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伏藏与掘藏(一)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珠古东珠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伏藏与掘藏(一)

  编者按:藏传佛教宁玛巴的伏藏法,一直以来都被其神秘的色彩笼罩,由于世人很难了解其真实的面目,所以造成了很多猜测甚至诽谤。伏藏法不仅在学者中间有很大的争议,即使在藏传佛教的内部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伏藏法是伪造的;有的把掘藏的方式与考古挖掘相提并论。其实这些看法都忽略了宗教精神传承的力量,真实的伏藏法是佛教的具证圣者依靠其慈悲救苦的无尽愿力,于缘起门上以各种方便示现,应时应机的教化有情的一种方式。在《圣一切功德集三摩地名经》云:“对於希求正法的大菩萨,佛法的宝藏就伏藏于山岭、山谷和树林中。正法和陀罗尼将以经函的形式落入他们手中。”又云:“对於彼等心相续圆满者,乃至佛陀不在世间,佛法将从虚空、墙壁和树林中显现。” 具证圣者以无勤任运的方式示现众多相状利益众生,其幻化各种相状契入所化有情心中,随不同的时节因缘而示现无尽的导师形象。根据所教化有情的业力因缘,它可以色、声、字、(心)念等方式显现。也可以圣者或凡夫以及六道不同的有情形象或者树木、水、虚空、山、土地、岩石或心意等方式出现佛法。总之众多相状是无尽的。如上所说,这里面蕴涵着宗教精神传承的力量。有着不被世人了解的神秘领域。宁玛巴的伏藏法就是当年莲花生大士在佛母益西措嘉的协助下,伏藏佛法宝藏于岩石、湖泊、虚空、寺院或弟子的心中,叮嘱佛教护法守护,授记开启人等,并在开启伏藏的时机到来时,唤醒开启人的记忆,以各种方便指示开启伏藏法利益有情。这篇关于伏藏与掘藏的文章,作者就是以佛教徒的立场揭示了伏藏法的真实内容,很有权威性。是非常少见的关于伏藏法介绍的资料,希望此文能使更多的人对伏藏法有重新的认识或思考。

  珠古东珠仁波切 著[1]

  土登华丹 由英译中

  一、德玛:功用与传承

  共同佛教之德玛[2]

  在大乘佛教的经部和续部,都有将法门伏藏起来并由具证圣者以神通力再开启的传统。这样的传统有两方面:首先,具缘的法门可以由圣者开启,或者从虚空、山、湖、树林中根据他们的愿望与精神证悟的能力而任运显现;其次,圣者可以将法门伏藏于经函或者其它媒介中,并将其托付给天、龙和其他具力众生加以守护,而在因缘时节成熟时再交付给具缘者。其他具证圣者会在将来再开启这些法藏。

  从佛教理论的观点来说,在胜义谛或究竟真理的层面上,并没有上师与弟子的差别,或者说法与闻法的差别。只是在相对的俗义谛,当合适的因缘圆满具足时,凡庸诸相对於有缘者显现为佛法。佛法(达摩)即是证悟、传递证悟之源泉以及生起并获得证悟的方法。根据当事者的水平与根器,佛法可以显现为上师和弟子之间的教言与对话所表诠的“心念(thought)”。如是,佛陀并没有说一句法,而对于众生则出现了诸法门。佛法是根据众生的业力因缘而显现。佛法可以通过上师的心意、教言或者口授等方式而感知,它可以色、声、字、(心)念等方式显现。根据接受者的业力因缘,佛法可以来自圣者或凡夫、树木、水、虚空、山、土地、岩石或心意等。对於具有高度证悟的圣者,一切诸相皆是佛法之源,而对许多人某些相才是佛法,而对於一些人则只有经函与口授才是佛法。甚至对於许多人而言,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佛法之源。如《功德分别经》云:“吾从未曾说一法,正法遍显为众生。所化希冀次第道,诸法相应而显现。化机希求速顿道,圆顿诸法刹那现。诸佛真实广大语,满诸众生之所愿。”《幻化网秘密藏续》云:“彼时,诸相随众生心而显现。(如来)不离真如之座,随众生之业也而显现不同,就如镜中显影水中现月。”

  菩萨在因地修道时,发愿在成佛时能以佛力化现,广度有情。如《入菩萨行》第十品《回向》云:“愿一切有情,相续恒听闻,鸟树及光明、虚空说法音!”

