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再论人生信仰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树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再论人生信仰的选择

  来源: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网

  作者:张树卿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页。作为人的精神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于一个理智健全的人来说,信仰并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追求什么样的信仰,选择并接受某种信仰的问题。“人在信仰中存在,而非占有信仰”《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433页。信仰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信仰是关涉到人的整个一生的精神动力和导向,它的内涵及外延都十分宽广,它并不是一种可以用其它意见来代替的的意见。也不是轻易就可以接受或放弃的一种思想闪念。而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一切言行的准则和指南,乃至终生坚信不移,执着追求的一种意志行为和心理状态。信仰能够为整个人生提供根基,能够在纷纭复杂的事物中作出一种选择,采取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人生而无知”爱尔维修语转引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80页。所以说信仰是后天逐渐形成的。人的信仰和其它思想意识一样,它的形成同样经历了一个物质变精神的过程。尽管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却是来源于客观世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并被主观改造过的东西。古往今来世界上存在的厘厘种种,千差万别的信仰足以使人眼花缭乱,困惑不已。如社会上存在道德信仰,法律信仰,政治信仰,哲学信仰,宗教信仰等等。由此而来就客观的提出了信仰选择的问题。人生有许多事情可以逃避,唯独摆脱不了选择。孩童时涉及选择玩具,升学时涉及选择学校及专业,就业时涉及

  选择工作单位,成家时涉及选择配偶,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就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现实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 1 ~

  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及实施的方式方法。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从哲学角度来讲,人生在世不过是几十年的一个过程。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不过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一个周期。从社会角度来说,人生在世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奋斗,自我超越,自我表现,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人类有着天性追求美好的愿望,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其实人之初性既不善也不恶,善恶观念是后天社会所赋予的。对每一个人来说,其追求实现美好愿望而最终达到的目的和实现的程度却存在着很大差别,甚至与自己的初衷截然相反。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别呢?这与其所选择并接受的信仰有着很大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人们的身体相同之处固然多,相异之处却更多,因此这个人觉得好的,那个人谈得坏;这个人认为有条理的,那个人认为紊乱;这个人感到满意的,那个人表示厌恶”〈〈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94页。所以“有人容易信仰这个,有人容易信仰那个。同一事物,可以感人使他祈祷,换另外一个人,就可以使他嘲笑”,这便是“每人应自由选择自己信仰的根据”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5页。固有人选择政治信仰,在士途上力争上游;有人选择道德信仰,凭良心做事利益人群助人为乐,有人选择哲学信仰,对人生和社会用哲学理念来把握,“反对任何人以现代救世主自居,而是鼓励每一个人自救,自己寻求自己的信仰”2周国平《哲学与精神生活》载《方法》1998年第1期。有人选择宗教信仰,热衷于到达彼岸世界和追求来世幸福。有人选择艺术信仰,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寓于艺术的追求之中。面对社会上如此之多的种种信仰,究竟那一个更适合自己的需要呢?这就自然而然地为每一个人提出了信仰选择的问题。正如德国学者鲁道夫.沙泽曼所指出的:“我们不能自由地选择历史,但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榜样。太多的人向威胁和利诱屈服了,太少的人有坚贞不屈的勇气。只有信仰才能给人这样的勇气”[德]鲁道

  ~ 2 ~

  夫.沙泽曼语,转引[英]塞缪尔.斯迈尔斯著《信仰的力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首页。而“能够激发一颗灵魂的高贵,伟大的,只有虔诚。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是虔诚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帮助我们获得胜利”[法]安托尼.库尔语转引自[英]塞缪尔.斯迈尔斯《信[仰的力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首页。可见,信仰对于人生追求是多么重要!那么信仰又是怎样实现选择的呢?

