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句义宝藏论广讲:金刚处第七 指示境要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隆钦燃绛巴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讲说智慧在何境上此分为三: (一)总说境要;(二)分说炬光要点;(三)抉择界觉之关要。

  (一)总说境要

  外境为虚空空间,内境.为法界清净之二炬光。此二是明现在觉性连环链现出之境上。

  《声应成续》云:

  “界有内外之分别,外者认为无云空,

  内界即是炬光道。”

  由于觉性专注于外境虚空,故现起彼之清净空明之证境,与之相应此则说为虚空。

  《声应成续》云:

  “彼之境要有如是,则在无云外境空,

  住瑜伽空之鸟道,要不离彼乃法性。”

  《集经》云:

  “此义为何应观虚空。”

  《中品般若经》云:

  “欲修般若智慧度,故应修虚空瑜伽。”

  《大虚空续》云:

  “瑜伽住于空鸟道,空即空寂无有生,

  故无生即如虚空。”

  《声应成续》云:

  “显观对境之性相,蔚蓝色之天空中,

  光与颜色及法界,明现五智之自现。”

  如是于外境太虚之空中显现内境法界者,此则名为“现空无二之界”。

  《大虚空续》云:

  “内外皆为法之界,而是清净所行境,

  佛与有情无二别,岂能由业来改治。”

  如是应观境为虚空,空为法界相,法界之范围内把觉性连环链安然不动而置观之,即是大圆满法门所专注的目标,直观现实之本面,则承认此为所谓“界觉无二之密意”。

  《秘密无字续》云:

  “永不受生现证圆满佛,方能观见无境清净空。”

  若说观待何法方可能见,只有知道看法和视法方可能见,此在下面再说。

  (二)分说炬光要点

  分说炬光要点有三,即加行、正行、结行。

  (土)加行。一般来讲,舍弃世俗,隐居静地。具体来讲,在三七二十一天中舍弃一切世俗之事,严格闭关,供奉上师与空行本尊,尔后人修“措嘉阿底之黑关引导”,要在充满黑暗和密不透光的禅房之中,一个人以三不动法而闭关。

  《声应成续》云:

  “依修炬光应如是,信士舍离世俗心,

  供奉上师施食子,抛弃世俗诸关系,

  或寂静处或尸林,无伴独自一人居。”

  (2)正行。分为无功用和有功用两种。其中无功用者又分本色“虚空瑜伽”和本要“大海瑜伽”两种。

  本色“虚空瑜伽”即是与看法、观法、风要三结合,于离眉间(印堂穴)距离十二指远的空间,要目不转睛、心不散乱、气极缓慢之三要相配合而修之。

  《炬光能明续》云:

  “夜间于己禅房中,犹如白昼而常看。”

  于是,最初便能见到如烟状或如白云飘浮,或如阳焰,或如星星,或如火星,或如灯光,或如蓝色广布之光,或形如黑色轮辐形状如岩羊角一般(藏文元音“纳若”形状),诸如是等光明、明点和界觉之空色则无量显现。

  “大海瑜伽”,即是看法、观法和气息要点三结合,不以三指而以二指挤压眼珠,首先感觉所现为红色、草绿色和蓝色之境界闪闪发光。其明点空光显现为金黄色时,少许定一片刻,心看着这个境界不动,然后放开拇指,如令大海清澄之状而视之。又此等境界不明显时,随观望随即令其清澄,如是即在三四天后手不按即能显现,此后则仅仅用使令其清澄之法便可。境界是由脉好即显现光明、明点、连环链和界觉境界无量显现,诸脉恶者,则增长之相略少。实际上只把觉知注视在空明状态中而观修,则显现境界可以多寡相等。这些称为“决定界觉之境界”,其不定空色则无限量,或显现种种本尊身相,或六道众生境界,或距离远处之方域,或海洲、天神等所处之境域,或图画、佛塔、莲花、魔鬼、尸体、山峦等境界不可胜计,此皆为诸不净脉办中收摄内气所成之显现。若改变看法,则诸境自然消灭。

  另外,光明脉清净者,则能观见远处地方和透视身体之内部,并且身住禅房内能彻见室外,这仅仅是由于在中间光脉之处,其持气之力达到要点之所产生,但其优劣相等,故应不起慢心和执著。

  彼等之处犹如《声应成续》云:

  “并非依止三按触,而是凭拇指食指,

  按压明点空之光,按此产生是何者?

