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高山的一朵智慧之云
佛国高山的一朵智慧之云
安建华
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人民政府
马儿嘶鸣, 牛吼羊叫, 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 天上飘拂着几朵白云, 这如诗如画的境界, 自然使人产生对内蒙古的眷恋。就在这如诗如画般的地方, 一个生命降临了, 这地方叫做达茂旗, 古上人称白灵庙, 爹望一眼天上轻拂的云朵, 瞅着这白胖胖的小男孩, 脱口便唤“慧云”, 这智慧之云便飘拂在爹妈的心头, 最终成了小男孩的乳名。慧云出生的时日是1974 年农历8 月, 那是一个牛肥马壮、硕果飘香的季节, 高空流云更见草原景象之壮观, 爹妈喜 , 这一对笃信文殊的慈善夫妇, 面对佛像燃一盏灯, 焚一柱香, 默默祈祷智慧之星降临, 希望这吉祥的云朵时时飘拂在这个农民的家庭。慧云果真聪明, 3 岁学说话, 5 岁念拼音, 6 岁就进入小学堂, 与大哥哥大姐姐一样, 学起了书本知识。家人高兴, 村里人夸奖, 都说慧云这娃有福气, 打小就长得浓眉大目, 跟人见面打招呼, 不说话, 先就笑了。每次考试, 总是全班的前三名, 汉语学得好, 蒙语蒙文也很出色。老师告诉家长, 慧云是块学文化的料子, 好好培养就是了。爹妈懂理, 慧云好学, 一步不拉的读完初中。毕业那年, 他才13 岁。年龄虽小, 成绩却是领先者。该考高中了, 爹妈怕他累了, 就劝他多休息。同学们估计, 他一定是百发百中的状元了。慧云成天在家里埋头读书, 那劲头自是一番拼博的架势。临考那一天, 老师等急了, 去家找人, 慧云却依然独自看书, 如痴如醉, 爹妈疑心娃是念书憋出病来了。人们进屋细看,这才恍然大悟, 慧云读的是《文殊般若经》, 那保存已久的经书已经发黄, 古僻难懂的字句都被他反复读过多遍。他理解身边人们对他的希望, 他为大家解释他决计学佛的本意,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佛教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他信奉佛教, 不仅仅止于粗俗地依从和焚香礼拜, 他想通过自身的钻研, 切实探寻古老文化的精华, 为弘扬佛法一展身首。他去了, 如一朵智慧的云飘拂而来又飘拂而去, 他去了向住已久的佛教圣地五台山, 走到那文殊菩萨显圣的真容院, 去潜心学习他想学习的黄教经典, 爹妈信佛, 心中祈祷, 祝孩子能修学有成, 报答佛祖的恩典。
菩萨顶, 那世人瞩目的黄教领袖寺庙, 红衣整肃的寺僧每天念诵吹奏, 僧侣中, 多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 那时节恰是1986 年9 月。慧云随阿旺舍楞法师学佛, 当年剃度,受比丘戒, 取法号阿旺金巴, 正式开始了红墙内的僧家生活。
佛国高山, 那一朵智慧的云飘佛着, 化作吉祥, 给清凉圣境增添了无尽春色。走进黄庙, 展读黄教的历史, 手捧汉蒙各种文字的经书, 阿旺金巴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黄教面临着人才不济的困境, 年长的喇嘛已经七八十岁了, 年轻的就是他们这批, 中间出现了断层, 许多经卷无人问津, 尤其是少数民族僧人更是青黄不接, 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一定要得到保护和发扬。阿旺金巴经常与当时的菩萨顶住持达尔计师父一起讨论问题,研究保护经书和抢救经典的方案, 阿旺金巴已联络了本寺院几名青年僧人共同设法抢救文化遗产。他和林虎、金光、黎民等青年僧人把《大藏经》为主的八十余卷经书翻出来进行了整理归档, 有些卷章字迹不清, 他们就寻找师父口授整理; 有的卷章出现残损和丢失, 他们就与青海、西藏、北京等地的黄教寺庙联系, 进行补充修订。1989 年到1992 年, 阿旺金巴九次到青海和北京, 把本寺整理的经卷与有档可查的资料进行对照。近几年来, 经阿旺金巴亲自抄写的经书大约有20 余万字, 尤其是蒙藏文经书的抄写更是费了力气, 先后攻克了藏蒙文字的难关。现在, 菩萨顶文殊殿的藏经阁内, 有许多经书都整理有序, 成了五台山黄教经典的宝库。
