿。赞曰。
易说难行。戒为道本。继武南山。脚跟密稳。狗子性无。不涉唇吻。额有圆珠。风神凝远。
鸡足山悉檀释禅本无禅师《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师昆明张氏子。早孤。一日游昆明池。见青莲浮于水面。余人无睹。众异之。年十九。依秀山空公祝发。受心法于所庵禅师。每嗟法眼未明。锐志参究。一日托钵洱海城中。闻邻室有人唱云。张豆腐。李豆腐。枕上思想千条路。起来依旧卖豆腐。忽然打失布袋。沐公镇滇南。特建悉檀。请师开法。著有风响集。赞曰。
沿门托钵。不忘己躬。一句截流。迸裂虚空。粗言细语。胜义同工。如虎戴角。大扇玄风。
三峰法藏禅师《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师锡山苏氏子。研究首楞严。修观音耳根圆通。会僧夹篱闻破竹声若迅雷。乃大彻。参金粟密云和尚。一日粟举僧问古德。朗月当空时如何。德云。犹是阶下汉。僧云。请师接上阶。德曰。月落后来相见。且道月落后如何相见。师便出堂。粟休去。开法三峰。大弘济宗。迁化后。塔于木山。赞曰。
竹声破裂。深入圆通。森罗万象。咸令斯宗。阶前月落。觌面相逢。拂袖而去。独坐三峰。
理安性音迦陵禅师《西天七十世南岳三十七世》
师俗姓李。籍隶沈阳。年二十四。投高阳毗卢寺祝发受具。参本来面目话有省。诣杭州礼理安梦庵。呈所见。蒙印心。历主理安归宗柏林诸名刹。法道大行。名动九重。雍正四年九月二十九日示寂。敕封圆通妙智大觉禅师。著有语录二十卷。宗鉴法林七十二卷。是名正句八卷。宗统一丝十二卷。杂毒海八卷。宗鉴指要一卷行世。赞曰。
这个阿师。费尽唇嘴。棒喝纵横。实没道理。儿孙颂德。无能赞毁。为王者师。人天欢喜。
海会溟波禅师《西天七十世南岳三十七世》
师畿南武清郭氏子。年七岁。父母送往本邑天仙庙出家圆具。与德心体真结侣参方。至天津如庵。礼大博。问如何是某甲本来面目。博竖拳。师曰。除此别还有么。博便打。师疑情顿发。目不交睫。四昼夜。因上单脱履有省。依止三载。温研密稔。始蒙印可。结茆西山。又十年。始应檀护请。开法海会焉。有语录行世。赞曰。
辟鹿荒山。法界门宽。翠竹黄花。溪声鸟还。法身般若。岂二奇观。诸贤侧耳。天展笑颜。
宝洪山读彻苍雪禅师贤首
师字苍雪滇南呈贡赵氏子。童年随父祝发昆明妙湛寺。圆具后。侍水月和尚久。明慧敏达。以诗名于时。崇祯间。杖锡莅吴会。与一雨禅师投契。雨举为座元。继席中峰。望重诸方。后于宝华山讲楞严经次。一日告众据座而逝。著有华严海印四十二卷行世。赞曰。
虚空为口。万象为舌。一句全提。昼夜常说。约住德山棒。拈却临济喝。别别。烈焰炉中捞明月。
金山法乳超乐禅师《西天七十世南岳三十七世》
师海盐陈氏。父母好禅悦。构庵延僧居之。师闻梵呗。即依依欣慕。及失恃。乃就庵剃染。得法铁舟海。究明大事。继位江天。清圣祖南巡。奏对称旨。恩眷甚隆。赐紫。著有颂古。于野鸭子颂曰。一群野鸭贴天飞。何用邀名鼓是非。恨杀马师施毒手。错将鼻痛当知归。赞曰。
梵呗感觉。是岂偶然。金鼓惊世。震起前缘。颂出野鸭。早隔天渊。人主钦崇。伽黎横肩。
明鼓山澄芳性清律师律宗
师又名远清。皖之新安人。具姿玮。谢尘俗。习华严。负笠至越。时慧云律师说戒灵隐。梦有人语云。明日文殊化身来乞戒。可方便授之。次日师果至乞戒。及登坛。师病不能风。慧率众就之。得戒后居五台。研律藏。奏建戒坛。嗣慧公席。后命住鼓山。世寿僧腊失考。塔在清凉。赞曰。
