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从“海潮音”想到“观海听潮”的菩萨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黄智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海潮音”想到“观海听潮”的菩萨——太虚大师诞生117周年纪念日

  ◎黄智鸿

  似乎祇要能有个静谧的夜晚,内心就会响起一些声音。当年的寒山钟声在客船中萦回不断,而今夜的我,听见的却是“海潮音”。

  《篆香画室文集》收有一篇〈海潮音卅岁感言〉,是竺摩长老于五十年代从澳门寄至《海潮音》编辑处的一篇文章。竺摩长老在《海潮音》而立之年,想必心中难免百般思绪。长老说:“普通一个人长到三十岁的年龄,差不多一切学问、思想、事业,都臻到了相当成熟的时期了,所以孔子说吾年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则三十岁成正觉,而海潮音今年也已到了三十岁,它的一切学问思想与事业,应该亦已到了相当成熟,而且正当发展的时期了,犹之乎一个人到了三十岁,亦宜高排筵席大事庆祝他的福寿,何况我们的海潮音是建设新佛教的精神和佛教新慧命所寄托的呢?”

  《海潮音》在这三十年岁月里,有过甚么磨难吗?长老娓娓说道:“许多刊物中或因经济,或因环境的各种关系,时断时续难以持久,唯有在新佛教中资格最老的刊物——《海潮音》出至今日已满三十年,依然继续不断地出版着。其间因经济的缺少,及编辑环境的不适,尤其是在八年抗战的时期中,经过种种苦难的挣扎,而克服种种的困难,始能在其他佛教刊物皆已沉寂断绝的今日,唯有它——《海潮音》为鲁殿灵光,巍然独存,依然无恙,这是一件极不容易的大事!”

  难得的大事祇因有非凡的人物。长老接着还说:“其间自创办、编辑、以及写稿,不知经过几许佛教大德的辛苦经营,苦心孤诣,才有今日的成绩。尤其是太虚大师,一生佛教事业建设的精神,大多寄托在《海潮音》中,所以大师现今虽已逝世,而其不死的精神,仍然长寄在《海潮音》中,所以凡是参加建设新佛教的信徒,今日每一翻开《海潮音》,便如看见大师为佛教为大众的精神,仍在一页一页中活跃着”。如果竺摩长老今日还健在,老人家想必是要把《海潮音》拿在手上,然后再对着大家一字一句地说:“每一翻开《海潮音》,便如看见大师为佛教为大众的精神,仍在一页一页中活跃着”。是的,一夜一夜的心血都凝结成了一页一页的舍利。想起大师的文字舍利,心中又响起了这句话:“在每一书之背后,应知其有一个个的‘人’存在着。每一部书是一番‘业’,每一个人是一位‘师’,读书即是从师受业”。曾到访三慧讲堂并与竺摩长老一起合影的钱穆先生,他当年对新亚书院师生所说的这番话,又激起了我对《太虚大师全书》的渴望之念。虽然已拥有了电子本的大师全书,但我始终还是无法释解对纸本全书的执着,而对于文脉丰硕的《海潮音》,则又不知何时才能有缘一窥全豹了。

  回想起来,若不是因为拜读到了与《海潮音》有着深缘的人的文章,至今还不懂甚么是“人海潮中之觉音”,更不会学懂如何运用“风雨缥缈”、“沧桑岁痕”这八个字。翻开印顺导师的文集,发现竺摩长老的《海潮音卅岁感言》,在转眼间竟老去了四岁。原来在此时,印顺导师写下了《〈海潮音〉之意义及其旨趣——太虚大师去世六周年之追思》。大师于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舍报,按此推算,这篇文章应该是一九五三年所写的。文章起笔写道:

  “太虚大师创辨本刊以来,已进入三十四个年头。当时就定名为海潮音,所下的定义是:‘人海潮中之觉音’。现代的人海思潮,虽有他的光明面,然从他的黑暗面看,真是越来越愚痴,越来越狂妄!独断的排他性,唯物的功利观,掀起了掠夺、奴役、仇恨、斗争的人海狂潮。……我们抱著『小鸟救火’的精神,决不因力量的微薄而自馁;遵循太虚大师踏出的径路,尽我们的智能,来播送人间的觉音。我们仰承佛陀的悲怀,发扬佛的慧光,想从人海思潮的正觉中,来实现人世与人心的和平与自由。这一坚决的信念,从本刊创办以来,三十四年如一日。此后三十四年,无数的三十四年,相信也一定会如此”。

  这篇文章写后的三十四年,也就是一九八七年,《海潮音》是否一切都安好?而距今还有十四年便足数成为另一个三十四年的那一刻,人海潮中又将会有谁接着响起醒世之雷鸣?但愿“人海潮中之觉音”能够绵延不断于人间。“人海潮中之觉音”这身负重任的《海潮音》和定义它的人一样,始终抽离不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那段大时代。若将它从时代背景里抽出,那么这少了“人物”与“事业”的“书”将失去价值。因为它没了血气也没了脉搏,更没了时代的呼吸。而哪一夜、哪一地、哪一人,愿再重拾当年披衣挑灯之人的滴滴心血?

  想“海潮音”这个寓意深远的书刊名字,它一步一脚印地走过了一页一辛酸的现代史。当年那位抱定理想而劳累一生、奔波一世的人,还有多少气血未来得及寄存在它那里?甘于寒窗孤灯的那人,伴随着那一段教人无法“不忍圣教衰”的悲凉史,是谁曾经体贴过他的苦心?又有多少人聆听过他的理想?他遗留下的七百多万言,这金针处处的七百多万言——《太虚大师全书》,至今还有多少人愿意暂搁热闹而去把它读完?“海潮音”今后是否还能继续应对人海思潮中再度兴起的波浪?风雨中还会有多少盏不灭的心灯?

  在《海潮音》之意义及其旨趣——太虚大师去世六周年之追思》写后一年,印顺导师还写了一篇《我怀念大师》:“太虚大师圆寂来转瞬七周年了……现在虽渡过了最险恶的关头,而前途还异常艰苦。在这国难与教难的严重时期,想起大师四十年中,为国家为佛教的努力与贡献,不能不想到,今日自由中国的佛教界,缺少一位大师那样的大师。大师的福德、智慧、风度;在社会与佛教中的广泛影响力;在国际佛教界的崇高声誉:这确是他四十年中‘舍身舍心,救僧救世’所造就的。”(待续)■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