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如何影响造像绘画艺术的
禅宗如何影响造像绘画艺术的
禅宗创立之前,佛教已有了发达的造像绘画音乐艺术。最早的佛教造像是在佛陀逝世不久,当时人们雕造或画上足印、法轮等来代表佛的形象,以后才出现了雕刻的佛像和佛教绘画。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艺术也随之传入,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上有着显著的影响。禅宗是佛教的一支,它创立以后,同样也对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
按照禅宗的理论,禅宗是反对偶像崇拜的,信徒不仅可以不读经,而且还可以呵佛骂祖,有的禅师甚至将佛像烧掉。然而,禅宗虽然不主张偶像崇拜,强调的是开发内心的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但对在寺庙里的佛像还是给保留下来的,并且在寺庙里还建有念佛堂,供信众作佛事之用。在禅宗里,佛不一定要拜,但对祖师的崇拜却是不能没有的,禅宗曾经给自己立了一个谱系,从释迦牟尼到慧能一共立了二十八祖,其中从菩提达磨到慧能为东土六祖。在禅宗祖庭的少林寺里,人们建立了初祖庵、二祖庵,将祖师达磨、慧可塑像供奉于中。在广东韶关南宗祖庭南华寺里,建有六祖殿,里面有慧能的真身像。所谓“真身”,是指慧能圆寂后,弟子们将他的尸体经过处理后,用漆贮涂尸,放入龛中供奉。寺内还有慧能大师的石刻像。有的寺庙还建有祖师殿,将历代祖师塑像供奉。总之,这些都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佛教造像。在这些造像中,完全是中国特点的艺术表达形式,从服饰到面像及神态都与中国人传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南华寺的慧能石刻像,慧能长方脸,浓眉大眼,鼻子肥厚不高,上唇两撇八字胡,下唇一些胡子渣,头戴披巾,袈裟全部裹身,肩不坦露,额头有几道深深的皱纹,表情凝重,一幅饱经忧霜的神色;与传统的印度造像所表现出来的鼻梁高耸,眼晴凹陷,胳腮胡或没有胡子,光头,面色圆润,坦肩着衣的形象迥然不同。少林寺的塔林也是禅宗艺术的又一特色。塔本来是用来存埋僧人的骨灰之用,但在少林寺里却聚集了二百余个舍利塔,造型各异,姿态纷呈,因之在佛教建筑艺术中独具一格,犹有特色。此外,禅宗除了供奉漆贮真身像以外,还有供奉另一种形式的真身。南岳慧能弟子石头希迁的真身就不涂漆,完全以骷髅的形式表现。此真身原来一直放在南岳寺院里,后被日本人掠走,现在日本的寺庙里供奉。据学者研究,中国最流行的罗汉造像也是得益于禅宗而形成的。罗汉是指在佛教中,仅次于佛的一种阶位。小乘佛教就认为世俗之人修行是绝对不能达到佛的层次,最高只能到阿罗汉而已。大乘佛教则认为,世俗之人也能成佛,因为人人都具有成佛的种子和可能。宋代以后,佛教内部流行罗汉的崇拜,雕塑罗汉像蔚然成风。据说这是因为偶像崇拜被打破后,雕塑师们刻意创造了罗汉的形象,以丰富多采,姿态各异的栩栩如生的的面貌,重新展示了佛教艺术的魅力,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唐以后,禅宗的宗经《圆觉经》也受到了广大佛教徒的偏爱,受《圆觉经》思想影响的佛教艺术题材也出现在造像艺术之中,例如在四川重庆大足石刻里,很多内容都与此经有关。
绘画是佛教艺术的一个古老的传统。禅宗建立以后,使中国的绘画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少林寺里一直绘有“十三棍僧救秦王”和“少林拳谱”的壁画。这些画世俗气息浓厚,人物形象生动,线条刻画有力,活泼奔放,笔触细腻,与传统的佛教本生画等完全不一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像。然而,禅宗对绘画艺术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在绘画的理论和审美方面。禅宗所强调的即心即佛,与自然为一体,以及最高的悟境,给画家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使他们的画作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清代画家董其昌在《画旨》中说:“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也耳。北宗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东坡赞道子、王维壁画亦云:‘吾于维也无间然。’知言哉。”据说北宗是“非神韵派”,善于“精工”,“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譬之禅定,积劫方成菩萨” 。而南宗是“神韵派”,则善于发挥,“可一超直入如来佛地也”。可见,受禅宗的影响,连画家不仅在形式上要分为南北两宗,而且在理论上也与禅宗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在佛教内部也有一批有名的画家。明代僧人莲儒曾经撰有《画禅》一书,书中列出了自南齐画僧惠觉至元代雪窗一共有六十四家。自唐末五代起,禅宗的僧人在画中显示了独具的品格。禅僧贯休善于画水墨画,“胡貌梵像,曲尽其态”。(《益州名画录》)到南宋时,画僧已经尽属禅宗了。这一时期,画僧们以禅入画已经到了高超的地步,尤以写意泼墨表达禅趣。雪窦智融以“遇其适意,嚼蔗折笔蕉墨以作坡岸岩石,尤为古劲。间作物像,不过数笔,寂寥萧散,生意飞动”(《宋辽金画家史料》)。元代的画僧在画墨竹方面有长足之处,写意清逸,觉隐兰石画竹,“以喜气写兰,以怒气写兰。善谓叶势飘举,花蕊吐舒,得喜之神;竹枝纵横,如矛刀错出,有狮怒之象耳。”(《天研斋笔记》)明清之际,禅宗的画达到了最高的成就,以普荷、渐江、无可、残、八大山人和石涛六僧为代表。他们的画把禅宗的机锋用尽,充分开发了“心即我,我即佛”的直入人心的思想,将胸中的抒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且在画风上各有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大流派,地位不可低估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