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的持物(二)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3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五章 乐器类持物
  琴
  琴,乐器之一,为弦乐器之总称,如月琴、胡琴等。
  中国古代之琴又名七弦琴,长三尺六寸,宽六寸。相传伏羲始创为五弦,复周文王、武王各增一弦,成为七弦。以金玉圆点,饰为徽识,全弦凡十三徽,按徽拨弹,每徽各成一音。
  〇经典中的意涵
  琴在佛教中,常以之演奏妙音,供养诸佛菩萨,庄严道场,佛陀也曾以琴来比喻修行,弦若是太紧或太松,都弹不出好音色,只有松紧适中,才能奏出好音,而修行亦然,要调整适中,依中道而行。
  〇持琴的本尊
  以琴为持物的诸尊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大树紧那罗王弹琴的故事。
  紧那罗(梵名Kimnara),又音译作紧捺罗、甄陀罗、真陀罗、紧捺洛。意译为人非人、疑,又译作歌神、乐神。译成“疑神”是由于他们头上长了角,似人非人,似天非天,有点令人疑惑不定,所以名为疑神。
  紧那罗与龙、夜叉等同属于天龙八部,是诸天的音乐神之一,与乾闼婆是同一性质;凡是诸天举行法会,都是由他们奏乐庄严道场。
  在《慧琳音义》卷十一中说:“真陀罗,古云紧那罗,音乐天也。有美妙音声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天为妻室也。”
  大树紧那罗王(梵名Druma-kimnara-ra^ja),其是一位大菩萨,现紧那罗王身来领导紧那罗众。
  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中说,此大树紧那罗王带领无量紧那罗众、乾闼婆众、天众,摩眼罗伽众,自香山来诣佛所,于佛前弹奏琉璃琴,琴音普皆闻此三千大干世界,是琴音声及妙歌声,使欲界诸天的音乐黯然失色,于是欲界所有诸天,皆舍弃自身的音乐,来诣佛所。
  此大树紧那罗王鼓琴时,三千大干世界所有丛林诸山,须弥山王、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黑山,及众药草、树木、丛林悉皆涌没,如同有人极为醉酒,前却颠倒,不能自持。
  这时,佛陀尊前的大众,除了不退转菩萨,其余一切诸大众等,听闻如此琴声及诸乐音,各不白安,从座上起舞,一切声闻大众,闻琴乐音,无法自持,各自从座起,没有了平日威仪的样貌,随着琴音舞动逸乐,如同小孩跳舞游戏,快乐得不能自持。
  这时大众感到奇怪,于是天冠菩萨就问大迦叶尊者:“尊者!您修头陀行常乐于空寂,为何听到此琴音犹不能持身?”
  大迦叶慨叹地说:“善男子!就如同旋岚大风吹诸树木、药草、丛林,彼等无有力能自安持,并非彼本心之所欲乐,然彼鼓动不能自持。善男子!现在这位大树紧那罗王鼓作琴乐,妙歌和顺,诸箫笛音鼓动我心,如同旋岚风吹诸树身,不能自持。”
  天冠菩萨见到此,即告大迦叶应当发起无上正真菩提道心,果能如是,闻音声则不致动摇惊扬。大树紧那罗王更配合琴音说妙偈颂,回答天冠菩萨所问,说一切音声自虚空生,更说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与无生法忍等甚深法义。
  箜 篌
  箜篌,为古乐器的名称,也作坎侯、空侯。《隋书·音乐志(下)》说此乐器出于西域,不是华夏的乐器。《事物原始》说箜篌体曲而长,有二十三弦,抱在怀里,两手齐弹,或用木拨弹。《史记·孝武纪》中说:“祷词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〇持箜篌的本尊
  佛教中持箜篌之本尊如下:
  金刚歌菩萨(梵名Vajragi^ta^),为金刚界内四供养菩萨之一。
  此尊为毗卢遮那佛于内心证得金刚歌咏净妙法音三摩地的智慧,从中流出金刚歌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供养一切如来,能使众生破除语业戏论,获得六十四种梵音具足。为了使一切菩萨受用三摩地智慧的缘故,化成金刚歌咏天女形菩萨。
  金刚歌菩萨能加持行者,成就如来微妙音声,使闻者喜乐听闻,安住于圣德而解脱,觉了诸法,犹如呼响,空虚不实。
  其尊形身呈赤肉色,现天女形,呈现演奏箜篌之姿。
  此外,不动明王之妃(梵名Acalana^tha^),亦现天女形,呈青灰色,两手持箜篌作弹奏之姿。
  而三目四臂的阿摩提观音,其中有二臂就是执持凤头箜篌。
  〇此类持物常见诸尊
  山海慧菩萨、阿摩提观音、金刚歌菩萨、不动明王妃。
  笛
  笛,乐器之一,以竹制成,上有小孔,以直吹或横吹发声,或有说直吹为箫,横吹为笛。
  〇持笛的诸尊
  在《补陀落海会轨》有乾闼婆手持箫笛之记载。文中说:“其尊形为身呈赤肉色,如大牛王,顶上有八角冠;左定(左手)执箫笛,右慧(右手)持宝剑,具大威力相,发髻有焰鬘冠。”
  乾闼婆(梵名Gandhawa),又音译作犍闼婆、健达缚等,意译为食香、寻香、香阴、香行等。又或名为乐神、香神、寻香神、执乐天等,为天龙八部众之一。传说惟以香气为食,故而有此名。
  乾闼婆原为婆罗门教所崇奉的神只,相关的神话甚多,或有说为身上多毛,或有说其为半人半兽,也有说其样貌极美。在印度神话中为天上的乐师,而在佛教中则为八部众之一,是帝释属下职司雅乐之神。又,诸经中以之为东方持国天的眷属,是守护东方的神,且有众多眷属。
  依《注维摩经》卷一、《维摩经玄疏》卷五所说,此神常住地上之宝山中,有时升忉利天奏乐,善弹琴,作种种雅乐,悉皆能妙。而在《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二《提头赖吒天王护持品》中则说,佛令提头赖吒天王及其子乾闼婆众等,护持阎浮提东方第四分。
  天龙八部众之一的摩喉罗伽(梵名Mahor哪)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中,做吹笛状。此外,歌天和迦楼罗(大鹏金翅鸟)亦有持笛之造型。歌天(梵名Ci^ta^devata^)为乐天之一,其尊形身呈肉色,吹横笛。迦楼罗(梵名Garuda),为天龙八部众之一。其尊形为身呈金色,鸟头人身,一者双手执持螺贝吹奏,另一者张翼,作吹笛貌。
  〇此类持物常见诸尊
  迦楼罗、歌天、摩喉罗迦、宝藏菩萨。
  琵 琶
  乐器之一,又称为枇杷、批把,以桐木制成;首弯曲,琴身椭圆,面平,背圆。在《汉书·乐志一》中说:“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故使二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日琵琶,取其易传于外国也。”
  在《白宝口抄·咒贼经法》中说:“琵琶者,悦可众心义也。”佛教中持琵琶的本尊,以辩才天最常见。
  辩才天(梵名Sarasvati^),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之文艺女神。音译作萨哕伐底、娑罗室伐底。又作大辩天、大辩才天女、大辩才功德天、大圣辩才天神、妙音天、美音天,略称辩天。在梨俱吠陀中,彼为一河及河川神之名字,能除人之污秽,赐予人财富、子孙、勇气。
  其尊形身呈白肉色,左手持琵琶,右手弹之。
  〇此类持物常见诸尊
  辩才天、光明山王菩萨、持国天。
  鼓
  鼓为乐器、打击乐器之一。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鼓在军阵中作为号令之用,佛教古来被作为敲打集众之用。
  鼓的材料,初期有金(金属)、玉、木、石等种种制品。一直到现代,则多已改用木材和牛、马、猪皮等制造。用金属制造的叫“钲鼓”,用石料制造的叫“石鼓”,兽皮制成的称为“皮鼓”。
