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句义宝藏论广讲:金刚处第十 实际修持密王宝宫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隆钦燃绛巴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句义宝藏论广讲:金刚处第十 实际修持密王宝宫

  复次讲说如何指示在中阴时决定自现智慧炬光之理。此中分为二: (一)中阴的总建立(总理趣);(二)详说各中阴自性。

  (一)中阴的总建立

  此中分三:差别、界限、现法。

  (工)中阴差别。中阴差别分四,《声应成续》中说:

  “差别分为四大阶段。”

  即本性、临终、法性、转生四个阶段。

  (2)中阴界限。本性中阴者,从最初脱离母胎直至最后患绝症到命终之间。临终中阴者,此中阴界限就是从患绝症直至呼吸停止之间。法性中阴者,从呼吸已断的一刹那间显出光明,直至消融于元成境界之间。转生中阴者,从消融于元成境界后,成为意生身无碍漂游,直至往生于母胎之间。若投至母胎后,则称为世间后有。

  (3)中阴现法。中阴现法有四:本性中阴、临终中阴、法性中阴、三有中阴。其中本性中阴的现法又分二分:即总述和各别分述。

  (甲)总述。本性中阴之总的现法又分为三:即三界共业力、处类各别业力、补特伽罗别业力。

  (子)三界共业(总业力)者,在阿赖耶识上,由于习气各别储存之力,出现根本无明,在心中则有能所二取之显现,其外还有五境境相之显现,人身之显现,对于苦乐及介于中间者生起喜忧之显现,贪欲等烦恼为五毒之显现。从一到一,轮流而显现之故,名为三界之总的显现。

  (丑)由上述处种各别之现法,不可胜述。若从趣道来说可以归纳起来,则成为六道。六道众生之境、身、苦乐等大多从其各别同分业力而作归类,则成六道众生。由于与自身业力相应,遂有天界、善趣等乃至人趣、非天趣等。故以上对同一事物,然有各别所见不同之差异。以水而言,天神视为甘露等。以云而例,他化自在天赖其降落珍宝、花雨,三十三天和四天王界降甘露雨,人则为下降雨水,畜生则仅见其为解救渴苦,饿鬼之趣则见其降落浓血雨,地狱趣降落烫煨之雨。

  《二谛论》中说:

  “同一事物心各别,可见事物并非是实成。”

  因外界无有其他实有,故显现各异。此皆由于自己业力不同,才有如此之显现也。

  《人菩萨行论》中说:

  “谁造烧烙之地基,如此火团从何起,诸如是等现境相,皆由罪生佛陀说。”

  如是而言。

  (寅)如上所述,补特伽罗别业所现境界者,即是各别趣道,有的众生安乐,有的痛苦,有的介于中间,如同一个天授亦有敌、友、中三者的分别一样。有些众生见为食品,而别外的一些众生却见为毒物;有些现为光明之境界,另一些恰恰现为黑暗境界,彼此内中相违之处甚多,这些皆由自身业力之所形成。

  《宝积经》中说:

  “业是由于种种造作之故,犹如画师绘画彩色才目同。”

  (乙)别述各中阴境界。

  (子)本性中阴之现法。由于五蕴系缚,遮蔽五身境界,由于界与处的束缚,遮蔽光与色之境界,由于业力、烦恼的束缚,遮蔽智慧和法性之境界。

  (丑)临终中阴之现法。临终时由于身之大种错乱,故外受身之痛苦,内心感受之道破坏,故内受心灵之痛苦;能取所取执著之海水外涌,身心联系之所依要丢失,因而实际受到惧怕死亡而起的忧虑之苦。

  (寅)法性中阴之现法。由于我执所依之蕴已舍,身和智慧境界自然显现,业与习气之联系已成断绝,则自然住于自性流露之静虑。由诸根所执取之外境空尽,故受用于自现清净之光明。

  (卯)转生中阴之现法。由外身有意所生身,如同梦境,无可执取,由内心有多种能思虑之偏计分别,似如是身心合一之有,可以到处游走而无阻碍,故感各种痛苦。

  《声应成续》中说:

  “中阴境界之现相:本性中阴所住蕴,

  现为界和烦恼境;临终中阴乃模糊,

  心识不能住一处;法性中阴即显现,

  显现身智光和色,以及明点增境界,

  所显法性无有量;转生中阴之境界,

  随心所欲放任行,恍惚渺茫如梦境,

  外似显现真实境,实则虚妄意生身,

  光亮闪者六趣光,各随所缘而显现。”

  (二)详说各中阴自性

  此中分四:于本性中阴,断除疑虑,如燕子人巢之教授;于临终中阴,对亡者进行不明而使明白的开示,犹如美女观看镜子之教授;于法性中阴,使其相信为自现,犹如与故旧相逢,或者如子人母怀之教授;于转生中阴,使其业力相续,犹如断裂之水渠中间架设渡槽一般之教授。

  (1)于本性中阴断除疑虑,如燕子人巢之教授。此中分二:比喻、指明要义。

  (甲)比喻。燕子最初筑造巢穴时,乃审察有无人等之侵害,要在稳固之处筑巢。其后,不论何时人巢,则不用寻思,于一瞬之间则人巢内。瑜伽行者亦应与彼相似,要由闻思之力而断除其疑虑也。

  (乙)指明要义。如上述之比喻,最初经过闻思,断除了疑虑。修习时,于彼要义上,不生疑虑,而能继续修习。复次,最初应于自他之宗派和几种乘门皆要由闻思而修心,才能断除一切戏论。总之,随修何法,闻彼即可,若补特伽罗中有往昔业力觉醒者,或者过去贤劫之时,出现尽是大德和大成就者,或由自己业力,或者由上师大悲力,或神通力得知自己业缘已经成熟,才能得到传授扼要之法,而且一闻生信,若仅修此则能解脱。但就现世情况而言,有善业者颇为难得,他们妄想最多,能断除戏论者亦是绝无仅有,所以对一般者来说,要全面进行闻思,要达到现有宁提教法要旨之边沿,即胜解地之境界。特别是秘密要义之王,即大圆满宁提教法,为一切之顶,非多加闻思不可。因为这个要义,除非有智慧和法缘殊胜者,他人则不能领悟,故对人此乘门者要知闻思最为紧要!

  《声应成续》中说:

  “文句宗派有种种,九乘次第皆意度,

  对于远离现证要,未来应化之众生,

  以及粗分寻思众,仅依文句不成熟。

  对此教法之最终,乃为胜解之地者,

  超越文句戏论圈。依止决定秘密续,

  指示即此现证道,集聚自知自觉性。

  总摄佛陀而为一,肯定自觉之法性,

  受用平等无杂行,是超越文句次第。”

  若尔,此与前说根器无利钝之说是否相违?彼论是说由于觉醒前世之业力,现世又依止具有德相之上师,而听闻其法语,一时顿断一切戏论,那就不必过多地去寻求较此更为深奥之法。只有集中精力对准教法,修持此“妥噶”法要。若耽著于平常,迷执文词,虽看到“妥噶”境界,但对此无有信念者,则还需有戏论之法。因此这种人的解脱是需要多次听闻,才能断除增益,故特别指出闻思亦是非常重要的。总之,当今对“妥噶”修习法要产生特殊的信念,对“彻却”之信念,要无微尘许执著,这样才是有缘者,不是在很多嘴上。仅此一产生信念,即已人道,只是对于所修专一精进即可。如无这个信念,投拜别的仅是安名为上师的,则必须广行闻思,因为自他之道,均要正确无误之故。尤为指出的是,导师之教导的道,一定要正确无误。若教导有错,则凡所指示的,均将陷人错谬。因此,最初必须注重广求闻思。在外要以闻思断除所知疑虑;在内要通过修习,自然安住于法性;在密要界之自觉自证,即揭开明空赤露,赤见自己的法身,要努力串修凝视法,应长久坚持不懈!

  《日月合璧续》中说:

  “界之炬光谁能见,则于法界能亲证。

  明点炬光谁能见,能得勤行指望处。

  自然慧光谁能见,即悟总别之法相。

  远索水光谁能见,即能自在于诸根。

  谁能串习连环链,本有觉性得达量。

  彼之证果得三身,如此境界皆自证,

  皆住本性之中阴,修习此法之士夫,

  所有大种皆自净,此可肯定无有疑。”

  (2)于临终中阴,对亡者进行不明而使明白的开示,犹如美女观看镜子一般之教授。此中分甲、乙二项:(甲)总说共通自性;(乙)别说其殊胜差别。

  (甲)总说共通自性。此中又分七:决定要死亡之道理;察看死亡之法;遮止死亡之法;临终之境界;瑜伽行者之教授;一般六道众生受生之征相;此之净治仪轨。

  (子)死亡的道理。谓人有生者必然要死,故应当精进修习正法。

  《珍宝聚积续》中说:

  “士夫欲求坚固命,却无时限真可怖!

  六聚显现之境界,无有永恒真可怖。”

  《日月合壁续》中说:

  “凡是有身之士夫,寿命无常如梦境,

  梦境焉能有实成。寿命无常如流水,

  流水常流不停止。寿命无取如大风,

  士夫焉能捉着风。寿命短暂如幻变,

  幻变不会恒常在。寿命无实如幻化,

  幻化不能执谛实。寿命犹如是过客,

  过客经常不定居。寿命犹如雨层云,

  层云飘动无时限。因此士夫之寿量,

  亦是不可定于一,或者迅速遭死亡,

  或如平常而命终,如此时限难予定。”

  (丑)察看死亡之法。共有二十一种。

  《声应成续》中说:

  “死亡征候二十一,应往寂静坟墓地,

  供赞自己之上师。此外尚应以饮食,

  令他众生皆喜悦。复次讲述内外密,

  说诸死亡之征相。”

  详细察看死亡之法,窍诀文中作了明确的讲述,这里作为起信之分,详述密续之要点。

  《日月合壁续》中说:

