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骞�1鏈�14鏃� 鏄熸湡浜�銆€鍐滃巻12鏈�15鏃�
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浅谈讲诚信、莫妄语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常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讲诚信、莫妄语”的道德原则,不仅是社会大众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佛教道德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全社会提倡讲诚信、莫妄语的道德风尚,对促进人与人关系的和睦和全社会的和谐将起到重要作用,能成为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一、诚信的价值

  “诚信”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兴盛,密不可分。对内是社会安定、百姓幸福的基础;对外是国际交往、立足世界的准则。佛教讲“信为道源功德母”,认为具足正信,是最起码的修行标准,是人的立身之本。人,是不是坚守正道,是走在正道上,还是走在歪道、邪道上,这是人的人格状态,也是人有没有人生理想的标志。因此,诚信是人格和理想的源头,也是人格和理想的结晶。当前,“诚信”已经广泛受到关注,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更成为道德范畴内的一大话题。

  二、诚信的内涵

  人与人之间相处,维持一种可靠、可信度的稳定关系,就靠一个“诚”字。有诚乃可信。对整个社会而言,“民无信不立”,因此,诚信是一切社会运作的根本,是所有人道德思想、品质素养的最基本体现,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生存共依的纽带,也是共同协作、共同创业的合力和途径。

  1、诚信的本质是诚

  佛教要求人们应当尊重、认同和遵循客观的事理,按照人的本质去生活。“诚”是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准则,是做人的基本规范。所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不能诚实守信地做事,为天理所不容。

  2、信的标准是义理

  佛教讲究信,就是要求人们安于本分,忠于职守,积极履行社会赋予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从本质上说,信既不只是言信于行,也不只是行信于言,而是人的一切言行都有必须信于义理。只有如此,才能使诚信真正成为人际交往的精神纽带,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3、信的行为规范是人已不欺

  《佛说兴起行经》载:有位名医三次上当受骗后,因大财主的儿子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每次都是让名医空手而归,最后名医痛下恨心,在处方中加了不对症反而有害的药,财主的儿子服药后不久就一命呜呼。可见,诚信原则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如果一个人对人不讲诚信,即使他以后变得讲诚信了,也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不仅如此,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不仅伤害了别人,最终还会给自己带来祸患,就像财主的儿子一样,因失信于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三、妄语的危害

  不妄语是佛教“五戒”、“十善”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诚信的基础。不妄语的本质是诚实无欺,禁止谎言。只要它可以构成对方受骗上当,误导对方以谎言为真,皆构成妄语。

  当今社会,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或为达到某一目的,故意说谎、骗人,甚至诬陷他人,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互不信任、互相猜忌。还有一些人由于受到金钱的诱惑,为他人作伪证,从而冤枉好人,造成冤假错案。各种商品的虚假广告铺天盖地,导致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轻则使人受骗上当,经济蒙受损失,重则危害人的生命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些人妄语所造成,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造成极大危害。

  四、讲诚信、莫妄语的规范

  如何做到讲诚信、莫妄语戒呢?我认为要做到“四要”:

  1、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金刚经》中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做人要诚实,不混淆是非,不颠倒真理。因为诚实之人按事实说话,经得起检验,立于不败之地;撒谎的人捏造事实,经不起检验,终难自圆其说。

  2、要培养平等慈悲心

  为何会有欺骗、奸诈的行为?根源是“我执”,即顽固的自私。为一己私利而蒙骗坑害他人,以被蒙骗的人遭受巨大的痛苦,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平等慈悲心是一切众生的根本。没有平等慈悲心,就不能与他人和平共处,只能“作茧自缚”,成为一位独行者。

  3、要明善恶因果

  因果报应论是去恶行善的理论基石。如《伊索寓言》中那个放羊的小孩,就因为“狼来了,狼来了”,欺骗了众多农人,结果真的狼来了,农人再不相信他的呼救,他和羊群,终为狼群所噬,这就是妄言所带来的果报。

  4、要常行报恩心

  世间的一切无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一个人来到世间,首先要报父母恩,父母生养哺育,使我们长大成人。其次,与我们有关的众生,他们都在为我们服务,是我们的恩人,应该回报他们。再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祖国养育了我们,我们应怀着感恩的心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最后,要报三宝恩,在三宝中,佛是人间的导师,法是真理,僧是住持佛法者。佛陀把觉悟的真理传播给众生,以普渡众生的胸怀关怀众生,很多高僧大德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和“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愿力,教导众生脱离苦海。对佛教徒来说,三宝的恩情是必须铭记的,否则,就与世俗的感恩没有差别。

  当今社会呼唤诚信,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诚信的种子扎根在心中,让我们讲诚信、莫妄语,使和谐社会早日建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