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普化寺的塔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9日
来源:不详   作者:净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普化寺的塔
  净心
  塔,梵语stopa,音译作窜都婆、数斗波;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冢、塔庙,是“顶”、“堆土”之义,本谓安置佛陀舍利的建筑物,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土、砖、木、石等构成的供养礼拜的建筑物。早期的佛塔多数建在寺院内的前边,如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五台山清凉寺下寺——灵丘县觉山寺的觉山塔。唐代之后就逐渐移到了寺院内的后边,重建于八十年代的普化寺塔就是坐落在该寺三佛殿之后的东山坡下。普化寺塔,现有两座,南边一座为普同塔,北边一座为寿塔。普同塔,也作普通塔,亦叫海会塔,是埋藏众多亡僧灵骨之塔,意为生死不离清众,与海众共会于一穴,相当于现代的存放亡人骨灰的公墓。普化寺的这座普回塔,是存放本寺亡僧灵骨之塔,是一座覆钵式的砖、石、水泥构成的塔。覆钵式塔,据罗哲文先生说,,是在元代时从尼泊尔传来内地的。其实,据《清凉山志》说,宋代时五台山东台顶上建的笠子塔,就是一座覆钵式的塔。因为喇嘛教建塔多用此式,故又名喇嘛塔。五台山是汉藏佛教圣地,早在宋代时喇嘛教就传入了五台山。所以,五台山的喇嘛塔,历史悠久,数量颇多。全国最早的喇嘛塔,就是五台山东台顶上的笠子塔。这种塔的特征是,塔身是一个半圆形的覆钵,其上安置着长大的塔刹,钵下为一高大的须弥座。普化寺的这座普同塔,覆钵硕大,底围长度就达12米,高有6米,面西肚上开一拱门,高1.3米,宽0.68米,内安一扇笨重的石门,里面存放着本寺已故僧人的灵骨。钵上没有刹座,直接安置着刹身。刹身为下粗上细的15级相轮,这比起喇嘛塔的“十三天”来,还多2级相轮,目的是使塔脖子和塔肚子相称吧!相轮上为圆形宝盖,宝盖也称华盖,是刹身相轮的冠饰。华盖之上为刹顶,即塔之尖顶。刹顶,一般由仰月(或火焰)、宝珠构成,但该塔仅有一颗桃形的青石雕成的宝珠。塔身覆钵之下为塔座,但它不是须弥座,而是一个边长6米,高仅o.3米的方形塔座,显然是为开门进入塔身内部的方便。该塔通身砖砌,外抹水泥,朴实无华,坚固结实,远远望去好似一个灰兰色的葫芦矗立在红墙翠松之间的草坪上,点缀着普化寺的自然美景。
  与普同塔对称的北面,是一座汉白玉雕砌成的寿塔。寿塔,又称寿藏,亦称寿陵,为祈祷长寿之塔,是生前为自己所预设的塔碑。据《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载,“建武二十六年初设寿陵”。同书第九十五卷《赵岐传》亦云:“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建武二十六年,即公元50年。建安六年,即公元201年。可见,寿塔是佛塔传入中国之后,与早在后汉时就有的寿藏、寿陵相结合的产物。其通常是塔上刻字填朱,与墓碑不同。起先流行于禅宗,后来其它宗派也采用了,如普化寺这个净土宗派就在九十年代建造了这座寿塔。该塔也是覆钵式的喇嘛塔,但比前面的普同塔雕刻精致,复杂秀丽,美观漂亮多了。覆钵下小上大,由四层圆盘砌成,高为1.3米,正下方开一拱形塔龛,内书“寿塔”。因其未书亡僧法名,故知其是某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预修之塔。钵上为方形刹座,四周内刻仰莲办。上为下粗上细的9级相轮,轮上置圆形宝盖,上有仰月包着圆光,上置葫芦形的一颗宝珠,是为刹顶。刹身总高1.12米。钵下为方形束腰须弥座,座之上下有叠涩四层,最大边长1.5米。座上还置一方形石垫,四周精雕细刻着硕大的覆莲办,显得清净好看。座下为方形基石,边长3米。下面还置有地宫,准备内藏舍利等物。总之,该塔构造齐全,秀丽美观,是一座与普同塔对立式的汉白玉喇嘛塔。它挺拔屹立在长满婆娑杨柳的绿草茵中,默默地祈祷着主人寿比南山不老松,体似翠柏春常在。  (摘自《五台山研究》1995.2)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普化寺的石雕
下一篇:奇妙的贝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