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澂:明再刻南藏
《明再刻南藏》是永樂時所刻官版藏經。明代《南藏》初刻版燬於永樂六年(公元一四○八),次年(一四○九)明成祖就準備重刻,召集名僧善啟等校勘底本(參照《大明高僧傳》卷三)。此版開雕的確實年代,未見記載。但雕版地點所在的南京大報恩寺是永樂十年(一四一二)就天禧寺舊址上動工重建的,而永樂十五年(一四一七)文琇作《增集續傳燈錄凡例》已有報恩寺重刊大藏的說法,大概刻藏就在其前數年之間。刻到永樂十七年(一四一九)卽已全部完成(參照《金陵梵刹誌》卷二)。
《再刻南藏》全部函數有過幾次變動。最初計劃刻版似乎只有六二八函(到塞字號為止,未收大藏目錄),但刻完時卽追加七函,成為六三五函(到碣字號為止,其末尾四函《佛祖統記》還是管藏經僧募緣刊入的)。萬曆年間補刻三函(石、钜、野三字號),最後又經調整定為六三六函(到石字號為止),六三三一卷。它受了元代《至元法寶錄》的啟發,在全部編次方面作了一大改革。其前各版藏經都以《開元錄》為據,先分大小乘,再各別細分經律論,並將宋代陸續入藏各書、譯典和著述交互夾雜地附在後面,顯得淩亂無序。再刻南藏改變了這一編法,先分經律論,再各分大小乘,而將宋元續入各書分別附在三藏之末,這就淸楚得多了,不過它緊接着大小乘經就是西土撰集,其中又附帶有唐譯秘密經軌,還不能說完全合理。
《再刻南藏》的全部內容,可分析如次:
一、大乘五大部經,一三四函(千字編號天至駒)。
二、五大部外重單譯經,七十函(食至賢)。
三、小乘經,四十六函(克至當)。
四、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三十七函(竭至安)。
五、西土聖賢撰集,十九函(定至伏)。
六、大小乘律及續入諸律,五十五函(登至交)。
七、大小乘論,一二四函(友至漆)。
八、續入藏諸論,五函(書至羅)。
九、此方撰述,一四六函(將至石)。
此藏全體編次對《初刻南藏》說來是有很大的出入的,只有一些內容相當的各函,所收各書次第還大體相同。《此方撰述》部門則據初刻本一再增減。象初刻中的藏文《藥師經》、《百法論疏》、《嘉泰普燈錄》都刪去了,另外增加《密咒圓因往生集》、《護法論》、《大明三藏聖敎目錄》,後來續增《圓覺經略疏之鈔》、《維摩經註》、《翻譯名義集》,(見寂曉《大明釋敎彙門標目錄》),最後又將此三種歸入續藏,而另增《圓覺略疏註》、《心經集註》。因此這一部門的函數也屢經變動,末後才定為一四六函。
《再刻南藏》的版式依照其前各版作梵筴本,每版三十行,摺成五頁,每頁六行,每行十七字。字體仍用歐書,但沒有初刻本那樣工整。初刻殘留的磧砂藏題記,大都給剗除了,只留少數有關校勘的說明(象《傳法正宗記》首卷題記說明用開元寺本重刊等)。
再刻版完工後卽藏於報恩寺,供應各地的請印。這比後來藏版宮中的北藏印刷便利得多了,因而現在各處保存它的印本也較多。明萬曆十二年(一五八四)北藏續刻著述四十一函(千字文編號從钜至史),南方無版,後經南京禮部郎中葛寅亮代為計劃,利用印藏的板頭錢,陸續補刻(改用宋體字),在萬曆三十四年時已刻成十四函,全部何時刻齊,還不明瞭。
這部藏經刻版是在《初刻南藏》的基礎上加以改編的,成為後來各種刻藏的依據,而和它關係最密切的,要算《明刻北藏》。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