  在《有部目得迦》卷八中说:“六大都城诸苾刍等,咸悉来集,人众既多,遂失时候。佛言:应打犍稚。虽打犍稚,众闹不闻。佛言:应击大鼓。”
  〇持鼓的本尊
  鼓天(梵名Va^dyadevata^),尊形为身呈肉色,结跏趺坐,腿上置鼓,两手击鼓。
  鸠盘荼(梵名Kunlbha^nda),又作俱盘荼、究盘荼、弓盘荼、鸠满拿、盘查,意译为瓮形鬼、冬瓜鬼、厌魅鬼。是隶属于增长天的二部鬼类之一,在《圆觉经》称其为大鬼王。此鬼啖人精气,疾行如风,变化多端,住于林野,管诸鬼众。其于胎藏界外金刚部院南方之尊形身呈肉色,马头人身,一者鼓置腰间,以两手打击之,另一者持钹作打击状。
  在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北方,列有二尊紧那罗,其尊形身呈肉色,一者于膝上安置横鼓,另一于膝前安置竖鼓,二者皆作欲击鼓之势。
  在大乘经典中,紧那罗众常列席于佛陀的说法会中,并以歌伎舞乐来供养赞叹佛陀。如在新译《华严经》中,即列有善慧光明天紧那罗王、妙华幢紧那罗王等十位紧那罗王,与无量紧那罗大众一同前来参与华严法会,其各得一解脱门,皆勤精进,观一切法,心恒快乐,自在游戏。
  〇此类持物常见诸尊
  鸠盘荼、鼓天、紧那罗、歌天。
  钹
  钹又作铜钹,铜钹子,或铜钵子、亦称铜盘、铙钹等。用响铜所造,其形如圆盘,中央隆起如丸状,中心穿一小孔,系以布缕,两片互击而鸣奏之。
  在佛教中,钹为伎乐供养具之一。经律中有多处记载,如《佛本行集经》卷十四中说:“一千之铜钹,一千之具箫,昼夜不绝于宫内。”
  〇持钹的本尊
  乐天(梵名Va^yadevata^),va^dya,意为乐器、音乐,devata^意为神,所以称为乐天,古来皆视之与乾闼婆同体。此尊身为肉色,持钹而舞。
  第六章 其他类持物
  化 佛
  化佛,指随机宜忽然化现之佛形。在《观无量寿经》中说:“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
  〇持化佛的本尊
  佛顶尊胜佛母(梵名Vijaya),密号除魔金刚。又称为顶髻胜佛母、尊胜佛母,简称为尊胜母。在藏密中则为“长寿三尊”之一,多供在无量寿佛右边,左边为白度母,三尊象征福寿吉祥。
  在中国、日本,修持佛顶尊胜陀罗尼者甚多,而且非常灵验。持此咒功德可消得净一切恶道,具有消除罪障、增长寿命、往生极乐世界之功德。
  其形象有三面八臂,面上各具三眼,中面白色,慈柔寂静,右面金黄色笑容愉悦状,左面为似乌巴拉花之蓝色,露牙现凶忿怒,身如秋月皎白无瑕,面貌如妙龄少女。
  右第一手持四色十字金刚羯磨杵于胸前,二手托莲座,上有阿弥陀佛(抑或为大日如来),三手持箭,四手施愿印置于右腿前;左第一手忿怒拳印持穷索,二手上扬作施无畏印,三手执弓,四手定印托甘露宝瓶。佛母身有华蔓、天衣、宝冠、璎珞等庄严,安坐于莲花月轮上。
  〇此类持物常见诸尊
  佛顶尊胜佛母、千手观音。
  宝 冠
  宝冠又作天冠,是指饰以宝玉之冠。宝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如下数种:
  1.五智宝冠,冠中有五化佛,表五智圆满之德。
  2.三峰宝冠,表胎藏三部之要义。
  3.无量寿佛宝冠,冠中有无量寿佛,如观自在菩萨所戴。
  4.塔婆宝冠,安有塔婆之冠。
  此外尚有化佛之一佛冠(化佛冠)、安有狮子头之狮子冠、金线冠、髑髅冠、华冠与发髻冠等:
  宝冠菩萨(梵名Rataku^ta或Ratna—makuta),音译罗怛那摩勾吒。又作宝冠童子、宝冠童子菩萨。
  此尊位于现图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宝冠意为庄严,在彰显文殊菩萨福慧庄严之特德,能饶益一切众生,使其福慧庄严。
  其尊形身呈黄色,右手仰掌当胸,手持三办宝珠;左手肘开而持青莲花,花上有宝冠,于赤莲花座上结半跏趺坐。
  佛 顶
  佛顶,是指如来之无见顶相,乃常人所无法了知的殊胜相,具足最上最胜之功德。光聚佛顶之持物即为佛顶。
  光聚佛顶(梵名Tejora^s/yusni^s/ah 或Us/n/i^sa-trjora^s/i),音译帝儒哕施邬瑟泥洒。为密教五佛顶之一,八佛顶之一。又作火聚佛顶、火光佛顶、放光佛顶、光聚佛顶轮王。本尊象征如来光明,照破众生黑暗之特德,故名为光聚佛顶。常念诵光聚佛顶之圣号,能破坏一切障碍、驱除难伏之鬼魅,可成就一切广大佛事。
  此尊位于胎藏界曼荼罗的释迦院中。尊形为身呈金色,端坐于赤莲花上,右掌侧竖,屈无名指、小指,左手置腰间,持莲花,莲上有佛顶形。
  佛 头
  以佛头为持物,义在彰显如来普观法界一切众生根性,皆使其人于佛道之特德。
  不空见菩萨为手持佛头。
  不空见菩萨(梵名Amogha-dars/ana),密号为普观金刚,此菩萨以肉眼、天眼、慧眼、法限、佛眼等五眼,普观法界众生之平等差别,能除一切恶趣,令转趣正直善道,究竟涅槃,故称不空见。
  其尊形身呈肉色,左手持莲花,花上光焰并有眼、鼻、口,右手竖掌,掌心朝外,安坐于赤莲花上。
  牙

  以牙为持物,主要在彰显如来能嚼碎一切众生烦恼,咀嚼胜妙法味之特德。
  其中为代表者,即是如来牙菩萨。
  如来牙菩萨(梵名Tatha^gata-damstra^),音译怛他饿多能瑟吒罗。于密教胎藏现图曼荼罗位释迦院内。此尊主要在彰显佛陀嚼碎摧破众生与诸佛差别之执著,而得咀嚼无上平等法味之特德。
  其尊形全身呈肉色,右掌置右胸前,稍屈中指、无名指等,左拳持往开敷之莲花,莲上有牙,坐于赤莲上。
  舌
  在佛教的持物中,也有持舌者,这是象征如来辩才无碍之特德。
  如来舌菩萨即手持如来舌。如来舌菩萨(梵名Tatha^gata-jihva),音译怛他谶他尔诃缚,为胎藏现图曼荼罗释迦院之一尊;亦为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善无畏三藏所传),胎藏图像中遍知院中之一尊。此尊密号辩说金刚,主要在彰显佛陀说法之舌相,常作真实语之德。
  其尊形为全身呈肉色,右掌舒展上仰,而置于胸前,左手持开敷之莲花,莲上置舌,舌上有光焰,其跏趺坐于赤莲花上。
  除了如来舌菩萨,金刚语菩萨亦是持如来舌。
  金刚语菩萨(梵名Vajrabha^sa),密号妙语金刚,为金刚界西方无量寿如来四亲近菩萨之一,自一切如来远离一切言说戏论之智慧所出生,为金刚界十六菩萨之一。又称无言菩萨。由于此尊加持,得以六十四种法音遍至十方,众生同沾法益。象征无量寿如来为众生说法内证之德。
  金刚语菩萨能加持行者,以六十四种法音遍至十方,随顺众生的不同类别,皆成就法益。
  其于成身会之尊形为肉色,左手握金刚拳当腰,右手于胸前持如来舌。
  人、头、残肢
  在佛教的持物中,常可见到许多忿怒金刚、明王等,或是手持人、人头、或是踏死尸,这是代表降伏生死,断除众生恶业轮回之命,出生清净法身之命,如大黑天、大威德明王。而爱染明王则是抓梵天头,表截断众生之无明。
  此外,在鬼众的部尊中,也有许多是手持尸身残骸的。
  如毗舍遮(梵名Pis/a^ca),又作毕舍遮鬼、臂奢柘鬼。意译为食血肉鬼、啖人精气鬼、癫狂鬼等。其腹如沧海,咽喉如针,常与阿修罗、罗刹并提,佛教中之饿鬼即源于此。此鬼啖食人之精气、血肉,饿鬼中之胜者。
  毗舍遮于胎藏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南方,其尊形身呈肉色,现饿鬼形,右手持一截手臂,左手拿器上盛血。
  荼吉尼(梵名Da^kinI),属夜叉鬼类,其尊形为身呈赤肉色,现饿鬼形。右手捉—截断足,开口食之;左手拿残臂。
  针 线
  佛教的持物中,持针线之本尊较为少见,以下介绍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梵名Marlci),又音译为摩里支天、末利支天。音译有积光、威光、阳等名。是一位能够隐形而为众生除灭障难、施予利益的女神。虽然属于天部,但有时也被称为摩利支天菩萨或大摩里支菩萨。