  包括《般若十万颂》在内的诸多大乘经部、《时轮金刚》在内的续部,在某段时间里,都曾由佛与圣者的神通力伏藏于不同的处所或置于不同的界趣,而当时节到来时,又被迎请至南瞻部洲人间。

  《圣海龙王所问经》开示德玛具四特征:维系佛陀正法住世、令众生相续生起证悟、满足众生的心以及如虚空般广大。

  经部有伏藏与掘藏的方式的描述。《圣一切功德集三摩地名经》云:“智玛美巴滋济!对於希求正法的大菩萨,佛法的宝藏就伏藏于山岭、山谷和树林中。正法和陀罗尼将以经函的形式落入他们手中。”又云:“对於彼等心相续圆满者,乃至佛陀不在世间,佛法将从虚空、墙壁和树林中显现。”

  《琉璃宝鬘》云:“大乘佛法三藏中大多数曾到过诸如天界、龙趣等不同的刹土并曾在南瞻部洲消失过。续部则是由持明圣者和空行母结集并伏藏于邬金刹土的达玛甘觉等地。后来时节到来时,唯识学派的大师们从诸如智巴南瑟等菩萨处得到那些大乘佛经,龙树菩萨从龙宫请回《般若十万颂》。证得殊胜成就的圣者,诸如萨惹哈、达秋、措吉、卢伊巴和慈卢巴,将包括《秘密藏》、《胜乐轮金刚》、《喜金刚》和《时轮金刚》等续部带回南瞻部洲。因此它们都是德玛。”

  事实上,来自法、报、化三身,密意、表示、口耳传承的所有正法在形式上都是德玛--从诸佛或佛地殊圣宝藏中开启的圣教法门。《琉璃宝鬘》云:“实际上佛陀的全部圣教都是密意、表示和口耳传承,而它们无异于德玛。”

  宁玛传承德玛之不共特征

  在佛母益西措嘉的协助下,佛法宝藏的源泉--莲花生大士建立了宁玛巴的德玛系统。还有一些法门是有莲师的众弟子,譬如贝若扎那,以及他们的转世化身,还有九世纪的印度大智者和圣者毗玛拉米扎,进行了伏藏或再伏藏。

  这些德玛是续部经函,尤其是三内密续部。宁玛德玛有两种伏藏方式。其一是“地德玛”,这种德玛的伏藏与掘藏是用表示经函作为开启之钥。写于纸卷上的表示经函被伏藏于岩石、湖泊和寺院中。它称为地德玛是因为要使用写于纸卷上的表示经函来作为唤醒对於伏藏于心性本体中的正法的忆念。有时候整个法门的经函会在伏藏地被发掘。德玛掘藏时发现的所有圣物也都可称为地德玛。

  第二种是“意德玛”。对於这种类型的德玛,在大多数情况下,掘藏师先在其相续中发现表示经函,然后这些表示经函成为发掘正法之钥。有许多情况下,发掘意德玛时并没有表示经函。在意德玛体系中,不论是何种情况,发现表示经函并不须依靠外在的对境,因此它们称为意德玛,而不是地德玛。宁玛德玛体系的显著特征是,莲花生大士通过他心意付嘱传承之力将正法伏藏于具证弟子们的心性本体之中。因此,宁玛德玛并非是以经函形式伏藏于其它界趣,而后再将这些经函发掘带回(人间),而是通过唤醒莲师众具证弟子等人心性中的法藏来发掘。

  宁玛传承中另一种德玛是净相法门,虽然并非所有的净相法门都一定是宁玛德玛。例如在净相中从本尊和上师领受的正法就不是宁玛德玛;而那些通过心意付嘱传承伏藏于弟子心性本体中、后来由净相唤醒的法门则是德玛。还有一些用神通发掘的密续法门是基於莲师和其他宁玛派大圣者传授的续部和窍诀教言,它们被称为德玛是因为其功德。完整的德玛目录有成千上万条。贡珠云丹嘉措收集了诸大掘藏师发掘的德玛并编录成六十函《仁钦德佐(大宝伏藏)》。

  德玛的功用

  在《卓提旺秋》中,衮钦晋美林巴列举了伏藏与发掘德玛的四个理由:“(伏藏德玛)目的有四,即圣教不会消失、窍诀教言不会搀杂、加持不会衰弱以及缩短传承之链。”

  首先,许多古代时传讲的法门已经消失,但这些法门再三以德玛形式重现在如今这个时代,对於维系圣教并让人们有缘得到这些法门很有助益。其次,来自具有“温热气息”源泉的清新正法,没有经过(漫长)传承中各色人物之手,确保了窍诀教言的真实性。第三,教法的纯正性和真实性确保它们具有全然具足的加持力。第四,在这些(德玛)传承中,除了第九世纪的莲花生大士和如今的掘藏师以外,中间没有间隔其他人,因为该掘藏师曾作为莲师的弟子并得到过这些法门。因此德玛的掘藏缩短了传承。

  在《贡度南协》中,衮钦晋美林巴说:“《喇嘛贡度(上师意集)》中《隆丹嘎嘉玛》阐释了(德玛传承的)功用:当佛语教言象集市中的牛奶般受到搀杂,并且滨临消失之际,(彼时德玛教言)将会传播。因为德玛未受搀杂并且是修持之速道。它们诸多胜妙功德包括具力和易得成就。这说明了德玛的重要性。”