  则是法性现量境。”

  《炬光炽燃续》云:

  “运用拇指和食指,挤压眼孔及眼侧,

  现前显现应当信,是无功用自解脱。”

  有功用之要点:凝视远索水光和凝视小光脉二者是同时进行,则境界现为光明。此与觉知达到乐、明、五分别二者亦是同时生起的。

  《炬光炽燃续》云:

  “有功用者亦如是,颈外脉搏跳动者,

  再用手指作挤压,眼之观法运善巧。

  光则一箭内中明,抓住此是扩散机,

  正是方便之窍诀,以上一切皆成办。”

  (3)结行。后分境界之现法,分为甲、乙两种:(甲)初见光明境界之觉受;(乙)增长圆满相之觉受。

  (甲)初见光明之境界。

  如《声应成续》云:

  “如是而挤之境界,最初红色清净光,

  根全眼球自明全,二指清净现成三,

  于是再三来挤压,即现五智之显色,

  白红绿蓝和黄色,齐显于境皆功用。”

  (乙)增长圆满之相为二方面:总说、分说。

  (子)总说增长圆满之相。

  如《声应成续》云:

  “于彼增长智验证,颜色形状亦如是,

  无论表里皆明遍,接连向上而增长。

  彼时身语安乐相,次第配合境界量,

  智慧圆满之境界,即是法性清净境,

  三境圆满达尽地,此即称其为果位。”

  (丑)分说增长圆满之相。

  如《炬光炽燃续》云:

  “由于串习之关要,红色力弱咸五色,

  能够现于虚空者,彼即获得觉自在。”

  《声应成续》云:

  “尔后离功用外现,由于风分有往来,

  仅如明镜之形状,又显二和三支分,

  将此恒常来串习,五光仅有帐幕大,

  从此而现四方形,及到方域达见量。

  获得串习彼之量,明点中现佛身等,

  暂时住于半身相。由彼五五为一组,

  皆由极明明点连。现佛父母身境界,

  迷现消尽现佛土。彼时身语意之量,

  若见各别自现境,征相成熟则圆满,

  穷尽之量便现前。依止精进大小修,

  经日月年定成就。到了永恒不变时,

  即是到达各自量。”

  《佛相量书》中说最精进者观修人于正行,毫无懒怠,昼夜苦修,上根者三年零一个月,中根者四年五个月零六天,劣根者七年十一个月便能到达法性本净之地。

  (三)抉择界觉之关要

  抉择界觉之关要有三,即总示界觉之理论、分说修法、以三要点决定来结束其义。

  (1)总说界觉。又分甲、乙、丙三项:(甲)总说自体; (乙)分说差别; (丙)教诫使悟之方法。

  (甲)首先总说自体。即界之本性是由蓝色扩展成为五种颜色之妙光。觉性真正自体虽在身内,但其妙色能向外明现,故假名为“觉性”,而其显现则为连环链状。

  《珍珠宝鬘续》云:

  “譬如黄金之连环,经巧匠作成环链,

  觉性一切能明知,无念故无轮回障,

  由连环链成连续。”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觉性智慧之炬光,一切有情自身有,

  现为二种之行相,即是明点空性光,

  觉性法界光二者,无合无离而显现。”

  分说殊胜有五,即所依、性相、处所、时间和了悟。

  (子)所依。真实之依为依附于心脏之执持本根之觉性,犹如灯光依附于灯一般,安住于实际觉性之光室和妙色中。

  《珍宝镶嵌续》云:

  “自己心脏之坛城,唯一明点本自圆,

  本来即住大圆义,秘密义是圆觉性,

  明点空寂之炬光,自然界光此二者,

  远离空与不空边。无有功用现实住,

  为境界圆故自住。”

  又云:

  “界和觉性所庄严,住于元成大明点。”

  (丑)性相。分为两种,即由此界作为觉性白境之色性安住于胜义之五大种。因为觉性在风息往来之中,故它是专注于法界辐围者之本性。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觉性性相即如是,又微细而又放射,

  同连环链而动摇。界之性相应如是,

  广阔壮观空无边,明暖冷轻动为性,

  周遍轮辐围子状。”

  界相为五智本色,其性相如《狮子妙力圆满续》所云:

  “智慧性相亦如是,能生所生与自明,

  元始灵知和了悟,明亮照射无有边。”

  由连环链显现无数身相,其性相又如《狮子妙力圆满续》所云:

  “佛身性相亦如是,无有变化而光明,

  空而远离于分别。”

  (寅)处所。所依附处为双眼,因为“由眼角而生法界性故”。

  (卯)时间。诸瑜伽师此生中则能显现,一切有情在中阴时才现。

  (辰)了悟。达法性者为法性之明现境界,有情仅以“上界而说名为了悟”。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讲说有情之现相,彼之现相有如是,

  处所时间和了悟。处所即是眼之角,

  时谓中阴才显现,了悟虚空界炬光,

  此即指示可见时。”

  (乙)分说差别有三,即因位、道位、果位三者之界觉。

  (子)因位之界觉为作用圆满之本根,即觉性本净之境界。而能通达方便之因位,则为彼之境界内界,即是现在明现于心脏内之妙色。

  (丑)道位之界觉,谓现量境界现时,其光辐形即为界,连环链金刚五身之明点相联结者即为觉。

  (寅)果位亦是界之五光之刹土遍满天空,由觉性智慧之分别成熟为身,即是明现为猛静总聚相和坛城。如是法界为围,智慧为颜色,觉性身等不合不离者则称为“界觉无合无离之智”。又谓界之颜色分虽称为智慧境界,然亦仅属于界之支分。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又复讲说界与觉,其讲说理应如是:

  住于本根之界觉,即道所现之界觉,

  送达边际之界觉。即根位界觉分二,

  一即达便之根位,二所作成之根位。

  能达方便根位时,即指习气之蕴聚,

  所作成办之根位,是说法性本净境。

  能达方便根位者,界即法界之炬光,

  觉即明显连环链。现于道位之界觉,

  界指即是光辐轮,觉即说为现五身。

  送到边际之界觉,界即指是本性现,

  觉即指身和自体,是故讲说界与觉,

  即是极住真如性。界觉以及智慧三,

  以无合离而相住。”

  (丙)教诫如何求悟有三:指示思维未悟之过,而应求悟;指示此处所说诸法,而应求悟;指示于实修中,而应求悟。

  首先,《珍宝聚积续》云:

  “不识界觉无二别,谁稳无念则痴修,

  如同斩断山之腰。”

  其意表明徒劳无益。

  其次,《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界和觉性二意义,为见修行三真实,

  智慧自现离执取。界和觉性之意义,

  即已尽摄此境中。”

  最后,觉性之白体即是法身无垢本净,故超越见、修、行,成为“北方已经有牦牛了”,若不修行则无益处。对质碍之身与迷乱之心识来讲,要以界觉之秘诀,才能打中要害,故须了知界觉之义。《秘密无字续》云:稀有!无实有之

  境界诚为稀有!然为粗分五大种所障,若无有身则不能现。觉性自现之体性威光灿然,为细分烦恼所障,不能常住。法性中庄严之明净,因被各种行为所障而不能实现。又觉性之体虽难于把握,可以由智慧缓慢之妙用,则能成办。明觉性之界虽不变而住,但由智慧之力缘尽亦可成办。明智之本性虽然普遍,但取决于法身之教授。

  (2)分说修法有甲、乙两项: (甲)总说界觉相联系之要点;(乙)分说各别要点。

  (甲)总说界觉相联系之要点有三:以方便直见本面、保住其状态、决定解脱量之果。

  (子)以方便直见本面。

  如《声应成续》云:

  “于彼共同之所见,谓即串习依要见,

  串修则从前行始,扼着身语二要害,

  由见自现清净色,一切迷乱全泯灭。”

  (丑)保住原状有三:认识见之体性、在修持中保任自然状态、行动不离所修。

  初见者,即为界所现光明和觉性所现连环链。

  《声应成续》云:

  “光明颜色形状三,示现五智之自现。”

  修者,如《第六界续》云:

  “在界觉现为二分之时,界与觉要抉择为准量,要善于知一切现象,它并非任何其他,就是法性遍尽之边。”

  又云:

  “心中串习于自明,内明动心不外驰,

  心不耽著于实法。”

  行者,如《声应成续》云:

  “行为所习即界觉,具三毫光而不离,

  恒常串习而行动。脱离一切诸法事,

  生死涅槃联系断,分别妄想自断灭。

  轮回悬岩相续断,便是大瑜伽所行。”

  本身要点,如《声应成续》云:

  “觉性之要为排出,拘留和专注于空。

  界要收摄和勾召,应配身之差别作。”

