磧砂版藏經
《磧砂版藏經》是南宋時代私刻大藏最後的一種。刻版地點在平江府陳湖中磧砂洲延聖院(現在江蘇省吳縣境內),後來改名磧砂禪寺(見淸代康熙《蘇州府志》卷三十九),因而通稱這部藏經為磧砂版。它開雕的緣起現還不甚明瞭。但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所刻的全藏目錄完全依照思溪版藏經;而全藏開頭《大般若經》六百卷由都勸緣官僚趙安國獨立刻成,這又和思溪版之為官僚王永從一家所刻的事實相類。就從這兩點看,磧砂藏的刊刻顯然是受了思溪藏的刺激而發起的。
磧砂藏始刻的年代,也沒有記載。現在《大般若經》印本中殘存一些原刻本,間有保義郎趙安國獨立刻經的刊記。在紹定六年(一二三三)所刻的《法苑珠林》卷一的刊記上,趟安國已由保義郎升級為成忠郎。依着宋代官制這類官職至少五年一轉來推算,磧砂版開頭的《大般若經》大概在《法苑珠林》刻版以前的五年間(紹定元年至五年,卽一二二九——一二三二)就已開刻了(參照《影印宋磧砂藏經》歐序)。不過從《大般若經》的刊記還看不出籌刻全藏的企圖,紹定五年(一二三二)刻《無量壽經》(卷上)才有延聖院雕造的題識,跟着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刻出《平江府磧砂延聖院新雕大藏經律論等目錄》,備載藏主法忠、都勸緣大檀越趙安國等名字,全藏的計劃刻版似乎是在這個時候。
從端平元年起,刻藏事業逐漸發展,寶祐元年(一二五三)廷聖院大藏經坊更擴建了西廊一帶房舍(見書字函《法苑珠林》卷五十二題記),可說是達到極盛時期。但沒有好久,寶祐六年(一二五八)延聖院大火(見元僧圓至《延聖院觀音殿記》),刻事受到了影響,其後所刻的卽不甚多。咸淳八年(一二七二)以後,宋代垂亡,兵禍日烈,全藏未及刻成便中斷了。
經過二十餘年,到了元代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延聖院刻經重新繼續(見國字函《大集經》卷二十一題記),次年,恢復了大藏經局(見讓字函《大集經》卷十五題記),組織比宋代還要完備,有功德主、對經、點樣、管局、提調等職(見大德二年刻虞字函《日藏經》卷四題記)。不久,大德五年(一三○一)朱文淸施刻經版一千卷(見使字函《華手經》卷七題記),大德十年(一三○六)管主八又施資並募刻經版千餘卷(見是字函《般若燈論》卷十五題記),同時還有勸緣都功德主張閭等施刻的一些經卷,這時是元代續刻的最盛時期。後來延祐二年(一三一五),比丘明了施刻宋代新譯經和《宗鏡錄》等,也補充了經版不少。現存磧砂版刻本上的年代題記,到至治二年(一三二二)為止,全藏刻成大概卽在此時。要是從最初刻《大般若經》的假定年代一二二九算來,前後經過已是九十多年了。
現存的《磧砂版藏經》裏,夾雜着一些別種版本。首先是《大般若經》部分。這部分的原刻當是由於宋末兵火被毀了,而後來大體上改用元代吳興妙嚴寺刻本。妙嚴寺本始刻於泰定三年(一三二六,見天字函《大般若經》卷十題記),刻成於至正九年(一三九四,見奈字函《大般若經》卷六百題記)。它是用磧砂、福州、思溪等多種版本校刻的。其次,在全藏最後部分,從武字到遵字一共二十八函,乃是管主八於大德十、十一年間(一三○六——七)在杭州路募刻(見遵字函《法寶標目》卷九題記)。所收的都是南方各版藏經中缺版的秘密經等(這些原來收載在元代大都弘法寺藏經版內)。這一副版片於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由管主八的兒子管輦眞吃剌捐贈給延聖院,作為全藏的補充部分印刷流通(見多字函《六波羅密經》卷七題記)。其後更翻刻了普寧寺版《傳法正宗記》等和《中峰廣錄》(原版為元統三年卽一三三五年刻),一共五函,附在全藏末尾。這樣組成的全藏版本,保存到明初,現在陝西西安圖書館裏還收藏有洪武二十三、四年(一三九○——九一)間印刷的這部全藏。