  依《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所载,此尊:“能令有情在道路中隐身、众生人中隐身。水、火、盗贼一切诸难皆能隐身。”
  据说其手持针线之意,就是要把恶人的口和眼缝合起来,使其不得侵害他人。
  同经中说,可观想摩利支菩萨,并口诵其真言:“崦摩里支娑啭贺”,是时,针线身现金色,缝彼恶者口之与眼,令不侵害。
  在同经卷五有其三面八臂相之说,“身如阎浮檀金光明如日。顶戴宝塔,着红天衣,腕钏、耳环、宝带、璎珞及诸杂华种种庄严。八臂、三面、三眼、光明照曜。唇如曼度迦花,于顶上宝塔中,有毗卢遮那佛,戴无夏树华鬘。左手执舅索、弓、无忧树枝及线;右手执金刚杵、针、钩、箭。正面,善相微笑,深黄色、开目,唇如朱色,勇猛自在。左面,作猪相,丑恶忿怒,口出利牙,貌如大青宝色,光明等十二日,颦眉吐舌,见者惊怖。右面,作深红色,如莲花宝有大光明”。
  第七章
  藏密特别的持物
  颅器(嘎巴拉)
  嘎巴拉即颅器,为藏密诸尊常见之持物,也是修法时,常见的法器之一,是由人头颅骨所制成的容器。其以人骨制,乃是取其无常之意。藏语称骷髅为“嘎巴拉”;其器身主要部分,由人颅骨制成,边再镶银或镶金。其上有盖,其下有座,座呈三角形,铸有三个骷髅,满缀代表火焰的花纹。
  颅器中有供养之甘露,代表一切福德、智慧资粮。
  〇持颅器的本尊
  藏密中,有许多本尊都以嘎巴拉为持物,以下介绍大威德金刚。
  大威德金刚在藏密中被视为文殊菩萨化身的忿怒相,表其有调伏怨敌的功德,为密教中常见重要之本尊。而在藏密中,大威德金刚是无上密最高的本尊之一,能除魔与对治阎罗死魔等,是无上瑜伽部中,即身成就的主尊。
  藏史传说:当时阎魔附圣人之体,现牛首人身后,杀害二恶人,饮其血,断其首,以头骨作钵,随而扰乱藏族,文殊菩萨应藏人所祈求,示现狰狞的大威德相,亦牛首人身催伏阎魔,故名降阎魔尊。
  本尊形象极为可怖,身黑蓝色,九面三十四手、十六足右屈左伸、卷舌、獠牙、露齿、戚额、赤发上冲、须眉如火、五骷髅为冠、五十鲜人首为项鬘、黑蛇络腋、骨轮骨饰等为庄严,其形裸露。
  三十四臂,诸手皆结期克印,前抱佛母之二手,右执钺刀,左捧盈血嘎巴拉。最上二手执象皮披风之脚,余手持物,右为:镖枪、祷杵、水齿轮刀、钺斧、矛、箭、钩、杖、三叉戟、轮、五股杵、金刚锤、剑、手鼓。左为:梵天头、盾牌、羂索、弓、肠、铃、人手、尸布、人幢、火炉、带发嘎巴拉、作期克印、三角幢、风帆。
  〇此类持物常见诸尊
  大威德金刚、大黑天、喜金刚、金刚亥母、卡雀佛母、狮面空行母、时轮金刚、黑袍怙主、一髻母。
  天 杖
  天杖为降伏之法器,与檀拿杖类似。檀拿杖(梵名Canda),是指上端有人头之策杖,又作檀拿、檀陀、但荼等,意译为杖、宝杖、棒桔、人头棒、骷髅杖等。
  〇经典中的意涵
  天杖上另有三个人首,为骷髅、干人头及新鲜人首,分别代表法、报、化三身,十字羯磨杵表事业成就,手鼓表钩召、摄受之意。下系五色丝带,表五部空行。
  〇持天杖的本尊
  藏密的卡雀佛母,其身红色,表随贪一切众生,示现大贪爱之相,引一切众生人佛智。
  右手执钩刀,钩刀乃天铁所成,半五股杵之柄黄色。向下伸者,表斩断一切众生之烦恼也。
  左手执颅器上举微向下斜者,表倒出甘露自性之血也。不断而饮者,表心中大乐常满。面仰左方表自身般若母之自性,左肩上倚立之天杖尖朝后微向上柄朝前者,密义表佛父也。
  五骷冠表五方佛。五璎珞严饰表白为五智之本性。项挂五十人首,表音母十六字及声母三十四字,共五十声音字。安住在智慧火蕴光明炽盛之中,表其内脐火也。
  〇此类持物常见诸尊
  卡雀佛母、金刚亥母、焰摩天、马头明王、莲花生大士。
  普巴杵
  普巴杵即金刚降魔杵,其一端为金刚杵,另一端为铁制三棱杵,中段有三佛像,一作笑状、一作怒状,一作骂状。此法器通常为修降伏法所用,用以降伏魔怨。
  由于藏密宁玛派(红教)的“普巴金刚”法,使用此杵,故又称为“普巴杵”。
  〇持普巴杵的本尊
  持普巴杵的本尊有许多,以下介绍:
  普巴金刚(汉音译作多杰训努),意为金刚孺童。
  普巴金刚具足无比大悲威力,而外现忿怒相,除了可以断除所有鬼神、非人、天魔、恶咒之迫害,并可降魔息灾及消除危难。另外,亦可以对治自我的贪执与烦恼,消除一切自心与外相的障碍。
  普巴金刚身黑蓝色,具有三头,每头各有三目,六臂四足。中间一头蓝色,表大势至菩萨之忿怒相“金刚手”,表诸佛之“意”;右面白色,表文殊菩萨之忿怒相;“大威德金刚”,表诸佛之“身”。左面红色,代表阿弥陀佛(或说为观音菩萨)之忿怒相;“马头明王”,表诸佛之“语”。每一头口中各有二牙上出,二牙向下。
  其六臂,第一手执天铁制九股金刚杵(铁表忿怒,九股表尽三界九乘一切众生);右第二手执金制五股金刚杵(金表喜乐,五股表转五毒成智)。左第一手持般若智焰,表燃烧一切苦恼;第二手持三叉戟,表尽摄三界空行母。原本二手合掌普巴杵,表净除一切烦恼、魔障。
  背后有如利剑般锐利的翅膀。右二脚踩二男魔之背,左二脚踩二女魔之胸,安立于般若智焰中。所抱佛母名柯洛洁蝶,身浅蓝色,右手持乌巴拉花(另有传承持天杖者),左手托着颅器,腰围豹皮裙。
  钺 刀
  钺刀的形状类似古代的兵器斧,为修法用的法器。柄端为金刚杵形,下有斧状的刀身和刃口。
  此法器常见于佛母持物,修法时佛母左手持嘎巴拉碗,右手持钺刀,代表除贪、瞠、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
  钺刀在制作的材质上多为银、铜、木、象牙等,手柄和器身上雕饰着龙头、火焰、连珠、卷草等,非常精美,除了法器外,亦被视为艺术品珍藏。
  〇持钺刀的本尊
  金刚亥母(梵名Vajravarahi^,藏名Dorje Padmo),藏名音译为多杰帕摩。因此尊为猪头人身,故名为亥母。
  其身红色,一面二臂,红光炽燃遍满十方三世,右手执金刚钺刀,左持盛满鲜血的颅器,左肩斜依卡章迦(天杖),状若十六妙龄童女,两乳丰美,三目圆睁,面现忿怒颦纹,獠牙紧咬下唇,发黑微黄竖立,戴五骷髅冠,颈带着五十个新鲜首鬉,并以小铃花朵而严饰,以舞蹈姿,蜷右足悬空,伸左足立于莲华日轮尸座。
  顶上猪头,表大痴的法界体性智,三目表三世智,獠牙表辩才无碍,身色红色表诸魔极怖畏。钺刀表断除烦恼之智慧刀,颅器表当供养之甘露。天杖表佛父胜乐金刚。天杖上所具三人头表法、报、化三身,舞立姿表欢乐,示现妙龄童女表示永远精进,纯真清净。怒容表调伏四魔,五十首鬘表法身体性常寂,小铃众骨表示不住于生死涅槃二边。踏尸表示超越生死。
  〇此类持物常见诸尊
  黑袍怙主、金刚亥母、金刚空行母、北方羯磨空行母、金刚密咒母、因陀罗空行母。
  手 鼓
  手鼓为打击乐器之—一,其形窄腰,腰间系以彩带,鼓皮涂以绿色,于鼓腰又系两个小锤,手持鼓腰摇动,小锤即击鼓面发声,为藏密中常见之法器。
  鼓面以人皮制成的手鼓,俗称嘎巴拉鼓,通常由两片天盖骨制成,鼓面蒙以人皮。
  修法时摇鼓,代表赞颂诸佛菩萨的功德,配合金刚铃、金刚杵使用。
  〇持手鼓的本尊
  藏密的护法主尊白玛哈嘎拉,其持物中即有手鼓:
  白玛哈嘎拉,藏音为贡噶意新诺布,意译为白如愿珍宝怙主。是观世音菩萨所化现,由于悯念末世众生缺乏福德,烦恼又重,因此化现此尊。白玛哈嘎拉,能施予一切众生福德。并使众生获致长寿、丰财、威势的果报。而且此尊不同于一般世间财神护法,会产生障碍,是具足智慧、悲心的清净财神。
  此尊身白色,一面六臂三目,须眉毛发呈金黄色上扬,头戴骨冠,右上臂执钺刀上扬;右二臂执如意宝横置胸前;右下手摇动着红檀香木制之手鼓。左臂垂置腿侧并捧着满盛甘露之颅器,内有一财宝瓶;左二臂执三叉戟;左下手持钺斧或羂索。二足作巡行状,立于莲华日轮象头财神层叠之宝座上。身着五彩丝质天衣,下身着虎皮裙,上身披象皮,项佩五十血人头,表清净五十习气与烦恼。遍体布珠宝及小铃。
  〇此类持物常见诸尊
  时轮金刚、白玛哈嘎拉、六臂大黑天、战神。
