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律宗>>正文内容

戒律之东来与传授——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三)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戒律之东来与传授——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三)

  四、戒律之东来与传授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佛法由印度高僧迦摄摩腾和竺法兰以白马驮经传入中国。可是在当时,因佛教初传,戒本未具,所以并没有举行过传戒的法事。据《释氏要览》中记载:当时度人出家,只有剃发披缦条衣,即无条相袈裟。以不满五人,不能受具,因此仅传授三归、五戒、十戒而已。到了三国曹魏嘉平年间(公元249—253年)中天竺沙门昙摩迦罗(此云法师)来到洛阳,他见中国当时的僧众,只是剃除须发,身穿缦衣,设复斋忏,事同祭祀,而没有律法行持,尊者见状,深以为怀,誓弘律学。到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始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祗戒心》一卷,大行律法,敦请梵僧十人立羯磨法,创立以十大僧传戒之先例,此为中国有戒律之起始。魏正元年中(公元254—255年)安息国沙门昙谛来到洛阳,于白马寺译出《昙无德羯磨》,中国比丘羯磨受戒所禀之法才算具备。而第一个受具足戒的,传说是朱士行。

  嗣后律典渐备,至刘宋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宾沙门求那跋摩经南海来到中国,于南林寺设立戒坛,时景福寺尼慧果、净因等,以先从狮子国(斯里兰卡)八位比丘尼受戒不如法,不具戒品为由,苦求重受。求那跋摩即引证摩诃波波提比丘尼最初为尼因缘,谓戒本从大僧出发。虽无僧尼二众,却不妨比丘尼得戒。当时狮子国的八位比丘尼,因年腊未登,又不满十人,所以求那跋摩留之于宋,且学宋语。另托西域居士难提于元嘉十年(公元432)复载狮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三人东来,足前十数,但此时求那跋摩已经入寂,乃由僧伽跋摩(众铠)为慧果等尼,于南林寺重受具足戒,此为中国尼众二部受戒之始。此一时期,据《比丘尼传》记载,次第受尼戒者达三百多人。而在此之前的东晋,昙摩羯多浮舟于泗河结坛,洛阳竹林寺净检尼等四人从之受具足戒,则为中国尼众受戒之始。

  梁陈时期,受菩萨戒的风气盛行。梁武帝,陈文帝等都自称为菩萨戒弟子。但中国受菩萨戒,始于道融,道影等,从姚秦罗什依《梵网经菩萨戒本》而受戒,但其授受之法未见流行。其次,张掖沙门道进,从昙无忏依《地持经》受菩萨戒。如《高僧传》卷二昙无忏法师条记载,道进受戒之经过时说:“初忏在姑臧,有张掖沙门道进,欲从忏受菩萨戒。忏云:且悔过,乃竭诚七日七夜,至第八日诣忏求受,忏忽大怒,进更思惟。但是我业障未消耳!乃劬三年,且禅且忏,进即于定中见释迦文佛与诸大士受己戒法。其夕,同止十余人皆有梦,如进所见,进欲诣说之,未及数十步,忏惊起唱言:善哉!善哉!已感戒矣!吾当为汝作证,次第于佛像前为说戒相。时沙门道朗振誉关西,当进感戒之夕,朗亦通梦,乃自鄙戒腊,求为法弟,于是从进受者千余人,传授此法,迄至于今,皆忏之余则。”由此观之,道进等实为中国受菩萨戒之嚆矢。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