  “临终中阴如是观,于寂静处或空谷,

  重要记取死时辰,谁若有此征相者,

  乃彼众生寿将尽。倘若指甲无有血,

  逾时九月必死亡。倘若眼神已消失,

  五月之内身必亡。倘若阎王立于前,

  二十一日必命终,对此任何均无补。

  脚之踝骨如脱臼,一月之内身必亡。

  如若别人察己身,疾病染于士夫身,

  牙龈根处有污垢,九日之内必命终。

  如是鼻梁若塌陷,五日之内亦必死。

  四肢反复而伸缩,七日之内身必亡。

  睁眼瞪目而视者,于三日后之午间,

  彼必一定而命终。眼之视力甚模糊,

  半月之内身必亡。如若颊骨已脱臼,

  十九日内必命终。呼吸气急而短促,

  六日之内身必亡。鼻之‘玛斯嘎’断裂,

  七日之内必死亡。眼之‘瓦热那’已断,

  五日之内必命终。左腮肌肉如干瘦,

  一夜之内身必亡。上下牙齿紧关闭,

  三日后死必无疑。舌面显生黑圆点,

  二日之内必死亡。耳朵如若紧贴头,

  当日夜半必身亡。胸部骨骼如下陷,

  半月死亡必无疑。如若无有睡眠脉,

  半月之内必身亡。倘若为已作私事,

  如虚空境之影像,变化无常而消失,

  一月之内必身亡。若是四肢乃已断,

  四月之内必身亡。其上头断三月死。

  上下身躯若断分,出现如此境相者,

  二月之内身必亡。身若被卷某一物,

  一月之内身必亡,如是时限应知晓。

  天地相连之系带,若是已经断裂者,

  十九日内身必亡。如若须弥大山侧,

  不见狮子有出没,十六日内必死亡。

  如若大山与平地,如意宝树中断者,

  此等征兆若显现,智者应予明察之。

  大海云雾若消失,智者应予明察之。

  如若某地之村落,沙门若是断烟火,

  九日之内身必亡。须弥大山之山顶,

  不变太阳已沉落,三日之内身必亡。

  一切仪轨若舍弃,观察自觉精华义。

  须弥大山之间隙,空行母声若断绝,

  其后十三十五日,其身必然要死亡。

  如若如意宝树间,现出阎王立前面,

  七日死亡必无疑,对之亦无可奈何,

  应当珍惜修空性。空寂而有光精华,

  光明觉性之精华,觉性是有光明室,

  珍惜串修四炬光。”

  (寅)遮止死亡之法。关于赎死之仪轨,《声应成续》中说:

  “仅是遮止为下策,最上应祷请上师。”

  此乃为秘诀中所说之共通和特殊的遮止之方便。其辅助之法,则应依止教敕而产生信念。

  《日月合璧续》中说:

  “如是自出征相时,讲述赎死之仪轨。

  士夫举行遮止行,胜者对己师和僧,

  其他殊胜资粮田,要以资粮和会供,

  令彼圣众皆喜悦,然后开使修仪轨。

  为求大种声平衡,多罗树身之树叶,

  绘制五大之轮形。四辐中心和外围,

  地水火风空五大,画为五种圆形轮,

  其色依大种分别。中心辐轮五部位,

  各自显现五个字,外由‘阿哩’音组绕。

  如是绘制圆轮后,举行供赞和忏悔。

  按其心愿作祈祷,中轮观想大种神,

  口诵咒字乃置于,瓦器之中而盖复,

  上述诸轮置放已,再以五色之彩线,

  捆扎成为十字形,则将木水和火土,

  不同类别之气息,混合作成人像丸,

  其身躯量为一肘,五个器官写五字,

  写于纸上装藏中,此使大种坏能补。

  如若魔鬼来作祟,乃于回遮人像食,

  标注士夫之年龄,复以颜色而染之,

  再将贴身之衣物,还有大种之物品,

  与食品类相混合,其后制作成人形,

  则以毛绳和羽毛,作为其身之装饰,

  随其相应而制造,朵玛食子亦如是。

  如上制作人像食,随着瑜伽之年龄,

  即将食丸围绕之,加持之后如是说:

  拿去拿去阿修罗,释放爱欲和耽著,

  以及念执意乐触,化成安静和解脱!

  上述词句念三次,其后投掷于河中,

  如此定能遮死亡,这是必然无可疑。”

  (卯)临终之境界。人死后之境界,大种元素各自相融,风、脉收摄。

  《声应成续》中说:

  “士夫疾病染于身,其身如若有征相,

  此乃死期已临近。地大融入于地中,

  如是水火还有风,各自融入于本位。

  士夫之身乃如下:地大融入于地中,

  身躯沉重不思食,站立行走皆无力;

  水大融入于水时,口水鼻涕流不止;

  如是大大融入火,口与鼻子皆干燥,

  身之余暖皆消失;如是风大融入风,

  四肢抽搐气短促,眼睛圆睁向上翻。

  谁有如此征相者,表其不能住现世,

  其身必趋另一世。”

  (辰)瑜伽行者之教授。关于瑜伽行者教授,此时对本法有缘之士夫当给予开示。如自己明白则可,但此时应当提醒,使其不致忘却两个要点。如入境和界,人身和智慧二者随一皆应转为道用。其一,作迁识法:当其最后风大消融之时,观想心中觉性为上师之身,大约一寸,放射五色光华,或者观想“阿”字白色,从梵穴而上放出甚远。此时,反复诵念“嘿嘎”二十一次,则决定解脱。其二,可以三种坐式或以狮子卧式,神注于眼,眼注于界觉,于本净中不即不离,如此一刹那间即可解脱。若界觉不清晰,对法性中阴之现法,生起信念不退,犹如相信诚实可靠之人请托带信时,不论往聚落内外上下,皆能带到,比如我们认清法性本面一样,所以能得解脱。此在《日月合璧续》中亦有论述:

  “彼时上师之秘诀,使自己心得熟练,

  又将此义作开示,彼时有缘之士夫,

  而其显现自现性,无住灵知自然状,

  四大风脉亦渐息。独一风大行动时,

  指示入于境和处,亦示入于身和智,

  入于清净境处情,传授往生和夺舍。

  此即锻炼识乘风,应当珍重炼上升,

  珍视觉性收和放,嘿嘎二音出梵穴。

  往听上师之教诲,入于身智之方便,

  如是专照此觉性,蕴身要作狮卧式,

  自心明觉注于眼,稍许转而注虚空,

  若是界觉无有变,此人则可无中有,

  证得佛果定无疑。死亡气息缓而慢,

  若是界觉不明现,法性安乐之中阴,

  掌握觉性境界故,前示光明记心间,

  此乃获得真谛境。”

  若自己对上述教授不甚明了而又无把握者,则应由守誓清净的上师或同门挚友为其指示法性现量境界。于此境界中,使其观看。并告之曰:现前觉性现为中阴者,谓之法性中阴,白心所现自己要认识清楚。如此显露之觉性,为本净解脱之地,就要对此境界,应当认证。如此明白开示后,使其了悟彻却和妥噶法之要义。在开示中,如若命终,自己的嘴对准死者的嘴,乃以强气息吹后而吸之。此时死者中断的气息得到复苏,出现双目注视之状,遂继续为死者开示,则说汝目光所视则为炬光境界。一些根器锐利者,即能在此刻得到解脱。此外在法性中阴中解脱后,现如是之光明境界,它犹如护送者为行者做伴,法性光明犹如迎接一样,此二应很好配合依次衔接,则不会走失于别处。此时情景,如十五的太阳刚才落山,同时月亮又高高升起,两者同时,中间没有黑暗。

  上述境界在《日月合璧续》中讲述道:

  “如若彼等不明了,乃于上师之座前,

  请闻开示上窍诀,如若身前无上师,

  同门金刚之弟兄,开示亦使心明了。

  若是为了他利故,为将慈悲摄授他,

  即用三门对三门,运用气息吹而吸,

  复以三字置于身,为使三门有力故,

  则应善修炼气法。如是反复而进行。

  彼人境界有下述:设若身体已获力,

  乃以教授而开示;设若神志已清醒,

  乃教心专注入定,乃于诸根门端正,

  方使就眼而观视;若能平等摄持心,

  则可证无分别定。”

  (巳)一般六道众生往各趣受生之征相。若一般众生各往生其趣道,其征相如下:

  设若下劣根器者,则令其安住于化身净土。暖气若集聚于头顶,则可往生于天趣。此刻,挥动右手,暖气集聚于脚心,左脚击地,视力模糊者,则将受生于地狱趣。暖气集聚于右腋,口中乱说,将受生于非天趣。暖气集聚于口,身呈黄色,视力昏暗者,将受生于饿鬼趣。暖气集聚于密处,口内发出畜生之声,继而声哑,牙关紧闭,视力模糊者,将受生于畜生趣。暖气集聚于眼,吐字清楚,念力不衰者,将受生于人趣。

  《日月合璧续》中说:

  “外之现相如下述:如若暖气向上散,

  此乃往生大安息;视力不清而昏暗,

  彼乃受生恶道趣;彼若右手在挥动,

  将乃受生于天趣;如若口内胡言语,

  彼乃受生非天趣;左脚于地踏击者,

  彼乃受生于地狱;身呈黄色无光泽,

  彼乃投生饿鬼趣;口内发出畜生声,

  彼乃受生畜生趣;抑或口哑牙紧闭,

  亦是受生畜生趣;吐字清楚念不衰,

  彼乃受生于人趣;外之征相如上述。

  内征相如下推算:暖若聚于头顶者,

  彼乃受生于天趣;暖若聚于脚心者,

  彼乃受生地狱趣;暖若聚于右腋下,

  彼乃受生非人趣;如是暖若聚于口,

  彼乃受生恶鬼趣;暖若聚集于密处,

  彼乃受生畜生趣;暖若集聚于眼睛,

  彼乃受生于人趣;孰有上述之征相,

  彼之去处定如此。”

  (午)此之净治仪轨。能净治仪轨有三:为尚未气绝者净治、为尸身净治、随情作净治。

  工.为尚未气绝者净治。观想死者之胸间有一“阿”字,自己的嘴对准死者头顶,长长呼气,口诵“阿”字,其诵读次数,要配合死者之年龄。如是,则能将死者识神辗转引之向上。

  Ⅱ.为尸身净治。为尸身净治者,于其尸首之前,置放四办莲花形曼茶罗,其中间再安置宝瓶,或其他相等之物品。随后即观想生起五部佛和传承上师,并向诸圣众进行供赞,反复念诵嗡、阿、畔、娑、诃五个字,又念诵阿、巴雅、达雅、当、岗字百遍,以净瓶水在尸身之头顶、喉部、胸部、肚脐、密处、腋下等处洗涤,使其安住之处得以净治。

  Ⅲ.随情作净治。此后,在第一个七日,置备净水瓶,观想天身,进行供赞诵咒,其仪轨与上述相同。此外,尚要洗涤亡者灵牌,为之进行开示,说法诵经,最后一夜将亡者灵牌焚烧,为亡者进行开路、回向和发愿等。

  《日月合壁续》中说:

  “为了摄授亡者故,依次导引受生处。

  而用‘阿’字作加行,呼气次数依年岁。

  如若此刻未气绝,对准头部而吹气,

  死者全身及识神,皆观‘阿’字来收摄。

  如若此时身已亡,于其有漏身蕴上,

  乃将宝瓶置头顶,仍用上述之‘阿’字,

  智慧之水而净治,则能空诸地狱趣。

  显现征相有如是:受生饿鬼征相者,

  乃以‘拜’字作加行,连同呼吸念七次,

  舌面之上置拜字,用彼能收摄识性,

  随即乃以净瓶水,字轮之水而洗涤,

  则能空诸饿鬼趣,生人亦应作此观。

  显兆受生畜生趣,乃以‘德’字作加行,

  受生之趣可净治,连同呼吸念九次。

  如若封盖其密处,死者识神得净治,

  乃须反复而呼吸,宝瓶置于密处上,

  以智慧水而洗涤,得能摆脱畜生趣,

  生人亦应作此观。显兆受生天界趣,

  乃以‘当’字作加行,呼吸次数十一次,

  彼之识神能净治,观想头顶有‘当’字,

  无漏心识引至眼,复将宝瓶置头顶,

  以智慧水而净治,乃能摆脱天神趣,

  而能受身于人趣。显兆受生非天趣,

  乃以‘岗’字作加行,对彼呼气二十次,

  复在彼之右腋下,巧妙布置此‘岗’字,

  心识可得平等性,如是宝瓶置腋下,

  乃以智慧水洗涤,非天之趣能摆脱,

  彼亦受生于人趣。如此慈悲摄授之,

  识神次第而升腾,寿量渐次亦渐少,

  证得人趣之安乐。如是举行其仪轨,

  彼若还未气绝者,乃以咒字和呼气,

  净治生处定无疑。如若其身气已绝,

  在蕴身上置宝瓶,乃以智慧水净治,

  此亦无疑得净治。倘若人死无余蕴,

  从其死后之日起,直到二十一天间,

  三七勤力作仪轨,得三摩地应珍惜。

  抑或作到七七期,彼时为彼作开路,

  并为讲说各经典,如是谁具此仪轨,

  定是其人无可疑,其行亦定能得果。”

  这里,有些愚昧和见识短小的人说,能将六道众生受生之趣,依次向上导引,此不应理,若认为能导引,那么也可以导引至佛陀净土耶?若不能引,那么《能净续》中讲述了为六道众生净罪之真言以及指示到净土的道路,也是不合道理的了。成佛作净治固然可以,说菩提萨捶之果位,依次升位,也给予净治,这就成为没有道理。答说:若能升登则不必如是作净罪,直升佛地可也。对此,彼等又说,受盖障之下界众生,可依次净治,由此可往生于乐土。答:既然用净治下界之羯磨仪轨,可以提升受生之趣,若尔对于依次修习提升地道,也是可以的。指示上说看法是一致的。因此,认为只此一个论点,别无论述,则使人迷乱,所以对无数方便和无边承许亦是应当广求了解。

  (乙)别说殊胜差别。此中分二:瑜伽行者之死法、四大之融人之理。

  (子)瑜伽行者之死法。以三种根器而言,下根之劣等,流转于轮回中阴接续,即使赐以大安息,其命终时,亦与下等根器者状况大致相似。中等根器中,无外境之缘而死者,犹如在雪山、山洞、空谷悄然而死之野兽和狮子。又不为境缘伤害而死者,犹如于村落和大路旁身亡之乞丐,不注重死亡之征相,亦不考虑死亡,以及在何处死亡者,犹如幼孩死亡一般。上等根器者,因自身微尘消融,命终时不留遗体,犹如空行母之死亡;为使他随人故,空中现光团满布,其身化在光明中消失,犹如修习持明者之死;如火堆之薪,燃尽而死者,乃化为光身而逝;如空隙,呈现如虚空与虚空相合,其身消失,无有痕迹等四种死相。彼等命终时,法性已尽,不需再要传授教授,乃逝于觉性本净之地,与蕴身无依而散失,同时出现。

  《日月合壁续》中说:

  “瑜伽行者应观察,下等根器之劣种,

  转生中有作相续,犹如断渠之渡槽。

  如是中等根器者,犹如野兽之死亡,

  则是瑜伽者死法,其死状态如狮子,

  抑或其状如乞丐,又或如同幼儿死,

  中等瑜伽之死地。谁若死状如空行,

  或如持明之死亡,犹如火堆自燃尽,

  身躯不现似空虚,此皆大种自融摄,

  不现不取乃如是,上等根器所行境,

  此乃串习所自成。上述临死之征相,

  皆能明白而知晓,即知身心迁往相,

  如是安住瑜伽士,死因观不观皆可。

  似此已离众怖畏,身之耽著皆断除,

  应用正见和修习,具有瑜伽离损益,

  离益亦无受损果,因亦无彼所住境,

  远离因果异熟故,依此而修即可以,

  自现自解无生界,时限未变境界变,

  融于元成本净界,远离疑虑之二边,

  因果二边已穷尽,界觉不二本净界,

  了悟此义即可已,此即无为大元成。”

  (丑)身之五大种收摄。身之五大各自收摄分为四:外、内、密及圆满之大种各自收摄。其外为地水火风四大收摄,称为外大种之收摄。五虚空收摄者,称为内大种收摄。五命收摄者,称为密大种之收摄。残余二十风息收摄者,乃为圆满大种之收摄。自身原有之五大,分为五个一组,其区分为二十五个组。从风息所分之二十五个种,是此刻收摄之次第,如是大种依次收摄而死亡者,称为无外缘之死法,又称为众生最极寂灭之死法。其骤然意外地坠于山崖或被砍杀,或被罗喉罗煞气击中等而死者,称之为外缘之死法。或称菩提萨缍之死法也。上述死因之次第,无须诠释,亦能明了,应按教敕要点以求领悟。

  《觉性自起续》中说:

  “喏!诸友!众生命终之时,外五大融入于内五大,内五大融入于密五大,密五大融入于圆满五大,乃入于大道之时,应当了解。”

  复次,内五大融人于外五大之征相,应亦如是了知:地大融人于地,水大融人于水,火大融人于火,风大融人于风,空大融人于空。

  复次,地大融人于地,又分为二:外地大融人于内地大,内地大融人于外地大。外地大融人于内地大时,为最初之阶段。内五大融人于外者,内地大融人于外地大之征相,有身之力量衰竭。此又如下,普光地融人之征相,外神志模糊。不变金刚地大融人之征相,为身之力量散失。一切出生大宝之地融人之征相,为神志消沉。无边空相地大融人之征相,为圆满之力消失,神志模糊。修习究竟地大融人之征相,为炬光之光明遮灭。

  内水大融人于外水大之征相,为身之水分不能收摄,此又复如下:无变水大融人之征相,为口鼻流津液。寂静光明水大融人之征相,为密处不能收摄水分。功德大圆满之水大融人之征相,为眼睛圆睁上翻而转。无贪著水大融人之征相,为口舌干燥。无执圆满水大融人之征相,为耳朵失去听力。

  内火融人于外火大之征相,为身之暖气散失,应当如是而求了知。内外周遍火大融人之征相,为内暖散失,神志不清。内外平等火大融人之征相,为密暖散失。内外事分别火大融人之征相,为圆满暖散失。作内外事火大融人之征相,为看不见明点空光。

  内风大融人于外风大征相,为体力散失,对此应如是求知。显生容貌光彩之风大融人之征相,为身之容貌光彩消失。与火等住之风大融人之征相,为体内水分外溢。持命风大融人之征相,为呼吸困难。周遍风大融人之征相,为身之光彩及记忆消失。无悲劫业风大融人之征相,为外之呼吸中断。以上所述称为外大种。

  空大融于空大者,周遍之虚空融人于清净炬光,融人于无境明净之虚空觉性,融人于无杂合清净空性界中,融人于能诠义之虚空智慧,融人于趋往净土二十一虚空之义。以上所述称为内大种。

  持根本之生命,融人于明点,救护之生命汇聚于空,微细之生命汇聚于佛身,不净之生命消散于空,颤抖之生命融人于法界。以上所述称为密大种。

  分净浊之风大消融人于总聚相,生暖之风大融人于光,明亮之风大融人于佛身,收摄风大融人于智慧,赞扬风大融人于大悲,动摇识心风大融人于空性,心意运作风大融人于无二,具妙色风息融人于究竟解脱,焚烧风大融人于大乐境,灵敏风息融人于光明,周遍于本根之风息融人于虚空光明,瞬即遍及之风息融人于深明,恐惧能遍风息融人于外境,念力能遍之风融人于中阴,执著遍于全身之风融人于自现,能动之风使觉性动而归空,救度之风使与内外法分离,能回遮之风使明智内返于本根,疾速之风使得见觉性之境,刹那之风使于三刹那间而达本净之地。以上所述称为圆满之大种,是未人于有漏之因而如是命终者,若非如此而死亡者,则称为菩提萨缍气迁移之规,其受身之界为大乐之境。此外,已摆脱业力者,皆应如是求知。至此,临终中阴之境界已讲述完毕。

  (3)于法性中阴相信其为自现,犹如与故旧相逢,或似子人母怀之教授。此中分甲、乙两项:(甲)简述比喻胜义之自体;(乙)详述教授本性。

  (甲)简述比喻胜义之自体。比如与往昔故旧不论于何处相逢,绝不会怀疑他是否为其人,见之立即就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认识这就是你的光明本性。现在如果已修稳固了,以后法性中阴时,认识其自现而即解脱。又如母与子极为亲密熟识,纵使一日不见,翌日重逢,相互毫无犹豫,子即投入于母怀。与此喻同义,如此对本根觉性之光明如母,已得定见,四境界之光明如子,二者本来紧密相连,瑜伽行者亦务必使其熟识。因为粗分大种融人之间,光明不现,比如母子一日不见,而翌日重逢,即法性之母的境界显现时,又会骤然生起。自觉认识本面之觉悟,藉此作为联系,自现如子境界立即融人于母净光本净解脱之地,此点颇为关键,应当知道。复次,现前觉性本净之本元光明如母,此由修习“彻却”法可以领悟。从本根所起现之根元显现四境界之智慧如子,此由修习“妥噶”法,可以领悟,中阴解脱于本净之地,犹如母之怀抱,自现五色光华与自性光明如子,本元融人母净光中合为一起时,如子人母怀,在刹那间即能相识,若母子相见所生欢乐而得证悟。分而言之,即生起自性禅定,而得解脱,得佛性之乐。但领悟此要义,甚为艰难,故应求得了知。

