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人生格言
达义法师
俗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如果常常居住在一个不求上进,不信因果,不务正业的环境,时长日久,自己的行为亦会被这些不健康的思想观念所染污,所以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如果我们时常能跟有成就的人在一起,学会珍惜人生,立大志,做大事,不怕苦,敢创新,有朝一日定能水到渠成,干出一番大事业。特别是能虚心聆听具有人生经验者的话,更能启发我们的智慧,加强事业的信心,让一些不利于身心的行为可以及早戒除,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古今中外有很多人生的格言,都值得我们借鉴,如《增广贤文》、《劝世文》等。
最近我阅读到一则人生十四最的格言,句句都是至理名言,主要在提醒我们,想要事业有成,一定要戒除心中的一些缺点才能事半功倍。
人生十四最的 内容是:
?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 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 人生最大的无智是欺骗
?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弃
?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
? 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进
?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 人生最大的债务是情债
?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
? 人生最大的缺欠是悲智
? 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 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
?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今从佛法的 角度来解释这人生十四最的含义:
一.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所谓敌人是指对自己有冤仇或政治理念不同的人 ,而产生种种利害冲突,为了要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只有化敌为友才能进步向上,在普通人眼里所讲的敌人,都是指其他人,这些敌人相对来讲都可以设法来摆平他们,因为人们可以直接地去识破,唯有自已心中的各种缺 点是非一般人所能察觉得到的,这些心中的弱点若不及早清除,将会直接影向到为人处事的工作。所以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究竟 自己心中存在有什么不好的缺点呢?
依据佛陀所讲,人的心中有三种不能忽略的毛病:第一 . 贪得无厌;第二 . 脾气暴 躁 ;第三 . 是非不辨,好坏不分。
第一 是“ 贪得无厌”
首先是对色爱的追求贪得无厌,平常除了夫妻之外,还 出现有婚外情,第三者等问题,这些毛病若不早日戒除,终有一天将会声败名裂,如最近在新闻报导美国某州州长因涉及嫖妓而停职,所谓万恶淫为首。
其次是财产金钱,若不安分守已,非分夺取,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念而做一些违法的生意,终有一天会成为牢狱中囚人,就像一些国家机构的政要,为了贪财而犯罪,这些不正行为都是因为一时之贪而种下了恶念的种子 。
第二是“脾气暴躁”
容易发怒,给人的印象是缺少修养,就像凶神一样没有慈悲心,尽管平常待人接物很有礼貌,但脾气一发,感情道义都没有了。朋友也不用做了,严重者,即使是多年恩爱的夫妻也因脾气暴发而口出恶言,伤害到了彼此的自尊心,佛经上说:“一念镇心起,八万障门开。”
又云:“一念镇心起,烧尽功德林”。尽管平常做了很多利乐有情的功德,但镇心顿起,善心亦不见了。刚刚过世的台湾企业家王永庆曾经说过 的一席话 :
“ 一根火柴棒价值不到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元 。但是一根火柴棒却可以摧毁一栋房子,可见微不足道的潜在破坏力,一旦发作起来 , 其攻坚灭顶的力量,无物能御 。要叠一百万张骨牌,需费时一个月,但倒骨牌却只消十几秒钟 ,要累积成功的实业,需耗时数十载,但要倒闭 ,却只需一个错误决策。要修养被尊敬的人格,需经过长时间的被信任,但要人格破产却只需要做错一件事 。
一根火柴棒,是什么东西呢?它就是下列四项 :
1. 无法自我控制的情绪。
2. 不经理智判断的决策。
3. 冥顽不灵的个性 。
4. 狭隘无情的心胸。
检查看看,我们随身携带几根火柴棒? ”
第三是“是非不辨,好坏不分”
人因为不明是非、好坏、所以时常失去很多好朋友和商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不能明察秋毫,果断决定,对好人坏人不能清楚的认识,做事糊里糊涂,没有人生的方向,不懂得把握时机,珍借现前所拥有的一切,常犯喜新厌旧,去近求远的错误。如果人们有智慧能观照世间,看明一切事物的真相。能知好与坏,辨别是与非,就可以成为一位胸有成竹,应用自如的伟人,时常要看清自己身边的朋友是属于哪种朋友,是善友还是恶友,是酒肉朋友,还是互相成就的朋友。对现时所做的事业要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有长远计划和近期目标,这样才能事业有成,高朋满座,所以想要 明是非,辨好坏,一定要具足智慧 。
二.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我们时常看到不少人 事业有成,读书认真,谦恭好学,家庭和睦,但同时亦看到很多人一事无成,读书辍学,家庭妻离子散,为什么同样都是人,但遭遇却有如此之悬殊呢?
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狂妄自大,把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过份的夸大,导致于贡高我慢而无法与他人共同上进。
在汉朝的时候,位于中国西南方有个小国家叫夜郎,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少。夜郎这个国家在邻近的地区可以算是比较大,该国的国王叫做多同,他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天下最大的国家了。
有一天,他骑着马带着随从出外巡游,他们来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多同指着前方说:“你们看,这一望无边的强土,都是我的,有那一个国家能比它大呢? ” 部下连忙献媚说:“大王,您说得对,天下还有那一个国比夜郎更大呢? ” 多同心里暗中欢喜。
他们又来到一大片高山前,多同又抬起头来,望着前面的高山说:“天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应和说:“当然找不到,天下那有比夜郎山更高的山呢?”
后来,他们来到了一条江边,多同对着滔滔江水说:“你们看,这条江又宽又长,这是世界上最长最大的河流。 ”
部下们又齐声地说:“那还用说,我们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国家。”
自从多同国王及部下们的出游以后,更让夜郎的人民自大起来。
汉武帝时候,武帝派遣使者出使印度,路经夜郎国,夜郎国的国王多同,从没去过中原,也不知道中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问汉朝的使者说:“汉和夜郎相比,那个大些?”汉朝使者听了多同的提问,禁不住哈哈大笑,并回答说:“汉朝有很多州郡,一个郡的地盘都要大过夜郎国”,多同国王一听,不禁满脸羞愧。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如果见识不广,就会像井里的青蛙,盲目自大,贡高我慢。俗语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的人,知道学无止境,山外有山,对事物比较看得透彻,想事情亦想得周密长远,处处向人学习,所谓三人之行,必有吾师,活到老学到老,一生都在不断求进步。
自大,通常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在彼此之间争长短,大多数的人其自我意识很强烈。比如说我的意见、我的东西、我的名誉、我的金钱、我的财产。因为有我,所以就产生了分别、计较,有了分别、计较就有了敌对的心理,样样都希望自己比别人拥有更多更好的东西,其实这种自大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如果我们若能对任何人以平等心看待,用一种互相学习的心态去做事、去交朋友,我相信一定能起到心想事成的功效。佛教里有一句名言云:“平常心是道”。其意思也是要人们放下自我,尊重他人,大家才能相融和谐。
· 私心杂念太多的人亦容易让人失败,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而不是自以为是,好像没有他,别人就做不成事情一样而自傲。
其实不管是任何人,工作有多重要,谁都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地球上没有谁,它还是如常会运转的。如果能减少自我、重视他人,才能共同成长。