  (寅)决定解脱限量之果者,谓暂时(果)显现而增长之相为觉性成熟为身;究竟(果)行于穷尽,对于本净之现分,则应任持界觉之本地而送到究竟边际。

  《声应成续》云:

  “清净界之炬光中,明点为身迷乱净。

  自己本性和自体,现为无二无合离。

  此时即穷尽性相,犹如无为之虚空。”

  又云:

  “果位虽然不可说,即是诸法达穷尽,

  自方宗派亦毁灭,其时上师秘诀废,

  见修行三之边空,现而为法亦无有。

  身与智慧断相续,即无有情又无佛,

  总之一切不存在,无有去故则无未。”

  (乙)分说各要点。

  首先界之要点。

  《炬光能明续》云:

  “界之要点即心脏,虚空之界住于心。

  界之道路是风息,心识精微放光明。

  界之门户为眉间,蓝色遍布为心伴。

  界之对境为眼故,经常住于两眼角。

  界之尽处为虚空,不分界域能周遍。

  界果即是佛之身,断除能见迷乱境。

  界之歧途为光故,金链绳索同为缚。

  界之炬光五大尽,遮止耽著迷乱境。

  是故一切功德者,即依界觉之堆聚。”

  其次,觉性之处。

  如《螺文续》云:

  “觉性处为心脏故,法身即住于心间。

  觉性路道为脉故,唯一明点循脉行。

  觉性之门为眼故,所见广泛由眼生。

  觉性之境为虚空,周遍难取执太空。

  觉性实法为轮回,唯一细分和普遍。

  觉性之伴为涅槃,契要见觉面空明。

  觉性歧路为三身,堕入耽著之边际。

  觉性之障为见修,所作一切坏灭因。

  觉性迷处为光明,产生错乱之根源。”

  三身在道境中显现时,若耽著为果而喜悦,这就成为一堕。若不认识觉性本净赤露,则一切见修成为意度心之障碍,以对治而成毒,如服用泻药。若顽固耽著于光,则如耽著于土石一般。首先由于耽著于光而产生错乱,这也产生一条歧途。所以这些要点极为重要,应求了知。

  (3)以决定三要概括其义有甲、乙两项:(甲)若不识要点则有过失;(乙)真实要点。

  (甲)若不识要点则有过失。

  《炬光能明续》云:

  “倘若不识身之要,犹如宝库门关闭,

  从外则不得珍宝,与生次第义无别。

  假若不识界之要,如寻鸟道虚空边。

  若不了悟觉性要,如同用手捉虚空。

  不识三要之秘诀,欲想修行大行者,

  等无财权守财奴,三要关联故应惜。”

  (乙)真实要点有三:即觉性智慧安住于身,故应注意不能违背身要坐法;境之要点为虚空,故应注意注视眉间虚空而不变;觉性之要为连环链,纳入界围后保持不动摇,要注意目不转睛,气息要缓慢。

  《螺文续》云:

  “觉性依处即是身,倘若无身等无有,

  有身一定有智慧,故是身上具有物,

  此乃诸法总性相,从头顶到足板心,

  并用各种观察法,观之性相觅不得。

  或用占卜和圆光,推算等术皆无获。

  那么它是根本无?然它亦非毕竟无,

  若修身语便现前。譬如身上遍满血,

  愚夫满身寻找血,结果未获一点血,

  难道身上无有血?体内岂能没有血,

  血遍全身身依血。只有善巧之丈夫,

  扎脉便可放出血,身要智慧亦如是。

  境之要点为虚空,个别不识此要者,

  昼夜不分观天空,结果未能见彼性,

  并非根本不存在,串习彼性瑜伽师,

  一刹那间知其义。觉要应不分昼夜,

  恒常安住于彼处。仅一刹那之时间,

  心皆不散不放逸。是故才说三要智,

  除此之外其他者,当然无人亦无见?

  其他见行瑜伽师,直到未得明示间,

  尽管观察亦不见。若能明示此胜决,

  犹如牛身遍满奶,智者则从奶头挤,

  牛奶则从乳中出。若依明现之身要,

  恒习则可见无别,屠夫妓女和罪犯,

  若明示此获解脱。声闻独觉和菩萨,

  虽然脱离诸障碍,若不掌握此三要,

  仅微尘许亦不见。其他有情何须说,

  应重熟修和方便。”

  以上是《句义宝藏论》指示境要,为金刚处第七之广讲。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