  (乙)详述教授本性。此中分三:简述融人之次第;详述现起之次第;以根器之次第归纳其义。

  (子)简述融人之次第。

  《觉性白起续》中说:

  “见到真谛之有情,则应如是而求知。”

  善男子彼般涅槃时,由于身之元气丧失,智慧之显现超越本根。智慧行于空时,其觉性自眼而出,而升于空。同时又应如是求知。

  “从心脏之中觉性融入于明点,明点融入于炬光,矩光融入于光明,光明融入于佛身,身融入于总聚相,总聚相融入于四智,智慧融入于四元成,元成融入于大本净,则觉性达于本地。见到真谛的补特伽罗其解脱和融入法之规律,则将有如是之显现也。”

  (丑)详述现起之次第。此中分四:空融人于光明;光明融人于双运;双运融人于智慧;智慧融人于元成。

  工.空融人于光明。内气气绝后,识融人于空,身心之联系中断,觉性逐次由胸部人于白绸之道,从远索水光而出,觉性火星以升腾之态,白现第一法性中阴,此乃称之为空融人于光明。其外,土石山崖之境界皆已遮灭,其内现法性光明境界,一切境界均在五智光中照显。此刻境界增生,故应当知其为自身之妙色。

  《声应成续》中说:

  “当从临终解脱时,其识融入于虚空,

  虚空融入于光明,粗细境相皆遮灭,

  具足诸根光明身,由身成为如影子,

  此刻光明不时显,智者应认为增相。”

  《日月合璧续》中说:

  “五蕴已灭离有漏,所有显现成净土,

  显现自现清净身,显现法性净土中,

  现起大悲光明身。谁若对此生疑虑,

  则能障蔽诸佛身。”

  关于以上现理之详细情况,应求如理了解诸密乘之理趣。

  《日月合璧续》中又说:

  “所谓士夫之识,融入于光明者,内外气息刚一断绝, 自身诸才艮虽不显为实有,但会产生认为有之觉知,质碍之身不复存在,而化为光的身躯。此刻,凡诸根所行境界,皆显现为五彩光轮。以上境相,从外视之,其内净明,从内视之,其外净明,内外无别,明彻无碍,光明晃烁,充盈柔软。按之,则感觉为软绵,举之,则感觉升腾,甚为悦意,光彩异常鲜艳,各各不相混合, 自明、均匀,而明分未受阻碍。如实而视之,特别细小、转动、晃烁,又好像跳动,非常炫目,光辉灿煌,极为广大,难以测度或缘想得到。体高,尖端宽阔,乃入于一切曼荼罗本源之处。复次,其色显现为五色,白光于自地明亮,光带照射。如是黄光于自地明亮,光带照射。红光于自地明亮,光带照射。绿光于自地明亮,光带照射。如是蓝光于自地明亮,光带照射。这些光带虽是密集,但又不相接触,各各自己光彩闪亮,显得特别壮丽。”

  此刻,自身显现为光明,从水晶小屋,显现为五色光华,又现于外时,皆为自现,时至禅定第五日则应让其原地而住,才能人于本净境界而得解脱。

  《狮子妙力圆满续》中说:

  “所有佛陀之密意悲心,众生本性本来就具有,

  隐秘觉性又显于境上,所显五光犹如母子逢。

  子净光即融入母净光,一切心境皆能得明净。

  断除妄想教理之疑虑,智慧之光显于各领域,

  黑夜事物均皆归消逝。因离妄想分别心疑虑,

  觉性智慧转化为力量,离心识境如是而显生,

  一切无相之智皆能见,具足密乘妙果之精华,÷

  觉性之智无碍而圆通。彼时自己之念得觉醒,

  境缘大种体性皆净化,安住宽敞城市透明屋,

  离言诠智运用于实义,密乘合量境界皆可见,

  由此智慧境界得明净,是耶!非耶若未入心识,

  五昼夜间则能入禅定。”

  Ⅱ.光明融人于双运。光明融人于双运者,由于智慧之风摇动,彼等境相,由五彩光华人于智慧之风,在上下各方之壮丽境相中,显现百千十万乃至无数五部如来总聚相之曼茶罗。此刻,从自己的心间发出之光带照人于总聚相心间,称为觉性融人于光明。复而总聚相回收,称为光明融人于觉性。自身净光融人于身者,如子人母怀之教授。觉性安住于自地者,应知此则为自己觉性之本来面目。上述境相, 《声应成续》中论述道:

  “由能动风之扩散,为五色光和毫光,

  色现不定现彩虹。入和成熟诸风息,

  四面上下皆运行,彼即收摄各方光,

  遂现五部如来身,蓝白红黄和绿色,

  各自佛母亦现起。对此若知特掌握,

  则圆满成诸佛德,不复流转于三界。

  彼之性相如下述:粗分四大无依托,

  明点乃于光明中,显现双燃之境相,

  明点五连融于身,于半身中即圆满,

  半身佛相各五双,各各总聚皆圆满,

  为数五、十及一百,总聚千百之佛身,

  心之本面自性净。若论数目乃无数,

  对此若知自和他,证得三身为一体,

  证得光相不退失,皆由观照明白生。”

  《日月合璧续》中说:

  “复次,士夫之光明称为融入于双运,彼等境界, 自现为身相,其身量不大、不小、匀称。有装饰、颜色、坐式、台座以及各自之手印等,这些身相皆各以五五成双而现出。每五聚又有光之轮辐,有密乘佛父带配偶、部主、菩萨、女菩萨,一切曼茶罗悉于一处圆满而住。彼时,从自身之心间显现一极细微之光,这些光明与一切佛身之心间相联系而生,此中若能任持自心,则能安住于无分别之禅定。此即乃称为光明入于觉性。这些光明境相显得特别颤动,心间之光线又生起无数细微之明点。此后,于自己心间生起如彩色丝线包缠之光带。其后,似觉得这些身相融入己身,此乃称之为光明入于觉性。彼时,士夫对自现应生起信念,忆念如子投入于母之怀抱,这是一种殊胜之方便。”

  Ⅲ.双运融人于智慧。尔时由心间生起具足四智之境界,即现蓝白黄红等氆氇之上,其上生起与各色相应之明点,状若宝镜。其上,总聚相佛身之小明点共以五个一组,共五组作为庄严。其上,又现起圆形光轮,若张开孔雀之伞盖。此刻,蕴身由我执中解脱,身在光明中解脱安住法性本面之中。脱离大种粗细分之质碍,则光明境相就在大乐境中而解脱。由解脱粗细分烦恼,觉性融人母光中而得解脱。应认识此自现,即名为解脱之身要。这些显相,则称为金刚萨埵间隙之道,神志专一对准当下的自地而不散乱,即可于自地中而得解脱,犹如名医身心专一地为患者从心脏部位中抽水,专注当地而不散乱,才能将心中积水抽出,病立即痊愈。对此,在《日月合璧续》中说:

  “于自己心间显现一特别细微之光带,此光带显现为直贯上面虚空。对彼注目而视,其光明与别物没有混合,而照射范围甚广。复次,于蓝色氆氇上,光带闪烁之明点,犹如宝镜面向下复,其光甚为明亮,此又显现为五五组合之明点。其上,于白色氆氇上,明点显现甚为明亮,其景况如上所述。黄色氆氇上,明点之显现境况同上。其上,红色氆氇上,明点亦如上显现。其上,特别明亮之圆色光带犹如华盖一样显现。彼乃为五智之行相,咸所作智之功能未得圆满者不会显现。此乃为四智结合之境界,亦称为金刚萨速之间隙道。彼时应忆念起不变金箸之殊胜方便。”

  Ⅳ.智慧融人于元成。此中分二:元成现理;元成之融理。

  元成之境界。上述智慧境界集聚于前述圆形光带内,成为与己无别之状态。自地之上,分别显现为本净之界,如晴空无云之状。同时下方显现忿怒刹土、寂静刹土、白性变化刹土。其下有不净六道众生之秽土境界等,犹如影像一般,一时顷现。此又皆是如悲心而显现广大无方之轮回、涅槃等。彼时,略住于自觉本净之地,由于认识自身体性,则从此之境中不再退转,忆念起如大力士射出之箭不复退转之教授。

  《日月合璧续》中说:

  “之后,于自身心识融入于光明,则觉受八种现法。彼时,则可见其下之报身忿怒相。八种现法如下:如慈悲显现,不偏于轮回、涅槃;如光显现,一切光明,于内清净;如身显现,所知不向外失;如智显现,一切境界均皆透明;如无二显现,自身之觉知安住于一境;如边际解脱状态显现,不住于任何边际;如不净轮回之门显现,轮回生源不曾遮灭;如清净智门显现,乃能联结于法性。彼时,若欲不再退失则应忆念如大力士离弦之箭不再复返的殊胜方便。如是,此本净之觉性,从本已有八种能现之功德,显现身、智、慈悲、功德、事业等皆是出生本性之义。设若无有上述支分之现法,则觉性成为断失、成为空洞,或者轮回涅槃之联系中断,那么决然不会有生起慈悲作摄授之事。轮回涅槃本面所现之分上,即使现在谁亦不应现起,因此乃是元成之现法未曾遮灭之功德故。”

  《珍宝聚积续》中说:

  “元成能现未遮灭,种种显现本性者,

  即显为诸大功德。即此能现有入门,

  显为则有八功德,六趣逃遁所自断,

  轮回绳索已断离,乃以慈悲绢索摄,

  显现四生之身形,慈悲摄授众有情,

  轮涅联结之功德,显为二分交杂相,

  无此轮涅则中断,成无有悟之过失,

  功德生法即如是。一切佛陀之自境,

  犹如身影之相随。故五光华能遍及,

  内之显分虽自明。五光现相从现门,

  能明功德未外失,无此众生之本光,

  成为偏向而省减;故由双运作联结,

  遂有自现大功德,全身结集成为一,

  三身亦住于一处,自体之身本性中,

  何处自现无差别,自体能明如身现,

  无此自体不可觅,诸身现如圆满身;

