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大日经中“阿阇黎”所具备条件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阿阇黎即为上师的意思。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曼荼罗具缘真言品》中言:

  ‘时薄伽梵复告执金刚秘密主言:

  “谛听!金刚手!大曼荼罗位初阿阇黎应发菩提心,妙慧慈悲,兼综众艺,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通达三乘,善解真言实义,知众生心,信诸佛菩萨,得传教灌顶等。妙解曼荼罗画,其性调柔离于我执,于真言行善得决定,究习瑜伽,住勇健菩提心。秘密主!如是法则阿阇黎,诸佛菩萨之所称赞。”

  贰、解析

  一、阿阇黎(上师)的条件:

  ‘应发菩提心,妙慧慈悲,兼综众艺,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通达三乘,善解真言实义,知众生心,信诸佛菩萨,得传教灌顶等。妙解曼荼罗画,其性调柔离于我执,于真言行善得决定,究习瑜伽,住勇健菩提心。’

  二、释义:

  (一).发菩提心:

  1.谓生决定誓愿。一向志求一切智智。必当普度法界众生。

  2.此心犹如幢旗。是众行导首。犹如种子。是万德根本。

  3.若不发此心。亦如未托歌罗罗。则大悲胎藏何所养育。自不能建立善根。况复为人师耶。当约一一地作深密释。乃至毗卢遮那。始名无尽法界究竟发心耳

  (二)妙慧慈悲:

  1.妙慧:

  般若有二种。有与六波罗密和合般若。有实相般若。此中意明初句。此慧犹如巧风。能轨匠歌罗罗心使百体成就。行者犹有慧。故则能善知通塞判决是非。于曼荼罗一切事业中。动合规矩心无疑滞。乃堪作阿阇黎。以要言之。若同毗卢遮那智业圆满。是名深行阿阇黎也。

  2.慈悲:

  谓怜愍之心彻于骨髓。诸有所作。皆为建立众生。必使成就无尽法界之乐。度脱无余众生界之苦。若无此心。则如胎藏不成。又安能有所含养。乃至毗卢遮那以本愿故。住于加持世界。普现悲生曼荼罗。是名深秘阿阇黎。

  (三)兼综众艺:

  谓妙善世间种种伎艺也。谓声论因论。十八明处六十四能。算数方药观相工巧之类。缘曼荼罗所要皆不假于人。则造次施为无阙乏之过。然后堪作阿阇黎。

  复次行如是法中。尽与实相不相违背。名为妙善众艺。复次于一切总持三昧门道品。诸度四辨四摄力无畏等。皆得善巧。则能随意造作秘密曼荼罗。名为妙善众艺也。

  (四)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

  即是深修观察十缘生句。见甚深中道。照不可得空。是事如摩诃般若中广说。若行者于文字及观心中。善得通达离于见着。乃应为人作世间阿阇黎也。复次初劫智慧犹与二乘共行。非深般若。二劫智慧尚与二乘共闻。亦非甚深般若。第三劫等虚空心无边智慧。一切二乘不能思议。乃名甚深般若。堪作秘密行阿阇黎也。就秘密中又渐次转深。乃至佛为十地说般若。则九地非其境界。唯大毗卢遮那得名究竟阿阇黎也。

  (五)通达三乘:

  谓于大小乘三藏教中。善其文义也。能难能答。堪可匠成三学拔除弟子恶邪。乃应作阿阇黎。若不尔者。或为他论议师辈之所摧屈。则于传法无力生他不信也。又此经宗。横统一切佛教。如说唯蕴无我出世间心住于蕴中。即摄诸部中小乘三藏。如说观蕴阿赖耶觉自心本不生。即摄诸经八识三无性义。如说极无自性心十缘生句。即摄花严般若种种不思议境界。皆入其中。如说如实知自心名一切种智。则佛性一乘如来秘藏。皆入其中。于种种圣言。无不统其精要。若能持是心印。广开一切法门。是名通达三乘也。复次真言门。乘三密印至佛三平等地。名为通达三乘。浅深重数如前说。

  (六)善解真实义:

  如真言门。有种种真言种种身印种种本尊。乃至具缘供物一一支分。声字形色诸相不同。随事分别识其性类。知如是法寂灾处用。如是法增益处用。如是法降伏处用。如持明藏苏悉地等广分别说。此是通达真言实义。所以然者。一一真言。皆如来妙极之语也。如真言中有质多字。浅释只名为心。若作深秘释。质谓遮字带三昧声也。遮是无迁变义。无迁变即是佛性。佛性亦名般若波罗蜜。亦名首楞严三昧。 是故定慧具足。多字是一切法如如解脱不可得义。若如是说心。乃名妙极之语也。复次如身印。左手是三昧义。右手是般若义。十指是十波罗蜜满足义。亦是一切智五轮譬喻义。如本尊形。女是禅定。男是智慧。黄色是金刚身。白是大悲。赤是大慧。青是大空。黑是大力。乃至一切缘中。皆有第一实际义。岂可如文生解耶。若通达如是实义。乃应作阿阇黎。亦约三劫十地以明深行也。

  (七)知众生心:

  以阿阇黎善知三部上中下用。种种性类差别。及住瑜伽故。以加持方便。能了知众生心行也。如有来求法者。师应谓言。汝且随所安。我当思惟。即是持彼名字。入于静室如法持诵。观彼因缘。以本尊加被故。当见相貌。若是外道欲来盗法。或伺求其便而来诈亲。尔时本尊或现外道等形。审观像类自然可识。应方便遣喻言。善男子。夫求法者。应先除断一切恶见巧伪之心。又诸菩萨为度众生故。能作种种难行苦行。汝今岂能为此难行事耶。且随本缘而作利益。若境界中。见本尊在曼荼罗。将引弟子为其灌顶。或持以付之。如是等种种善相。则应摄授。复次若本尊舍本色像而作赤色。是人性多嗔恚。黑色多痴。黄色多贪。白色多善。缥色多无记。及于曼荼罗中。观察花所至处。上中下类种种微相。亦可知彼心机是器非器也。然于如是相中不应取着。亦以十缘生句而观察之。于如是事一一明了。堪住师位也。复次深秘释者。知众生心。即是如实知自心。以能知自心故。即能明识他心。如家有宝藏即善鉴他宝。乃至诸根性欲本末因缘。心所动作戏论。无不了了通达。是名深行阿阇黎也。

  (八)信诸佛菩萨:

  阿阇黎言。一切善法以信为首。当最初说之。今顺梵文语便。兼以通于后位故。作不次说耳。谓此宗。初入法门时。意尤浅近难识。且三乘实相。无不离于文字。而真言者。要须口诵梵文心亦观之。或屈申身分支节犹如戏弄。或修三昧乃观女人之像或忿怒等形。或以水灌顶。或造作火坛。若欲以心识筹量。则加持之迹又不可见。自非具深信者。安得不疑惑耶。又此行者。于此众缘事相。皆以谛信行之。若勤苦多是未蒙现益。尔时即自思惟。由我功行未至。或由三毒垢染惑障重故。如浣衣钻火。但勿中途休废。自当纯净目睹光明耳。复当思惟幻喻。如药物和合而得升空住寿。亦非利根智慧所能思识。但令妙解其术无不成者。以此深心净信离疑惑故。渐得法验现前。复由法验现前故。信解转增不可俎坏。若不如是者。则同无手之人。虽至不宝藏中空无所得。况在阿阇黎位乎。复次众生一念心中。有如来寿量长远之身寂光海会。乃至不退诸菩萨。亦复不能知。当知此法倍复难信。故法花中。补处三请如来四诫。然后演说。今此经。具有修入方便。乃至一生可成。若能谛受不疑。到于信地或度于信解。乃名深行阿阇黎也。

  (九)得传教灌顶等。妙解漫茶罗画:

  灌顶有二种。谓于弟子法中得灌顶已。渐次进修。乃至成就阿阇黎众德。尔时得阿阇黎欢喜。更为造曼荼罗作传教灌顶。如法慰喻言。佛子汝已于秘密藏中。随顺修学具足明了。堪能教授于他。汝今已得善利。乃至诸贤圣众亦皆称叹。今已作灌顶竟。汝当以真净心传持流布。使如来秘密藏久久不灭。如是随其所应种种慰喻已。即应为人作曼荼罗阿阇黎也。复次行者于瑜伽中。阿阇黎众德成就。尔时深行阿阇黎。为作心曼荼罗。 尔时弟子了了。明见得蒙大毗卢遮那。以大悲水作心灌顶。是事下当更说。乃至地波罗蜜满足时。十方诸佛现前灌顶授佛职位。皆名得传教灌顶也。已得传教灌顶。不应作最后断种人。应绍先师事业度诸弟子。即此最初方便。须解曼荼罗图像。故次明之。谓此中一一方位相貌。调布众色缋画庄严。皆应自善其事不看他面。乃堪作阿阇黎。复次能于净菩提心。以慧方便。画作无尽庄严大曼荼罗王。乃名深行阿阇黎。

