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习下士道管见
《菩提道次第略论》对无机会或条件直接学习和研究浩如烟海的三乘佛典之人,大开方便之门,此论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再经小乘之四谛,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四摄六度与止观修习,系统、全面地阐明了佛陀之言教和修行法门。
此论的中心思想在于“三士道”,即佛法修行解脱的三个目标:
一是初级目标的下士道,即追求世间幸福快乐,通过修十善等戒恶行善行为,避免下堕三恶道,转生相对苦轻的天道和人道。初级解脱是重苦、恶运中的解脱。
二是中级目标的中士道,即认识到有生死轮回就有苦的道理,只求脱离烦恼,超脱轮回,发出世心,修戒定慧,达到出世的目的。中级解脱是尘世中的解脱,声闻、缘觉属于此道。
三是高级目标的上士道,即认识到解脱烦恼、出世并非全面解脱,尚有所知障妨碍彻悟,并未达到彻底的自度目标,不具备度人的智慧和本领,因而发菩提心,进行福慧双修,彻底破除二障,追求身心彻底净化,达到功德和智慧高度圆满的佛位。
上述三士道是修证无上菩提道的必经之路,并非上中下三种根器的相应之道。正如三人同行,下士走完下士道就到达目的地,中上二士同行走完中士道,上士单独进入不共道,走完最后一段历程,达到无上觉悟境界,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利益众生的事业中去。
下面结合本人修学《菩提道次第略论》后,对三士道知识的了解和心得,谈谈自己对初习下士道的管见,以求正于大方。
我认为,下士道的修习,可概括为四观、一行、一取舍。
一、四观:
(1)、具缘人身难得观
我们拥有珍宝般的人身,实为罕见,有了人身才能修持佛法,才能对人生的前形进行了解,才能拥有聪敏的心及强壮的身体,才能足以支持修行所须的努力。三恶趣众生恒时不断感受往昔所造诸恶业之果,无有空闲修法。
龙树菩萨言:“得人生中根具足,业际无倒信佛法。”获得暇满人身,值遇佛法,所依圆满;生于佛教兴盛之中土,环境圆满;具足诸根,无有过患,根德圆满;业际明解,对善法生起信解,意乐圆满;对境佛法起正信解,意识趋入正法,信心圆满。这五种圆满是观待自己方面应具足的。
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导师殊胜圆满;今佛已三转法轮,有宣讲正法之宝,正法圆满;今已入佛门,自之缘份圆满;今佛法住世尚未满期,时间圆满;顺缘遇善知识摄受,殊胜悲心之圆满。此五种圆满需要观待他缘方具。
《涅槃经》云:“在光滑之墙壁上撒豆,豆难以附着”以及“在针尖上堆豆莲,无有能留住”等喻,应当了知人身难得。
经云:“地狱众生犹如大地之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傍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之大雪,而人及天人仅如指甲之微尘。”可见人与别五道众生数目之差别,故人生难得。
(2)人生无常观
众生共同的福德所形成的器界,有成住坏空之四相;每一有情众生在一期生命中,有生住老无常之四相;每一法如声光,有生住异灭之四相。死亡必来任何不免;寿量无增日日有减;死已决定修法甚少;死缘甚多活缘甚少;身命脆微稍触即坏。唯有法有益,财富不可免死,受用不可求死,眷属不可替死。
(3)恶道苦重观
如果生在地狱中,则日日夜夜感受寒之苦;若生于饿鬼,则恒感受饥渴之苦;若生于傍生,则感受被役使及相互损害之苦;若生于长寿天中,则无有意念、无想之中虚度光阴;若生于边鄙地,则无有佛法;若生于外道或成为持邪见者,则自续被邪见染污;若生于暗劫,则连三宝之声也不得闻;若生于喑哑,则心相续无法调顺。
(4)善恶业报观
业果决定再生,善业必招乐果,恶业必招苦果,无记恶因不能熏种,不感来生的异熟果;自作业,自受果业,自业熏习成种,藏于阿赖耶识中,缘熟必自受果;业不只影响造业的人,而且也会影响别人,果报的范围依业的大小而定;各种业果可以合并,也会累积。
二、一行:
所谓一行,是指归依三宝,重视业报行。弥勒在《宝性论》中说:“因稀有,因无垢,因具胜能,因世间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终如一,故称稀世珍宝。”可见三宝之珍贵,三宝是众生离苦得乐,摆脱轮回之救星。佛是施教者,是指引解脱道路;法是所教之道,是产生道地的智慧功德,使道行圆满;僧是受教育者,是同道相助的道友,先行一步的“带路人”。归依三宝是一切正法之基础,归依就能将众生本具光明的佛性种子,从潜藏状态下显现,能得究竟胜果,能令诸佛欢喜,能得到善法神的加持,能遮止烦恼恶业,地道善缘增长,生生遇善知识,不堕险恶之趣,成就一切利益;不依止三宝,必轻蔑师长,过同轻佛,违逆师意断坏善根,修殊胜法难得悉地,勤习经教种地狱因,功德难生已生退失,常为不如意事困扰,后世堕落无边恶趣,多生难遇大善知识。重视业报行,常将小功德观成大功德,少功德观成多功德,有量功德观成无量功德,观见功德中观隐藏;常念求度恩德、教授恩德、哺育恩德;不见过失,不退师作示现想、师能忏悔想、见过有损想,并辅之以财物供养、身口承事、如说修行等加行依止。
三、一取舍:
所谓一取舍,是指舍去今生今世贪图享乐心,求取后世之利乐。世间的享乐只是过眼云烟,无有定期,皆无常之相。《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事物因缘而生,具有相对性,乐与苦是一对,乐的背后潜伏苦的危机。因乐而不断地造诸恶,成为轮回之根源,今生不受报,异时而熟必受报。所以唯求取后世之利乐,修十善业,作六种想,除三种过,净持能破力、对治现行力、遮止力、依止力,如实思维四观,落下于一行,贯穿一取舍。
由此可见,初习此论不仅树立初入道依止善知识的清净正见,为今后的实修打好基础;也可将平日零散所学、所得之佛法心要相贯穿,并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之道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