  所有显现非各别,乃是无别平等住,

  故现无别与无二,境界于内外各处,

  以大能遍相显现,无此本面乃各别,

  轮涅界限不联结,亦不能于自地解,

  成为无有转变过,故现能明功德相,

  一切所知自遍及,四境联结大境界,

  这是轮涅联结道,此无四道不联结,

  故在四智慧之道,在六道众生密道,

  现为四种境界相,或于顿时或渐次,

  于诸根门现为有,超越四边之污垢,

  能显功德不遮灭;边际解脱之现法,

  由元咸大自圆中,受用决定本净故,

  远离二边之智慧,此性自生而自现,

  故由边际解脱者,乃与自体相联结,

  无此不能得决定,成为违反因果过,

  离边解脱现清净;功德显现不遮灭,

  故生轮回之根源,则从不净起现门,

  现起现相不灭法。若是无此无迷名。

  此是不净流转门,三有轮回之因道,

  境界无遮而现起,无此乃无迷惑名,

  故示不净轮回门;如若具有妥噶智,

  以清净性表清净,能现境界各别道,

  于大清净智慧门,显现通彻三种相,

  无此功用不圆满,清净无垢智门中,

  为悟自体本净现。”

  由思维上述境相之关要,轮回涅槃于觉性体上之现起之理,由觉性分离之理,于觉性回返之理,觉性与轮回涅槃未联结而显似结相者,此等皆应领悟为如梦境一般。又显现净与不净各自支分未加掺和之理,由法身到色身,以及事业等之现理,对众生予以慈悲摄授法之理,自身体性于法身不动之状中出现身和智慧之理等等,要求了解诸大纲要之根本即在于此。诸具慧眼者,请仔细观之。本人亦于此等中领悟了宁提法要之要点。

  元成境界显生之时,士夫即起六随念、六神通、不忘失之陀罗尼、相续之禅定等出生十四种功德。这些随念在密续中是在六通后说的。此系按生起之理故提前而说,前面说的以往对上师、本尊和空行三殊胜境,若于何生信解,此时则可在自现中获见尊容,并予以授记。随念上师教授之后,除忆念自觉之见外。随之行,忆念修习之道,而人于定。在此自地静虑之状态中要禅坐五日,有些行者就在此证境中得到解脱。一些下等根器者,因随念生处,则得在白性化身净土中安息。彼时,解脱者随念之分,则是本净自地。上述境相,应忆念比如往昔故旧,不论于何处相逢,便能立刻识知之教授。

  《日月合壁续》中说:

  “彼时亦能显现六种随念,随念佛,便能睹见本尊之容;随念道,便能自在于中阴之法性;随念生处下等根器者,于自性化身净土而得安息;随念静虑,乃能于五日之内入定;随念上师教授,能得受用与自身境界成为无二;随念见,如与往昔故旧又再相逢,便能立刻认识。”

  关于六神通,《日月合壁续》中说:

  “上述境界显现之时,彼善男子,生起六神通。”

  六神通者,即:六根通;心堪能通;智慧自在通;智慧所见境界清净通;觉知不颠倒法性通;觉知不颠倒佛智通。每一种通中,又有六通,此等次第在以下讲说中还要详加分辨。

  六根通。此中有六,首为眼通。由水泡眼清净,眼睛不需开闭,便能看透一切事物。复次,肉眼清净故,能于五由旬之距离内,睹见一切隐蔽之粗分之物。能睹见四大诸洲连同须弥山峰中其中之一处;或有清净者能睹见二三处,殊胜清净者能睹见十处。

  复次,具有慧眼者,一次能睹见偈颂体文之百行偈句之义。清净者,睹见千行偈句之义;甚为清者,能睹见一万至十万偈句之义;殊胜清净者,能无颠倒地睹见千万、百万乃至无数偈句之妙义。复次,以本智慧眼,于同时睹见百处化身佛世界;清净者,能睹见八十万处世界;甚为清净者,能睹见九十万世界;殊胜清净者,能睹见九十一千万世界。复次,以遍知眼,于同时能睹见百处报身佛世界;清净者,能睹见五十万个世界;殊胜清净者,于同时睹见七十个无数量世界。复次,以遍知一切相眼,于同时睹见不可思议之报身世界;清净者,于同时睹见不可思议之报身世界;甚为清净者,于同时睹见不可思议之化身世界;殊胜清净者,于同时睹见无穷无尽之三身游戏世界。

  耳通者。谓由耳神通,能听见器物声音之上,又能听闻不现见一切有情之声音。清净者,能听清一千由旬内的声音;甚为清净者,能听清五千由旬内的声音;殊胜清净者,二十万由旬内的声音,由肉耳能于十万个由旬内听到恶趣之声;清净者,可听到非天之声;甚为清净者,能听到天界之声;殊胜清净者,能于同时听到不可思议的各部洲中众生之声。

  由解脱耳,能听到声闻和独觉佛之声。清净者,能听到菩提萨缍议论法旨之声;甚为清净者,能听到无数佛陀之声;殊胜清净者,能听到七个不可胜数佛陀之说法声。

  鼻通者。谓由神鼻能闻到不现见香。清净者,能闻到无生物之香;甚为清净者,能闻到无色法之香;殊胜清净者,能闻到虚空诸香。

  具足相好之鼻,于同时能闻到六道众生诸香。清净者,能闻到声闻和独觉佛之香;甚为清净者,能闻到菩提萨缍之香;殊胜清净者,能闻到佛陀之香。

  舌通者。谓由四大舌清净,得能尝神之甘露之味。清净者,能尝七干种甘露之味;甚为清净者,能尝空行母成就大甘露之味;殊胜清净者,能证得甘露流溢之勇士。

  近取清净舌,能尝庄严三昧禅定之味;甚为清净者,能尝到七千佛陀礼敬之味;殊胜清净者,能尝七十万个贤劫佛陀礼敬甘露之味。

  身通者。谓由极微尘之边清净,身能受用文殊菩萨之触。清净者,受用弥勒佛无垢身之触;甚为清者,受用千百庄严身之触;殊胜清净者,受用无边同类心轮之触。

  身垢尽,能受用过去诸佛密意之触;清净者,能受用现在佛密意之触;甚为清净者,能受用未来佛密意之触;殊胜清净者,能受用三世无别诸佛密意之触。

  意通者。谓由通常自净之意,掌握十种三昧禅定。清净者,可掌握百种禅定;甚为清净者,掌握千种禅定;殊胜清净者,掌握万种禅定。

  解脱色边之意,能改变四大之各自功能。清净者,能够转移有情随顺之处;甚为清净者,能改变六道众生之趣道;殊胜清净者,能夺取声闻和独觉佛神变之力。

  如是六根之神通,分为眼通六、耳通三、鼻通二、舌通二、身通二、意通二,共计十七种神通。每一种神通,又各配四类,乃称为根之六十八通。归纳之则为六个根本。复次,此时如果认为离弃身语意三,而别无白相,若说显现前述神通,则不应理,上仅指诸根质碍清净,故应正理。过去身口意三门因为受到云雾一样遮蔽,觉性犹如日轮因受到遮盖,故不能见神通等功德,如日毫光之状,显现而有。现在如云散日现光明,三门消失各自遮盖部分得以清净,所以,以上称为各根之神通。此乃于清净果上安立所净污垢之名。彼若不清净,此则不现,就其成立联系之分而说,实为三门之净果,或称为离系果之功德,故予以承许。此点至为重要,故详述之。

  复次,心堪能通共有六,即:原先耽著得以清净心之见知清净通;后生起的迷乱消失之见知清净通;应化众生智慧圆满见知清净通;不显现为道之见知清净通;众生圆满见知清净通;解脱根颠倒心之见知清净通等。

  其中由于原先耽著得以清净的心之见知清净者,能忆念往昔的几百世;尤其清净者,能忆念千世;甚为清净者,能忆念十万世;殊胜清净者,能将七十二万之宿命,如同将新鲜橄榄置于掌内一样而能忆念清晰。

  由以后生起迷乱消失见知清净通彻,能得知以往受生时身之实相;清净者能见知者知彼时之语;甚为清净者,能见知彼时之心;殊胜清净者,能对其三者之实相在同时则能见知。

  由应化众生智之圆满见知清净通者,能知其他众生数十万之身相;清净知彼之语;甚为清净者知其心;殊胜清净者能于同时见知三之实相。

  由于见不显现为道心之见通者,能于同时了知三千大干世界的无数极微尘;相清净者,能于同时如实了知尽所有数众生之识外驰之数;甚为清净者,能知情器世间自性;殊胜清净者,能知法性空性之义。

  由觉知众生白性圆满清净通者,能于同时了知前世受生之风如何散动之数;相清净者,于同时了知不善心散动之数;甚为清净者,能了知善业之数;殊胜清净者,能于同时了知善与不善两者之数。

  由解脱根颠倒心之见知通者,能知自己前生前世受生时,其处之性实相;相清净者,能了知别人前世之生处;甚为清净者,能了知自己身、语、心的所行境;殊胜清净者,能于同时了知自己和别人之前生之生处,以及身、语、意之行动状况。

  如是心之堪能六通,每通又有四通,计有二十四通。

  复次,智慧自在通,又分为六:即心通、句通、想望通、意度通、生通、离性相智觉知清净通。

  心通者。谓因离妄心,乃于顿时觉知白心之性相;其相清净者,能觉知别人;甚为清净者,能觉知白他;殊胜清净者,能无遗留地觉知一切。

  句通者。因具有远离词句之觉知,能于同时觉知一切经藏之词句,其相清净者,能无颠倒地领悟这些佛典之义;甚为清净者,能觉知彼等之证果和解脱之地;殊胜清净者,能觉知彼等各别流转。

  想望通。因有离想望之般若觉知,能知诸法之本性;其相清净者,能觉知受用于彼的补特伽罗根器之利钝;甚为清净者,能知根器解脱之地;殊胜清净者,能知根器之共业之现象。

  意度通。超越意度智慧之觉知,于胜观中能了知一切法之总义;相清净者,能了知自利;甚为清净者,于胜观中了知总的和己身二者;殊胜清净者,能了知超越语言文字之胜义。

  生通。因有断除生死流转之智,了知轮回一切法之因;相清净者,由彼为缘了知一切烦恼者之性相;甚为清净者,了知彼等之世及性相;殊胜清净者,能了知从彼等解脱。

  离性相智了知清净通。具有离性相智之了知,能知自心之动量;相清净者,能直观了知心之性相;甚为清净者,能了知众生心动;殊胜清净者,能于同时了知三世众生心动以及了知分别心、五分别心、心之差别等。

  以上诸通,总括之,共有二十四通。

  复次,于智慧了知清净显生六通,即:法界智现前之通,能于同时知来世众生之生处;大圆镜智通,能知前世生处;平等性智通,乃知今世生处;妙观察智通,能知未来众生之死;成所作智通,能知前世生处;无住智之清净了知通,乃能了知现世众生之死亡迁转。