  (十)其性调柔离于我执:

  此我执。梵本作灌顶字。阿阇黎相传云。此字义不相应。当云离于我执也。其性调柔。即是安住传教威仪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虽种族色相多闻智慧。无不出群绝众。亦不生高慢之心。能慈心下济诱诲新学。乃至卑小姓等。亦不怀下劣之想嫉妒之心。但一心以法自调依法而住。如是调柔。即是离于我执。是转相释也。复次调柔者。如百练纯腊以调柔故。随工巧之手无所不为。今行者净治此心。一切粗矿尽故。随巧慧之手无所不为。故能住忍辱地随缘应物。又诸佛菩萨法门中入道。犹如上族。诸天龙鬼法门中入道。犹如下族。即以此身。作大日如来尊特相海。犹如色貌第一。望不能作者。犹如垢衣蕞漏。于一心中悉闻诸佛说法。分别不谬。名为多闻。望六根暗塞者。名为少闻。无量智慧自然开敷。名为智慧。无明三毒名为愚痴。以如是诸法毕竟等故。不应心有高下。故名调柔。唯佛一人。乃名一切调柔善住阿阇黎法也。

  (十一)于真言行善得决定:

  调于造立曼荼罗种种方便中。心得决定离诸疑网。所谓如是护身如是结界如是迎请。如是净诸供具而以奉献。以如是真言手印加持。乃至持诵进修。及成悉地时。亦有无量次第法。如是备在下文及供养次第中。不能缕说。若行事时。及他决择违妨。方复踌躇观察。或取本寻捡。不名善作阿阇黎也。复次阿阇黎。以于瑜伽得决定故。随有所作。皆与三昧相应。如献花时。即与花三昧相应。此中本尊明了现前。若奉香灯涂香阏伽水等时。亦与香三昧乃至香水三昧相应。一一本尊亦随事现前。如是一一缘中。皆是入法界门皆见善知识。旋转运用皆与理相应。不复临事稽留方始作观。当知是人堪作秘密阿阇黎也。

  (十二)究习瑜伽:

  谓善修相应法也。谓于三部真言上中下成就等事。一一通达。皆与正理相应。名善修瑜伽。又于息灾法中。即能以此方便增益降伏。或增益法中。即能以此方便降伏息灾。于降伏法中。即能以此方便息灾增益。随彼彼相应之法。皆能善分别之。名善修瑜伽。又于曼荼罗中种种本尊。三昧形色字印性类威仪。及供养成就时运心观察方便。皆已相应修习。此中障碍及悉地相。亦善觉知乃可传法也。复次大悲胎藏发生三昧中。有种种法界门种种善知识。如善财童子次第询求。或于如是法门已善修行。而于余门未能究习。若入普门世界时。则能于一念中具足相应。是名深行阿阇黎也。

  (十三)住勇健菩提心:

  勇健是雄猛无怯弱义。所以须此心者。以真言行者未见真谛以来当有违顺境界。或现种种可畏形色。或作异声。乃至震动大地。或有大力毗那野迦现作留难。尔时安心不动。无有退屈。依于法教而净除之。犹行者见此净菩提心有大义利故。自然出生入死无怖畏想。彼彼魔事不能留碍也。又未见菩提心时。于瑜伽中。当有种种相见。所谓地水火风虚空。青黄赤白黑色等诸异相貌。尔时心未明了故不能甄辨。亦不应生退转之意。但作是念。此事非无因缘。若我见谛时。于菩提心明了无碍。自当解耳。又当以十缘生句观之。心不取舍。但当勇进行菩萨道。既证菩提心已。即知往昔某时有如是相。复于某时更有如是事相。皆为如是因缘。无不鉴其先兆识其本末也。复次行者照见心明道时。即于无尽大愿得坚固力。乃至毗卢遮那金翅鸟王。俯观法界大海如视明镜。奋止观翅搏天人龙。乃是勇健菩提心也。

  参、结论:

  以众德兼备故。即能流通密教不断佛种。是名佛之真子。从真言行生。常为众圣之所称叹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