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刊刻《大藏经》的情况
历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刊刻《大藏经》的情况
历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藏文《大藏经》的整理、编纂和刊布。公元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期,佛教先后从中原和印度传入吐蕃,受到王室的重视,随即大量的佛经从梵文、汉文、于阗文等文种被藏族高僧、学者和中原、印度来的高僧、学者们译成藏文。到赤松德赞时代,已将几部《甘珠尔》、《丹珠尔》译成藏文,并进行了通俗化整理工作。在藏王赤·热巴巾时,还制定了著名的“译例三条”,即关于校译佛说部和论疏部两类佛教典籍的3条规章,使译者有所遵循和选择。在翻译的基础上,译师们将《大藏经》编了藏文书目,抄写工整。到公元8世纪,大译师噶娃白则、孔·鲁益旺波等编了《大藏经》和因藏于山南旦噶颇章而得名的《旦噶目录》以及因藏于山南桑耶钦普官而得名的《钦普目录》。进入元朝以后,在武宗至大时期(公元1308—1311年),为皇帝所依赖的大德尊巴降央,委托洛色益西、索南沃色、江绕强秋绷等,把全藏所有的藏译佛经编订为正藏《甘珠尔》和副藏《丹珠尔》,即佛说及论疏两部,并编了《甘珠尔目录之日光》,存放在日喀则纳塘寺。从此,藏文的《甘珠尔》、《丹珠尔》巨著才有了较完整的手抄本。几乎与此同时,历史上著名的喇嘛布敦·仁钦珠(公元1290—1364年)又移纳塘寺所藏《丹珠尔》手抄本于日喀则夏鲁寺,重新鉴定分类,删重补遗,写为定本,并著《丹珠尔》目录。
与布敦·仁钦珠同时进行典籍整理汇集的还有萨迦、孔塘、蔡公堂、达隆、泽当、贡噶、丹萨梯、楚布等地的喇嘛和学者。
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召宗喀巴入京。第一次是1409年,宗喀巴当时因忙于筹备次年在拉萨举行的大祈愿法会,遂派弟子释迦也失代他赴京。1414年,明成祖再度派人请宗喀巴,大师因患病初愈不能成行,故尔再次派释迦也失赴京。释迦也失于1415年受封为大国师。1419年,释迦也失返回西藏,开始主持修建色拉寺。1434年,明宣宗宣德九年,释迦也失三度进京,被封为大慈法王。在京期间,他住锡法源寺,不仅为宣宗讲经说典,还为其治愈疾病。明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派专使入藏,将藏文《大藏经》手抄本带回南京,下令将其制成铜印横版,印制红油墨楼梯折叠式的巨著《甘珠尔》经文,并为《大藏经》御制了序文,颂赐西藏各主要宗教、政治领袖。这是中国第一部木刻版藏文《大藏经》。永乐帝曾将此经分别赏赐给萨迦巴、噶玛巴、宗喀巴及释迦也失。赏赐给释迦也失的那套封面上写有金字汉、藏文对照目录标题的《甘珠尔》经文,至今仍完好地存于拉萨色拉寺内。
在拉萨布达拉宫曾保存着一部225函卷帙的《丹珠尔》,系每页七行经文分别以八种珍宝(黄金、松耳石、白银、珊瑚、锡、红铜、白螺和珍珠的混合物)在黑亮的硬纸上手书而成的,堪称稀世经卷。1984年的意外火灾,将此经卷近半数烧毁。1989年6月,布达拉宫文管会决定重新补写八宝《丹珠尔》。补写部分有82函,约20000张经卷,因为要恢复原样,故尔必须在每张长约60厘米、宽约20厘米的经纸上,正反两面各书写七行经文,每行使用一种不同的材料,从而使写就的经页呈现出七色光彩。
自明永乐帝后,明万历、清康熙、雍正、乾隆各朝皇帝,都把印行藏文《大藏经》作为对西藏施政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还在北京设有“番经院”、“番经厂”,先后雕版刊印“万历版”、“北京版”等版本各异的藏文《大藏经》。
南京铜印模版的制成,不仅体现了明代皇帝对藏传佛教典籍的高度重视,也为西藏印刷业开了先河。从此,藏文木刻本印刷业大为发展,各个地区的印经院陆续建成。最为有名的当数纳塘印经院、德格印经院、拉萨雪巴尔康、卓尼印经院等以及各大寺院所有的小规模的木刻印刷所,均称为“巴尔康”。无论是印经院还是印刷所,无论其规模大小,但就其所印和所藏的书目而言,《大藏经》是首当其冲的。明末清初,在西藏、云南、甘肃、四川等藏区先后发现“纳塘版”、“理塘版”、“卓尼版”、“德格版”和“库伦版”等几种雕版《大藏经》。本世纪20—30年代,十三世达赖喇嘛曾命喜饶嘉措大师主持刊印了“拉萨版”《大藏经》,这是刊刻藏文《大藏经》最为兴旺繁荣的时期。据统计,历代官方和私家主持雕刻的《甘珠尔》木刻版本有14种,分散珍藏在国内外;《丹珠尔》版本有4种。此外,在西藏、甘肃、青海尚存有元朝至清朝的写本藏文《大藏经》。
纳塘印经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系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之命而建,目的就是印制《甘珠尔》。建院之初,制成《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典13部28函,存于纳塘寺。但由于建院及刻板印刷的巨资耗费,使印经院难以为继。到颇罗鼐任西藏地方政府首领时,即着手恢复纳塘寺的印经院,继续印制《大藏经》。相传他曾派人从山南门隅和后藏吉隆等地购得优质木材,又从各地挑选人才,培训刻字工人,组织学者,把布敦·仁钦珠汇集存放于夏鲁寺的《甘珠尔》和《丹珠尔》作为底本,首次对《大藏经》进行校定刊印。据说参加此项巨大工程的人数近千,可谓声势浩大的空前盛举。由于措施得力,从1730年8月到1732年1月,仅1年零5个月,就完成了102部《甘珠尔》的刻版工程,共刻经版5万余块。接着,颇罗鼐又于1741至1742年,组织刊刻了《丹珠尔》225部,刻经版7万余块。这一历史上最为浩繁的印经工程就此划上了一个句号。这两次工程所雕刻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即是著名的纳塘版《大藏经》。
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北部德格的更庆寺内,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红墙绿树,蔚为壮观。历经16年修建,系却古·丹巴泽仁土司父子两代努力的结果。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著称于世。创始人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并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经典。这使该印经院有别于其他印经院而独具特色,印经院规定:《大藏经》一律用朱墨印刷,以示尊敬,其余典籍用黑墨。
德格于1950年和平解放,印经院一直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1980年,印经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修葺。1982年初印经院开始恢复雕版印刷,不到10年,仅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就印了6200多部,行销于国内外。
国外对大藏经的传播和研究也很重视,早在40年前,日本就曾影印出版了“北京版”藏文大藏经,使之成为国际上的通行本。1982年,日本又开始影印出版“德格版”藏文大藏经。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