  复次,出现法性无有颠倒了知之六通时,则白利能得究竟,而受用利他之行。

  复次,由于证悟诸法离戏论通,能于同时了知地狱之诸生处,于此能化现几十万尊化身。因证悟无相之法性,能了知饿鬼之生处以及痛苦、寿量、业力、业力之边,对彼众生发悲心,能化现三个无数量之化身。于自性光明中证悟诸法,能了知畜生趣之生处、痛苦、寿量等,能各白化现五个无数量之化身。因证悟诸法平等,了知人趣之生处以及痛苦、寿量等,能化现一百个无数量化身。因了悟诸法皆无我,了知非天趣之生处等,能化现九万九干个化身。因了悟诸法远离言诠,能了知天神趣之生处、死亡转堕等痛苦以及寿量、业力、业力异熟果等,能化现九百九十万个化身。如是以上共有六通。

  佛遍知不颠倒智共有六通,即:于三昧禅定中安住圆满,无颠倒了知实有法之本性;体性身圆满,了知三身收摄境相;佛智于智慧中圆满,能于同时了知先前神通;所作于事业圆满,化身三十六事业而得究竟;法性无碍智通,能了知一切所知所有之量;相本净智通,能无遗留地将法和法性之自性等使之现前,共为六通。

  如是一切通,共计一百三十四,简括为三十六,再简括之,乃为六通。

  关于无忘陀罗尼,《日月合璧续》中说:

  “彼时,无忘陀罗尼在自己之相续心中生起,先前一切法,能于同时现于自己之相续心上。如是,先前未了知之一切法亦能起现,此乃称为法,陆中阴。”

  关于恒常三昧禅定,《日月合璧续》中说:

  “恒常三昧禅定于自相续心中自然而现起,绝不会生低劣分别之心。”

  (寅)以根器之次第集摄其义。此中有二:根器之详细差别;详述各自本性。

  工.根器之详细差别。根器之差别,共有二十一种。

  《觉性白起续》中说:

  “根器共有三种:即上根,中根,下根三等。”

  上等根器又分为七品,即上根下品,上根中晶,上根优品,上根上品,上根殊胜品,上根顶端品,上根究竟品。此乃上等根器之差别。上述根器,各有了知,各有智慧境界,各有领悟之准量,各有生起之境界,各有领悟之时,各有了别之见,由各自境界而能坚固。

  中等根器又分为七品,即中根下品,中根中品,中根优品,中根上品,中根殊胜品,中根顶端品,中根究竟品。上述根器各有显现生起智慧之准量,此为中等根器之差别。

  下等根器又分为七晶:下根下劣品,下根中品,下根优品,下根上品,下根殊胜品,下根顶端晶,下根到端品。

  Ⅱ.详述各自本性。此中又分为三:总述解脱与迷乱之理;分述诸根器之解脱;以收摄次第而收其尾。

  总述解脱与迷乱之理:于此,显现诸法性之时,能自认识其本面者,则由根之二十一次第而得解脱。未认识者,由此出现迷乱之次第,即从往昔本根显现而生起众生迷乱之相。

  《日月合璧续》中有对二十一根器差别所作之阐述:

  “由于对显现未纳入自己之心知,以往未受上师教敕者,对中阴显现产生惊惶、畏惧、滞阻、害怕、感觉消失等,又如取著轮回近取流转,使对二十一根器差别产生迷乱。”

  迷乱情况如下:

  下根下劣品,乃有七种迷乱。中根下品迷乱于无境等七种迷乱。上根下品迷乱于相等七种迷乱,中根下品迷乱于无境迷乱等七种。下根下品能取迷乱等七种,共为二十一种。很明显,由于常住上述情况而成。

  《觉性自起续》中说:

  “众生对中阴之迷乱如下:有的迷乱于现相,有的迷乱于觉受,有的认迷乱是相续不断毫无间隔,有的迷乱于所缘境,有的迷乱于皆无所想,有的迷乱于想望,有的迷乱于对境,有的迷乱于无境,有的迷乱于要义,有的迷乱于无明,有的迷乱于外缘,有的迷乱于假立,有的迷乱于我,有的迷乱于不认识,有的迷乱于执取,有的迷乱于无执取,有的迷乱于想,有的迷乱于因,有的刹那间迷乱,有的迷乱于征相,有的迷乱于色等。因中阴境界众生之意乃有二十一种,迷乱之景况亦有二十一种,均有境界圆满起现,又每种迷乱皆各有其境界出现。此为详述中阴之迷乱。”

  分述诸根器解脱之情:总说虽然指示刹那间禅定经多少昼夜,但皆摄于此二十一种根器之解脱之中。上等根器于三刹那间可得解脱,第一刹那见到白现,第二刹那分辨差别,第三刹那于分辨上即得解脱;。对此,上根究竟品于三刹那而圆满,立刻即于本净境界中而得解脱,其余六刹那的三刹那为所作圆满之三刹那,其禅定之日多少,有其多种,密续中有详细的讲述。中等根器者于四刹那而得解脱,第一刹那为起现白现,第二刹那乃知为本有妙色(妙光),第三刹那安住于心知上,第四刹那由安住知上而得解脱。下等根器者于五刹那而得解脱,第一刹那为现起白现,第二刹那人于分别计度,第三刹那乃知为自现,第四刹那安住于知上,第五刹那由安住而得解脱,此皆为所作圆满之刹那。至于禅定之天数乃按密续之讲述而行。有些人将刹那与禅定二者混为一谈,是将明了支分和未了悟界混在一起。刹那者,乃领悟智慧之支分;禅定者,安住禅定之支分,将一刹那归纳为三种而不相违。分为一种和五种亦不相违,这只是认识领悟到解脱程度之时外,别无什么迷乱之处。关于禅定,除密续中各别讲述的支分外,别无什么分摄多少之分。应该理会,禅定乃由刹那所系缚。若将此不分清楚,即各支分混到一起,乃犯过失,使人迷乱,此为重要之要点。对彼之定解,应从密续而领悟之。

  《觉性自起续》中说:

  “上等根器者,于三刹那间证得从佛身到化身,即自然而生。复次,第一刹那间,总聚相之境界遮灭后,另一刹那间生起元成境界,还有一刹那间即了知本净之真谛。复次,化身不是由本净之地而生,而是于道中获得一切真如性灌顶,喻如流星消逝于空中之景况,从彼流星发出的光亮中,化现化身,乃作饶益众生之事,其利生之事于三日内,则能办咸。”

  上根顶端品者,一昼夜安住于中阴界,乃于智慧和合境界中,见到自现境界。此后从我眼现二种智慧之火,降诸武器,烧毁一切境相,境相灭而不现。于中自己心觉醒,照见白境,于元成之地中,获得决定,其景相又若流星,亦应了知。

  上根殊胜品者于二昼夜内证得佛身。彼于一昼夜间人定,睹见总聚相之境界。复次,从自己心间现出一轮智慧太阳,其光芒照射十方,每一光芒顶端,各显现一尊如来佛身,行者觉知一切光明照射之处,皆为身之本性。复次又于元成境界获决定已,其化身于七昼夜能作饶益之事,其景况亦若流星。

  上根上品者,于三昼夜间,安住于中阴界,于一昼夜间人定,睹见总聚相,对此获得定解,于智慧之光明境相中,现起自己所现明分。彼又安住一个昼夜,第一夜睹见光明,第二夜睹见身,睹见其身为大粗分相,对彼而生起信念,则决定获得元成之地,应知其景相又若流星,其化身于十一昼夜示现饶益之事。

  上根优品者,于四昼夜安住于中阴,彼于己身前睹见五个总聚佛身光团闪现,由此自身习气得到觉醒,乃于东方总聚佛身光团安住一个昼夜。如是于四方之总聚相各安住一个昼夜。之后,一定获得元成而证得佛身,其化身于十四昼夜间示现饶益之事。

  上根中品者,于五昼夜间见到真谛,其境相如下:于四昼夜间安住于总聚佛身光团,一昼夜安住于智慧境界。复次,于自己心间现出状如马尾之光绳,彼从空中直射而至。自己的眼对彼注视不动,得见空中有一大的总聚相,闪闪发光,对彼产生极大信念,心想此乃自己所现,更生信念,此名为子人母怀之秘诀。之后,以自己觉知与彼相融合,此名为不变金箸之秘诀。后又安住于彼中,融合于本净之地者,此乃名为不退失如大力士离弦之箭的秘诀。其化身能于二十一昼夜作饶益之事。

  上根下品者,六昼夜间受阻,于总聚相受阻四个昼夜,于智慧境相和法界受阻一个昼夜。此后,于自己双眼内闪现两轮智慧宝镜,闪闪发光,放出无量光芒,一轮化作总聚佛身光团,停留于自身;另一轮化作一个大总聚相,停留于自身之前。此刻,获得定解而成佛。其化身于二十五日内能作饶益之事。

  中根者,于第七日获得定解,于五昼夜间安住于总聚相境界,一个昼夜安住于法界,一个昼夜安住于大圆镜境智。复次,于自己心间显生一尊佛身,由彼又显生无数尊佛身,光芒照射,自己觉知觉醒,成就大力,其景况亦状若流星。其化身于二十六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中根顶端品者,于八昼夜受阻,于总聚相受阻五个昼夜,三昼夜间安住于四智慧境界,于自身上方睹见化现出有各种智慧佛身,由彼获得定解,其景况亦若流星。其化身于第二十七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中根殊胜品者,于九昼夜受阻,五昼夜受阻于总聚相,其智慧受阻四个昼夜。之后,获得定解,凡所现一切皆能了悟,犹如明镜,由此而得到坚固。其化身于三十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中根上品者,十昼夜内受阻,于总聚相受阻五个昼夜,于智慧境界受阻四个昼夜,于元成境界受阻一个昼夜。悟到彼等佛身皆为无二而得成佛。其化身于三十一个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中根优品者,于十一昼夜受阻,于总聚佛身光团受阻五个昼夜,于智慧境界受阻五个昼夜,于元成境界受阻一个昼夜。此后获得定解,睹见一切境界皆显化为光宫,遂即获得定解。其化身于三十四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中根中品者,于十二昼夜受阻,于总聚相受阻五个昼夜,于忿怒刹土受阻一个昼夜,于智慧境界受阻五个昼夜,于元成境界安住一个昼夜,获得定解而得坚固。其化身于三十七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中根下品者,于十三昼夜受阻,于上下总聚相受阻六个昼夜,于智慧境界受阻五个昼夜,于元成境界受阻二个昼夜。之后,凡有所现,均睹见为如明灯光轮闪现,遂得定解。其化身于三十九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中根究竟品者,受阻十四昼夜,彼于上下总聚相受阻六个昼夜,于智慧境界受阻五个昼夜,于元成境界受阻十三个昼夜。最后,得见自身境相而证得成佛。其化身于四十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下根顶端品者,于十五昼夜受阻,彼于总聚相和智慧境界中受阻之情同上,于元成境界安住一个昼夜后,最后得见自现相而得坚固。其化身于四十三个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下根殊胜品者,受阻十六昼夜,彼于总聚相和智慧境界受阻之情同上,于元成境界安住五个昼夜,最后睹见自现相而证得坚固。其化身于四十六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下根上品者,受阻十七昼夜,彼于总聚相和智慧境界受阻之情同上,于元成境界安住六个昼夜,最后又得见白现相而得坚固。其化身于四十七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下根优品者,于十八昼夜受阻,于总聚相受阻六个昼夜,于智慧境界受阻八个昼夜,于元成境界安住三个昼夜,最后得见自现相而获得坚固。其化身于五十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下根中品者,于十九个昼夜受阻,另于总聚相受阻十二个昼夜,于智慧境界安住四个昼夜,于元成境界安住三个昼夜,最后得见白现而成佛。其化身于五十三个昼夜能作饶益之事。