· 画地自牢的人亦容易自大,有些人喜欢生活在一个小圈子,不喜欢接受外来的文化,这些人会容易产生地区主义的偏见。
好像有 些人对生活习惯的不同而 分有南方人或北方人,又再分有广东人、福建人、北京人、天津人。因为人有彼此之分,并且自以为自己的文化最优美,而产生歧视,互不相容。
其实依据《六祖坛经》,惠能大师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意思是说,人虽有南北之分,但每个人的佛性却没有不同。
结语
自大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自大往往忽略了他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心怀天下,觉悟到佛法所讲不管是穷是富,是智是愚都有佛性,既是有佛性,当然所有的人,本性均是平等,既然是平等,就应该相互尊重,互相成长,去除自我的占有欲。要忘掉小我去成就大我(天下为公),不要自以为是,要认识到任何人在工作中都很重要,就像每个人手上的五只手指,虽有长短不同,但各有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敢于接纳外来的文化,多与外界沟通联系才能分享彼此的幸福 。
三 . 人生最大的无智是欺骗
俗语说:“聪明反被聪明误”世间上有一些人以为自己很聪明,于是以虚假的言行掩盖事实的真相,使人上当。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觉得头 脑很灵活,但有朝一日被人识破以后,不但信誉没有了,人格也大打折扣,所以欺骗是缺少智慧的举动,千万要谨慎,戒除。
社会上有一些人,时常喜欢欺骗别人,亦许欺骗行为是一种先天性的问题,有的人从小就喜欢说谎话。如果不说谎话他们觉得心里不舒畅,我自身经历过被欺骗的事情 实在 不少。
在我小时候,父母给我读书的零用钱,我常常喜欢买零吃送给一些穷苦的同学分享。有一次,有一位同学知道我乐于助人,所以前来告诉我他家有多穷多苦,要求向我借钱求助。我刚开始时都很乐意解襄相助,并认为能够有机会帮助朋友是件好事。但后来我发现原来他的家庭环境,并不是像他所说的那般穷苦,而是拿我的钱去玩游戏。
当我知道事情的真相以后,便不再继续借钱给他了。因为他不说诚实话,欺骗了我,因此尽管后来有一次他告诉我,他真的需要钱去交学费,但因有以往被骗的经验,这一次,我便不想再借钱给他了。这个例子就是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之后,再亦没有人愿意去关心他了,由此说明欺骗是无智的行为。
还有一次我被骗的经历,就是我在美国上大学时,认识了一位当地的同学,他给我第一次见面的印象是既友善又开朗,他从不歧视亚洲人,反而主动的来与亚裔同学打招呼,时常互相交流如何做家庭作业,还彼此分享上课的心得体会。
我和他交往了两年多,彼此维系 着良好的友谊关系。有一天,他突然上门来找我,告诉我说,他的母亲在中美洲旅游时,不幸死于心机血管阻塞,他要立即前往当地去为他的亡母处理身后事。向我借一笔不少的钱作旅费。当我得知他母亲死亡的噩讯,顿时感到很难过,随即跟几位好朋友相量,借钱凑足旅费给他赶路。
时隔半年多,有一次他的女朋友突然打电话给我,诉说她不能再忍受她这个男朋友,经常四处骗钱的不良习惯,她对我说:“他知道你很重友情,乐于帮忙朋友解决困难,所以他曾经伪编故事,说他的母亲客死他乡来骗你的钱,他的母亲在三年前早已去世了,他骗了你的钱以后,事实不是赶去办理他亡母的身后事,而是拿你的钱去旅游渡假。我感到有一个这样不诚实的男朋友而难过,并十分气愤地提议他明天一定要向你认错道歉。”
当我听完了她的电话后,心里猜想她此举,可能是想挑拨离间我和他男朋友的友谊。但在第二天,我那位同学果真亲身来向我认错,我当时被气得无言以对,只好说:“你快走吧!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诈骗的行为招致损失宝贵的友谊,可算是人生最大的不智。
另外一次被欺骗的是我的师父乐渡长老和我。在数年前,乐渡师父和我应中国青岛湛山寺之邀请前往参加该寺首届传授三坛大戒的法会。我陪同乐 渡长老到纽约住处附近的银行提取现金,因为青岛湛山寺是我们的法脉祖庭,希望多带些 钱去供养寺院。
当我们提取现款后,回到家门时,突然出现二位 女士从前面走来,后面又来了一位男士,手上拿着手杖,突然之间躺在我们寺院门口,我当时的反应总是觉得有点不对径,心 想 怎么会如此巧合两路人马前后同时赶到。
当我还没想清楚时,慈悲的乐渡师父说:“躺在地上的这位先生说想喝水,你快把门打开去取一些水给他喝。”师命难违,我只好上台阶去开门,开好门,送上一杯清水给这位躺在地上的男士。
乐渡师父跟在我的后面走进房子,当我们坐下来想看看刚从银行取出来的钱时,钱已不见了,并发现僧袋上面被刀子□了一条裂痕。顿时觉察到刚才门口这班家伙,是设下一种欺骗别人的圈套,来盗窃别人的财物。
立即走出门口, 想去找他们理论,没想到他们早就逃得远远了。 当时我和乐渡长老可以说是心情特别难受,原 想好心关心别人,不料世界上竟然有这些坏人乘机盗窃。 本来出家人不应该有痛恨之想,但对于这些不法份子,借用别人的慈悲善良来欺骗偷钱,真是可恨又可怜,真是无知极了。
现今社会物欲纵横、道德沦丧,各种欺骗行为多不枚举。如何矫正这些不正之风呢?唯有佛法提倡 因果报应,并以戒律来规范人心,才能引导世人止恶行善。
佛教说欺骗是五戒之一,五戒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亦是所有戒条的根本戒。五戒是:
一 . 不杀生 ( 不随意杀死有生灵的动物 )
二 . 不偷盗 ( 不可以乱拿别人的东西 )
三 . 不邪淫 ( 除了正式夫妻之外,不可以有婚外情 )
四 . 不妄语 ( 不能欺骗,或搬弄是非 )
五 . 不饮酒 ( 酒精或毒品能乱性,不利于健康 )
五戒是做人的根本,有利于心灵净化、身体健康;更促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进而世界和平。
最后祝愿诸位善长仁翁,不但要常持不妄语戒,戒除欺骗的不正之举,同时还要持守另外其余的四条戒律,希望大家做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唯有人人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社会才能安宁,人们方可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四 .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弃
自弃的意思是自甘落后,不求上进。人生在世不如意事者十有八、九,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考验自己,是否认真 审视自我,认识自我、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
有的人尽管身患残疾,但并不因为身体的缺 陷而轻易放弃努力。相反的他们更敢于向不可能的事情挑战,做到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就是菩萨的精神。当我们看到残障人士的勇敢和坚强的意志力时,对于六根俱全的正常人而言,更应该奋发图强。
如果从佛法的哲理来审视人生,人的美丑、穷富只是外在的现象,人生最可贵之处是自强不息。与时俱进,所谓铁不炼不成钢、玉不琢不成器;有了辛勤的付出才能享 受到最美丽的人生。
谁能相信失去双手的人还能熟练打字?
出生于 1978 年的郑玉影,家住山东省东营市附近的小乡村,在出生不到四个月时便失去了双手。二十几年来,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刻苦学习,克服诸多的身心障碍,学会捧碗吃饭、学会怎样穿衣服和系扣子、学会洗脸、梳头。更进一步学会用断臂来打字,翻看书本,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东营联合大学中文系,因学习出色而于 1999 年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0 年 6 月获得 1999 年度山东省“自强不息”优秀残疾人大学生奖学金一等奖。毕业后的她,走出校园,投入社会,走上自 己 的工作岗位,并十分珍惜这份来自不易的工作机会。她亲自起草文件、打印文件、接听电话、发传真、组织残废人的活动。
郑玉影这种敢于自我挑战的勇气和毅力,佛教称之为“心力不可思议”。所谓:“心是万法之根本”,一个人没有手照样可以活着,并能借着其才智和毅力做出惊人的成绩。
另外一个更加感人的故事,想向读者介绍的是一位没有四肢的勇士,他是如何看待生活呢?
生于澳洲的力克 (Nick Vujicic) 虽然患有先天性的残障,没有双手,但他却可以拥抱数以万计的听众;虽然他没有双脚,可是他的行踪却可以遍布 24 个家。他的名言是:“这个世界是没有不可能做不到的事,只是是您愿不愿去面对”。
他的人生观十分积极坚强,虽然 Nick 没有双手、双脚,但他十分努力去令自己过着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他在日常生活中要付出多少代价才可以去克服诸多的艰难,他的意志力和恒信是正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可是他却做到了。 Nick Vujicic 给我们人生最大的启示是:“永不放弃”。
反观我们四肢健全的人,每当遇到一些逆境或不如意的事,就会产生消极或自暴自弃的情绪,有的乃至想一死了之,来解决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这是多么不值得呀!