  在不同时期发掘不同种类的德玛来适应彼时众生的希冀、需求和根器,这样很有益。

  德玛的传承

  宁玛巴的德玛由以莲师为主的诸多上师伏藏。对莲师伏藏地德玛加以解释,并以此为例,可以易于理解其它方式的伏藏。

  首先,关于德玛如何传承与伏藏,《康卓宁提洛具》列举了六种传承:三种共同佛语续部传承和三种不共德玛传承。三种共同佛语续部传承是如前所述的密意、表示与口耳传承,而三种不共德玛传承则是授记授权或授记灌顶传承、发愿灌顶或心意付嘱传承以及空行托付传承。

  授记授权或授记灌顶传承

  莲花生大士在传授某特定法藏给弟子时,他授记该弟子在未来某特定时间将转世化身为掘藏师并发掘出该法藏。莲师为了利益未来的众生而将德玛法门传授给掘藏师。他还授记了该德玛发掘的时间和地点。他的授记并不仅仅是预测,实际上是他的佛力促成了他的预言会成为现实。《康卓宁提洛具》称之为大悲加持传承:是莲花生大士赐予德玛掘藏师加持,让掘藏师在未来时仅仅见到这些法门就能开启直指心性的明智。

  发愿灌顶或心意付嘱传承

  根据《奇妙海》等诸多著作,这是德玛伏藏的核心。安住于密意等持,莲花生大士通过发愿力将正法伏藏于他的诸弟子之心性本体,或者在他们的明智界中。倘若正法被伏藏于外境或者凡庸的心相续中,它们可能会受到外缘变化的影响。伏藏于清净不变的心的自性中,正法会稳固不变,直至发掘的时分到来。《康卓宁提洛具》云:“莲花生我发愿:‘愿此诸正佛于未来得遇具缘者。’因为有此发愿,这些法藏将会遇到具缘者。”《奇妙海》云:“心意付嘱传承的含义是指从莲花生大士之意到其具证弟子之意的密意传承......它是证悟的真实传承,从而使得上师与弟子的心意无二无别。”

  空行托付传承

  莲花生大士为此诸法门创造出表示经函,将它们置于箧子中并伏藏与岩石、湖泊、虚空等处。之后他将它们托付给空行母与护法。

  莲师指示空行母和护法要保护这些经函箧子并在未来将它们交给具缘的掘藏师。莲师还吩咐他们保护那些被发掘的法藏以及如法修持这些法门的行者。

  《贡度南协》记录了三种不共德玛传承另外的分类系统。这里心意付嘱传承被解释为表示教言所诠之义--智慧的传递:“(1)发愿灌顶是(莲师发愿道):‘愿持有此德玛者发掘之。’(2)授记心意付嘱传承是将表示之义--究竟智慧伏藏于将来开启此德玛者,并通过莲师安住密意等持而传授之(3)黄卷的词句传承即表示经函,它们被伏藏于金刚岩石、吉祥湖泊与不变箧子等处,(对其他人)隐匿不见并托付给诸多德玛之主(护法)。”

  所有的德玛都是经由这六种传承而传至诸掘藏师的。

  在《贡度南协》中,晋美林巴解释了《喇嘛贡度》是如何伏藏并传承的:“念及未来如海般众多弟子,在给予在场闻法众三时授记之印后,他赐予国王父子发愿灌顶的心意付嘱传承,并将表示教言窍诀之义伏藏于王子穆茹赞普明智界之金刚箧中。表示经函由妙音天女的化身益西措嘉伏藏......并托付给此德玛的护法神......”

  《奇妙海》中,发愿灌顶之心意付嘱传承和空行托付传承都用“达嘉(gTad rGya)”这个词来表示。在发愿灌顶中,我把“达嘉(gTad rGya)”译作心意付嘱传承,因为这个传承是通过莲师等人的发愿力和密意等持力将正法伏藏于弟子的心性本体中;而在空行托付传承中我仅是把它译作“托付”,因为它就是把表示经函或其它物品托付给空行和护法,让他们加以守护并在未来将其交给掘藏师。

  --------------------------------------------------------------------------------

  [1] 节译自珠古东珠仁波切Tulku Thondup Rinpoche著:Hidden Teachings of Tibet: An Explanation of the Terma Tradi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Wisdom Publications, 1986, 1997)。

  [2]德玛:藏文音译,意译为“法藏”,通常译为“伏藏法门”或“岩传法门”。但在此,译者根据智者啊啦桑嘎仁波切的建议,将埋入德玛称为“伏藏”,而开启德玛称为“掘藏”,而德玛本身则译作“法藏”。(未完待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