阿旺金巴把保护经书作为自己最大的事情去做, 他还念念不忘学本领, 长知识, 成为佛教文化的传人。从一入佛门, 他就拜师学艺, 主攻黄教庙堂音乐, 尤其学习管子的吹奏。俗话说: “千日管子百日笙”, 充分说明在诸多庙堂器乐中, 管子吹奏的难度最大, 恰恰是这个难度大的器乐, 已再无几人能干了。阿旺金巴知难而进, 领受了任务, 开始随师学艺,从此走入了又一个艰深的艺术殿堂。冬天严寒的季节, 他走出庙门, 走到河畔的山脚, 面对白雪寒冰, 坚持晨练, 手指练麻了, 搓几下再吹, 嘴角冻僵了, 呵几口气再练。他这样经历了六个寒暑, 终于掌握了管子的吹奏技法, 并培养了两名小徒弟, 专攻管子吹奏。在他们这一帮青年僧人的努力下, 五台山黄教庙堂音乐又得到了恢复; 一些常用的音乐已基本可以完成。
阿旺金巴学习吹奏, 不仅技法上成熟, 而且还有所创新。他吸收民乐和西乐的精华, 在工尺谱外, 还兼容现代乐器的优点, 融入现代技法, 并把这些都做了记载, 传给徒弟们。几年来, 他除完成了重大佛事活动的吹奏任务, 还亲自编写了黄庙曲谱80 余首, 为抢救庙堂音乐做出了贡献。
由于阿旺金巴认真好学, 刻苦钻研, 使他在佛学研究、寺庙管理方面进步很快, 深得僧众和佛协部门的好评。1992 年, 佛教协会委任他和章木样模兰担任管委会副主任, 协助达尔计住持管理寺庙。上任后, 阿旺金巴除了照常念经做佛事以外, 他把更大的精力放在了寺庙的管理上。他深知, 管理寺庙, 除了做好佛事以外, 更主要的是保护好国家文物。根据分工, 他分管寺庙防火防盗工作, 对于一个国家级的寺庙来说这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任务。他认真考虑, 精心安排, 亲自设计了寺庙文物分布图, 安排了僧人执班巡逻制度, 修订了值日僧人责任制, 并购置了报警器和防盗铃, 购置了消防器材, 建立了来客和接待人员登记制, 极大地强化了寺庙的安全防范措施。他任副主任5 年来, 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和盗窃事故, 出色地完成了管委会交给的任务。
为了使佛事活动坚持经常, 并切实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阿旺金巴认真学习黄教经典,最终成了念诵经典的佼佼者, 并懂得了蒙藏汉族僧侣的佛事规程。1993 年, 他被委任为菩萨顶的维那, 主管念经等佛事活动。几年中, 做过大型佛事活动160 余次, 举行过全山黄庙僧众佛事25 次, 还亲自主持了班禅转世灵童的接待工作和佛事活动, 迎接海内外信众30余万人次, 尤其是增进了蒙藏汉各民族僧人的交流。
阿旺金巴成熟了, 从幼稚变得老练, 他终于成为一位精通佛学, 会管寺庙的主持人。他的成熟还在于他不断地追求学问。1995 年在本院参加了爱国爱教中青年教职人员培训班,学习6 个月, 期满结业。1996 年, 考入四川佛学院函授专业。1999 年毕业, 成了一名内通经典, 外懂管理的内行。在五台山佛教界的同仁中, 年轻而资深, 稳健而豁达, 具有僧家风范。1995 年以来, 每年都被上级宗教部门评为先进僧人, 五台山宗教分局、佛协会授于他“正信正行, 爱国爱教”的荣誉称号。1999 年初春, 祥云又涌现在五台山, 作为菩萨顶下院的广化寺历经几年维修, 终于修成了山门殿和围墙, 一个规模不小的古刹正待抢修复原。佛教协会、菩萨顶管委会要选拔一位精明能干的僧人前去住持, 负责施工事宜, 阿旺金巴被首先提了出来, 并一致通过。背负着众人的信任, 背负着保护文物的重托, 阿旺金巴带了4 个弟子入住广化寺。入寺伊始, 他绕周一圈, 仔细观察, 116 万余平方米的古寺, 现存建筑仅剩大雄宝殿和残破的文殊殿了。山门刚修好, 院内杂乱无章, 原有的几名喇嘛尼管理无序, 有的根本没有申报户口, 一并混居僧人中, 眼下又无多少钱来支配, 工程是开了, 但因钱少只能零敲碎打地干, 一切显得那么艰难。阿旺金巴和他的弟子们, 5 个人挤在一间窄小的屋里度日, 他那深邃的眼里布满了血丝, 古铜色的脸消瘦了, 但他依然笑意盈盈, 目光坚毅, 他坚定地沿着他那弘扬佛法, 保护国宝的道路走下去。那天, 他展开早已绘制的广化寺规划图, 如数家珍般地讲述了清光绪年间广化寺中轴线上的殿堂佛像, 他正是按这个思路去修复寺庙的。他放弃了一个本已构建好的营垒, 放弃了本来的宁静, 他像一朵云, 飘然而来, 给这深山古刹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他跟常人无有什么两样, 他同样挽起袖子去干活, 工队缺人手, 自己和弟子们和泥挑水顶劳工。因为, 他有构筑人生的理想, 有捍卫传统文化的决心。入夏, 清凉境界的美好时光, 山中, 依然飘拂着一朵智慧之云, 那云朵化作吉祥, 人们都呼唤他的名字: “阿旺金巴”, 他便是那朵云里的精灵。
(摘自《五台山研究》1999.4)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