  上述众生之诸根性,皆能登人佛地。彼等之中阴境界,亦皆如梦。

  彼等之时,其解脱法重要之秘诀有三:一为法性境界要知其为自现,此乃为子人母怀之秘诀;一即于此知上,须臾安住本性三昧禅定不动,此乃为金箸般之秘诀;于安住上,从自地本净中解脱,永不退转,此乃为如大力士离弦之箭的秘诀。以上秘诀,应当回忆。

  复次,以上等根器者为例,第一刹那于总聚相受阻,第二刹那生起元成时要能认知,即住于知上。第三刹那见到本净真谛而得解脱,乃至未融人于法界之间,于彼人定三个昼夜,其状如流星发光一般。此后由觉性而生起化身,亦只是自现境界中作利益众生之事。复又融人于本净,犹如流星融人空界中一般。

  复次,只有元成之地的大悲,才能作本性元成利生之事,而于本净之地则不能直接化现化身,因为法身是超过有为造作之地故。在这些昼夜,是从所住三昧禅定原有住时之支分来计算的,至于各种根器各自解脱,于本性禅定中人定三十或四十个昼夜等,最后于五十三个昼夜间才起现化身,而作饶益之事,最终才人于法界。

  此后证得解脱已,乃至未融人法界之间而起现化身,于其各个昼夜安住后始融于法界。

  以收摄次第而作结论:先是显现元成境界,这些又复融人于觉性境界中,犹如晶体之光融人于内。

  《珍宝聚积续》中说:

  “游戏妙用有八融入,元成不定之本根,其功德相有如是。”

  《觉性白起续》中说:

  “喏!朋友,于元成境界中自己本性,化为力量,见到真谛之时,有八种融入应当认知。即悲心融入于悲心者,犹如夕阳之光;智慧融入于智慧者,犹如子入母怀;光明融入于光明者,犹如彩虹消于长空;身融入于身者,犹如宝瓶之身;无二融入于无二者,犹如河流入于河流一般;边际解脱融入于边际解脱者,如虚空融于虚空一般;清净智门融入于体性本净者,如同狮子盘踞雪山;不净轮回之门融入于清净智慧者,如同牛毛帐篷绳子收集一起。”

  如是八种所融者融人之时,觉性犹如无瑕之晶石安住于唯一本净之内界,诸认识者则唯是住于法身安乐境界旋转之时也。

  (4)于转生中阴业力之相续,犹如在断裂之水渠中间架设渡槽一般之秘诀。此中分甲、乙二项:(甲)安息于白性化身净土之情;(乙)详述转生中阴。

  (甲)安息自性化身净土。大圆满之秘密宁提法要中详述二十一根器中,下根之下劣品者,于投生中阴,如梦境一般出现业道,又由法性谛实加持之力,使其往生于本性化身净土,遂不经中阴境界而成佛。

  《觉性自起续》中说:

  “观见真谛之众生,虽于心中未开悟,

  能往十方化身界,安住而得究竟脱。”

  《觉性自起续》中又说:

  “下根之下劣品者,安住二十昼夜后,于元成境界中出现道路,于不净轮回之门出现道路,安住于十方化身净土,遂不经中阴境界清净而得佛身。”

  《日月合壁续》中说:

  “如是见彼下根器,或者显现中阴界,

  或者不显此为何?此现乃如本师说,

  寻常习气已尽除,往生本性化身地,

  故无中阴而咸佛。”

  彼等净土之本性,所现乃与报身形相相似,四方由寂静尊各别围绕其中心,由自己前方视之,有忿怒尊刹土,此乃由于普贤金刚持之加持而起现。

  《觉性自起续》中说:

  “距此东方世界,有一名为现乐世界之刹土,彼为化身之净土,为化身佛金刚萨埵等众如来佛祖灌顶得胜之地,彼处无量宫之功德不可计量,此复如下:四座大门由水晶石砌成,门旁有五种珍宝之牌楼,所有大地皆由水晶石铺成,极为如意庄严美观,具足楼梯和窗牖,四方有四大轩,太阳由空隙射入,照射于水晶石宝宫之上,白日五色彩光,灿烂夺目。无量宝宫之外围,有流淌八功德水之水壕,患者饮用此水,可治病益寿。彼之外围,有八座宝池,池内有各种飞禽,鸣声悦耳,此复如下:有称为鸟王之金色黄鹅,还有海鸥、嘎德神鸟、孔雀、会人语之鹦鹉、杜鹃、共命乌、舍利鸟等。呜声悦耳之鸟类,计有八万之多,复有种种悦意之禽鸟如苍鹫、戴胜鸟、哇布神鸟、其呜声若银铃般的神鸟、智德萨神鸟,具有金质金刚之色。这些禽鸟之毛色,绿者如松耳石色,白者如海螺,红者如珊瑚,蓝者如帝青。如此妙音悦耳之禽鸟,其数量多至不可思议。”

  彼之外层,有七种宝石筑造的城墙。其中央有七种宝石建造的讲经宝床以及坐具等。在彼宝座上,化身金刚萨缍,乃于黄昏时分,为众眷属演讲显乘教法,夜半宣讲外密之法,黎明宣讲内密之法,午时宣讲无上大圆满果法。如是,每一昼夜各讲四座法。于彼净土安住之众菩萨均为一度受生菩萨,年寿达五百五十岁。在彼刹土,所需饮食,心中稍加思念,即可满足。彼处没有疾病,倘或有之,饮用八功德水,病可立除。彼处尽皆以各种鲜花广大供养于化身佛陀。

  无量宫四侧,有四座珍珠建造的宝塔。塔与塔之间,系有銮铃宝珞绳子,作为联系,为风吹动,发出各种美妙之声。四方有各种绫罗制成的飞幡四面,风吹幡动,散发各种异香。彼无量宫乃有如此不可思议功德。彼无量宫,位于距此东方之超越五百由旬之地。生于彼净土之众菩萨者,其受用与三十三天诸神相同。东方化身佛刹土之景况,亦和上述之景况相同。

  距此之南方,是化身佛净土,乃为具吉祥之刹土。彼处,建有黄金砌成的四方形宫殿及牌楼等。四侧建有宝塔,四旁飞幡高悬,四角有四个大轩,有七座宝池,内有各种神鸟。还有八功德水,以及围墙,其讲经宝座及宣讲教法情况同于前述。住于彼净土之菩萨均为一度受生之菩萨。宝生如来佛之化身净土,有如是等之功德。

  复此,距此西方,有莲花积之化身净土,安住有阿弥陀佛,其净土具有与前述净土相同之功德。

  复次,距此之北方世界,有一净土名为大宝庄严,彼处安住有化身佛不空成就如来,其无量宫之功德如下:有蓝宝石砌成的四方形宝殿,四角又有明亮的大轩,太阳于彼处照人,蓝光照满殿宇内处。所有大地均由蓝宝石铺成。其外围流淌有八功德水,触之则感到舒适,饮之能消除诸病。

  彼之外围有七座宝池,池内住栖有各种禽鸟,鸣声悦耳,其中有称作鸟王的金色黄鹅,还有海鸥、嘎德神鸟、孔雀、会学人语之鹦鹉、杜鹃、共命鸟、红脚鹬等,鸣声悦耳之鸟计有八万之多。另外,还有许多悦意之飞鸟,诸如苍鹫、戴胜鸟、哇布鸟、鸣声如铃的神鸟、智德萨神鸟,其形如金质金刚。这些禽鸟之毛色,蓝色者与松耳石色一般,白色者形如海螺色,红色者似珊瑚色,绿色者宛若绿宝石之色。以上飞鸟,令人神往,鸣声悦耳,不可思议。

  彼之外围,建有七种珍宝筑造的围墙,其中央陈设有红宝石砌成的讲经宝座及坐垫。彼处,不空成就佛于黄昏时分传授教授,夜半宣讲灌顶之法,黎明时教授行持之法,午时传授见修教法。彼处,每个昼夜举行四座法,使众眷属皆得心灵解脱。彼处所住之菩萨均为一度受生菩萨,年寿可达百万岁。于彼净土,所需饮食,一经思念即可满足。彼处,没有因涎分所致疾病,没有因气分所致病患,亦无因胆热所致之病,也没有因和合所致疾病。彼净土中,皆以各种鲜花广大供养化身佛陀。这些菩萨身形全为绿色,其乘骑也全是绿色,均为童男童女之身形。彼等菩萨皆是远离一切贪欲,悉皆欢乐,悉皆无有寻思之心。彼净土中,没有三种形相之众生,无六意,无六烦恼,亦无无明四缘。没有与无明相应之心,均皆远离寻思心,此为无量宫眷属之功德。四侧有四座高大的水晶石建造的宝塔,其上有以璎珞串成的銮铃,风吹铃动,发出各种悦耳的声音,日光照射于宝塔,塔身被五色彩光环绕。四侧有四面孔雀翎制作的飞幡,微风吹来现出种种悦意妙色。彼无量宫有如是不可思议之功德。位于距今北方五百由旬之地。生于彼净土之诸菩萨,乃与色界诸天神受用相同。北方化身佛净土之景况,与前述相同。