  花 箭
  花为使人敬爱欢喜之意,箭为直射中的之意,以花为箭,即表示怀爱钩摄之义。
  〇持花箭的本尊
  以此花箭为持物者,以咕噜咕咧佛母最为常见。
  咕噜咕咧佛母(音译为哈摩利接玛),为藏传佛教中,怀爱法的重要主尊之一,又称为作明佛母、三界自在空行母,在汉译经典中则称作酤罗菩萨:
  本尊身红色,主怀爱法,修此法者可得人天福报,具足大权威势,受上司及部属敬爱。而在《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中说此为速疾成就信爱之法,属西方莲华空行所成就,也就是阿弥陀佛莲华部的法门,乃以莲花钩,钩出众生自性中的慈爱、怀柔及一切莲华空行的体性,而尽摄法界众生圆满成佛之法。因此,此法也与无量寿如来有密切的因缘。
  咕噜咕咧佛母的尊形有二臂、四臂、六臂,或站或坐等不同造像,最常见为一面四臂像。
  据经轨所述,咕噜咕咧佛母貌如十六妙龄女,一面四臂、具三目,大牙微露,现薄瞠样。赤红发上扬,如焰火一般;以五骷髅为冠,五十颗人头为项鬘网、耳垂、腕镯、臂环、胫钏、腋络等皆有骨饰庄严。身红色,三目圆睁,卷舌,露齿。左第一手张红乌巴拉花弓,右第一手执红乌巴拉花箭作射势。右第二手以忿怒印,执红乌巴拉花之钩上扬,左第二手以忿怒印,拿着下垂的红乌巴拉花之花绳下放。
  西方三圣
  西方三圣是指阿弥陀佛及其胁侍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一般称之为阿弥陀佛三尊。在《观无量寿经》中所说:“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
  观音与大势至两位大士,追随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教化众生,也在娑婆世界中,大悲救度一切众生,并且辅翼弥陀,让众生能清净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在临命终时,他们亦会前来接引净土行人。
  观世音菩萨(梵名Avalokites/vara),又有观自在、观世自在、光世音、观音等名,又被称为救世菩萨、救世净圣、施无畏者、莲华手、普门、大悲圣者。
  据《悲华经》记载,将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涅槃之后,观世音菩萨将补佛处,名四遍出——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其净土名为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比起现在的极乐世界,更庄严微妙。
  大势至菩萨(梵名Mahs/a-stha^ma-pra^pta),又译作摩诃钵、得大势、大势志、大精进,或简称势至、势志。与观世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胁侍。弥陀、观音、势至合称为“西方三圣”。相对于观音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就象征智慧。
  《观无量寿经》说:此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众生远离三恶道,得无上力,所以称此菩萨为大势至。
  此菩萨与观音菩萨俱摄受护念众生,当净土行人临命终时,会来迎请净行人往生极乐世界,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中说此菩萨于因地时以念佛心证人无生法忍。
  大势至与弥陀、观音二位圣尊,有极深的渊源。在弥陀成佛以前,他即与观世音菩萨共同为弥陀的侍者。在未来世,他也将接续观世音菩萨之后而成佛,名为善住功德宝王佛。
  当此三尊一同出现时,关于这两位胁侍菩萨的方位,一般以为观音菩萨在佛的左方,大势至菩萨则在佛的右方。因为观音为大悲的代表,即下化众生之义,所以置于左方;而大势至代表大智,意为上求菩提,所以安于右方。但其他经论也有不同说法。我们可以从其造型和持物上来判断尊名。此二胁侍的形象,观音菩萨的宝冠中有化佛,大势至菩萨的宝冠中有宝瓶。自古以来,一般造型是观音菩萨两手持莲台,而大势至菩萨双手合掌。
  二十五菩萨
  在《十往生经》中,佛陀曾经告诉山海惠菩萨及阿难:“如果有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者,佛陀会常使二十五菩萨如影护行,使行者能无病无恼,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而常得安稳。”
  这二十五位菩萨的尊名及持物分别如下:
  (1)观世音菩萨左右手捧紫金台;(2)大势至菩萨结未敷莲花印,即合掌也;(3)药王菩萨差覆幢幡玉幡;(4)药上菩萨捧玉宝幡只幡;(5)普贤菩萨差覆宝盖;(6)法自在菩萨;(7)狮子吼菩萨腰鼓手;(8)陀罗尼菩萨左舞;(9)虚空藏菩萨右舞;(10)德藏菩萨吹笙;(11)宝藏菩萨吹笛;(12)金藏菩萨吹箫;(13)金刚藏菩萨吹芩;(14)光明山王菩萨持琵琶;(15)山海慧菩萨持箜篌;(16)华严王菩萨持磐;(17)众宝王菩萨持铙铜钹;(18)月光王菩萨持摺鼓;(19)日照王菩萨持葛鼓;(20)三昧王菩萨持方镜;(21)定自在王菩萨持大鼓;(22)大自在王菩萨持华幢;(23)白象王菩萨持宝幢;(24)大威德王菩萨持曼殊沙华;(25)无边身菩萨持戒香火舍。
  这二十五位菩萨,因为护念弥陀净土行人,所以有阿弥陀佛与二十五菩萨来迎图的绘像,是除了西方三圣之外,接引往生净土者常见的造像。
  药师三尊
  药师佛与日光、月光菩萨合称药师三尊,又称东方三圣,中尊为药师如来,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右胁侍为月光菩萨。
  此三尊之本生因缘,是在过去世界有电光如来出世,说三乘法度众生。当时有一梵士见世界浊乱而发菩提心,要教化世界诸苦众生。因为他特别发愿利益重病众生,所以电光如来改其名号为医王。他的两个孩子也发起大愿,愿照破一切众生生死黑暗,所以长子名为日照,次子名为月照。而那时的医王,即为东方药师如来,二子即为二大菩萨——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
  在《灌顶经》卷十二中记载:有二菩萨,一名日曜,二名月净,是二菩萨次补佛处。据《药师如来本愿经》记载,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受持药师如来的正法宝藏。
  日光菩萨(梵名Su^ra-prabha),又作日曜菩萨、日光遍照菩萨,其身呈赤红色,右手执蔓朱赤花。
  月光菩萨(梵名Candra-prabha),又称为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与日光菩萨共为净琉璃世界之菩萨众上首,受持药师如来正法藏。
  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名号上,并没有特别明显医药上的名称,而是以日光、月光代表了一切清净的光明,一切法性的光明,一切救度的光明,显示了药师佛要使众生达到成佛境界所现起的方便。
  日光菩萨的名号,是依其慈悲本愿,普施三昧,照耀法界俗尘,摧破生死暗冥,犹如日光之遍照世间,故取此名。
  依《药师仪轨布坛法》所载,月光菩萨身呈白色,手持月轮,坐鹅座上。但此像与历代相传者颇为不同,历来所造皆为立像,而月光菩萨即立于药师如来之右侧。
  在金刚界曼荼罗中,月光菩萨位于第二院西边,在光网菩萨与金刚灯菩萨之间,密号清凉金刚,或称适悦金刚,三昧耶形为半月形。《观想曼拿罗经》中说其身作白色,右手持开敷莲花,花上有月,左手作拳按腰侧。