在二年前有一位拥有美国和加拿大“双科”博士学位的 44 岁的新移民,因在加拿大怀才不遇,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自寻短见,纵身跳下多伦多 401 高速公路立交桥,自杀身亡。
媒体根据其家人的解释,报导说可能某君之所以走向人生绝路,是因为买房子而面临经济压力,再加上其妻子疾病缠身等原因,而走向人生的另一尽头。
还有数年前,在香港影艺圈颇有名气的一位电影名星,亦因某些原因而自暴自弃。其实,如果人们能够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凡事想开一点、看淡一点、随缘一点,我相信不管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痛苦,都不会走向绝路。我们要时常这样的想,天无绝人之路, 再苦再穷或多病的人,世上一定会有比自己更加艰难痛苦的人,他们都能堪忍安住,我自己为何做不到?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知足常乐,是信心生活的动力。
结语
人生在世,要时常自我鼓励,永不放弃,古人有云:“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每个人心中相信性命是珍贵的,明天是美好的、生活是幸福的、人生是欢乐的。不管我们在什么时候、处于何地、或遇到什么的困难,心情都要豁达开朗,充满希望。这样的人生才是洒脱自在的人生、也是幸福快乐的人生,方不辜负我们来到人间,潇洒的走一回。
佛经中常说,人生在世只是无限生命的一期生命,这一期生命结束后,随着今生所作所为的业力,又为下一期生命展开新的旅程,人的生命就像 流水一样,后浪推前浪,永不停息的流动。我们若能明白了水的流动特色,便能悟到人的心就是像水一样,不因眼前的障碍而放弃,只要有一丝的希望都会努力去争取,所谓:“天大地大不如心大”,心是万法之根本,幸福的泉源。
五 . 人生最悲哀是嫉妒
嫉妒是多数人的通病,也是人性丑陋的一面,几乎每一个人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患有这种毛病,当我们在小时候被父母、亲戚、朋友疼爱时,心里十分高兴,等到有了弟妹以后,发觉父母以及亲戚朋友将宠爱的目光转移到弟妹的身上时,心里开始觉得有点失落感,有时看到其他的小孩子备受大家瞩目时,心里也觉得酸酸的。
长大成人以后,嫉妒心里表现得更加明显,知道别人才华超越,心里总是觉得不服气。看到别人比自已英俊、美丽,心里便会生起怨恨,想起别人比自已富有,心里也不甘愿,别人的学历比自已高,心里也难过。看到别人妻子贤淑美丽,心里也觉得不平衡。因为人有嫉妒心,所以不希望别人比自已优越。患有嫉妒心的人,从来不为别人说好话,通常喜欢说别人的坏话来寻求一种心里的满足,用各种陷害、阻挠、毁谤和恶言来攻击对方。
古今中外,无论贫富、贵贱,因嫉 妒而导致伤人害己、骨肉相残,家破人亡,甚至丧权亡国的事例,多不枚举, 在中国古代庞涓嫉妒孙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孙膑和庞涓都是战国时代的军事专家,同拜鬼 谷子为 老师。庞涓离开老师以后,在魏国担任官职。孙膑因为 墨子的推荐,认识了魏惠王 ,亦来到魏国,庞涓的才能本来就不如孙膑,有一次,在当场比试阵法布局时,庞涓无法识破孙膑的阵法。心胸狭窄的庞涓为了自已的前途,不让孙膑被魏惠王重用。于是向魏惠王诬告孙膑私通齐国,并对孙膑施以膑刑砍掉双脚的膝盖骨,进而被处以在脸上剌字的刑罚,剌上“通敌卖国”四个字,庞涓如此嫉妒孙膑还不摆休,他还想方设法企图骗过孙膑写出“孙子兵法”,写完之后再杀掉他。幸好有人将其阴谋告知孙膑,在这种情况下,孙膑开始在牢狱里装疯卖傻,但庞涓还不死心,将他拉到猪笼里,与猪为伍,还把他赶到街上当乞丐,孙膑在魏国真是吃尽苦头,后来幸得有一名叫禽滑的人,目不忍赌孙膑的遭遇,于是帮助他逃离险境,告别魏国,来到了齐国。
在《史记榆孙子吴起列传》十分详尽地记载了孙膑到了齐国的故事,孙膑到了齐国后,得到了齐国咸王和齐宣王的重用。两次战胜了庞涓的军队,并巧用妙计将其军队击溃,最后庞涓在树下自刎而死,他之所以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都是因为他的嫉妒心害死了自已。
另外一个嫉 贤的历史故事是在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最后不但没有害死他,反而自己活活气死,并且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以上这两个历史故事 给 我们有三点启示:
· 害人最后是害自己。
庞涓心量狭小,嫉妒心强,想方设法置孙膑于死地,但最后孙膑不但没有死,还击败庞涓军队,庞涓也自刎身亡,周瑜也是遭遇到活活气死的命运。
· 和则两利。
如果人与人之间能互相尊重,爱护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便可凝结一股强大的力量,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否则两败俱伤。
· 不自找烦恼。
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时常嫉妒别人,烦恼亦不断在增长,世间上每个人都各有其长处,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见到别人的优点就产生嫉妒和排斥,那么心里永远都不能平衡和快乐。
如何消除 嫉妒心理的不良情绪?
· 学会接纳他人
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孔子曰:“三人之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才可以免去排斥他人的缺点。
· 不要自以为是
要相信山外有山,别人的成就与优点,要想成为一种社会群体建设的贡献,而不要看成是对自己的威协。
· 减少虚荣心
不要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眨低他人来抬高自己的声望,而是要去追求一种真实的荣誉。因此,如果做到虚荣心的减少,嫉妒心也自然降低了。
· 正确认识自己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准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要时常对自己的心情和行为有清楚的省思。
对于被 嫉妒的人 如何摆脱困境呢 ?
( 一 ) . 当你发现自己被某一个人开始嫉妒时,要主动去接近他,多一点沟通,进而表示在某一方面有求于他,这样可以让嫉妒你的人感到你的才华并不会对他造成威协而满足其自己的虚荣心。
( 二 ) .当一个人得到某一方面的成就时,千万 要记得不要居功自傲,要让大家都来分享自己的喜悦和荣誉,以免冷落别人而制造出人际关系的问题。
( 三 ) .主动向嫉妒者倾诉自己的诸多不幸往事,让对方知道今天你的幸运不是轻而易得,而是经过千辛万苦的付出才换得今朝的成就,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嫉妒者觉得你十分谦虚而对你产生同情和支持。
结语
嫉妒的人,把自己置于一种心灵地狱之中,每天都在为自己过不去,既折磨自己,亦在折磨别人,看不顺别人的优点,接受不了他人的幸福,由于心中的嫉妒而产生两种弱点:
第一是自大
因为自大,而目空一切,所以容不下别人的才能。当嫉妒的人发现周围有比自己更能干的人,便会想尽办法去眨低或设置陷井去伤害对方。
第二是自私
因为自私,所以想方设法去剥夺别人的优势。通常是会说别人的坏话来满足自已,这些人性的弱点稍为不慎,便易犯错。古人云:“欲无后悔须律己,各有前因莫妒人。 ”
六. 人生最可佩的是精进
各位 读者: 时值新春来临之际,祝福各位读者去旧迎新,让所有一切不如意的陈年往事全都过去,以清净心去迎接新一年的开始,敬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平安,福慧增长、如意吉祥!
业精于勤,荒于嬉
佛说:“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中国也有一句古语说:“不经一番寒骨彻,怎得梅花扑鼻香。”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凡事都要下定决心,克服万难,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去努力奋斗,最后才能做出一番事业。中国文人常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话可以概括了成功的秘诀,人的一生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奋斗努力:
人生第一个奋斗目标是勤奋读书
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学习为主。每天上课,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认真面对各种考试,争取得到更佳的成绩,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最容易使人辍学的原因是心不专于学而喜欢与好玩的同学四处游玩,时常缺课。
我记得在学校读书时,有一位同学时常缺课,老师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下雨下雪天气不好,我不想上课,因为心情欠佳;阳光 灿烂时,我也不想辜负老天 赐给我们这么美好的时光,所以我喜欢与朋友或同学四处走走。”
像这一类的同学想读好书,那真是天下奇闻。据说这位同学最后跟不上学校的功课而自动退学。
反观一些同学即使身体不好,但敢于下定决心,勤读向上,则可以功成名就完成学业,我记得在很久以前曾经看过台湾拍摄了一个影片,名叫“在大海中的一条船”,真实记录了一位身患重病的小孩,生长在距离学校很远的山区里,但为了要增长知识、读好书,每天须走很长的一段路去上学。他为了达到求学的目标,并没有因为他的身体不好或学校距离居家很远而放弃。反而每天准时上课,风雨无碍,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了一位鼎鼎有名的企业家,在台湾商业界做出了诸多的贡献。
人生第二个奋斗目标是事业有成
事业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目标,想做好一件大事一定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和时间,特别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去克服各种障碍并要有牺牲的精神。
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今天之所以有如此成功的事业都是经过多少次艰难的磨练和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像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富甲香江。
除了李嘉诚先生以勤劳创业之外,纵观现今社会各界精英之所以事业有成,都是离不开奋发图强的意志力和不轻易放弃的恒心。
我们不管从事于那一行业,只要以认真工作,专心钻研,一定会做出一番惊人的事业来,所谓:“行行出状元”。社会是由各行各业所组成的,只要是正当的,为民谋福,任何一行都是善业,因此,在选择事业时,最重要在于你的兴趣,有了兴趣以后就要努力去奋斗,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去创造事业的奇迹。
人生第三个奋斗的目标是创造和谐的家庭
家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家和万事兴,每家每户都能安居乐业,社会各行各业便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写:“没有你那有我,没有我那有家?”
我想加上另外二句话说:“没有家那有社会、没有社会那有人间?”