大士乞戒。神太饶舌。受与不受。何盈何缺。悲愿智转。若随流月。光辉闽晋。东西南北。
宝华三昧寂光律师
师姓钱氏。世居瓜渚。母感异梦而生。年二十一。就礼弥陀庵出家。从雪浪恩。习贤守宗。嗣遍参名宿。受具于慧云律师。一见器重。嘱以宏律。即嗣其席。结茆衡岳等处。后至宝华山。大开法会。肇启皇坛。开法席数十处。寿六十有六。无疾告逝。其诸灵异事迹。广于行术。著有梵网直解四卷。赞曰。
千华律制。父作子述。三坛前唱。后和二持。继武南山。众生病治。稽首吾师。梵网捞世。
鼓山为霖道霈禅师《西天七十世青原三十七世》
师建安丁氏子。年十五出家。十八纳戒。遍历讲席。久参永觉。针芥投契。觉年八十。付以衣拂。说偈曰。曾在寿昌桥上过。岂随流水漫生枝。一发欲存千圣脉。此心能有几人知。潦倒残年今八十。大事于兹方付伊。三十年中盐酱事。古人有语不相欺。逆风把柁千钧力。方便能定天下基。康熙壬午九月初七日。集众示寂。寿八十八。兴鼓山宝福白云广福开元四刹。著有华严疏论纂要等经论。共二十八种。一百九十六卷行世。赞曰。
重来石鼓。全提正令。醉心华严。卅年考证。枣柏清凉。后先辉映。盗玺窥符。得说究竟。仰瞻道貌。肃然起敬。
鼓山惟静道安禅师《西天七十世青原三十七世》
师晋江人。俗姓胡。于德化戴云山脱白。初参古杭和尚。无大省发。嗣依永觉。发明心地。初住鼓山。复迁金陵摄山。有声于时。康熙戊辰四月朔日示寂。寿七十有二。有语录行世。赞曰。
吹无孔笛。唱太平调。鼓山摄山。千江月照。诸圣不传。向上一窍。全身放下。灵光独耀。
怡山空隐宗宝禅师《西天七十世青原三十七世》
师南海陆姓。年十六。自携刀就盘石礼佛剃落。缚茅于龙山。参向上事。一日阅语录。言石压笋斜出。崖悬华倒生。豁然冰释。事母至孝。母卒。庐墓三月。后参博山。山一日以倒骑牛入佛殿话。命众下语。师呈颂曰。贪呈不觉晓。愈求愈转渺。相逢正是渠。才是犹颠倒。蚁子牵大磨。石人抚掌笑。别是活生机。不落宫商调。山为印记。后住罗浮长庆海幢大弘博山之道。顺治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端坐而逝。寿六十有二。全身塔于罗浮华首台。赞曰。
石压笋出。岩花倒悬。豁开两眼。三更日现。处处逢渠。机若雷电。博山无端。牛骑佛殿。
西域圆通明广禅师《西天七十一世南岳三十八世》
师直隶雄县高氏子。父性果。母孟氏。梦一灯入怀。醒而有娠。幼慕出家。年十八。父母相继逝世。遂祝发。参溟波。问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波便掌云。会么。云不会。波云参堂去。后结七西域。至第四日五更。胸中豁然。说偈云。三世诸佛座底牢。一条鼻孔透九霄。从今看破娘生面。普天匝地任逍遥。波累徵诘。抚而印之。有语录行世。赞曰。
破诸佛牢。放百斤担。地狱天堂。如游园观。龟毛拈得。不妨快便。迸出日轮。河清海晏。
金山量闻明诠禅师《西天七十一世南岳三十八世》
师出世金陵香林。嗣法法乳乐禅师。康熙中赐紫。上堂云。壁立孤峰。千山稽首。泼天门户。万派朝宗。揭示摩醯正眼。提持向上宏规云云。赞曰。
面皮三寸。眉毛二尺。敢作敢为。掉头不顾。三会说法。胸无元字。四主名蓝。措足无地。
鸡足山普荷担当禅师《西天七十二世南岳三十九世》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坐书偈曰。天也破。地也破。认著担当便错过。舌头一断谁敢坐。置笔而化。寿八十一。著有修园橛庵二集。拈花颂百韵行世。赞曰。