  第一,是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和影响。家庭之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又有后天的教育和潜移默化影响力。无数事实说明,往往因父母信仰某一宗教,其子女甚至全家人几乎都信仰某一宗教。社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放大了的个体家庭。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精神信仰,就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信仰。在全社会信仰某一宗教的国度里,或在

  全民族信仰某一宗教的区域内,全国居民或全民族信仰某一宗教就是十分自

  然的事情了。前者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后者如我国的西藏。学校教育是阶级教育的主要途径,教育是有阶级性和政治目的性的。列宁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列宁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第438页。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接受较为系统的正规化教育,对于形成较为确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改变人生,知识就是力量。

  第二,是个人在两大困惑,即对大自然的困惑和对社会存在的困惑,在求生存求生存意义道路上的经历,成功与失败所带来的心灵与感情上的变化积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和不如人意的事情,正所谓俗语所言,三穷三富过到老,七灾八难过到老,一天都有三不顺。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打击,无不使当事人身心受到严重冲击。故使其自觉不自觉地寻求并选择某一主义,某一主张,某一个人做为自己的精神信仰。

  ~ 3 ~

  第三,是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即通过印象,感知,分析和综合而逐渐形成心理意识。选择的过程就是确定并接受信仰的过程。就选择过程来说,它是伴随人的一生经历过程。如果不这样看问题,就无法解释信仰改变的事实,也无法说明为什么要不断的强调坚定信仰问题。

  第四,选择本身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选择过程决不是简单的说大话,或是轻率的对某一具体问题作出表态的过程。而是对以往亲身经历所积经验教训的认真总结和反思过程,是对真、善、美与假、恶、丑道德理念,是非理念及人生追求理念的一次较为彻底的清理和定位过程,是充满了矛盾斗争的过程。

  第五,信仰一经被选择并得以确立,就在两个层面上显露出它特有的本质。即纯粹精神层面的信仰和社会交往层面的信仰。这种纯粹精神信仰完全是凭借个人的良心去决定和确信的,换句话说就是完全自觉自愿的个人行为。“不管在宗教里有些什么东西值得怀疑,至少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凡是我不相信其为纯正的宗教,对我来说,它都不可能是纯正和有益的宗教”[英]洛克《论宗教的宽容》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3页。纯精神层面的信仰具有无坚不摧的潜能,不向任何暴力,强力压迫和各种劫难所屈服,即使身患绝症,不久将离人世,其信仰也不会论丧和消弥。如囚徒尽管枷锁能够限制他的行动自由,但却无法限制他精神层面上的信仰自由。正如洛克在其《论宗教宽容》一书所指出的:“悟性的本质就在于,它不可能因外力的原因而被迫去信仰任何东西。监禁、酷刑和没收财产,所有这类性质的东西都不能改变人们已经形成的关于事物的内在判断”。洛克《论宗教的宽容》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页。作为精神层面的信仰既不会损害他人的公民权利人身权利,也不会危及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所以任何法律法规均不是为信仰自由而设立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法典,一所法庭是为思想方式而存在的”《马克思

  ~ 4 ~

  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92页。对纯粹精神或思想方式来说,“既不存在法庭,也不存在法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05页。但是,思想及其信仰如果只停留在纯粹信仰的层面,只能是短命的毫无实际意义的消极幻想。它必须做到动机与效果的结合,想象与实际行动的结合才有生气才有力量。所以,“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是“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页。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展示才华,发挥作用,产生影

  响。否则,将一事无成。作为社会交往层面的信仰自由,就是指公民个体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信仰宗教现在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改信其它教派的自由,有信仰有神的自由也有信仰无神论的自由。每一个公民均不得因为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拥有任何的特权或使公民权利受到限制;不因信仰限制或剥夺做为个体人的一切权利和世俗利益。正如洛克所指出的:“属于另一教会或另一宗教而以任何方式危害其公民权利的享受,他作为一个人而享有的,都是一切权利以及作为一个公民而享有的公民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些并不是宗教事物”洛克《论宗教的宽容》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页。由此可见,作为纯粹精神层面的信仰自由,是任何外部力量所无法改变和剥夺的,作为社会交往层面的信仰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组织,政府形式和社会法律制度。在我国建设依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尽管思想没有国界,但是,公民必须有其自己的祖国。无论什么人,不管他在纯粹思想领域怎么想,哪怕是极端想法,只要不付之行动,只要不危及公共利益和触犯社会法律,国家均不予追究。反之,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什么教,违法就不行。民族不能对立,宗教不能矢和,国家不能折腾,政治不能动乱。不管是