家的和睦健全, 是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趋向,因此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要忽略关心家人。特别是作为家中重要主人之一的先生,要抽出时间与家人团聚;例如陪太太、儿女用餐、一起游玩、购物等,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互相体谅,了解各自生活感受,这样才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如果一个人只勤于事业而疏忽了家庭,那就会像猴子吃桃子一样,得了一个新的桃子却失去了原来拥有的桃子,真是:“得不偿失”。纵使事业成功,但却失去了家庭的幸福,这也是人生的一大败笔。
人生第四个奋斗目标是慈悲济世
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安危,而是要学会心怀大众,关心他人,好善乐施,热心参与社会各种慈善事业。人有了爱心,生活才会显得更加美丽,常言道:“舍比得更为有福”,就是这个道理。
世间上有不少人因勤于做善事,福利社群而深受大众的敬仰和崇拜,如天主教德兰修女、佛教的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慈善家都是人间的慈悲使者,菩萨精神。
佛陀在因地修行时,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这种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精进牺牲之心,都是佛教勤修菩萨道的精神。
观音菩萨为了度化众生,他做到:“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地藏菩萨发愿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他做到:“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出家人为了修学佛法,弘扬圣教,化度众生,离苦得乐,转迷成悟,而割爱辞亲。将生命奉献给佛教,奉献给众生,这都是人生追求的另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积极向上舍己利人的菩萨道。
结语
人为了事业无不以勤取胜、以勤补拙;勤奋精进,是任何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世间的学问、事业、博爱等都离不开勤奋精进。佛教的修行证果亦复如是,不过勤要适可而止,不要因为辛劳过度而影响到身体健康。
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说:“追求事业不宜太紧,也不宜过缓,一切以适可为主”。佛陀为了说明缓急的缺点,故举“弹琴”为喻。他说:“弹琴时,弦松就会不鸣,弦紧又会声断;唯有缓急适中,才能弹出美丽动听的音乐出来。”
读书、事业、家庭、行善是人生应该精进奋斗的四大目标。如果能像弹琴一样做到缓急适中,就可以水到渠成,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七.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人自从出生到这个世界,却意味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考验,有的人比较有智慧、心胸宽广、性情豁达开朗,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冷静去面对,像这样的人,生活才能潇洒自在,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提得起、放得下”。每天对生活充满信心,相信明天会更好。相反的另一类人,虽然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和希望,但却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导致悲观绝望。若有这种偏激心态的人,应及早觉醒,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从佛法的角度来讲,世间上的事情是没有绝对的成功、也没有绝对的失败。人生能够有机会体验失败的经历,才更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可贵;尤其是对于我们日后为人处事之道,更能增长经验。所谓经一事,长一智,俗语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因此我们应在各种日常生活当中,体验到失败的痛苦,才能在日后感受 到成功的喜悦,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心开意解,没有什么事,会让您想不开的,今从几个方面来试谈“绝处逢生的智慧”:
一.爱情的绝望,转化成真情的流露
世上有不少男女因为爱情、婚姻的问题而产生绝望的念头,这种绝望的意念主要原因是当事者对爱情、婚姻的真谛,不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当两人彼此开始谈恋爱时, 却很单纯的以为爱情是甜蜜的,彼此是真心真意的相爱。把爱侣的海誓山盟和每一句话,并当成是实实在在,并以为将来定必会实现这些山盟海誓的诺言,而没有想到有些情侣向对方表示相爱,只是一种感情的冲动,而没有理智的思考。
简而言之,以一般情侣之间很喜欢接吻为例子,如果不是情感的冲动,谁都觉得,接吻是一种不卫生的行为。但因为对方当时为了要向情侣表达爱意,而一吻定情缘,当时并没有考虑到卫生的问题,而觉得亲吻是很甜蜜的。
因为他或她在那个时候、那种环境, 确实对爱侣或情人十分投缘,而愿意终身相许。但不要忘了,时间和空间是可以改变一切的,随着时空的迁流,您和他 / 她对人生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对心中情人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改变。故此,昨天海誓山盟的“终身非您不嫁、非她不娶”之诺言,如今已成为了过去,一切难以挽回,佛教称这种结果为恩怨情缘。
所谓情缘是说今生彼此一见钟情,结成情侣,都是在延续过去生、过去世那段不了之缘,但这个“缘”字,用现代语言来解释是“条件”。所谓条件是由各种因素所聚成的,如果其中有某种因素改变了,那么这个“缘”也会产生变化,因此,变好变坏,完全决定于各种条件的因素。
当我们明白了世间情缘是由各种因缘“条件”而聚成的现象,就应要领悟到情缘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双方好好的珍惜这段姻缘,才能做到彼此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如果对方变了心,告诉您:“我不再爱您”时,您应该不但不要感到绝望,反而要感谢对方真情的流露。如果经过努力去沟通 都无济于事,自己就要知难而退了。 因为假如其中有一方不珍惜彼此的这段情缘,那么勉强是没有幸福的,当该分手时,就要果断的分手;千万不要为无缘的爱而失望,也不要等到“既知今日,何必当初”而遗憾终身。
二.真正成功的创业者,是要超越成败的得与失
世上不少人心怀大志,设计人生美好的蓝图,并且按步就班地去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以图达到自己理想的愿望,这种自强不息,敢于奋斗追求理想的事业,本是美事,但如果一个人太过于执着自己的得失,并且想要做到非得不可,这样的偏激,有时也会容易产生对事业绝望之想。因为想要做一番事业,不是全都一切顺心如意,而是要俱备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达到目的,否则一个人再怎么努力,都是徒然。
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天”字就是上文所指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调和。每一个人的事业未来是什么?谁都难以预算,既然人不能预知将来的成败,何不以平常心去做每天该做的事情,至于将来有何变数,应淡然处之,所谓“只知耕耘,不问收获”。如果太过于执着收获的成果,就更容易产生绝望的悲哀,所以不要为事业而失望,而要学会每天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才是创业的根本。
三.不要对任何事情绝望,因为希望是虚幻的,绝望也是空的
佛陀教导我们说,绝望只是相对于希望而言。希望既然不是真实的,绝望也如同虚幻。人因为有太多的希望,并执着希望是理想当然的,应该得到的而导致人在不能如愿以偿时,就会产生绝望痛苦。
我们要以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业,不但要去除能得的“我”,同时亦要去除所得的对象;以平常心去看待周遭的各种人、事、物。凡事以诚待人,细心对物;做任何事情不要预设立场,以免将自己束缚起来,要明白世间所有一切东西都离不开缘起性空,任何事情都是缘生缘灭。正因为是因缘生灭, 变化无穷,所以本性是空的。因为一切事物的本体是空的,所以事物才可以改变。由一无所有,而进展到样样都有,但亦有的由样样都有,而演变到最后什么都没有。这就是佛陀所讲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名中道义”的妙理。
结语
绝望的人是把得失看得太重了,如果人能以平常心去看待婚姻、爱情、以及各种人、事、物,这样就可以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并在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当中,悟到凡事皆有因缘,既然知道因缘所生法,便要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不要太过于期待结果如何,而要时常感激曾经拥有。别人对您冷眼无情是正常的,但若有人对您表示关心照顾,您便要“知恩报恩”,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这样才是幸福的人生。
八.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俗语说:“健康是福”,人无论拥有多少名、闻、利、养,如果身心健康出了问题,病魔缠身,心烦意乱,那么再富有、显达都是身外之物,自已一点都不能享用到。因此,人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佛教也十分重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虽然人的身心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因素和色、受、想、行、识五蕴所聚成,它 只 是一种虚幻的现象。但我们为了要借助人的身心去修心养性、净化心灵、福利社会大众、转迷成悟,所以要借假修真,才能离苦得乐。由此之故,身心健康,无论是世俗之人或修道之人都是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在世上有诸多养生之道,但略而言之,都不出以下数项:
第一.正确的饮食观念
第二.养成正常的生活习惯
第三.吸收新鲜的空气
第四.保持愉快的心情
第五.灵性的修养和心灵的净化
今逐一详述如下:
第一.正确的饮食观念
俗语说:“病从口入!”
我们身体时常会出现问题,主要的原因都是由进入体内的各种饮食,造成身体失去平衡所产生的结果。懂得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日常饮食的各种食物中,都有阴阳属性。如果食用过量极阴性的食物,会引起糖尿病、气喘、皮肤过敏以及神经过敏等病症。
相反的,如果食用过量极阳性的食物,便会引起营养不良、肺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容易发怒等病症。同时如果吃过量极阴和极阳的食物,又会引发起肝炎、动脉硬化症、胆结石、精神分裂症等。
以上这些病状都是因为进食极端的食物,所带来负面的作用,往往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程度,由于长期累积的结果,自然会容易引起生病。这就是佛教所讲的“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的道理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养成饮食的正确观念,不要暴饮、暴食,或偏食,而更要善于调和食物的属性。特别是要常吃一些中和性的食物,例如:
五谷类中之糙米、燕麦、小麦、荞麦、面条、义大利式的面类、玉米和薏仁等;
坚果类如黑豆、黄豆、菜豆、扁豆、斑豆、干碗豆等;
海藻类如海苔、裙带菜等;
蔬菜类的叶菜类如绿色花椰菜、包心菜、萝卜叶、芹菜、高丽菜、黄瓜等;
蔬菜根茎类如牛蒡、胡萝卜、南瓜、青豆、冬瓜等;
新鲜水果和干果如苹果、杏果、甜瓜、樱桃、粟子、草莓、小蜜桃、西瓜等;
甘味料如麦芽浆、薏仁浆,枫叶糖等。
综合上述所讲,我们应该知道,日常饮食应以谷类、蔬菜、水果为主,而少食肉类、沙糖和含有酒精的食物。
第二.养成正常的生活习惯
第二个造成疾病的发生因素是生活不正常。我们在现代的生活中,不知不觉会染上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因而使身心严重受到损害,导致引起百病丛生的机会。
? 生活在大都市的我们常常运动不够,时常工作在狭小的办公室里,每天除了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之外,很少有锻炼身体或跑步运动的机会。因为不正常的生活习惯影响,日积月累造成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开始减弱,肌肉萎缩,并且脂肪增多,以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中风等的症状出现,所以我们每天要在百忙中抽出少许时间来做运动,如慢跑、散步或走路,都是人们正常生活中必备的养生之道。
? 生活在十分繁忙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之下,睡眠不足,是现代人另外一种通病。由于睡眠不足,导致精神疲乏,免疫系统下降,而引起消化不良、肝病、胃病、神经衰弱等问题的出现而给身心健康,带来了另一个警讯。
? 抽烟、饮酒是直接伤害到身体健康的另一种不良习惯。很多现代人因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增加,所以用烟或酒来刺激自己的感官、以此来舒缓紧张的心理和烦躁的情绪。但是烟抽多了,对肺部不利;酒喝多了,对肝不好。这些不良的习惯,都要当机立断,及早戒除,才能防患于未然。
第三.吸收新鲜的空气
佛陀曾对其弟子说:“人命在呼吸之间!”当一个人呼吸不能畅通,一口气上不来,就会呜呼哀哉了!
