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佛教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因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取得修行成功后,被称为“佛陀”而得名。公元前5、6世纪曾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Siddhartha Gautama)不满当时印度社会婆罗门教的独尊地位和种姓制度,于是创立了反对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潮”之一的佛教,到现在为止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释迦牟尼逝世后约100年,统一的原始佛教开始发生分裂,先后出现了18个或20个不同的派别,这是部派佛教的时期。公元一世纪左右,一些佛教徒因不满佛教内部腐化堕落,理论落后,于是新开教门,创立了大乘佛教,并把以前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称小乘。5世纪以后,佛教逐渐受到婆罗门教的影响,并接受了婆罗门教的仪礼密轨,出现了密教。9世纪后,印度佛教因教义僵化,烦琐保守,加之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佛教势力渐渐衰弱。11世纪中叶,佛教在印度衰灭。
公元前3世纪,佛教在古印度国王阿育王的护持下,由印度本土向国外发展,最先由南印度传入斯里兰卡,以后又传到了缅甸、柬埔寨、泰国,老挝等国,这一支称“南传佛教”。这一支佛教,在教义理论上,保持了较多的传统思想,在实践上以严格的修行为手段,因此曾有人将其称为小乘佛教,但是该派反对这种说法,自认为是属于上座部教派,故亦称“南传上座部佛教”;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由北印度经中亚地区丝绸之路和海路传入中国,又由中国传入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这一支称“北传佛教“。这一支佛教,以弘传大乘佛教为主,有流行汉地的汉地佛教和流行藏地的藏传佛教二支。
佛教的教义以戒、定、慧三学体系而概括的。“戒”是佛教徒必须遵守的准则,有规范人心的作用。南北二传对戒律有不同的数目,但基本戒条有“五戒”或“八戒”。“定”是佛教徒的佛教实践,主要指禅定。“慧”是佛教的理论,是佛教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根本看法。佛教认为,光知道戒和定并不等于是一个合格的佛教徒,只有掌握了佛教的理论以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徒。所以“慧”也是佛教与外道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佛教教义的核心是“苦”。它把整个世界,包括人生都看作是一种苦难,教导人们要认识这种“苦”的现象和道理,通过各种不同的修行方法和认识,否定自我,体认与佛合一,于是摆脱诸苦,达到清净涅槃的终极目的。佛教以缘起说为特点,认为世界万物皆处于一种互相待缘的情况,各以对方为生起的条件。在修行方法上,通常以禅定为基本方法,教徒要遵守一些戒律,学习经典。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的总体。“佛”指佛陀。“法”指佛法,即佛教的理论和实践。“僧”指佛教徒。佛教将佛教徒分为二种,一种是自愿归依佛陀,受戒,出家过集体生活的僧人。另一种是接受佛教的教义,参加佛教活动,愿意持戒,但不出家的人。出家人是佛教社会的中坚,他们负责向佛教徒宣讲教义,是精神指导教师。未出家人是佛教活动的护持者,负责供养僧人,提供物资和参与佛教的各种活动。寺院是佛教徒活动的基地和中心,出家人通常住在寺院里,寺内一般供有佛像和其它神,举行各种佛事活动,寺院还有一套严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僧官系统,有的国家还形成了自己的寺院经济。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汇,佛教徒日常读诵的课本,南北二传佛教各有自已的藏经。
佛教在传入每个国家后,又与各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于是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化为特征的各国的佛教文化。佛教在其发展的历史中,与政治的关系也是紧密的。各国统治者都对佛教给予了充分的照顾,有的国家甚至奉佛教为国教。佛教在民间则更是影响尤巨,佛教思想深入人心,寺院遍布各地,佛教著作层出不穷,而且还影响了其它的宗教文化。佛教已经成为各国传统宗教文化之一,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