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徽州古塔多奇绝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徽州古塔多奇绝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被称为中国三大地方文化之一,徽州古建筑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虽历经沧桑,目前仍有19座古塔屹立在徽州古老的土地上。徽州古塔,源于唐宋,盛于明代。虽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徽州宝塔仍挺立于田野,屹立于山头,矗立于河岸。19座徽州现存古塔,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其中宋代3座、明代14座、清代2座,分布于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徽州区、黄山区。一座座徽州古塔,一个个美丽传说,都向人们真实地展示了徽州的古老和底蕴。

  建筑均为楼阁式

  在徽州,古塔的建筑形式均为楼阁式,有石和砖石木混合两种结构。其构造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组成。塔身外观皆为五层或七层,塔内里分为实心和中空两种,而中空塔又有一空至顶,石阶盘旋到顶和分层达端三类。徽州古塔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佛塔。建塔以置佛座、放佛像、镌佛字以及埋藏重要佛教资料为目的,多随寺庙先后建立,如歙县的长庆寺塔、祁门县的伟溪塔。二是镇妖压邪的风水塔。建塔旨在弥补山川之缺憾,或“镇”住妖魔鬼怪,以冀人杰地灵之目的。如黄山区永丰乡的清山塔、黟县柯村乡的旋溪塔等。徽州明清时所建的塔多属风水塔。三是振兴文运的文峰塔。建塔旨在文运昌盛,人才荟萃,如祁门县凤凰山上的丈峰塔、岩寺的文峰塔,又如黟县碧山村的云门塔等。因此从塔的功用看,徽州古塔与原来意义上的佛塔有所不同,它注入封建礼教思想并有教化、美化等作用。

  古塔各具特点

  徽州古塔别具一格,各有特点。徽州年代最早的塔是长庆寺塔。该塔始建于北宋重和二年,位于歙县城南西干山麓,练江之滨。因塔旁原有长庆寺,故名;又因此山原有十寺,又名“十寺塔”。今十寺皆毁,唯有塔存。塔呈方形楼阁式,砖木结构,实心七层。塔高23.1米,底层平面每边5.28米。须弥座五层,束腰高66厘米,有间柱和角柱。塔身砖砌,第一层较高,自下而上递减。底层有木廊,石檐柱间宽4.33米,门内置石雕莲瓣佛座。第二层以上墙面中间均隐出窗券,各隅砌出半隐半露的方形倚柱,墙面绘佛像彩色图案。每层檐口间以五层斜角牙子。叠涩砖上为木构腰檐,复以简板瓦。飞檐翼角下,悬铁制风铃,微风吹拂,叮当作响,十分悦耳。自明以来,文人雅士游歙,常以此为仗宴之地。塔经历代多次修缮,至今仍保持宋代特征,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最小的塔是新州石塔。原名“大圣菩萨宝塔”,为南宋佛教建筑,位于歙县城西北郊的新州台地上,今歙县第二中学校园内。北宋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曾一度迁州治于此,故称“新州”。新州石塔始建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系当地程氏弟子奉母妻之请,为祈求子嗣而捐资兴建的。原塔八面七层,用赭色麻石凿砌而成,塔为楼阁式,实心,形状如锏。明代曾修缮过。现存5层,高4.6米。每层高度不同,层层均有菱形挑檐。底层为基座现低于地面,建有围栏保护。第二层为香火炉窟。第三层左右两侧镌有斗大“佛”字,正面和背面刻有南宋建炎三年建塔和明嘉靖二十九年重修铭记,碑文详细地记录了当时建塔之原因以及劝缘人、刊刻匠人的姓名。第四层八面均刻有“如来神位”字样,第五层八面发券里均刻如来佛像浮雕,塔上葫芦形宝顶,为近年维修时所增置。由于风雨侵蚀,麻石上所刻文字大多已模糊不清。