所以呼吸是一个人健康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人不但要学会呼吸,同时亦要吸收新鲜的空气。这样,不但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同时对舒缓紧张的精神压力,也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无论是在家或是在办公室,要重视空气流通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在早晨或周末到附近公园或郊外做深呼吸,这是养生最佳的方法之一。
鱼需要水,而人更是需要空气,特别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环境里,空气污染的情况是日益严重。如果不能找到新鲜的空气来呼吸,人的健康将会遭到严重的考验,因此若要保持身体健康,争取吸收新鲜空气是不容忽视的 。
第四.保持愉快的心情
人的身心另外的一个健康因素是要保持心情的愉快。如果我们心情欠佳,日积月累,长期闷闷不乐,自然而然会从心病导致身病。
相反的,一个人如果能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对任何事物,都能豁达开朗,这也可以避免疾病的产生。
如何能保持心情的愉快呢?
( 一 ) .要心胸宽广,对一些像芝麻小事之繁杂事情,要看得开、放得下,这样便能获得身心自在。
( 二 ) .对事情不要太执着于得与失,凡事要以平常心去看待事物的结果。正如《金刚经》 所云: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 三 ) .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只看眼前、脚下,要有高瞻远瞩,才能孕有心旷神怡的愉快心情。
第五.灵性的修养和心灵的净化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除了适当的饮食和正常的生活习惯之外,还要注意到灵性的修养和心灵的净化。我们应该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增长智慧,特别是在心性方面的修养,更加要精进不懈怠。人要有理想和追求,宗教信仰能给人们的信心和希望,更能得到心灵的安慰和净化。
我们的身体要排除多年累积的毒素,同时要不断滋补健康的营养品,才能确保身体的 健康。
同样地,人的心灵也要时刻排除心中的贪、镇、痴三毒,同时要勤修人性最完美的戒、定、慧三学。
什么是三毒?
? 要戒除贪欲,才能知足常乐。
第二 , 要戒除人性中的怨恨、镇恚和嫉妒。
第三 , 要戒除是非不辨,好坏不分,因果不信的无明。
同时应不断增强以下三种修学 :
? 戒学:处事要有原则、生活要有规律,为人要有情有义。
? 定学:做事要临为危不乱,气定神怡,学习任何东西要锲而不舍,精诚专一。
? 慧学:是要博览群书,体验生活,对人、事、物要明察秋毫,通情达理,从智慧中发出济世的悲心。由悲心体现出智者的豁达,这样的人,心灵才能得到净化。
结语
身心健康,是一切财富中最重要的财富,如果我们没有健全的身心,不管拥有多少荣华富贵,都是空假的。
因此身心的健康,是要靠自已注意饮食,了解 各种饮食中的属性,不要食用过多的阳性食物和阴性食物。
我建议大家 最好要多吃些中和性的谷类、蔬菜和水果。在饮食中少油、少糖、少盐、少肉,同时更要保持正常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抽烟,不要喝酒。并且要注意充足的睡眠、平常多运动、尽可能不要制造周遭环境的污染,而且要多吸收新鲜空气 。
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凡事要往好的方面去想,并且时常要清理心中的贪、镇、痴三毒;勤修戒、定、慧三学,以此来提升我们灵性的修养和心灵的净化。唯有身心的病毒排除后,我们才能得到身心的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
九 . 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善于利用贷款、抵押和信用卡之便去做生意或改善生活,这些金钱之债比较容易处理和清还,因为有数目可以结算。但在世界上有一种债是没有尺度可量,也难以还清的债,这种债叫做人情债。
人情债是属于精神层面,是由内心所发出来的一种感情。人的一生从小到大都得到不同层次的人的关心和体贴,于是无时无刻都在欠着别人的人情债。
第一种是亲情债
人之所以能出生于这个世间,都是依赖父母的结合而产生出来的结果,并由父母抚养长大,培育成才;因此父母生养之恩德,功高无比,父母之爱,难以报答贻尽。
佛陀对其弟子开示佛法时说:“人生在世要常懂得报答四重恩:一者,父母恩;二者,师长恩;三者,国土恩;四者,众生恩。”
此四恩当中,第一就是父母恩。由此可知父母之恩德对每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啊!古人云:“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作为父母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为子女操心,总是希望子女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并想尽方法把世上最好的东西给予子女,即使有的子女不孝顺,但父母照样挂念子女,父母如此慈祥和关爱,作为子女的,终身难报。
亲情的债除了父母 之外,还有兄弟姐妹手足之情,出生在同一个家庭,每天面对着各种生活的考验,时常或多或少都曾得到兄弟姐妹的照顾和关心,比如有时身体有病,或者遇到家中发生意外,都是兄弟姐妹同甘共苦,联手应对,手足之情是一种先天性的亲切。不管兄弟姐妹之间发生了怎么样的误解和冲突,但大家毕竟都是一家人。
俗语有云:“打虎需要亲兄弟”,此话的意思是唯有亲兄弟才能信得过,同心协力去对抗猛兽,所以兄弟姐妹之间这种亲情,是永远报答不完、感谢不尽的。
第二种情债是朋友之间那种义气之情
一个人想做一番事业都需要多方朋友的支持 和帮助,才能心想事成,否则孤掌难鸣。记得我在纽约大学读书的第一天,有一位教授告诉我们说:“一个人再能干,都需要朋友的帮助,事业才能成功”。由此可知,朋友的重要性,从事商业的人,他们更加需要朋友的关照和鼎力协助,才能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商人,首先要学会广交朋友,学会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人,来日才会有更多的朋友来帮忙自己。
所谓:“帮人如帮己”,佛教讲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他人多一份爱,别人也会同样以爱相报。
我个人对于这种朋友互助的人情债感想颇多,也许本人是受诸多佛教高僧大德慈悲精神的影响,向来喜欢帮助别人,也乐于广交朋友。正因为这个缘故,当我和湛山诸位长老法师共同发起创建加国佛教四大名山之后,我的朋友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有的立即捐款相助;有的积极进行宣传;有的报名担当义工护持道场。我觉得欠他们的人情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知何时才能报答贻尽!
