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三过七塔寺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正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过七塔寺

  正进法师

  我知宁波七塔寺,还是从《虚云老和尚年谱》上得知一二,敬录如下:

  壬辰师一百一十三岁

  ……十月东南人士在上海发起祝愿世界和平法会。众议请师主法。派方子藩等来京迎迓。于公历十二月十一日附车抵上海北站。执旗献花者百余人。齐声念佛。……此次法会收入净资。六亿七千六百余万。支出三亿余万。师所收之果金等等。尽拨交法会中。丝毫不取。结存款项三亿余万。咸请师意支配。师与诸大师及各居士商定。拟尽数拨送名山供养。计分给四大名山。八大名刹……

  《年谱》中的四大名山,学佛之人无人不知。而全中国的八大名刹,却知之甚少。能知道其正确答案的,更是少之又少。《年谱》中标明:扬州高旻。苏州灵岩。福州鼓山。福州地藏。宁波七塔。宁波天童。宁波育王。宁波观宗。

  这《年谱》上言说的事,时为公元一九五三年。由此推算,宁波七塔寺成为中国的八大名刹,应在明清之时。由于这读《年谱》的因缘,我内心生起了要朝拜七塔寺的念头。佛教是讲缘起法的,人一旦有了愿心,就一定能实现。时隔不久我就在普陀山普济禅寺见到了七塔寺的住持可祥法师,这一见不打紧,我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我和《香港佛教》的主编秦孟潇老居士有着一段师生关系,虽由文字结缘,当时还未曾谋面,可感情基础浓厚。我抓住一次通话的机会,说出我的愿心能否代表《香港佛教》采访可祥大和尚。老人家欣然同意了,并答应马上跟可祥法师联系。梦想即将要实现。

  一过七塔寺

  佛教是讲传承的。人能弘道,没有传承,中国佛教很难想象能走到今天,或者说传承断了,释迦教法也就不会存在。而可祥法师正在七塔寺千年法脉传承的一个重要的支点上,他是中国当代宁波七塔寺的一个代表。据载:七塔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当时,县城里有位叫任景的官人舍宅为禅院,名“东津禅院”,并迎请天童寺住持心镜禅师主持寺务。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赐名为“崇寿寺”。 明朝初年,倭寇时常在海上作乱,沿海居民难以安生。朱元璋派名将信国公汤和,把舟山群岛一带的居民迁徙到宁波江东,并将国昌宝陀寺迁徙并入崇寿寺,迎来观音像,供奉在大雄宝殿,改名为“补陀寺”,因供奉观音菩萨,又被称作“南海普陀”、“小普陀”。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在寺前建立了七座佛塔。故俗称“七塔寺”,沿习至今。

  藉出差的机会,在一个初春的下午,我与可祥大和尚又一次见了面。所言甚欢,第二天晚上就写了三千多字。记得开场白是这样的:人的联想有时是不可思议的。当我把有关可祥法师的采访资料以及七塔报恩寺历史文稿等堆置于案头,于茶香四溢中,我的脑海里忽然涌现出“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赵朴老赞弘一大师的诗句。是偶然,还是必然?这同我从宁波东钱湖刚刚游览归来,也许有那么一点关系。一轮明月从浩瀚的水面上升起,是那么的润泽而大气,于朗照、宁静中充满了希望。在我的心里,弘一大师和可祥法师,有许多相似之处,所谓“相由心生”,在我的形象思维里,两个人的法相均占一个“秀”字,清秀,俊秀,朗朗明澈,映照大千。而两位佛子的胸怀,又都是那么宽广博大,充满了承担如来家业的勇气。所不同的是,一位中年投入佛门,坚持自己的佛教理念,孜孜不倦于苦修行,终生不作执事,潜心律宗,成为一代祖师;一位少年出家,禅净双修,接受新事物快,思想观念新,挑起祖师重担,善于驾驭全局,成为当代中国最年轻有为的方丈之一。表面上看,两位佛子走的路线有点差异,但殊途同归,他们赤心向佛的心路历程是一致的。

