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弥勒化身布袋和尚行迹定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弥勒化身布袋和尚行迹定位
  今年四月初,我也参与编写工作的《溪口旅游文化丛书》,历经三校,即将付梓。一日,忽接丛书主编沈先生的“紧急通知”:丛书附录地图宜增一幅《奉化弥勒文化史迹分布图》。闻之颇觉大有创意,便埋头绘图。顷刻间,奉化版图之中,五处史迹一一入定,开通不久的弥勒大道、呼之欲出的弥勒大佛也被邀集其中。然而,为写图例的文字说明,准确地说为了给布袋和尚行迹的定位,使布袋和尚形象更加明晰,却费尽了我的心思。
  就在那些天,我在长汀村县江洪郎潭遇上了“弥勒入世处”这么一通碑石。见之顿觉此碑提法尚存疏误,倍感为布袋和尚行迹定位,容不得一丝马虎,理应用功洗炼、辨析。
  所谓“入世”,还有与之相对的“出世”,乃为人的处世态度。中国儒家提倡积极入世,以济天下。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之中,“居庙堂之高”就是出仕入世,“处江湖之远”就是退隐出世。佛教传入中国后,直到禅宗六祖慧能的“六祖革命”之前,多主张超脱出世。显然“弥勒入世处”这种提法确乎不妥。就布袋和尚一生行迹而言,长汀村县江洪郎谭是发端。按佛家观点,从弥勒“变”为布袋和尚,这种“变”有多种提法:转世、化身、示现、应化、应身、显化等等。历经千百年流传,布袋和尚为“弥勒转世”之说,已广为流播。因此,在长汀村洪郎潭若为弥勒树碑,理应是“弥勒转世之地”较为妥贴。
  问题又来了,历史上被传为“弥勒转世”的人实在太多。公元690年,武则天公开宣称自己是“弥勒转世”,中国的弥勒信仰一时登峰造极。自唐迄明,许多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也都以弥勒应世的名义起事。如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等人,都是自命“弥勒转世”,起来反对元朝。再说与奉化地域相近的义乌吧。公元520年的那么一天,东阳郡乌伤县(今义乌)的傅翕,正在河中捕鱼,南天竺达摩途经于此,向捕鱼郎傅翕惊叹:“你还有闲工夫捕鱼呀,你乃弥勒转世,还不快快登坛立教,代释迦坐道!”结果,傅翕成了傅大士,梁武帝萧衍深信不疑,还将他迎入宫中,以礼相遇呢。如此来看“弥勒转世之地”,并非奉化独有。而人文资源尤其讲求惟一性。传为弥勒转世的布袋和尚是奉化人,恰是人无我有的奉化惟一性人文资源。所以,长汀村洪郎潭树碑,还不如让布袋和尚露脸,毕竟他是一位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这样,即可顾此——弥勒,又不失彼——布袋和尚。
  对于长汀村,我们的民间口碑和民间文学,一直多称它为布袋和尚“出生之地”。近几年,随着奉化弥勒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一些研究者纷纷指出这个定位也不是十分准确。布袋和尚最初出现在奉化,流布最广的传说是:“年幼时由县江漂流到长汀县江洪郎潭,被当地村民张重天所收养抚育。”既然“出生”已无从谈起,且过于平淡无奇,我想到了“出世”这一观点。出生与出世,一字之差,且又近义,但出世更近年幼布袋和尚“漂流而至”的历史真实,诚可让布袋和尚身世更具不同凡响,更富传奇色彩!长汀村洪郎潭为“布袋和尚出世之地”,我的这个观点一提出,很快得到了对弥勒文化颇有研究的王舜祁先生认同。
  溪口雪窦寺在布袋和尚行迹中的定位,一直有“挂单之地”、“讲经说法之地”等多种观点。我认为还不如称雪窦寺为布袋和尚“弘法之地”更为准确。作为一位四处流寓的游方僧,布袋和尚的挂单之地太多,说雪窦寺仅是他挂单之地,无法凸显雪窦寺在弥勒文化中应有地位。同时,佛门内唯有专事讲经布道者,乃可称法师,至于布袋和尚,他并非法师。宋《景德传灯录》把他归类于一个“不明传系之异僧”。作为日常行止不讲求持戒修持的异僧,布袋和尚播布佛法的最大特征是随机说法,因缘教化;借物寓意,开示众生。因此,我以为将布袋和尚在雪窦寺的行迹,定性为“弘法之地”,尤为恰当。
  奉化市区岳林寺与裘村岳林庄之间存在千年的主从关系(1949年终止),清《明州岳林寺志》、清《忠义乡志》等多有记述,这里不再详述。而布袋和尚主持裘村岳林庄的行迹,当地民间世传的有“挂单”之说,更甚有“成道”之说,但一直尚无定论。布袋和尚既是一位流寓各地游方僧,又是一位传系不明的异僧,更是一位怀出世心、行入世事的凡夫菩萨。他在岳林庄一带救助难民、囊沙筑塘、围海修石契、传授农事等一系列业绩,折射的是“慈悲济世”的德行。近代佛学泰斗太虚竭力倡导人生佛教,特别推崇弥勒精神。富有理性的大师把弥勒精神归结为:慈悲济世,扶困济厄;关怀社会,重在利他。积十五年来对布袋和尚在岳林庄行迹之研究,借太虚大师对弥勒精神的归结,我提出如此观点——岳林庄为布袋和尚“济世之地”。
  尽管我们对遁入空门者有出家、剃度、剃染等多种表述,佛家对死亡有圆寂、示寂、坐化、迁化等诸多说法,我们称岳林寺为布袋和尚“出家之地”、“圆寂之地”,已是约定俗成,无可厚非了。至于布袋和尚的最终归宿地中塔佛塔亭,我们通常草草率率地称为“埋骨之地”。这一点仍有商榷的空间。我想到了“归葬之地”这个富有尊崇、敬仰之意的词汇。尽管归葬的本义指的是人死后还葬于故乡,纵然布袋和尚圆寂于故乡岳林寺东廊之下,但纵观他四方流迹的一生,仍旧颇有万里归来终故里的意味!对于这一点,《宁波辞典》等多种严肃的辞书,也皆称奉化中塔为布袋和尚“归葬之地”。
  长汀村洪郎潭——布袋和尚出世之地,岳林寺——布袋和尚出家和圆寂之地,雪窦寺——布袋和尚弘法之地,岳林庄——布袋和尚济世之地,中塔佛塔亭——布袋和尚归葬之地。五地圣迹,它们星散于奉化大地,呈“五星拱月”之势,那月,自佛山雪窦升起,清辉永洒,慈光万丈,分明就是雪窦山行将落成的露天弥勒大佛矣!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