第三种情债是国家之情
俗语道:“饮水思源”,自己出生之国家,曾经是哺育自已生命的摇篮。国家为了捍卫和平,牺牲了多少烈士,多少贤人达士每天为了国富民强而废宿忘餐,数不清的士、农、工、商为了改善民众的生活而每日忙碌。
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写的:“没有国、那有家?没有家,那有我?没有我,那有您?”这首歌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民族情、国家爱”是每一个人难以割舍的感情,因此,我们要报答国家,努力工作,为国争光。在各自岗位上建树一番事业,这样才不辜负国家之栽培。至于从事卖国求荣,欺骗社会、损人利己的行为,那简直是有愧于国家对自己的恩惠。
第四种情债是爱情
俗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爱情婚姻是大多数人选择的一种正常生活。但因为爱情之缘故而产生各种错纵复杂的感情债。男女 有了爱情之后,精神饱满,对生活充满着朝气和希望。 彼此相见恨晚,有说不尽的甜言蜜语。
不但山盟海誓,同时还以各种实际行动来表示如何深爱对方;有的还愿意为对方的幸福而受苦;有的甚 至为了保护对方的生命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正因为情爱的力量强大无比,所以彼此之间的情债也越欠越深。当这种沉重的情债形成以后,烦恼便开始出现了如下的情 况 :
A. 当心爱的人遇到痛苦而自己无能为力,只能袖手旁观时,开始自责和内疚,比如说心爱的人突然因意外死亡或病故,这时便开始责怪自己在爱人生前为何不好好的照顾和珍惜,现在己经太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B. 当自己不知不觉发现陷入有婚外情时,心里开始责怪自己为何走上这无可药救的地步。每次回忆起多年前夫妻为了相爱而离开父母;为了家庭子女而拼搏苦斗。现在子女成人,事业成功,家庭富有,但却背弃了妻子去跟其他的女人寻欢作乐,这时良心开始受到谴责而觉得愧欠妻子的情债太多了。
C. 夫妻或情人曾有相爱,但因为主观和客观的各种因素和时空的改变,而由爱转成恨。恨里又有爱,这种爱恨交加,更令人算不清情债的轻重,而困惑无尽。
结语
人的一生正因为有如上所述的亲情、友情、国家情和男女之间的爱情的负担而让人感受到情债一时还不清、算不完。由此而感觉到自己欠人家的情太多而苦恼。其实,人只要有正气、义举、敢于吃苦耐劳、有事业心,乐于帮助他人,对妻子儿女问心无愧,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最好的还债方法。也算对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家庭和国家有一个满意的交代。
十 .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
人生是一场游戏,无论是学业、事业、工作、爱情、各种比赛都在激烈中竞争。谁都想夺得冠军,特别是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更是拼命去争取胜利,游戏竞争越激烈,比赛的人才会觉得更加的刺激和有趣,而社会也正因为有竞争才会不断的发展。但如果按照这种罗辑思维来推理,好像善于宽恕别人者反而是不理智之人,事实是这样吗?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人生,有些人是无法做到宽恕的修养。例如:利害关系、智商相等、势均力敌的人、没有智慧的人、没有慈悲心的人。相反的世间上有几种人可以做到无条件的去宽恕他人,这种宽恕不是逼得无奈地去宽恕别人而是从内心深处所发出来的慈悲和宽容的胸怀,他们为这种宽恕而感到自毫,并不会觉得是失败。
?真正爱他或她的人,是一位善于宽恕的人
当我们真正爱一个人时,不管他或她做什么事都觉得他们做得很好,即使有时做得不够完美都还认为是好的,因为爱的力量可以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化现成真善美。正因为心念的真爱所以顿时感觉到眼前的一切不但没有敌人同时发现世间那种和谐之美,这种和谐之美是来自于心中之真爱,并在爱中不起分别,既没有冲击也没有宽恕,一切均在不言之中,这种宽恕不是固意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
? 父母对儿女永远都能宽恕
儿女不管如何,做父母的只有用爱去感化他们,天下父母心,很少有父母不深爱自己的儿女,母亲为了孩子,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从小细心护养,希望子女长大以后成龙成凤并找到理想的情侣成家立室。再不听话的儿女、或有什么地方做不对,父母永远是一位善于体谅和宽恕的人,因为父母希望给儿女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和体验社会,所以即使有时做错了,也能接受,这种道理正说明父母亲情之大爱。
? 修养高深的人能善于宽恕别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般人都是斤斤计较,很少能忍让对方,但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便会发现善于宽恕别人者通常都是那些有学识、有修养的人,他们与众不同,待人接物不做表面工夫能体察事物的真义。他们往往是站得高、看得远,从整体来考量,善于体谅别人,吃亏自己,表面上看,认为他们是弱者,其实,这些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因为他们之所以能宽恕别人,首先他们要做到无缘大慈,同时也是一位为了牺牲小我去完成大我的智者,由此说明了善于宽恕别人不是无能弱者而是智者的强人。
? 有大智慧的人能善于宽恕别人
古今中外诸多贤者圣人,他们都是善于宽恕别人的榜样,在孔子的《论语》中说到:“为政以德,譬于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所谓的‘德’涵盖的范围很广,‘宽恕’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涵养。
释迦牟尼佛 ( 佛陀 ) 宽恕十恶不赦的提婆达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佛陀为了将慈悲智慧的佛法去净化人间、和谐社会,但是有一位嫉贤忌能的提婆达多看到佛陀倍受信众的恭敬和追随,于是心起恶念,埋伏在佛陀时常经过的地方,想放野象来害死释迦牟尼佛,没有想到野象见到慈悲的释迦牟尼佛不但没有伤害他,反而以敬仰的眼光看着佛陀,聆听佛陀的教诲,提婆达多不甘心又想再害佛陀,经过几次的行动不能成功。当时有很多信众为佛陀抱不平,想为佛陀报复,佛陀不但没有生起镇恨心,同时还发愿将来设法度脱提婆达多早日离苦得乐,这种宽恕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结语
圣者的宽恕不是好坏不分,是非不辨,而是圣人眼里没有敌人,世间所有的人在圣人的眼里都已当成自己的父母兄弟了。宽恕是化解仇恨、敌对和猜疑最好的方法。
国与国之间没有宽恕的雅量而造成世仇之灾,祸延多代;家族与家族之间没有宽恕而造成深仇大恨而鸡犬不能往来;人与人之间不能宽恕而斗得你死我活,永不安宁。
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夫妻之间、朋友之间 和家庭之间大家都能心存宽恕,祥和的社会现前便是。 宽恕不是难事,只在一念之间, 当下一念慈悲即能化干戈为玉帛,转戾气为祥和,宽恕之美 对现代人追求幸福的生活太重要了。
十 一 . 人生最大的欠缺是悲智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各种物质生活,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用的交通工具、身上穿的衣服,以及我们所居住的环境,都称得上是物质现代化。有时我们会感受到人在生活中就像二千多年前佛陀所说一样,人有天眼通 ( 打开电视或上网,能观看到世界各地的新闻 ) ;天耳通(打开收音机能知天下事);神足通(乘坐飞机畅游世界)。但是人的精神境界并没有随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提高,反而人与人之间日益疏远,互相猜疑;有的人为了个人的利益甚至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行为,身处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如何提升精神层面的财富,我想最缺欠的是慈悲和智慧。
什么是慈悲?
慈悲是指时常善于关怀别人,替别人着想,并能体谅别人和包容别人。见到天下所有的人都感觉到像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一样亲切,佛陀在《梵网经》里说:“世上一切男人是我的父老兄弟、一切女人是我的慈母姐妹”。
老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由此可以知道,凡是圣人都有一颗深爱人间的大慈悲心,不但圣人有慈悲心,我们凡夫也一样本具着心怀大众的慈悲心,比如 2008 年中国有雪灾和地震等天然灾害;大家感同身受发起大爱,各自为灾区募款捐献,不过凡夫的慈悲心是有局限性,在某时、某地可能有爱心,但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自私自利、和镇恨嫉妒中度过,何以见得?
举例来说,我们在地下铁和公车便可发现人与人之间只顾自己,很少去关心邻座的人;朋友与朋友之间的见面好像除了有事才相见,平常很少聚会开怀畅谈人生道理。我们有时容不了别人的优点而设法排挤和孤立他人;对一些看不惯的人还忍不住要发脾气。正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心胸狭小,因而造成了自私、自大、或目空一切,而带来了许多困惑和烦恼。
如果大家细心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的烦恼,一般都是因为心量不够大,因此痛苦便接二连三而来。佛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口气,天下太平”。有慈悲心的人都能处处为人着想,做事问心无愧,遵守职业道德,相信善恶的因果报应。
如何做到慈悲?
根据佛陀在佛经中的开示,我们凡夫俗子,想修慈悲并不难。只要在心念上转变一下,将身、口、意三业转化成十种善行,就可以做到慈悲的境界了。
在身业方面,要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 俗家人除了夫妻之外不得有其他的男女关系 ) ;在口业方面要遵守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在意业方面要遵守不贪、不镇、不痴。如果每个人都能行持以上十种善行,天下定能太平,家庭一定和睦,人心也自然净化了。
什么叫智慧?
智慧是指善于明察秋毫,并能通情达理。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定点,明白到世间万物就像《金刚经》所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就像《心经》一文中,佛在介绍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时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得到解脱自在的境界,都是因为他能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空无自性,并能在空的境界中悟到真空妙有的道理,而发起大慈悲心去广度一切受苦的众生。
智慧从哪里来?
世间上没有一个固定的相叫“智慧”,我们想得到人生的智慧是要在一切人、事、物中去体悟到其中的奥妙,并在奥妙中掌握到其中的规律,这样才能主动的去运转各种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否则我们的心每天都会被千变万化的人、事、物牵着鼻子走而困惑终身。
根据佛陀给我们的启示,人的智慧来自三个方面:
? 文字般若(智慧),我们如果能博览群书,精通古今中外的人文知识,人们便可以在知识里悟出人生的道理。佛陀认为万法不离其宗(道理),不管是文学、哲学、历史、艺术或宗教,其思想内容都有一定的人生经验,我们在这些人生经验中便可以得到启发而生长智慧,正如古人常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由此说明了读书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
? 观照般若(智慧),我们除了在文字上得到人生智慧之外,同时还可以用心去体悟身边周遭事物规律性的变化,而获得宇宙人生的智慧。比如说,当我们身处于加拿大东部,亲身体验到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变化,而明白了大自然无常的道理;当人生活到七、八十岁时,会觉悟到人生如梦,数十年转眼间便会随即消逝;又每当觉察到身边的朋友,或自己的亲信为了利害关系,而背叛自己时,顿时觉悟到人心莫测,我们如果能够在这瞬间万变的梦幻人生里,不消极,而能积极进取,乐于关怀他人,奉献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智慧。
? 实相般若(智慧),我们如果做好了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的工夫,实相般若自然现前,那么究竟什么叫实相般若呢?
