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澂:明初刻南藏
中國明初在京城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刻成的官版大藏經,通稱為《南藏》。《南藏》實際刻過兩次,初刻於洪武年間,再刻於永樂年間。初刻完成不久就遭火災毀滅,印本流傳旣少,文獻記載又不分明,因而後人都只將永樂刻本認為《南藏》,而不知道有刻本兩次的事。眞正的洪武初刻,直到一九三四年才在四川崇慶的上古寺重新發現。
《初刻南藏》開雕的年代很早,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四方名僧集合於蔣山點校藏經,就已做刻版準備(參照《釋氏稽古略傳續集》卷二)。刻事進行到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一)全藏大體完成,又續將各宗乘的要籍編入(見居頂《續傳燈錄序》)。最後有禪籍數種,都是洪武二十七年(一三九四)以後由淨戒重校,所以刻事的結束大概卽在洪武末年(一三九八)。經版收藏於京城南關天禧寺。永樂元年(一四○三),開放流通(見《釋氏稽古略續集》卷三)。次年,寺僧對禪宗語錄等缺版進行了修補(見《古尊宿語錄》卷十七尾跋)。但到永樂六年(一四○八)僧人本性縱火燒了全寺,經版就隨着毀滅無存(參照《金陵梵刹誌》卷三十一)。上古寺的印本,是永樂十四年(一四一六)蜀獻王贈送的,(全部略有殘缺,並有少數複本),現在收藏於四川人民圖書館。
《初刻南藏》全部六七八函,約七○○○餘卷。其基本部分五九一函(千字文編號從天到煩),純係磧砂版藏經的翻刻,大體區分為《開元錄》入藏經、入藏著述、宋代新譯、補遺等。所收典籍約一五○○餘種,六三○○餘卷(參照本書《磧砂版藏經》條)。但從五○○函以下,也稍有補充。如兵字函九補《救度母二十一種禮讚經》一卷,輕字函八補藏文《藥師功德經》一卷,曲字函補《番大悲神咒》一卷,法字函八、九補義忠《百法論疏》二卷等。這些書都是在北方流行,而為《磧砂藏》所未及收入的。
此外,《初刻南藏》的補充部分共八十七函(編號從刑到魚),所收著述八十餘種,七百三十餘卷,大致如下:
刑、起、翦三函,《四十華嚴》,四十卷。
頗、牧二函,《淨土十疑論》等十七種,二十三卷(這些和再刻南藏起、翦二函所收者相同)。
用、軍二函,《六祖壇經》、《萬善同歸集》、《明覺語錄》等,約二十卷。
最、精二函,《圜悟語錄》,二十卷。
宣、威二函,《宗門統要續集》,二十卷。
沙、漠、馳三函,《大慧語錄》,三十卷。
譽到九四函,《古尊宿語錄》四十八卷。
州到碣二十六函,天台三大部等三十六種,二六六卷(這些和《再刻南藏》從實到刑各函所收者相同)。
石到熟三十函,《華嚴淸涼疏》等十六種,一一二卷(這些和《再刻南藏》從煩到禹各函所收者相同)。
貢、新、勸三函,《頌古聯珠集》,四十卷。
賞到孟四函,《佛祖統紀》,五十四卷。
軻、敦二函,《翻譯名義集》,二十卷。
素、史、魚三函,《嘉泰普燈錄》,三十三卷。
在這些書裏,絕大部分都是當時南方流行的本子。
《初刻南藏》翻刻《磧砂藏》的部分卽用《磧砂藏》的版式,每版五頁,每頁六行,每行十七字,其補充部分也大都沿用此式。《磧砂藏》各經常刻有寫經人名字,翻刻本刊落未盡,卽時存原樣。惟有《般若》等大部經的品題,《磧砂藏》比較簡單,《南藏》翻刻則多數加上經名作某經某品,這便成為辨別兩版印本的一種標準。
但是,從大體上說,《初刻南藏》還是保存着《磧砂藏》的原來面目的。現存的《磧砂藏》印本不算完全,有了明初刻南藏的參校,很多缺略或差錯的地方都可得到增訂。像《磧砂藏》從武到遵的二十八函秘密等經,原來目錄散失了,現存印本函號不齊,究竟缺些什麼書,這本是個難以猜測的問題,但一對勘《初刻南藏》,也就基本解決了。至於從校勘方面看,《初刻南藏》是對《磧砂藏》原本點勘過的,並還在《般若》等大部經裏更多用一些精校的妙嚴寺刻本,所以它的優點要比《磧砂藏》為多。另外,《初刻南藏》收入禪宗語錄一類的書較多,啟發了後來的刻藏向這一方面大大的發展,這也是值得注意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