山寒水涸。天老地荒。空劫前事。妙用无方。赤心片片。日月重光。一肩云水。凛凛冰霜。
宝华隆昌读体见月律师
师滇南白鹿邵许氏子。父酳昌母吴氏。感异世而生师。及长。性神敏。工绘事。尤擅画观音大士像。人争宝之。父母早世。年二十七。为黄冠。越三载。遇一老僧。授以华严。披阅有悟。诣宝洪山。礼亮如和尚求剃度。先一日亮梦一人著袈裟领众见度。睹师喜与梦符。遂为落发。后至金陵。印心于三昧寂光律师。大张律宗。著有毗尼止作二持。入藏流通。赞曰。
弃道奉释。梦著袈裟。三学鼎立。代佛弘扬。严净毗尼。止作仪张。弘范三界。苦海慈航。
天宁大晓实彻禅师《西天七十二世南岳二十九世》
师崇明陈氏。依天语出家。居终南山。忆洞山参云门公案。见电光彻证。述偈曰。奇哉奇哉甚奇哉。闪电光中正眼开。明暗两条生灭路。谁知无去亦无来。出山参月潭和尚印可。弘法香林金山天宁等处。乾隆再巡幸江南。钦锡紫衣。师示微疾。说偈而逝。寿七十三。腊四十九。塔于金陵之麓。赞曰。
电开正眼。生死路绝。月潭印破。圣凡同彻。逼塞太虚。了无空缺。灯笼露柱。一任饶舌。
鼓山遍照兴隆禅师《西天七十二世青原二十九世》
师古田陈氏子。幼业儒。年二十五。忽厌世相。遂脱白。依恒涛和尚。究心宗。出岭遍参。礼文觉禅师于北京。疑情顿发。一日觉才见。打一竹篦。师礼拜。觉曰。子见甚么道理。曰。某甲不是野狐精。觉以手掩其口云。离却口作么道。师托开云。有口只堪吃饭。呈偈曰。哑子吃黄连。满口说不得。只是自点头。更到天气热。觉为印可。归闽。涛命继席。示寂塔于鼓山。中丞余公向师道风。执弟子礼。为叙其语录行世。赞曰。
有口道不得。无口作么道。夏到天气热。狮凶露牙爪。燕闽万里扇同风。折箸常将沧溟搅。
归元白光德明禅师《西天七十二世青原三十世》
师霅川长兴殷氏子。年二十一。参野山克归和尚。尚一日问曰。日间杲日当空。夜间明月照户。日月不相照。众生尔难睹。如何是不涉明暗一句。师曰。今日普茶。来朝祝圣。呈偈曰。日当空。月照户。古往今来空里舞。明暗双消何所睹。碾破太虚谁解补。若解补。惊起木童挝石鼓。印记后。至汉阳建归元寺。康熙癸亥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告寂。众索偈。师书曰。至楚三十年。丑名遍播传。也有说得好。不与我同参。若要我同参。咄。须要具者般始得。掷笔而化。寿七十九。腊四十二。塔于本寺之阳。有语录二卷行世。赞曰。
雨落日出。石滑晴路。踢破脚尖。明月照户。依旧野山。灯笼露柱。笑破虚空。花开铁树。
宝华定庵德基律师
师婺之林氏子。髫年断荤腥。父母故后。即投苏州宝林寺剃染。受具于见月律师。嗣之。刻苦修持。寝食俱忘。始得毗尼奥蕴。三学该通。主法宝华。甘苦与众共。劳瘁身先之。尝礼塔长千七画夜。忽塔顶放光。将寂。索笔书曰。七日后行矣。至时沐浴更衣。无疾而逝。赞曰。
我佛命脉。梵戒为师。悲嗟末运。正法谁支。祝祈永袭。补救斯时。霞光作证。信受奉持。
红螺彻悟禅师《西天七十三世南岳三十世》
师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丰润马氏子。幼颖悟。博通儒籍。年二十二。大病。悟幻质无常。遂诣房山三圣庵。依荣池老宿剃染。圆具后。历诸讲座。洞达观乘深旨。复参广通碎如纯翁。发明向上大事。粹翁迁万寿寺。师遂继席。声驰南北。宗风大振。晚岁诛茆红螺。栖心净域。衲子奔凑。聿成丛席。嘉庆庚午十二月十七日示寂。荼毗获舍利百余粒。著有梦东集行世。赞曰。