实相般若的意思是当我们无论面对什么的环境,都能当下明白其原由,并且有足够的智慧去面对它、解决它,最后,接受它。
一个人如果有实相般若,便能超然于物外,身心自在,当下解脱;能够做到如莲花一样入污泥而不染,在众人皆醉时,自己能够独自觉醒,虽然每天杂务缠身,但永远保持着一颗清净安祥的心。
结语
智慧或叫觉悟,就像在黑暗中找到电源的开关,现前一片光明,一目了然,知道东西放在什么地方,路应该怎么走,世间万事万物因为有了智慧而身心格外自在、潇洒。也因为智慧增长而多长养一份慈悲心,有了慈悲心以后,便会意外地发现到,无论是什么人都有不同的优点,如果我们能够珍惜每个人的缘分,就能够享受到家庭、社会和谐之美。同时也会发现到人与大自然那种和谐之美,这种美的领悟只有自己知道,犹如佛经所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十二 . 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有的人虽然每天赚了很多钱,家中的物质享受也应有尽有,但心中依然空虚、烦恼不安,这是什么缘 故呢?从佛法的角度来讲,都是因为这些人贪心太大,钱越多越觉得不够用,他们心中每天所想的是,如何得到更多的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而很少会想到用布施去帮助社会的慈善功德事业,去救济穷人、病人或兴办教育。正因为贪财的人只顾自已钱包的多少而每天患得患失,又担心钱财会被他人骗走或偷走。因此即使拥有很多金钱,但活得不快乐。相反的,另外一些人,智慧比较高超,他们认为钱是社会的财产,不断地在人们手里流动,今天可能是我的钱,但明天或者会流到其他人的手里,究竟谁是钱的主人呢?
唯有将金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才能显示钱的价值,什么叫做有意义的地方呢?比如说,改善自已及家人的生活条件、关心孩子的教育、做好自己的生意。再者就是发心做慈善事业,将自己所得的一部分钱回馈社会,布施给一些值得关怀的慈善团体,这样做,我们的心才会更加欣慰和安乐。
一? 什么叫做布施
布施是一种付出,付出自已喜爱的、舍不得的金银财宝,去做一些自已觉得值得帮忙的慈善事业。为什么要布施?
因为人是群体的生活,人与人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 系。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是依赖其他人的智慧和辛劳的结果,才有因缘享受到眼前的一切。如果其他人的生活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我们自已的正常生活。比如说,在去年中国四川大地震,死伤人数甚多,当我们闻知如此惨重的天灾,自然会生起怜悯之心,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已的健康和安全而伸出援手;因为如果地震灾区没有处理妥当,将来便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
第一,病菌扩散与传染。
第二,受灾者易患有心理恐惧症。
第三,灾区的青少年如果失去学校的教育,将来将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第四,灾民无家可归,四处流浪。这些不堪设想的后果都可能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和恐惧,世人明白以后,才能慈悲的喜舍,正如佛陀教导我们说:“帮人是在帮自己”。
二.布施是在修福德
佛经上说:“布施得福德”,此话怎么讲?
佛陀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现前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每个人自已以前的修心积德而来。富贵都是因以前布施穷人、供养三宝的果报;而贫穷也是因从前自私自利不肯布施的结果。在《三世因果经》里说:“贫穷从悭贪而来,富贵从布施中来”。
由此可知,不但现在富有的人要布施修福,贫穷的人也要谨记,布施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另外一种方法。
在佛经里有一段贫穷布施得富贵的故事。从前有一对贫穷的夫妇,每天十分辛苦的工作而赚不到钱。有一天,丈夫看到有钱人买了很多东西到寺院去供佛斋僧,自己也想去寺院去布施,但口袋里没有钱,心里非常难过,回到家里,坐在椅子上闷闷不乐,太太十分不解地问她的丈夫:“ 是什么事情令您如此难过?”
她的丈夫回答说:“唉!看到别人满心欢喜去寺院布施修福,而自己却贫穷的去寺院做布施的机会都没有!”
妻子便安慰他说:“别担心,您把我卖了,卖来的钱便可以布施供养了”。
丈夫便伤心地说:“如果把您卖了,我不是更加难过 吗?”
于是妻子想了一会儿说:“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干脆我们一起卖身为奴,不仅可以供养,还可以相依为命,一起修行”,丈夫觉得此法不错,于是夫妻俩向一家有钱人借了一笔钱,并许下诺言,限定在七天内还清,否则他们必须永远在这个富人家当奴仆。
贫穷的夫妇得到钱以后,虔诚地筹备供佛及斋僧的法会,经过六天的辛苦和操劳,终于办妥法会的事务,没 有想到国王也要在同一天举行法会,但寺院的法师们都认为应该把机会让给这对穷夫妇,没有想到国王知道以后,以为有人故意阻碍他的善举而很不高兴地说:“是什么人竟敢跟我夺日子!”于是立即命令他们改期,但这对贫穷的夫妇却是坚持不改。
国王心中大为不解,是谁敢违王命,于是召见夫妇两人,要他们说出原因。这对贫贱夫妻就把详情如实地禀告国王,并恳求国王说:“我们今生如此贫穷,就是因为过去不懂布施修福,这辈子恐怕只剩下这一天还能自由作主,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祈请国王慈悲成全小民。”国王听完这对穷夫妇的话以后,被他的真诚发心愿卖身为奴的事,深受感动,不但准许他们如期举行供佛斋僧的法会,还划了十个村 落让他们居住和管理,并赏赐诸多财宝,以此嘉奖他们行善积福的诚心 。
三.布施的种类
布施有三种:
第一种叫财施: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
第二种叫法施:以人生的智慧去劝人止恶修善,净化他人的心灵;
第三种叫无畏施:尽心尽力去帮助那些心里恐怖和畏惧的人,让受难者增强信心和希望。
四.布施是做人的根本
布施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也是为人不可缺少的德行,《文子自然篇》曰:“为惠者布施也”。
又《庄子外物篇》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在《无量寿经》曰:“布恩施惠”。
《维摩诘经?佛国品》曰:“布施是菩萨净土”。
五.从佛教的教理来行布施,要掌握三个要点
第一,要有 “ 不忘世上苦人多 ” 的悲心。再由内心发出来的菩萨心来行布施,才叫布施。
第二,行施不望报。为了避免布施的执着而起烦恼。因 此,佛陀告诫弟子说:“人在行布施时要将能施的我,所施的人,以及布施的财物三者全都不要执着。所谓施恩不望报,把布施当自己应该做的一种义务功德,这样才不会生烦恼。
第三,布施不在多少,而在于热心参与,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去关怀他人。
结语
我觉得布施的推动关键在于教育,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或者国家的重视,布施的人便会越来越多。就像加拿大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十分鼓励人民行善积德的国家。大家平常辛苦的赚钱,但行善不落人后,捐了款做了善事以后,政府还给免税优待;学校亦鼓励学生到慈善机构当义工,体验无薪奉献的乐趣,难怪加拿大是一个充满着慈悲和爱心的国家,是世人视为人间的一片净土,凡是居住在加拿大的人都是 有福之人。
十三 . 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
前几天,有一位姓李的香客特地前来见我,说他对生活十分消极,做任何事情都打不起精神来,心里面既焦虑又烦恼,每天忧郁不乐,我问他:“有什么事情令你如此消沉?”他说:“我从小父母一直说我很笨,长大上学时老师亦说我读书不灵光,读完书走进社会很不容易找到工作,但做不到三个月就被老板炒鱿鱼,在一年里换了三份工作,老板都说我做事慢半拍,每次被老板责骂后回家,老婆又埋怨我没有本事,赚不了大钱,周围的朋友也说我不够精明,我现在对生活没有什么乐趣,可以说是,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既没有锐意进取的勇气,更没有奋发图强的目标,请问师父,该如何是好?”