  彼净土对面空中有化身忿怒尊之净土,彼处有大寒林,名为“火山爆发大寒林”。彼处之无量宫,其庄严景观如下:彼处四方形颅骨殿宇,以枯颅为基,润颅为墙,以带发颅盖为顶,其宽度与高度不可计量。钉以天铁之钉,山坡流淌热嘿达水。以日月为柱基,以鲸鱼嘴制作柱和斗拱,八大天神为梁,以大胜为椽桶。白昼起狂风,夜晚燃大火。

  彼无量宫之四侧,有人皮制作之华盖,五位仙女起舞,大地血浪滚翻。无量宫之内薄伽梵迅努保吾道丹,虽心意寂静不动,而显现为忿怒之相,无数的空行母以及忿怒神众围绕于前后,此亦复如下:所谓布尔那空行母以及螺喉大梵天,月光童子以及眷属之空行母,长发单髻六仙女以及彼之使女十四,仆妇五十八,役属一千零六十六万等,有不可胜数之空行母围绕。薄伽梵之心部由己身显化之无数尊金刚手等,无量忿怒神众眷属围绕,尚有胜喜金刚等无数人之眷属围绕。为彼众眷属说无上密乘之教法解脱,成为寂静化身菩萨。但彼等神众,均具有忿怒皱纹。如是前后围绕共与不共之眷属不可胜数,各种仙乐、神舞以及宣讲佛法之声不绝于耳。

  复次,又说下等根器之补特伽罗欲想游历五净土,受生亦于刹那间化现,然非此经之意趣,因与彼净土所有之天神均为一度受生菩萨之说亦有违。又说,其寿均在五百岁。

  《阿底庄严》中说:

  “五百年可证得定解地。”

  如往生于各净土,其年寿将要更长。如此,应如《注疏广论》中所说,往生何土,由其相续成熟后,于眼前空中,则得见娑婆重叠之忿怒刹土,由彼加持,净治所有所知之障,乃于本净之地,现证菩提。关键在这一要点上,应当珍重,很好判别。

  (乙.)详述转生中阴。详述转生中阴共有二十个名目,即:流转、释名、形相、神通、变化、寿量、颜色、头朝向、是否蓄积业力、业力征兆、名目异名、身量、生处、威仪、光、缘分、后世之身及烦恼、投生何界、投胎前之征兆以及作比喻而为表诠等。

  流转者:谓生死流转之差别,犹如水车。舍弃前世之身和境界,而流转于转生中阴,之后,又进入后世。当人中阴境界无数次流转时,各自之意生身如梦境一般,不能坚固无有障碍,虽舍弃粗分四大,仍但念为有者,因系其种子分在阿赖耶中而现起的,遂具有三有名和四大种名二者之身。

  释名者:谓由于有多种业力生处和受苦乐等故名为有,前生已灭,尚未取后身之间,故称为中阴。

  形相者:谓形相者,于中阴流转之时,其前半仍为前世形相。因前世之习气接近将尽,另一半则显现后世当生之身和服饰等,是由后世之习气将起之始。

  神通者:是属于有漏通,三千大世界一切情器,能于同时显于根境之上,此乃由前神通门而引起也。

  变化者:谓心欲想何处,一刹那间即能到达,是为意疾速之神变。可飞行于空,识能人于粗分、细分之内,如针眼、一根马尾毫毛、头发、山崖、鸡蛋等,除胎宫、金刚座外,其余皆能穿行。此皆由从前述见报身神变而出现。这些犹如梦境,于一刹那间即消失。此后,则显现其他境界,而不能常住。

  寿量者:谓受生之二十境相,经七昼夜间等。七昼夜之后,由忆念前身已死,即于彼时死,由忆念生故即复生。七七之期未尽之时,乃住于转生中阴中。有的于第一七期完结时即投生,有的于第二七、三七、四七、五七等投生,最长者乃为四十九日。

  颜色者:谓后世于何处受生,则显现何种颜色。受生于天趣、人趣者显白色;受生于非天趣和畜生趣者显黄色;受生于饿鬼趣者显紫色;受生于地狱趣者显紫黑色。此皆由见上述法性颜色而生。

  头部朝向:谓受生于天趣和人趣者,死者头上斜;受生于非天趣和畜生趣者,死者头部横向;受生于饿鬼趣、地狱趣者,死者头部呈下视之状。

  是否蓄积业力:谓蓄积业力之别,显现粗分者,已现行不蓄积业力;细分者,为无记性,即在其前和后的近取之总体上才蓄积业力,但这亦如梦境。

  业力征兆者:关于善恶业力征兆,作善业受生于善趣之众生,心识清晰;作恶业受生于恶趣之众生,心识昏沉。

  名目者:名目之别有四。其一,细分四大习气之身躯,虽无粗分之粗,但仍有现似而有者,乃即三有血肉之躯。其二,以香为食,随业力而流转,为乾达婆受生。其三,其身处于前世之身已死,后世尚未受生之际,于中阴境界,作为近取五蕴联系之身。其四,身与诸根器虽无粗分之相,但见业力和习气之根器俱全,而且是无碍的,其因是由何处配合四智之作用而起。

  身量者:谓业力清净者,显现为十六岁之身相,业力不清净者显现为八岁之身相。其因是由见元成境界而起。

  生处有四生处者:属于化生者,与神相似,乃有光和神变。如与地狱相似,于七七四十九日受猛烈的生死之苦。

  显乘经典中曾说:

  “地狱以及天界神转生中阴皆化而生。”

  其因是由见前化身境界而显起。

  威仪者:谓由于法性之力消失,往昔贪著之习气生起,对以往所造之业而生喜好,其因是由惊怕法性中阴而起者。

  光者:关于光的差别,业力清净者于一由旬距离内光点明亮,业力不净者光点暗淡。其因是由法性本光明亮而起。

  缘分者:关于后世业缘之差别。后世如受生于善趣者,自觉将会遇到善业之境相,如受恶趣,自觉将遇到受用恶业之境相。其因由于对法性境界执喜执忧而起。

  后世之身及烦恼者:关于后世之身及烦恼差别。由嗔恚,出现受生于色界之业缘;由贪欲,出现受生于欲界之业缘;由愚昧,出现受生于五色界之业缘。其因由于错乱法性境界而生起。

  投生何界者:关于三界中投生何界之差别。因色无白相,属五色界,因四名蕴为相续心之所依,其法相似故。四名蕴细分,乃种子分之四大种在阿赖耶之上,由此而生。其因为见法性幻境界而生。

  后世投生之征兆:谓身处中阴境界寿量已满,将要取后世之身时,由业风所引入于母胎,投生于天界生处或母胎者,其自觉身如居于天宫或诸楼阁。如受生于非天趣者,自觉如居于旋光轮中央或在雨中而坐。如投生于人胎,自觉有特别寒冷之感觉,其身形不健全。如感到在天昏暗之中央而坐,则为清净人身。自觉于人群嘈杂之处而坐,将投生于人身珍贵之胎。如投生于恶趣之畜生趣,则感到于迷雾或大棚中而坐。如投生于恶鬼趣,自觉于可怕的悬崖或空谷中而坐。如投生于地狱趣,转生中阴则直接投生不现中有,气绝命终和受身乃是同时而有。是等之因,皆由对法性境界不生胜解而生。

  比喻者:如草能引火, 己身习气能持胎门。如淤泥能陷珍宝等相似,轮回能执取清净智慧。如罗网能套扣飞鸟一样,母胎能执持转生中阴之众生。

  关于上述之二十类别,在《日月合璧续》中说:

  “所谓转生之中阴,轮回流转道之首,

  况状犹如水车转,丢弃自身血肉躯,

  现为幻化意生身。离弃质碍为二名,

  往昔心知境界灭,后矽尚未得受生,

  生何种性尚无定,正是时隐时现时,

  刹那暂住之中阴,彼之身躯之形相,

  显示往生于何趣。后生何世何形状,

  只有常住后生形,才戍六趣各别相,

  欲界外器之世间,有情自用觉和明,

  随所受生之情器,则于斯时而明显。

  具欲情器明晰显,五才根肢体皆具足,

  一切事物无阻碍,山崖等处能穿行,

  比其他寿为七期,七七四十九昼夜,

  此即彼之寿命量。天趣人趣为白色,

  非天畜生为黄色,饿鬼之光如黑烟,

  地狱形若枯树干,抑或黑羊毛飘散。

  畜生趣若血滚翻,非天趣如白雪飘。

  彼时头向如下述:天人二趣向上斜,

  非天畜生趣头横,饿鬼地狱头向下,

  此皆后世受生力,转生中阴随业走,

  造业与否有此兆。并非无有异熟习,

  才与中阴因相合,诸习气等积此上,

  彼时心识现此兆。谁若业力清净者,

  心识亦皆得清晰,故尔不净不清晰,

  皆由善恶业所生。此皆中阴之异名,

  如是等情应求知。四名积合之自性,

  投生中阴血肉躯,以及幻身寻香转,

  转生中阴联结蕴,无有形色具众根,

  无碍无阻随处行。如是中阴之身量,

  或若八岁之孩童,抑或十岁之身量,

  具如梦幻之身形。彼之生处有四生,

  显现化生身躯者,乃为天趣和地狱,

  皆由化生而受生,而其行性中阴界,

  由于往昔耽著业,随其后乃而转入,

  故意随念有此法。复次彼等之光量,

  耽于往昔习气小,此之光量所照射,

  一由旬内白光显,受生天人之二趣。

  具习气者光昏沉,皆因彼之善恶业。

  由善业受胎如意,由恶业具有习气,

  则不中意处投胎。内外二身之相连,

  自力嗔恚因所生,如是若由贪欲缘,

  后世受生之境界,受生之界共有三,

  四名蕴身未遮灭,不受后有中阴身,

  四名蕴咸已身躯,此不复显血肉身,

  乃将受生无色界。后世受生临近时,

  显现下列之境相,形若旋轮或雨水,

  如是寒冷或昏沉,或众聚处多嘈杂,

  抑或天宫或楼阁,或者小屋显于前,

  如若投生恶趣者,或有茅棚显于前,

  抑或空谷眼前显,皆为入胎之征兆。

  欲想举步而昏迷,阻碍滞留境相生,

  彼乃如草招引火,又若淤泥陷诸物,

  飞鸟随其欲望力,却被陷阱网所拘,

  不由自主贪网系。”

  如是而说,以上要点,至为重要,特别详述。

  以上是《句义宝藏论》实际修持密王宝宫,为金刚处第十之广讲。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