圆顿法门。事无一向。志预圣流。心栖安养。念念无思。重重华藏。释迦弥陀。不少盐酱。
石钟松波禅师《西天七十四世南岳三十一世》
师鹤阳段氏。童年颖慧。了世皆幻。遂从德舟上人脱染。参究宗乘。印心于野竹老人。出世石钟。兹寺发光开创。至师又一大兴。寺为鸡足全山之首。百废重兴。忍苦耐劳。为法为人。无我人相。斯诚山门之幸也。赞曰。
为法为人。以法为重。我法情空。八风不动。兴功造业。成三宝供。曹溪黄檗。碓舂自任。
鼓山了堂鼎彻禅师《西天七十四世青原三十一世》
师江西甘泉人。韩昌黎五十三世孙也。少读书。究性理。游鼓山礼道源和尚得度。习贤首教。出入圭峰。读洞上古彻于五位宗旨。俱有契发。阅大愚三玄三要。有云。放倒大愚。大愚好不丈夫。用打作么。我当日若见。只须瞥地觑他一觑。保他瓦解冰消。往往恩大难酬。三十年后不得错举。嗣法道源老人。赞曰。
曹溪一脉。弱如悬丝。独发契用。是法住持。雷音轰动。石鼓没皮。是韩氏子。为干蛊儿。
校正星灯集
溯自拈花示众。西竺正其传。一苇渡江。东土振其绪。由是相承华叶。光芒燃无尽之灯。摆落蹄筌。教外衍不传之秘。迨夫南宗焰炽。北学祚衰。一滴同源。五宗大启。洋洋震旦。几于道一同风。济济丛林。何异雷鸣狮吼其间乘时应运者。或举拂而人天师表。或坐谈而君相归依。唐宋以来。吁其盛矣。而我临济一宗者。导源黄檗。实为吾法之亢宗。下逮碧峰。几括神州而洒乳。全提祖印。棒喝交驰。其视举圆相以传心。别君臣而示秘者。其门庭之广狭。盖不啻倍蓗已也。其于薙度印心之来哲。众几拥盛如恒沙。莫不各嗣秉承。以伸木本水源之诚。自兹以降。孳乳益繁。如缫出丝。如瓜走蔓。虽派经累续。而来哲无穷。悉自宗由。本派自玄祖以迄智祖。为世已二十有五。自智祖立派十六字至通字下。继起三十二字。于薙法二枝。多出其源。从智祖以迄演彻。又为世二十有九矣。彻以下实繁有徒。其派传至戒定字者不少。余文不过三四字毕矣。每见诸方取至宗字完后。即任转智字。重起者多。至使次序紊乱。先后失宗。又开平先辈。于名派外未有字派。后人取字。不询来历。至使古今德号。首尾颠倒。圣凡溷杂。遂不揣僭越。谨于宗字下增派六十四字。外演号派八十字。从兹递嬗。行看祖武相绳。若挈领纲。庶乎有条不紊。今上溯渊源。下次统绪。汇为一编。题曰星灯集。俾垂永久。用达慈尊度生之怀。凡蒙恩育者。如众星之弥布。罗列有序。若明灯之传照。灯焰无尽也。至若举扬祖奥。大振宗风。上媲美于前休。下垂法于来哲。彻虽衰老。犹愿与吾宗英俊。共矢兢兢云尔。是为序。
佛历二千九百五十九年民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季冬
虚云题于鼓山圣箭堂
校正星灯集序
前此予纂星灯集一编。于本宗祖嗣派流。疏述颇为衍博。同宗者利之。近数年来。宗嗣日繁。而间又自高庵以上。溯其源绪至于无准范。再上而至临济。而南岳。以至于释迦老子。皆可明矣。今自无准范始。玉高庵升。制为图系。增进子嗣。则按代编入。纂校既竟。命曰校正星灯集。示有异于前纂也。用付雕镌。爰识一语于次云。时
佛历二千九百六十二年岁次乙亥 佛瑞诞日
虚云识于涌泉丈室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