我看到他目光无神,性格懦弱、内向、缺乏意志力,便知道他是患了自卑症,于是我对他的问题试以佛法的角度做了五点解释:
一、 世间上几乎没有完美的事情
我对他说,世间上很少有完美的事情,或多或少都有缺陷,我们做事只有尽心尽力去做,但问无过,不求有功,不要用最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以免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人要量力而行,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做不好的事情,我们只有虚心求教,以勤补拙,千万不要生起自卑的心理,因为人不是生而知之,即使我们平常敬仰的诸佛菩萨,他们都要经过无量世修得而来,何况是我们凡夫俗子。世间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所谓:“一日修来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真正修行在日常,佛道本在生活中。”
世间上最完美的东西,并不在于事物的本身,而在于恒心和毅力,如愚公移山,愚公并没有能力将整座山移开,让行人方便出入,但他的精神与毅力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唐玄奘法师圆寂的时候,手里还握着他的笔,倘有一些未译完的梵文佛经,但他的译经精神永远留芳万古。
由此可知事情是做不完的,但最重要的是尽心尽力去完成。
二、 人比人气死人
佛经常启迪我们每个人因缘果报各不同,生活遭遇自然有千差万别。兄弟姐妹同是来自父母,但长样却不同、性格也不同、智商更有高低之别。有一些人都是同一间学校毕业,但并不一定读第一名的同学能保证找到最好的工作,有时会发现最不会读书的人不但可以找到待遇高的职位,同时还能遇到红颜知己,做事顺心如意,所以说,人不要自卑,唐代诗人李白常讲:“天生我才,必有所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缺点和优点,聪明人也有不聪明的时候,就像三国的孔明,也有失算的时候,虽然他推算如神,但因错用马谡造成街亭失守而全军惨败 ; 愚人有时也有大智慧,就像唐朝六祖惠能,他虽出身贫寒,没有机会读书,但他悟性高,而成为一代宗师,因此六祖惠能在《六祖坛经》云:“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得智。”由此可见,人没有绝对的聪明或绝对的愚笨,大家仔细观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有的人善长说话,但心不细,做事不严谨,有的善于某种技术,但缺少人际关系的能力。还有,再有钱的人,都不能称为最富有,再穷的人,也有别人比他穷。所以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要记住一句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身心便能得到自在。
三、 从事有趣的工作来开拓自己的优点
凡是自卑的人,时常都会觉得自己的形像不好,能力不够,品质不高,总是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作比较,因此常在他人面前自感不如人家而丧失自信和自尊。其实,人应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去做,才能激发每个人本有的积极性。世上有不少人自己没有主见,只有相信其他人的意见或父母的要求,最后弄得自己十分被动和消极。比如说,有些父母不管儿女喜不喜欢学校的某些专业课程,但是偏要强逼儿女要听从他们的意见,去攻读一些儿女不感兴趣的科目,最后导致成绩不佳,信心不大,失去了积极进取的勇气。所以我们无论是上大学选择科系、做事找工作、或者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一定要有主见,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才能激发起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四、 时常回忆一些成功的往事,有利于树立起自己成功的形像
有自卑症的人,不等于是一事无成者,可能在过去曾经有过兴趣和嗜好,亦有其专长和能力,只不过是自己总觉得是微不足道之事而不加重视,其实如果能把这些优点全部列出来,一定会对自己充满着信心和成就感。有了信心和成就感以后,便可以选择一件自己最感兴趣又有把握的事情去做,做完后再继续找下一个新的目标。这样时长日久,自然而然就会感觉到自己不但是一位有用的人,并发觉到还是一位敢于创造的强者。
五、 信心是对治自卑感最好的良方妙药
信心的力量可以使人由失败转化为成功,再由消极转化成积极。佛陀在佛经里常讲:“佛法广大,唯信能人。”又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凡是患有自卑感者都是因为性格比较懦弱、内向、意志力不强,自己瞧不起自己,常以为别人比自己强,结果产生悲观消极的态度。各种忧郁,焦虑、烦恼随之而来,做事心不在焉,既没有生活目标,又时常六神无主,每次遇到各种困难或挫折,更是怨天尤人,长嘘短叹,这与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助完全是背道而驰。
人只要有信心便有希望,因为信心能激发出人的本能和追求,并能在追求中肯定自己,发现自己的诸多优点。
如众所周知的美国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而且相貌丑陋,出生贫寒,言谈举止不够风度,这些缺陷可能会给他的人生生涯带来诸多障碍,但他充满着自信,以补偿的心理,让他超越了自卑感,并尽力发挥出其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最后成为了美国人民最敬仰的总统。由此可知信心是有无限的力量。
结语
凡是患有自卑感的人,都会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痛苦和烦恼,同时亦会给家庭带来了精神负担,我们要知道人之所以变成自卑,就是因为过度看轻自己,时常将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并且否定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洞察力,如果我们明白了心里的种种障碍是来自个人的心理问题,就要谨记惠能大师《六祖坛经》所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或者是中国古语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便能当下悟到“心净则国土净”的人生哲理。
十四 .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人有多种不同的性格,有的人乐观豁达,但有的人悲伤忧愁;有的人实事求是,不过也有一类的人喜欢自欺欺人。最近的经济海啸当然有诸多因素,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一些金融、企业公司做假帐,隐瞒实情,自欺欺人而导致成泡沫经济、股票下跌、市场萧条、工厂关闭、公司裁员;甚至有的公司老板因经济问题而厌世轻生。这些人间悲剧,其实是在为我们上一节人生哲理的课程。用事实来证明自欺欺人是一种不理智的做法,不但损害别人的利益,同时对自己也是最大的伤害,在《朱子语类》一书中提到:“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明白自欺欺人的恶果是什么,然后寻找其原由,知道原由便可对病下药,确定方法给予对治,最后才能得到有效的成果。这种对治烦恼的方法是根据佛陀在二千多年前所讲的四种圣谛。
什么是四圣谛
四圣谛是佛陀教导世人一种离苦得乐的方法 :
第一是苦谛,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凡是人都有痛苦,苦的种类很多,但略说有八种: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识盛 。
第二是集谛,集是集起的意思,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愚痴的执着和贪欲、嗔恨的作崇而造下了种种不当的业因,结果才会招集诸多的苦痛。
第三是灭谛,主要是在说明寂灭涅盘境界才是多苦众生最理想的归宿,唯有超越生死的涅盘才能得到永恒的安乐和寂静。
第四是道谛,说明人要寻找到一条光明正道才能到达清净无为的涅盘。
此四圣谛概括了世间出世间的二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这是凡夫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这是圣人的因果。
今试以佛教的四圣谛来改正自欺欺人的恶习:
第一.自欺欺人的短处与原因(苦谛和集谛)
欺骗别人本身就是一种缺德的事,何况欺骗自己呢?但我们一般人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犯有自欺欺人的毛病。
比如说,有的人吸烟成瘾,他们的亲戚朋友知道吸烟不但污染了环境,同时对身体也有害,于是好言相劝;可是对吸烟者而言,却难以接受,因为他们觉得戒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所以只好安慰自己地说:“抽烟是代表着有思想的性格,男人会因为抽烟而显示出更加有气质,如鲁迅先生、邓小平先生等杰出人物都会吸烟。而女人会抽烟更显示出女中豪杰之气概”。这种自欺欺人的思想,主要在掩饰个人的缺点,并希望别人给予肯定,但是如果陋习不及时改正,等到吸烟危害到身体的健康时,已经后悔莫及了。根据医学专家的报导,有不少人因吸烟过多而犯有各种疾病,如肺癌等病症,有智慧的人不得不省思。
有的人喜欢喝酒,但酒多话亦多,言多必失。无论是适逢喜庆或悲愁时,都想要喝酒。所谓:“以酒解愁,愁更愁”;何况酒能乱性,酒醉后,语无伦次、六神无主。有时还会胸闷呕吐,严重者还会犯了杀、盗、淫等罪恶;但喜欢喝酒的人,却以为酒能补身,也能助兴,更是男人的象征,所以只好自欺欺人,标榜酒的好处,等到有一天医生发现到其肝脏出现问题时才能恍然大悟。
赌钱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很多人都是从不赌到小赌;从小赌到大赌,最后输光家财,弄到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众叛亲离。这种不堪的后果都是当初好赌者自欺欺人所造成的。他们认为赌钱可以消遣,又能有机会赚钱,是人生享受方式之一,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赌久成瘾,每天除了赌之外,工作也不专心,家庭 更无心照顾,最后人也不做了,只好成为赌鬼。
以上举了吸烟、喝酒、赌博三个例子都是在证明了自欺欺人的短处。
第二.如何摆脱自欺欺人的枷锁(灭谛和道谛)
佛经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又古德云:“人非圣贤,谁能无过”,知错能改是大丈夫也。我们既然认识到自欺欺人是一种害人害己的行为,那么便要立即想方设法去防止再次的犯错,并且要觉悟到“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的道理。做人要务实,有一说一,不跨张、不虚报、脚踏实地,认真耕耘。唯有找到了这条实事求是的光明大道,才能到达幸福快乐的彼岸。
俗语云:“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楞严经》亦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做人不踏实,四处欺骗,有错不改,终有一日必定受到因果的报应,唯有心正不邪,不求虚荣,认真工作,体验真、善、美的人生,才是真正快乐的人生。所谓:“平常不做亏心事,夜间不怕鬼敲门。”
六祖惠能大师说:“心平何劳持戒”,意思是说如果每个人的心能够达到清净无染,内心不受外境干扰,刑法戒条亦用不着了。就像平常不吸烟的人,即使见到“禁烟区”的警告牌,这些规定对他们也没有任何影响。
结语
人若能做到像六祖惠能大师这种“心念无染”的境界,就可以证悟到《心经》里所讲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的圣果了。我们人之所以有烦恼,痛苦皆是因为心中常有贪、嗔、痴三种毒素而导致心中常有挂碍,有了挂碍,就有得失之分;有了得失便时常做出一些自欺欺人的事而害人害己。
如果我们有智慧,能够及早觉悟到人不能贪得无厌,要有慈悲心,并且要常思己过,明白是非,通情达理,这样的人才能享受到自在解脱的人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