  后来,这篇小文得到秦老的认可,发表在《香港佛教》上。台湾《慧炬》佛刊也予全文连载。我依据可祥大和尚的出家经历,以其为原型写了一篇小说,发表在《上海文学》二○○八年六月号上。小说题为《五塔寺》。我为了行文方便把七个石塔,减去了两个,不知主人会不会怪罪?小说的开头是这样的:

  天幕上的星稀了,淡了。有了一抹鱼肚白。

  天的开口处,红脂渐染,随之“呼啦”一声,泻下来满地的红光,把山门前的五座石塔刹那间映得流光溢彩。犹如孕妇分娩一般。就在这时,五座石塔间又生出了一座石塔,它蠕动着伸展腰身,忽然又长出双臂来,十指上各绽放出一朵莲花……

  此时此景,把个正开着山门的老和尚吓得跌坐在门槛上,待揉眼细瞧,石塔摇摇晃晃走过来……

  石塔向他双手合十。

  哦,原来是一个穿灰色僧袍的小和尚。

  小师父你来干啥?

  挂单。

  多长时间?

  一辈子。

  天这么冷,没把你冻死?

  不冷。

  不冷?

  这,有座火炉金塔。

  小和尚一指心口窝,语声切切。说着便向大雄宝殿走去,拜佛,拜菩萨。

  二过七塔寺

  前年,我与佛协教务办觉如法师到宁波办事,中午要落单吃饭。我想到了七塔寺,不知这两年它变得怎么样了。我发短信给可祥法师,他回说他在南京大学上课,不能陪我们。他已安排当家师定昌法师陪我们吃斋。我回短信感谢他。

  见到定昌法师,他陪我们礼佛,在寺院各处转了转。眼见为实,有些感动,心想变化还真不小呀。

  新建成的山门牌楼和石制围栏墙体,成为甬城一道新的亮丽风景。栏墙和牌楼同质同色,均为白色花岗岩石制,二者协调统一为一个整体建筑群。它们结构精巧典雅,气势巍峨庄严,与寺院其它建筑相互映衬烘托,显得十分和谐。

  定昌法师见我对新建成的山门牌楼和石制围栏墙体感兴趣,便对我说,这全是大和尚的主意和功德。大和尚说,老寺院改造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变封闭遮挡式院墙为透视露光式石制围栏墙体,目的是让寺院的草坪和绿树,同墙外街面的绿化连成一片。而更主要的,这种做法能让街上过路的行人,清清楚楚地观看到寺院内僧人和信众都在做些甚么。神秘感的消失,必然增加寺院和人民大众的亲和力,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入寺参访礼佛,与佛结缘。况且这种院墙的建筑风格,在我国明代已经出现过。现代大都市的公园和游乐园院墙采用的透光式建筑风格,是借鉴我们佛教的建筑样式,这个发明独创权是我们佛门的。

  在参拜的过程中,我留心地看到七塔寺在走廊、过道处悬挂、张贴佛门祖师法语、名人名言及饱含哲理的诗歌、警句等。走廊上各处还安装了广播音箱,随时播放佛教乐曲,使信众入寺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处处皆能感受到佛法的馨香。从这些点点滴滴中,已透露出从细节、于小处着眼的妙处。我领略到了可祥法师他走人间佛教、人生佛教之路的良苦用心。

  我知道可祥大和尚“人生佛教”思想,是月西大和尚从厦门南普陀佛学院太虚大师处承传下来的法宝,可祥法师承担七塔寺管理重担后,高举“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思想旗帜,十多年来不断将其发扬光大,并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创造性地注入了新的内涵。大乘佛教的理念是普度众生,这个众生,首先应该定位在人世间,把度化人作为己任,“不忘世上苦人多”。为此,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树立弘扬佛法在人间,以度化众生,庄严人生,成就人间净土思想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中外大德和居士及香客的赞誉。

  在弘扬佛法方面,他不墨守成规,以善巧方便度化人,他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创办七塔佛学文化网络,在各种法会期间见缝插针,他本人和寺管会执事向大众讲开示,把佛理深入浅出地讲给参与法会的人听。凡遇有佛教界著名高僧、大德居士、文化名人等来寺参访,可祥法师总是不失时机地请他们为四众说法开示。

  三过七塔寺

  今年四月,我第三次来到浙东名刹七塔寺。我如是说,觉得与《虚云老和尚年谱》上记载不相符合。我是入乡随俗呀。《年谱》上明明白白指出“宁波七塔”是中国“八大名刹”之一,可我们自家打出的广告语,却不知为甚么有意把它往小里头说。真是奇了,怪事!