《磧砂版藏經》的內容,大體同於思溪版。因為刻版曾中斷了一次,後來續刻對於各經的次第略有改動,並歷經補充,因而刻成之後和原定的目錄(端平元年所刻)不盡相符。現存全藏印本五百九十一函,比原目增加四十三函。全體可以區分為九個部分:
⒈《開元錄》入藏經,約一千○八十七部,五千○六十四卷,四百八十函(千字文編號從天到英)。最後一函(英字函)收《開元釋敎錄略出》和《紹興重雕大藏音》。
⒉入藏著述一(《法苑珠林》),一百卷,十函(編號從杜到羅)。
⒊宋代新譯經一(從太平興國七年到咸平二年卽九八二——九九九所刻一百八十一部),二百七十卷,二十函(編號從將到轂;以上三部分編次和思溪版相同)。
⒋入藏著述二(《景德傳燈錄》),三十卷,三函(編號振、纓、世)。
⒌宋代新譯經二(從咸平三年到熙寧年間所譯)及《貞元錄》續入藏經,一百四十二部,約三百三十八卷,二十八函(編號從祿到微,在這中間刻字函雜入唐般若譯《本生心地觀經》一部,從伊到衡六函收貞元錄經,曲字函收唐宋譯密典,這些都和思溪版相同)。
⒍入藏著述三(《宋高僧傳》)和補遺一(《南本大湼槃經》),六十六卷,七函(編號從旦至合,和思溪版全同)。
⒎入藏著述四(《宗鏡錄》),一百卷,十函(編號從濟至感)。磧砂版全藏原刻卽至此為止,一共五百五十八函。
⒏補遺二(管主八補刻版),約九十七部,三百一十五卷,二十八函(編號從武至遵)。這一部分本來另有目錄,現已遺失,印本也不完全,但是後來翻刻磧砂版的明代《南藏》(初刻本)保存了他的面目,上列的部數和卷數卽是參酌《南藏》(初刻本)來約計的。
⒐補遺三(《傳法正宗記》、《傳法正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論》、《輔敎篇》、《天目中峰和尚廣錄》)五部,四十五卷,五函(編號從約至煩)。這些書都是重翻元代普寧寺刻本補入的。
以上九部分總計,約一千五百一十七部,六千三百二十八卷(現行影印本總計為一千五百三十二部,六千三百六十二卷,其中有重複計算以及將合卷本分開計算等情形)。
《磧砂版藏經》的版式和思溪版大致相同,也是每版五頁,每頁六行,每行十七字。在各版第一或第二頁折縫處刻有函號和版號,有時還刻有刻工姓名,(全藏刻工題名者孫仁等四百二十三人);卷末有時刻寫經人姓名(全藏寫經人比丘淸滿等五十三人)。
《磧砂版藏經》開始是準備依照思溪圓覺禪院本寫刻的,中間一度停頓後,又參照元代普寧寺版大藏經續刻,因此,它和這兩種刻版有密切關係,可想而知。在全藏裏又配用妙嚴寺版《大般若經》和《寶積經》另本,補充了管主八募刻的秘密經版,所以又和這些刻本的母版有其淵源(妙嚴寺刻《般若》等四大部是參照福州、思溪、普寧、磧砂和弘法五版的,管版從弘法寺藏經選出則又淵源於遼金刻藏)。在宋、元各種大藏經刻版中再沒有像磧砂版這樣關係複雜的了。元末,經過了兵亂,南方各種大藏經版都損失了,祇剩磧砂版比較完全,明初洪武年間(一三九七年前後)刻成的《南藏》(初刻本)就純粹用它為底本增訂而重刻。這樣,磧砂版有些特點就又通過《南藏》而影響於以後各版藏經了。
參考資料:
《影印宋磧砂版大藏經序》,歐陽漸撰,《影印宋磧砂藏經》首册之一,上海,一九三六。
《磧砂延聖院小誌》,葉恭綽撰,《影印宋磧砂藏經》首册之二,上海,一九三六。
《影印宋磧砂版大藏經目錄》,新編,《影印宋磧砂版藏經》首册之一,上海,一九三六。
《平江府磧砂延聖院新雕大藏經律論等目錄》,《昭和法寶總目錄》第二卷所收,東京,一九三二。
《南山大普寧寺大藏經目錄》,《昭和法寶總目錄》第二卷所收,東京,一九三二。
《明南藏初刻考》,呂澂撰,《內院雜刊入蜀之作二》,江津,一九三八。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