  四万白银建成最高古塔

  文峰塔俗称水口塔,建于明嘉靖23年(1544年),位于徽州岩寺镇北郊,参照当时绍兴大禅寺塔、南京报恩寺塔、泗州塔样式,历经十二年才修建完成。塔七层八面,高66米,是徽州塔高之最,底径8米,向上略微收拢,塔内有砖阶盘旋而上,每层均设有佛龛、金匾,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底层塔檐外伸1.5米,向上逐层加长,至第七层伸出3米,使上层檐水直滴至地,避免各层塔檐被积水剥蚀,既保坚固,又利观瞻,成为徽州古塔之奇构。清末塔檐被焚,民国初塔顶遭雷击倒坍,现仅存珠墩以下砖砌塔身。塔东原建凤山台,以衬塔景;塔西有佘公桥(已毁)。据传塔倡建者构想了一幅文房四宝田,以塔为笔,以台作砚,以桥为墨,以田畴比纸,书写多彩画图,以冀岩寺文运昌盛,人才辈出。塔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塔为郑佐倡建。郑佐是明代进士,官至贵州右参政。他为建此塔确实费了心,从设计到落成花费15个春秋,耗资四万多两白银,每一层由哪些人捐献统统立碑铭刻。仅塔心木一项,就访遍了全县诸山,最后还是在黟县渔亭大圣山觅得的。这株高13丈的巨材,从伐倒到运来岩寺,百把里地就整整花了三年。为铸造塔顶的葫芦宝瓶,他参考了南京报恩塔、绍兴大禅寺塔以及泗州塔多处图形。

  黟县旋溪塔

  据《黟县志》89年版记载:旋溪塔——位于黟县柯村乡孙村旋溪河畔,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清咸丰元年(1851年)曾重修。旋溪塔是一座砖、木、石结合,以砖为主体的锥形建筑。平面呈六角形,外檐与楼内塔4层,塔高18.9米,飞檐翘角……底层有一拱券塔门,门楣刻有“溪山钟秀”四个大字。塔内每层均有佛龛,供有雕塑或彩绘的佛像。每层三面开有圆拱形窗口。

  黟县云门塔

  云门塔位于黟县城西北郊碧山南麓。俗称“三都宝塔”,因塔旁先有“云门书屋”而得名。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塔身五层,全高36.4米,系筒形楼阁式砖体木檐结构。塔刹为宝珠顶,下有国光、宝盖、相轮、承露盘、复体等,共高6.4米,宏伟奇峻。塔内壁龛彩绘,淡雅别致。塔身内部为空心式,有折转攀登的阶梯,梯宽0.5米,可拾级而上。现为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休宁万安古塔

  古城塔位于休宁万安万寿山。建于明嘉靖初。六角七层,砖砌塔身。生铁塔顶,1958年坠落,重2400公斤。

  休宁巽峰塔

  巽峰塔位于休宁县下汶溪村旁的玉几山东。建成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为楼阁式砖塔,塔形八角七层,全高约35米,每层四个拱门,内有168级螺旋形梯道直通顶层。

  祁门伟溪塔

  伟溪佛塔是黄山市现存年代最久的一座古塔,建于北宋元八年(1093年),该塔坐落在“中国红茶之乡”祁门县胥岭乡塔下村口的一块平地上,依山傍水,古趣盎然。

  塔身内外6面均整齐地镶嵌着同样大小的佛像砖400余块,与众不同的是此塔无铁制塔刹,五层之上为石块垒积而成的锥状六面体。镶嵌在塔体上的400余块佛像砖雕,无不精妙绝伦,菩萨造像,宝缯垂肩,面相端庄,肌肉丰腴,双手合十作跏趺坐式,莲座下部有高束腰的须弥座,身后有缘饰火焰的背光,晚唐风格清晰可见。

  传说塔下古村是块风水宝地,整个村落就像一艘轮船,这座佛塔就是轮船上的桅杆,做官的经商的都是从这条河乘船出发,一去数十年音信全无。家中亲人盼归心切,纷纷拜神求签。仙人知情后动了怜悯,抛下一签:“挑井九十九。”村人照办。不出半年,做官的不是罢免就是生病,经商的不是亏本便是破产,统统回来了。

  潜口塔

  又称“潜口锥”。建于明嘉靖23年(1544年)是一座富有徽州文化特色的古塔。

  潜口塔坐落水口要处,造型别具,四面八角,外七而内四层。全塔高约60米,底层直径10.4米,以上逐层按94%递减,到顶层直径7.2米,形成立锥体。塔内各层均有不同风格的神像、壁画和历代书法家手迹(现已不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