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妙善大师的训诫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妙善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妙善大师的训诫

  以前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口婆心地想规劝他们,但效果不大因为能接受的人很少。我后来看到经中有句话:悟者觉悟本性;本性不动是名自己。这时才明白人活著的意义!一般人的生命根本不属于自己、完全随著环境在团团转,为别人的错误而自我折磨。不要把错误当种罪恶,错误是种罪恶成功者,就是个累积满身污秽的人。学佛先要学习找寻自己的生命,就是宁静。找回自己真实的内在就体会到,其实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也可以活得很快乐。世界上种种的繁荣虚华,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刺激只能片刻享受无法永恒。运用眼、耳、鼻、舌、身、意所追求来的快乐,通通都是暂时性的。好比看一场电影,听一场演奏,场散、曲终,总会结束的。

  人总妄想在片段中抓住永恒奈何依然做不到。因为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合就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了解找回自己内心的宁静,念念观照一切皆是无常。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安祥是真正的生命,内心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想得到幸福内心里头要有安祥。能够放得下才能保持一颗祥和之心。

  佛陀说: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是希望从别人身上去获得,那会比一个乞丐沿门托钵还更痛苦。快乐不是别人可以给我们的,而是要由自己来解脱来超越的。想要得到快乐,就不要太‘过敏’;太过敏的人对一切都太在意,就像拿了好多条绳绑住自己一样,真是自找麻烦。佛陀告诫****们:比丘常带三分呆。就是训诫****们要大智若愚,觉得修养没那么好。没办法轻易宽恕别人有个办法,看到不喜欢的人就远离,不要跟他亲近。远离恶缘,自己无法自主时就要先断恶缘。想快乐要先学习宽恕别人,宽恕是升华自己的本源,两者相辅相成,如实地运用在生活当中,便能与佛法相应而不悖离了。修持人要先学放下,有信徒问:要如何修持呢?我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著于我相念佛都是虚假的。信徒反问:在家人要为生活奔波怎么都放下呢?我解释道:放下不是出家人的专利,一切境界都可以当作修行。一切境界当做为磨炼心性的材料,不应随著境界漂流、沉没也就是把一切环境都当作道场;要知道道场不只是在寺庙,我们的心也是一个大道场。人眼睛常看别人缺点,其实那根本就是个缺点,活在他人行为污点当中,没有时间检讨自己。有的信徒到寺里拜佛、念佛不好好拜佛、念佛,却一直在议论这个又那个,是是非非,根本就是在拜是非。真心修行就要放下一切,不要怀念过去美好的回忆,因为过去已不可追;也不要盼望未来,因为未来尚不可知。人的心境每一秒都在改变,你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照顾当下,放下一切专心念佛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其实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要如何才会心安呢?古人说:无所为而为善而不居能得心安。教导我们行善时不要想我在作善事;我在帮助人。真正的纯善是牺牲而不是获得,是奉献而不是占有。牺牲奉献当中才会懂得,帮助别人是真正的幸福之道。只有透过与别人的分享,你的成就才有意义,你的自私才得以融解,你才会知足、感恩,心也才会安啊!人心安自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可以推动我们向上的一股力量,也可以是主宰你堕落的源头。人生的浮浮沉沉,欲望乃是最大的滥觞,自我控制的层次亦可视为个人修持成就之指标。不能控制六根欲望的人,当然就得不到安祥。喜欢说是非的人朋友远离,没人尊重,欲望太高,喜欢涉足不正当场所的人,内心无法清净怎能安祥?整天听是非不懂得听闻佛法,幸福又从何而来?心猿意马的人,专心都谈不上了,那谈得上修行的成就?宰制官能,惩治我欲。人是欲望太多才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如果能在每个刹那自我观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祥。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攀缘离开一切执著,则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也就掌控在你的手中。

  有人问我:开悟是什么?我说: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透视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就是个开悟的人。开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灾难他不会动摇他的心,在滚滚红尘中打转,而依然能随缘而不变。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多少人真正了解幸福?内心能悟就是本性,本性原就已具足安祥之道。安祥就是真正的幸福,要了解幸福,内心就一定要有智慧,智慧是本性外在的显现,修禅的人,修到最后就是开悟,开悟自己清净的本性。开悟的人就能得到永远的幸福、快乐。人得不到幸福因感受是错误、不正确。所以心很乱很苦,

  举例来说:你很诚恳地赞美一个人很能干,如果这个人内心感受错误会回答说:不要再讽刺我了,我早就知道你不安好心。这种事事也怀疑处处防备,过度保护自己扭曲了别人的好意,幸福离他还很遥远。再比如:你看到家境贫困好友,很诚心地告诉他有困难就来找我。感受错误的人就会曲解我们的心意,生气的回答:不用你来同情我、可怜我,我要活得有骨气,我不需要你的帮助。这些人心目中世上没有好人,对外境不能正确的接受,时常感受错误,折磨了自己也痛苦了别人。对一切的逆境感受,要学习以欢喜心来接受,不要因过度敏感,而产生错误感受,因而凭添了自己的烦恼。

  妙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