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寺院静物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宋烈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寺院静物

  宋烈毅

  寺庙里的花开得宁静。或许,这句话可以改为:我走进寺庙里的那一瞬,我突然变得宁静。记得那年秋天,我来到了天柱山脚下的三祖禅寺,里面烟雾缭绕,梵音不绝。寺庙里的氛围大抵都是这样的,我想。但很快我便如陷入禅定般地冷静了下来,登天柱山归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我看见在寺庙的庭院里盛开着无数的鸡冠花,它们在石头缝里、水泥地上的裂隙里挺举着火红而硕大的穗头,像一支支灼亮的火炬,又像一首首秋天的颂歌,景象壮观而又十分宁静。我就是在这样的景观里结束天柱山之旅的,在回去的路上我获得了一种难得的异常平静的心绪。在一路摇晃的长途汽车上,我打开了一本关于弘一法师的书,我在滚滚的车轮上反复体会着他临终前的遗言:悲欣交集。

  现在想来,那些寺庙里的鸡冠花是真正的静物,它们拥有可以使旅途中的人停顿、安歇下来的力量,并且让他们重新审视这喧嚣的世界、这冒失的旅行、这荒唐的生活。我收藏了很多名家的字画,虽然那都是印刷品,但并不妨碍我从它们那里汲取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勇气。我几乎在每天黄昏时分都要仔细端详那幅法国画家塞尚的油画《郁金香和苹果》,只要我在家里,在挂着这幅油画的房间里,我都要面对这些画布上的静物。它们在安静的光线里,散发着怡人的光泽。它们不是真的郁金香和苹果,但它们却更加诱人。它们是令人怦然心动的光线和色块。我默默地伫立在静物的光线里,没有任何的声响。我享受并珍惜这样的黄昏。

  余唤是黑龙山圆山寺里的一条狗的名字。我去圆山寺的时候,这条黑狗正在山坳里四处乱窜,谁呼唤它也不理睬,除了那个出家前俗姓“余”的脑子有些不清醒的傻和尚。在出家人的眼里,狗也是有佛性的,这条叫余唤的黑狗便是一个例证。人们叫着余唤余唤的时候,这条活泼的黑狗正跟在傻和尚的身后,使劲地摇着它的灰尾巴。我去圆山寺已有无数次,我去那里并不为拜佛烧香。我欣赏那里的美景。银杏树是一种长寿的树,圆山寺门前的这两棵银杏恐怕已有四五百年的树龄了,关于它们的奇异传说非常多,但那都不能引起我的注意和关心。我在秋天去圆山寺,是为了能够站在山坡上看到那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寺庙瓦片整齐的倾斜的屋顶。有一次,我应邀来到一个居士的厢房里坐下来小叙片刻,而就在这短暂的片刻里,一枚枯黄的银杏叶从窗外飘落进屋里,停留在书桌上,我将它捡拾起来,放在掌心,这小小扇形叶片上的脉络,如此清晰。这样的情景使我获得了一种难言而又愉悦的心境。我在春天去圆山寺,是想把耳朵贴在银杏树的根部听一听山间溪流的声音。

  而五松寺里的放生池早已没有什么说道了。———我的父亲这样哀叹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耄耋之年,但他收集旧物的兴趣依旧没有改变。在他的大箱小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过去年代的旧物,有毛主席像章,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的纪念章,发黄的老照片,生了锈的茶叶筒子,俄制的望远镜等。他房间里的光线昏暗,使得这些旧物始终沉浸在某种回忆里面。现在,他坐在窗口下最经常做的事情是,打开箱子,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端详这些旧物。而五松寺里的放生池的确没有什么用处了,我去看的时候,它已经成了一潭死水。那些善男信女们选择了长江作为他们向佛祖表示虔诚和忏悔的地点,他们买来数量大得惊人的水产品,投放到滔滔的江水里,而在下游总有一些狡猾的鱼贩子拿着捕捞器具等候在那里。

  五松寺里的放生池已经没有什么用处,并不等于那里再也没有动物。我在一个早晨去五松寺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羽毛鲜亮的大白公鸡,它在寺庙的院子里踱着方步。我知道,它是寺院里的一只非常准时的自鸣钟。因此,即便它不停地踱着方步,它也是安静的,值得信任的。我认为宝塔应该算是这座寺庙里最大、最为壮观的静物,它伫立在寺院里已有好几百年。文革期间,寺里的菩萨都被疯狂的人们打烂了,但惟独古塔还在,它巍然不动,静默地将它的影子横铺在江面上。十几年前,一个人送给我的一张古塔的明信片,至今还夹在我的一本厚书里面,当我偶尔翻书看到这一页,我恍惚觉得十几年也不过是一瞬间。

  被我夹在书本里的东西很多,一只蝴蝶的翅膀,一张旧粮票,一片从大龙山采摘来的银杏叶。我翻书,在一个闲散的下午,不小心将它们抖落了出来,于是,过去所有的瞬间一齐出现。除了它们,我在书页中还发现了一只蜉蝣,几片干燥的瓜子壳,几根脆黄的头发,它们是无意中被我的书本夹藏进来的。它们都是一瞬间的静物。它们令我在翻书的时候分心、走神,无法进行正常的阅读。它们是另外一些不着文字的旧书。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