  胎藏界曼荼罗中,月光菩萨位于文殊院妙吉祥的右方,妙音菩萨与无垢光菩萨之间,密号威德金刚,三昧耶形为青莲上之半月形。形象为右拳当腰,执莲花,花上有半月,左手竖拳持合莲花,坐莲台上。
  药师十二神将
  药师十二神将,又称为十二药师叉大将,十二神王。为守护《药师经》及其行者的十二位夜叉神将。也有视之为药师如来的化身。
  依《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所载,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并誓愿守护药师行人。经中记载其发誓愿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
  “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如愿求悉令满足。
  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依经轨所载,此十二药叉之尊名及身形如下:
  1。宫毗罗,又作金毗罗,意译为极畏。身呈黄色,手持宝杵,以弥勒菩萨为本地。
  2.伐折罗,又作跋折罗、和耆罗,意译为金刚。身呈白色,手持宝剑,以大势至菩萨为本地。
  3.迷企罗,又作你怯罗,意译为执严。身呈黄色,手持宝棒或独股,以阿弥陀佛为本地。
  4.安底罗,又作颊何罗、安捺罗、安陀罗,意译为执星。身呈绿色,手持宝锤或宝珠,以观音菩萨为本地。
  5.颊你罗,又作末尔罗、摩尼罗,意译为执风。身呈红色,手持宝叉或矢,以摩利支菩萨为本地。
  6.珊底罗,又作娑你罗、素蓝罗,意译为居处。身呈烟色,手持宝剑或螺贝,以虚空藏菩萨为本地。
  7.因达罗,又作因陀罗,意译为势力。身呈红色,手持宝棍或锌,以地藏菩萨为本地。
  8.波夷罗,又作婆耶罗,意译为执食。身呈红色,手持宝锤或弓矢,以文殊菩萨为本地。
  9.摩虎罗,又作薄呼罗、摩休罗,意译为执言。身呈白色,手持宝斧,以药师为本地。
  10.真达罗,又作真持罗,意译为执想。身呈黄色,手持穷索或宝棒,以普贤菩萨为本地。
  11.招度罗,又作朱杜罗、照头罗,意译为执动。身呈青色,手持宝锤,以金刚手菩萨为本地。
  12.毗羯罗,又作毗伽罗,意译为圆作。身呈红色,手持宝轮或三股,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地。
  又有将这十二神将配在昼夜十二时辰及四季十二个月份里,轮流率领眷属守护众生的说法流传。
  或有将十二神将与十二兽配列在一起,认为这十二神将是药师佛的分身,在十二时辰中分别以十二兽为坐骑(或化为分具十二兽头形之兽首人身像)守护行人。在日本的密教图像里,所画的十二神将图,往往与十二生肖相结合。有些是兽形为首而具人身,有些则是人首人身而在头发上方分别有十二生肖的图像。
  关于十二药叉在不同经轨中的译名,及其本地、持物、身色等表列如下:
  ┌───┬───┬───┬──┬────┬───┬───┐
  │本愿经│七佛经│消灾轨│身色│ 持物 │十二支│ 本地│
  ├───┼───┼───┼──┼────┼───┼───┤
  │宫毗罗│宫毗罗│金毗罗│黄 │ 宝杵 │亥神 │弥勒 │
  ├───┼───┼───┼──┼────┼───┼───┤
  │伐折罗│跋折罗│和耆罗│白 │ 宝剑 │戌神 │大势至│
  ├───┼───┼───┼──┼────┼───┼───┤
  │迷企罗│迷企罗│弥怯罗│黄 │独股(棒)│酉神 │阿弥陀│
  ├───┼───┼───┼──┼────┼───┼───┤
  │安底罗│颊你罗│安陀罗│绿 │宝珠(锤)│申神 │观世音│
  ├───┼───┼───┼──┼────┼───┼───┤
  │颊你罗│末你罗│摩尼罗│红 │宝叉(矢)│未神 │摩利支│
  └───┴───┴───┴──┴────┴───┴───┘
  ┌────┬────┬────┬──┬─────┬───┬────┐
  │本愿经 │七佛经 │消灾轨 │身色│ 持物 │十二支│ 本地 │
  ├────┼────┼────┼──┼─────┼───┼────┤
  │ 珊底罗│ 娑你罗│ 素蓝罗│ 烟│ 螺贝(剑)│ 午神│ 虚空藏│
  ├────┼────┼────┼──┼─────┼───┼────┤
  │ 因达罗│ 因陀罗│ 因达罗│ 红│ 宝棍(鉾)│ 巳神│ 地藏 │
  ├────┼────┼────┼──┼─────┼───┼────┤
  │ 波夷罗│ 波夷罗│ 婆耶罗│ 红│宝锤(弓矢)│辰神 │文殊 │
  ├────┼────┼────┼──┼─────┼───┼────┤
  │摩虎罗 │薄呼罗 │摩休罗 │白 │ 宝斧 │卯神 │药师 │
  ├────┼────┼────┼──┼─────┼───┼────┤
  │真达罗 │真达罗 │真持罗 │黄 │羂索(宝棒)│ 寅神│ 普贤 │
  ├────┼────┼────┼──┼─────┼───┼────┤
  │招度罗 │朱杜罗 │照头罗 │青 │ 宝锤 │丑神 │金刚手 │
  ├────┼────┼────┼──┼─────┼───┼────┤
  │毗羯罗 │毗羯罗 │毗伽罗 │红 │宝轮(三股)│子神 │释迦 │
  └────┴────┴────┴──┴─────┴───┴────┘
  五佛顶
  五佛顶,又称为五顶轮王或如来五佛顶,是代表佛智的殊胜,象征佛陀无见顶相妙德的五佛之顶。分别为白伞佛顶、胜佛顶、最胜佛顶、光聚佛顶及摧碎佛顶。
  五佛顶出自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是释迦如来五智的妙德,具足轮王般的大势力。示形转轮圣王形,顶上有肉髻,髻上覆有发髻。其余相貌皆如菩萨,非常庄严。
  五佛顶是将如来之无见顶相,分别为五种特德而得名的。即:以如来顶相遍覆一切之用,名白伞盖佛顶;其胜功德名胜佛顶;最胜功德名最胜佛顶;光用功德名光聚佛顶;摧碎之用名摧碎(即除障)佛顶。另有一说除去最胜、除障,而代之以金轮、高为五佛顶。
  在《大日经义释》卷七中解说五佛顶,则说白伞盖佛顶是如来众相之顶,胜佛顶是广大寂静之顶。最胜佛顶是如来寿量秘密神通之顶,故名最胜。光聚佛顶是如来定慧光明之顶,能除暗障,因以得名。摧碎佛顶是如来力无所畏神通之顶,能调伏一切众生障业垢染,皆令清净。
  此五佛顶之形象及持物如下:
  1.白伞盖佛顶
  尊形身呈黄色,左手执莲花,莲上有白伞,右手臂上屈,并屈五指,作拇指、食指相捻状,结跏趺坐于赤莲上。另有作手持白伞,放白色之光,坐大白莲上之形象者,或右手五指张开而拇指、无名指相捻者,各经所载不同。持物为莲上白伞,或是伞盖。
  2.胜佛顶
  尊形身呈黄色,现菩萨形,右手执含苞之莲花,左手握拳执莲花,莲上竖一周围发出光焰之剑,结跏趺坐于赤莲花上。持物为莲花上宝剑。
  3.最胜佛顶
  尊形身黄色,左手持莲,莲上安轮,安坐于莲花上:持物为莲花上金刚轮。
  4.光聚佛顶
  尊形身呈金色,端坐于赤莲花上,右掌侧竖,屈无名指、小指,左手置腰间,持莲花,莲上有佛顶形。持物为莲上佛顶形,或黄莲花上之宝形。
  5.摧碎佛顶
  尊形身呈黄色,左手持莲花,上安独股钩,右手屈无名指,竖掌当胸,安坐于赤莲花上。持物为莲花上安钩。
  六地藏
  六地藏是指度化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六道众生的地藏。
  六道地藏的名称,各经轨所载不一,但是大体而言,皆源于《大日经疏》卷五,胎藏界地藏院九尊中之六上首,即:地藏、宝处、宝掌、持地、宝印手、坚固意。六地藏之信仰,于日本特别流行。
  在《觉禅钞·地藏卷下》中,列出六道地藏之尊名及持物如下:
  天道:大坚固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持经。