  ~ 5 ~

  什么人,不管是什么教,都必需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追究与制裁。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就要求社会上的任何信仰及其团体成员,必须在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活动。要求政府管理人员必须依法保护合法信仰及其团体成员的利益。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团结一致,在信仰上相互尊重”。不因信仰上的差异而影响在政治上的团结合作。

  道德信仰具有以下特点:

  1,在时间方面:作为世俗信仰的道德信仰,产生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也将在阶级消亡的未来社会继续存在下去。

  2,在内容方面:它是有阶级社会以来其它一切信仰形式产生的思想道德基础。反应并代表着人类最基本的真、善、美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

  3,在作用方面:是凭借其内在的道德信念,靠社会舆论来维系,没有自己的信仰团体。通过个人内在的心理接受而发挥作用。靠自觉遵守而不是强制,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之外的世界不作出解释。因此,道德信仰本身并不构成完整的世界观,所以道德信仰比较容易依赖其它信仰形式。这正是道德信仰能够作为其它信仰形式的思想道德基础的重要原因所在。

  4,在效果方面:道德信仰主要是通过舆论谴责,来规范人们的社会道德行为。由于它缺乏必要的强制措施 ,所以根本无法制止有害社会公德的坏人坏事。显得软弱无力。

  5,在接受群体方面:道德信仰是最能满足广大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信仰需求。因为它所提供的是非观念、真、善、美与假、恶、丑观念,并不需要高深的学术理论水平,既使没有受过任何文化教育的老百姓,也知道最起码的做人讲良心道理。良心本身就是一种信念,良心一词在德文中具有信仰

  ~ 6 ~

  的意思。所以,道德信仰在社会上的分布最为广泛。个人讲品德,家庭讲美德,社会讲公德。即是道德信仰社会化,普遍化的真实反映。

  道德信仰与政治信仰的区别:

  道德信仰与政治信仰均是世俗信仰,这是不言而喻的。区别在于:

  1, 政治信仰与道德信仰是两种不同的信仰,道德信仰的领域主要是在私人及家庭生活方面,人们评价道德家的时候一般不是看他社会公德思想如何,而主要是侧重看他个人的道德品行的高下,看他在践行道德过程是否言行一致的表率作用发挥的如何。而政治信仰领域则是主要是社会公共生活方面,评价政治家的时候,不是从他私人生活和个人道德品质上去评价,而是侧重看他的政治理想、政治行为、政治结果对社会政治发展作用发挥的如何。

  2, 道德信仰的社会化程度远远高于政治信仰,在社会中只有一部分人具有较为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热情,具有较为强烈的治世要求。往往是政党成员和要求加入政党的知识阶层具有政治信仰,对于一般普通百姓来说,往往是对政治不热心不关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权利及当权者崇拜和敬畏的心理。

  3, 在我国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存在着相互结合,相互依赖的关系。

  政治信仰需要从道德信仰中吸取道义的力量和合法性,道德信仰需要从政治信仰中寻求支持。历史上政治信仰中的“忠”和道德信仰中的“孝”的结合就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哲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1,[英]心理学家埃利斯说:“一个人的哲学信念便是一个人借以生活的见解,或者是他生活的信仰”。从人生信念角度谈哲学,可以说凡是理智健全的人都是哲学家。正如波普所说:“一切男人和女人都是哲学家。如果他

  ~ 7 ~

  们意识不到他们有哲学问题,至少他们有哲学偏见。这些偏见大部分都是未经考察就接受的理论:他们从周围的智力环境和传统中吸收了这些理论”卡尔.波普《通过知识获得解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397页。哲学为人生提供一种信仰的背景,提供一种信仰支持。如果说宗教的本质是相信,那么哲学的本质是怀疑。

  2,如果说宗教的本质是满足某种结论,那么哲学的本质是不停顿的探索。通过不断探索的过程,揭示客观世界改进自己的认识能力。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