  这次挂单四夜五天,是我最长的一次。又是秦老送给我的增上缘。

  《香港佛教》秦孟潇大德及张芸老师拜观世音菩萨,从海天佛国普陀山回港,过境宁波。可祥大和尚知道了这个信息,留二老多住几天,他们无法推却,却成全了我小和尚。而面上的事呢,我受本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的指派,作为全程陪同人员,当然不能一走了之。

  这大德和大和尚相见相语,自然不同凡响,令小僧受益终生。

  秦老说:可祥法师,你这些年进步快。大和尚,与你名符其实。

  可祥说:哪里、哪里,没您老人家支持,我想快也快不了。

  秦老说:你不要谦虚,我心里有数。你对都市佛教的定位,在管理方面下了功夫,特别是在道风方面。还有,就拿这弘扬人间佛教来说,七塔,是走在其它寺院的前头的。

  可祥说:不敢当,不敢当……

  我深知,可祥法师在七塔寺深化“人间佛教”的过程中,且已在寺院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在秦老他们去休息时,我借机又一次采访可祥大和尚。他对我说,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回报社会的事业,把利益众生作为自己的份内事来对待。七塔寺又名“报恩寺”,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报恩精神,报父母恩、报国家恩、报众生恩、报三宝恩,在依政府所想、社会所需、自己所能的原则下,寺院僧众勤俭节约,多方挤出资金回报社会、广行利益众生的慈善福利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可祥法师主持寺院的十多年里,七塔禅寺用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以及支持残疾人事业等社会慈善福利方面的善款金额累计已经达到1120多万元。二○○三年、二○○五年、二○○七年,七塔禅寺被宁波市慈善总会、浙江省慈善总会先后授予“宁波市慈善楷模”的光荣称号,成为全社会学习和效法的样板。

  说心里话,这些年来我怀着一颗好奇、探知的心,有意亲近可祥法师,就是要挖出他灵魂深处的东西。一是十多年七塔寺声名鹊起,做了许多不同于一般寺院的弘法利生的大事情,桩桩件件,让教内教外有识之士佩服;二是可祥法师的容貌和声音,吸引着我。他是怎样的一个出家人,会呈现如此的僧相,会发出如此柔和悦耳的语声?百思不得其解。我是搞佛教文学创作的人,探究的心理要比一般人强烈些。后来,彼此接触多了,又有机会到七塔报恩寺礼佛参访,罩在可祥法师身上神秘的面纱,渐渐地被撩开。他会熟练地使用电脑,会驾车,懂佛教建筑艺术,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而且阅读图书还相当广泛,就连学术性蛮强的《书屋》,也成了他喜读的刊物之一。他是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近几年又不断走出寺院,前往各高等学府求学深造。我想,他将来的事业会做得更大。

  文章写到此,意犹未尽,内心里仿佛仍有千言万语要向人们叙说一样。语言的表达总是有限的,尽了心力是一回事,能不能构建描绘出当代一位僧人真实的如如不动的心灵世界,又是另一回事。

  我在小说《五塔寺》虚构了一个情节,“行挑夫事”。看起来这是佛门一件平常的事,其实是大有深意的。挑夫者,乃“传承”也,荷担如来家业啊!

  请原谅我再次引用小说里的两段文字,作为此文的结尾。

  他(小通祥)找月西大和尚挂长单,月西说:“去挑担吧。”“我去坐禅,不行吗?”他讨价还价。“不可以,如果你想久住?在这件事上,月西宁作恶人。”

  “那就挑吧!”

  和尚为道而来。所谓“把性命交给龙天,把骨头交给常住”,与寺院共存亡。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何况挑担也累不死人。他拿着副空担向山门外走去。

  通祥法师暂留单五塔寺,行挑夫事,住广单云水寮。

  他又从头开始,日复一日,像他第二次回山时一样当挑夫。早殿、晚殿,晚上到禅堂去坐禅,他都乐得其事……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