  人道:大清净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施无畏印。
  修罗道:清净无垢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持梵箧。
  畜生道:大光明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持如意。
  饿鬼道:大德清净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与愿印。
  地狱道:大定智悲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持宝珠。
  而在《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中,则说此六地藏尊名及持物如下:
  天道:预天贺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
  人道:放光王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
  修罗道:金刚幢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
  畜生道:金刚悲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接引印。
  饿鬼道:金刚宝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
  地狱道:金刚愿地藏,左手阎魔幢,右手结成办印。
  五大虚空藏菩萨
  五大虚空藏菩萨,又作五大金刚虚空藏。是指法界虚空藏、金刚虚空藏、宝光虚空藏、莲华虚空藏、业用虚空藏等五菩萨。
  又称为解脱虚空藏、福智虚空藏、能满虚空藏、施愿虚空藏、无垢虚空藏;或称智慧虚空藏、爱敬虚空藏、官位虚空藏、能满虚空藏、福德虚空藏。
  此五尊分别代表大日、阿闷、宝生、弥陀、释迦五佛,各住于如意宝珠三昧之义,五菩萨即五佛所变现,成就五智三昧而成此五大菩萨。
  五大虚空藏菩萨之形象及持物,依《瑜伽瑜只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所记载,于一大圆明中更画五圆,中图画白色之法界虚空藏,左手执钩,右手持宝;前圆(东)画黄色之金刚虚空藏,左手执钩,右手持宝金刚;右圆(南)画青色之宝光虚空藏,左手执钩,右手持三办宝,放大光明;后圆(西)画赤色之莲华虚空藏,左手执钩,右手持大红莲花;左圆(北)画黑紫色之业用虚空藏,左手执钩,右手持宝金刚。五尊分别乘狮子、象、马、孔雀、迦楼罗鸟。总印之印相为外五股印,二中指作宝形,并在其余四指之端观想宝形。
  六观音
  “六观音”是指化导救度六道众生的六种观音。根据《摩诃止观》卷二记载为:
  1.大悲观音:主破除地狱道的三障(三障指烦恼障、业障及业障所招感的果报之报障)。此道的众生苦迫尤重,所以特重大悲。
  2.大慈观音:主破除饿鬼道的三障。此道因饥渴重,所以宜用大慈。
  3.狮子无畏观音:主破除畜生道的三障。此道的兽王威猛,所以宜用无畏。
  4.大光普照观音:主破除阿修罗道的三障。此道的众生多猜忌嫉疑,故适宜用普照。
  5.天人丈夫观音:主破除人道的三障。所谓天人丈夫的名号来由,是因人道中有事也有理,在事相上能降伏骄慢所以称为天人,若自在理上则是能见佛性,以称为丈夫。
  6.大梵深远观音:主破除天道的三障。这是因为
  \,
  大梵是天主的标志,是天人之王,代表能得诸臣,而降
  伏一切。
  此外,东密也以下列六种观音作为六道的救度者。
  1.圣观音——主救度饿鬼道众生。
  2.千手观音——主救度地狱道众生。
  3.马头观音——主救度畜生道众生。
  4.十一面观音——主救度阿修罗道众生。
  5.准提观音——主救度人间道众生。
  6.如意轮观音——主救度天道众生。
  〇圣观音
  圣观音(梵名Avalokites/vara),即一般所称之观世音菩萨,梵名音译为阿缚卢枳多湿伐罗,又称作正观音、大圣观自在、大悲圣者、大精进观世自在等名。一般指的是观自在菩萨自身,密号为正法金刚、清净金刚,于六道观中,为救度饿鬼道众生的主尊。
  圣观音在观音院(莲华部院)的形象是:左手持未开敷的莲花,右手作欲打开莲花姿势,代表以大悲功德,解除众生的无始无明。左手所拿的莲花,代表一切众生本来自性清净,但莲花未开,正代表众生为无明所覆,颠倒迷惑。这种圣观音形象是较普遍的,一般所说的圣观音,多指这尊在观音院的观自在菩萨。其三昧耶形为初割莲花,印相为八叶印。
  除此之外,在中台八叶院西南方的观自在菩萨,是顶戴宝冠上有无量寿如来,右手竖拳执开敷莲花,莲花向上伸至菩萨头部右方,左手则竖掌向外作施无畏印。此尊三昧耶形为开敷莲花或法住印,印相为莲花合掌。
  在释迦院的观自在菩萨是右手向内持白拂(或赤拂),左拳叉腰。在文殊院的观自在菩萨是右手仰掌置脐,左手竖掌屈食、中指,执开莲花。其三昧耶形为白拂或未开敷莲花,印相则为八叶莲花印。
  另午《觉禅钞》中,也引用《授记经》描述:“绘观自在菩萨,坐莲花上,身浅红色,严饰璎珞,发戴宝冠化佛,左带白神索,左手执莲花,右手置顶上,呈敬礼姿势,种种璎珞庄严其身,呈微笑貌。”
  同书也记载有其执杖之形象:“观自在菩萨大悲圣者,从东方来,手持杖,自着白服,以宝璎珞庄严,以黑鹿交络右膊,发戴宝冠。”更有手持拂子念珠象:“以虎皮为裙,现忿怒形,执拂子与念珠,顶髻戴无量寿佛,肃然具三目,着莲花色衣,愍念诸有情。”而《阿娑缚抄》,则描述观音右手持白拂,左手执莲花。
  〇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梵名Avalokitesvara-sahmrabhuja-locana),是指具有千手、千眼,每一手掌各有一眼的观音菩萨,又称千手千眼观自在、千手圣观自在、千光观自在,或称千眼千首千足千舌千臂观自在。
  “千”,是代表无量、圆满之义。也就是“千手”象征此观音大悲利他的方便无量广大,“千眼”象征他应物化导时,观察机根的智慧圆满无疑。
  千手观音在后面会有专文介绍。
  〇马头观音
  马头观音(梵名Hayagri^va),梵名音译作贺野纥哩缚、阿耶揭琍婆、何耶揭唰婆,意译为大力持明王。此尊亦为八大明王之一,是密教胎藏界三部明王中,莲华部的忿怒持明王。是六观音度化畜生道的救护主。
  马头明王以观音菩萨为自性身,示现大忿怒相,置马头于顶,为观世音菩萨的变化身之一。因为慈悲心重,所以摧灭一切魔障,以大威日轮照破众生的暗冥,啖食众生的无明烦恼。
  马头观音的尊形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四面八臂等多种不同形象。其中一面二臂者,二臂或合掌或结施无畏印。《觉禅钞》引《不空羂索经》说其左手执钺斧,右手执莲花。然亦有左手执莲,右手握棒或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执莲者。
  在《何耶揭喇婆像法》中有四面二臂之造像:中菩萨面极令端正,作慈悲颜,颜色赤白,头发纯青。左边一面作大瞠怒黑色之面,狗牙上出,头发微竖如火焰色。右边一面作大笑颜,赤白端正菩萨面,头发纯青。三面头上各戴天冠及着耳挡。其天冠上有一化佛结跏趺坐,中面顶上作碧马头,仍令合口。左手屈臂当乳前把红莲花,其华台上坐一化佛,正着绯袈裟,结跏趺坐,项背有光。右手仰掌擎真陀摩尼(如意宝),其珠团圆,如作白色,赤色光炎围绕其珠。于其右手正当珠下,雨种种宝。端身正立红莲花上。
  另于《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卷下也有作四面八臂乘水牛像,据此晶所载,当可铸作一金刚威怒王像,随意大小。其形象为四面八臂,四口皆出现上下利牙,八手把金刚器杖,正面顶上现一碧马头。头发如螺焰,大残恶形,乘青水牛,牛背有莲花形。
  在《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则述有三面八臂像为:东北角绘马头明王。面有三面,八臂执诸器杖。左上手执莲花,一手握瓶,一手执杖当心。以二手结印契。右上手执钺斧,一手持数珠,一手执索。轮王坐莲花中,呈大忿怒相,现极恶猛利之势。
  而在《诸说不同记》第三内,记载有此菩萨在胎藏曼荼罗观音院中之形象为三面二臂像:通身赤色,三面三目,作忿怒形,上齿咬下唇,两牙上出。头有金线冠,无冠绘,二端屈曲飞扬,着耳环,环有金珠子,额有坐化佛,顶上白马头出现。两手合掌,屈食指甲相合,其无名指外叉。被天衣、无臂钏,着青珠鬘,腰带左端自胫上外出垂,着脚环,竖右膝。依此像,唐·一行在《大日经疏》中进一步说,其身有黄有赤,如日初出之色。以白莲华璎珞等庄严其身。光焰猛威,赫亦如鬘,指甲长利。犹如转轮王之宝马,巡履四洲,一切时一切所,涤除一切杂念,诸菩萨大精进力又如斯。得如此猛威之势,生死重障中不顾身命,所以摧伏处处业障,正为白净大悲心,故用白莲璎珞饰其身。
  〇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者(梵名Ekadam—mukha),梵名音译作眙迦娜舍目怯,意译为十一最胜,或十一首,有时又称为大光普照观音,全称为十一面观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由于形象具有十一头面,所以通称为十一面观音。在六观音中,主要是阿修罗道众生之依怙。
  十一面观音菩萨的名号,是由其神咒而来。该神咒为“十一面观世音神咒”,为十一亿佛陀所说,威力甚大。
  依据《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中所说,其形象为:
  “身长一尺三寸,作十一头,当前三面作菩萨面,左厢三面作瞠面,右厢三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面,顶上一面作佛面,面悉向前,后着光。其十一面各戴华冠,其华冠中各有阿弥陀佛。观世音左手把澡瓶,瓶口出莲花;展其右手以串璎珞,施无畏手。”
  根据各种经论所说,其十一面的配置有种种不同,并有二臂、四臂、八臂的差异。例如:
  《十一面仪轨》中出现四臂说,其中右第一手是施无畏,第二手执念珠。左第一手执莲花,第二手持军持(即瓶)。
  《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标志曼荼罗仪轨》偈中所举,同为四臂像:“诸头发髻冠,冠中住佛身。正面浅黄色,救世哀愍相,左右青黑面,左三忿怒相,右三降魔相,当后残笑相,顶上如来相。四臂两足体,左定执莲花,左理握军持;右慧施无畏,或结拳印契,右智持数珠。被鬉妙璎珞,天衣及上裳,商怯妙色光,安住千叶莲,跏趺右押左。”
  在密教胎藏现图曼荼罗中,此观音位列苏悉地院北端,具四臂,趺坐于莲花上。本面两侧各有一面,其上有五面,更上有三面,合本面而成十一面。右第一手结施无畏印,第二手执念珠。左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军持。其中莲花表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心,军持瓶是长养此莲花的大悲甘露水,数珠代表精进义,对一切众生施无畏故结施无畏印。
  此外,也有以为其寂静之面是为了成就纯善者,忿怒之面是为了成就纯恶者,而笑怒之面则是为了成就善恶交杂者。其四臂表内证四智:手持念珠表根本智、大圆镜智,智断烦恼,所以为调伏义。施无畏乃身口意三业的化用,是成所作智,为息灾义。莲花表观音之体,是妙观察智,花为人所爱,所以为敬爱义。澡瓶代表以甘露的智水润泽一切众生,是平等性智,为增益之义。
  〇准提观音
  准提观音(梵名Cundi^),又作准提、准胝、准提菩萨、准提佛母、佛母准提、尊那(梵名Slmda,辉丽之义)佛母、七俱胝佛母等。为六观音之一,以救度人间众生为主,在天台宗又被称为天人丈夫观音。是以准提咒而普为显密佛教徒所共知的大菩萨。
  准提菩萨的尊形,有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等九种。不过,一般所供奉的图像,大抵以十八臂三目者之像为多。
  在十八臂之中,各臂或结印,或持剑、持数珠、金刚杵等物。准提观音之造像,常被误认为是千手千眼观音,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原则来分辨:千手观音通常都是十一面或二十七面四十臂,而且各手所持的物品也与准提菩萨不同。
  依据《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记载,准提佛母身呈黄白色,结跏趺坐于莲花上,身佩圆光,着轻毅衣,上下皆为白色,有天衣、角络、璎珞、头冠等庄严,十八臂皆着螺钏,面有三目。上二手作说法相,右第二手作施无畏,第三手执剑,第四手持宝鬘,第五手掌上置俱缘果,第六手持钺斧,第七手执钵,第八手执金刚杵,第九手持念珠;左第二手执如意宝幢,第三手持开敷红莲花,第四手军持,第五手羂索,第六手持轮,第七手商怯,第八手贤瓶,第九手掌上置般若梵箧。
  藏传的准提观音有四臂像,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左右之第一手按于膝上持钵,右第二手下垂作施无畏印,左第二手屈于胸前,执莲花,花上安置一梵箧。
  斯里兰卡所传的准提观音铜像为四臂像,顶戴定印之化佛,左第一手安于脐前,第二手持宝珠;右第一手执独股杵,第二手上举,拇指与无名指相捻。乳部丰满,表佛母之相。
  〇如意轮观音
  如意轮观音(梵名Ginta^mani^-cakra),梵名音译为振多摩尼。意译为“所愿宝珠轮”或“如意珠轮”,而自古以来多译作“如意轮”、“如意轮王”。此菩萨可如意出生无数珍宝,安住“如意宝珠三昧”,常转法轮,摄化有情,如愿授予富贵、财产、智慧、势力、威德等而得此名。全称为“如意轮观世音菩萨”,又称作“如意轮菩萨”、“如意轮王菩萨”。
  如意轮观音的形象有多种,计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等多种,较常见的是六臂像。
  常见的六臂像,在《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中记载:“六臂身金色,皆想于自身,顶髻宝庄严,冠坐自在王(弥陀),住于说法相。第一手思维,愍念有情故。第二持(如)意宝,能满一切愿。第三持念珠,为度傍生苦。左按光明山,成就无倾动。第二持莲手,能净诸非法。第三契轮手,能转无上法。六臂广博体,能游于六道,以大悲方便,断诸有情苦。”此外,也有作头上戴宝冠,冠上安置化佛,左第一手开宝华,第二手金色盘,第三手开红莲;右第一手跋折罗(金刚杵),第二手降魔印,第三手向脐下,于南黄莲上结跏趺坐,又头上两边有天女呈散花之姿的造型。
  另外,还有将此六臂与六观音并配于六道的说法:右第一思维手,配圣观音,救济地狱道受苦众生;第二如意宝珠手,配千手观音,救饿鬼道饥馑苦;第三念珠手,配马头观音,度畜生道鞭挞苦。左第一光明山手,配十一面观音,救阿修罗斗争苦;第二莲花手,配准提观音,教化人道;第三金刚手,配如意轮观音,教化天道。
  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梵名Avalokitesvara-sahasrabhuja-lo-cana),是指具有千手、千眼,而每一手掌上各有一眼的观音菩萨,又称作千手圣观自在、千臂观音、千手观自在、千手千眼观自在、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或称千眼千首千足千舌千臂观自在。
  此尊是莲华部(或称观音部,为密教金刚界五部之一,或胎藏界三部之一)果德之尊,故称莲华王。莲华部皆以大悲为本誓,但以此尊为莲华王,故特以大悲金刚为密号。位列于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内,表莲华部之德。
  在《干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说:“大悲观自在,具足百千手,其眼亦复然,作世间父母,能施众生愿。”这里的“千”,是代表无量、圆满之义。也就是“千手”象征着此观音大悲利他的方便,无量广大,“千眼”象征他应物化导时,观察机根的智慧圆满无碍。
  千手观音的形象,在各种经轨中所载并不相同:
  据《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所说,是身作檀金色,一面千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中另说,千臂中十八臂的印相持物。
  依《千光眼观自在秘密法经》所说,身是黄金色,于红莲花上半跏跌坐,有十一面四十手。十一面中,当前三面作菩萨相,本面有三目,右边三面作白牙向上相,左边三面是忿怒相,当后一面为爆笑相,顶上一面作如来相。
  依《世尊圣者干眼千首千足千舌千臂观自在菩提萨缍怛嚼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所说,为干眼、千头、千足、千舌、千臂之相。
  在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此尊则有二十七面千臂,结跏趺坐于宝莲花上。千手中,有四十手(或四十二手)各持器杖,或作印相,其余各手不持器杖。
  另于《诸说不同记》第六内则说:“通身黄色有七面,面各三目。山图顶上有化佛,有千手掌各有一目,其四十二手执持种种器械。右青莲次,两手合掌,次二手定印,右一手钵,次蒲桃,次梵箧,次三股、次宝印、次锡杖,次施愿,次数珠,次股瓶,次箭,山图二箭,次五色云,次剑,次白莲,山图含红莲,次髑髅,次镜,次月,次钩,次化佛。左手红莲,山图白莲,次经箧,次宝珠,次螺,次独股杵,次铎,次三股杵,次钏,次索,次澡瓶,次弓,次榜排,次钺,次紫莲,次杨柳,次白拂,次轮,次日,次宫殿,山图手印,次矛小异也。座下有红莲青莲花。”
  有关千手观音“千臂”的说法,依据《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所述,“千手”表示四十手各济度三界二十五种存有众生(即一种存有众生配上四十手、四十眼),合为千手千眼。
  依《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载,四十手所持之物或所作的印相为:如意珠、羂索、宝钵、宝剑、跋折罗、金刚杵、施无畏、日精摩尼、月精摩尼、宝弓、宝箭、杨枝、白拂、胡瓶、傍牌、斧钺、玉环、白莲花、青莲花、宝镜、紫莲花、宝箧、五色云、军持、红莲花、宝戟、宝螺、髑髅杖、数珠、宝铎、宝印、俱尸铁钩、锡杖、合掌、化佛、化宫殿、宝经、不退金轮、顶上化佛、蒲桃。
  另外,有人将四十手加上甘露手,而成为四十一手;或加上中央的人定印,而成为四十二臂。
  此外,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及《觉禅钞》等经轨中,也绘列有这四十二手的印相、持物、作用及真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外,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则说有十八臂,经中说:“面有三眼,臂有千手,于千手掌各有一眼,首戴宝冠,冠有化佛。其正大手有十八臂,先以二手当心合掌,一手把金刚杵,一手把二戟叉,一手把梵夹,一手把宝印,一手把锡杖,一手掌宝珠,一手把宝轮,一手把开敷莲花,一手把舅索,一手把锡枝,一手把数珠,一手把澡罐,一手施出甘露,一手施出种种宝雨,施之无畏,又以二手当脐,右押左仰掌,其余九百八十二手,皆于手中各执种种器杖等印,或单结手印。”
  干手观音的四十手随顺着众生根机,相应于如来五部的五种法,能满足一切愿望,以千手千眼,无量持物,象征观音菩萨救度众生的无尽方便。
  观音二十八部众
  观音二十八部众,是千手观音在弘法上的二十八部眷属,也是拥护观世音菩萨法门修持者的良善鬼神众。
  持诵千手观音大悲咒的人,除了蒙受神咒的直接法益,及观世音菩萨的护念之外,大梵天王还会派遣二十八部善神,各率五百眷属及大力夜叉守护。
  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其人若在空山旷野独宿孤眠,是诸善神,番代宿卫,辟除灾障。若在深山,迷失道路,诵此咒故,善神龙王,化作善人,示其正道。若在山林旷野,乏少水火,龙王护故,化出水火。”
  依据《千手陀罗尼经》所载,条例二十八部众的尊名。并依日僧宽信所绘的尊像图,参考《干手造次第法仪轨》所记载,其形象如下:
  1.密迹金刚力士乌刍君荼鸯俱尸:忿怒相,赤肉色,左手插腰,右手持三股杵,身着甲胄。
  2.八部力士赏迦罗:面容极为忿怒,身赤肉色,左手按于腰际,右手掌向外,腰着青衣。
  3.摩醯那罗延:头着金刚甲,左手当胸手掌向外,右手舒肘向前,取大刀刺地。
  4.金刚陀罗迦毗罗:面及身色同前,左手按于腰际,右手向胸掣大刀,身着甲胄。
  5.婆驭娑楼罗:面白黄色,忿怒形,头着金甲,左手举于胸前,掌向外,指端垂下,右手握大刀,着甲胄。
  6.满善车钵真陀罗:面作微笑形,左手握拳按于腰际,右手当胸取莲花,着青色袈裟。
  7.萨遮摩摩和罗:面呈微笑并稍带瞠怒,头着天冠,微举左臂,仰掌舒五指,右手当胸持斧钺,庄严如天女。
  8.鸠兰单吒半只罗:面带微笑,青色,左手当胸,覆掌舒五指,右臂垂下持大刀,身着甲胄。
  9.毕婆伽罗王:面现微笑又带忿怒,白赤色,头有金甲,左手握拳按于脐部,右手持三戟,着金胄。
  10.应德毗多萨和罗:轻微忿怒面,头有玉冠,左右手各持独股杵。
  11.梵摩三钵罗:面如天女,头戴天冠,左手按于脐边,右手当胸持白拂,璎珞庄严如天人。
  12.炎摩罗:忿怒面,仰视上空,青绿色,左手当胸,右手舒臂覆掌,五指散开按于腰下。
  13.释王:左手握拳按于腰际,右手持独股杵,着草鞋。
  14.大辩功德娑怛那:如吉祥天女,左手举臂,持赤莲花,右手当胸,掌向外,捻大指、头指。
  15.提头赖吒王:忿怒面,左手按于腰际,右臂上举持三股杵,身着甲胄。
  16,神母女等大力众:仰左掌于胸前,右掌向外捻大指、头指。
  17.毗楼勒叉:左臂上举持三叉戟,右手按于腰际持大刀,身着甲胄。
  18.毗楼东博叉毗沙门:左手持塔,右手持三股戟。 +
  19.金色孔雀王:雀头人身,左右手各持孔雀足一只以为杖。
  20.二十八部大仙众:仙人形,左臂上举持经卷,右手当胸持杖。
  21.摩尼跋陀罗:面如天人貌,赤发,以花严饰,二手合掌。
  22.散支大将弗罗婆:微笑忿怒面,白色,头戴天冠,左手当胸,以大指捻头中二指,右手持大刀。
  23.难陀跋难陀:面极忿怒,青绿色,头上有龙,左手上举于胸前,掌心向外垂五指,右手按于腰际执三叉戟,身着甲胄。
  24.娑伽罗龙伊钵罗:忿怒面,青黑色,以二手持大刀刺地。
  25.修罗乾闼婆:三面六臂,各面有三目,白色,左右第一手当胸合掌,左第二手持莲花,右第二手持轮,第三手左右臂共举持日轮。
  26.迦楼紧那摩睺罗:面极忿怒,白赤色,头上戴白马头,左手插腰,右手高举于头,横持大刀,着甲胄。
  27.水火雷电神:火雷电神,面极忿怒,赤黑色,左手覆掌于胸前,右手舒臂散五指,作压地状,立于黑浪中。水雷电神,面如恶鬼形,青色,二手胸前内缚,舒二中指,屈头指相拄,立于波浪中。
  28.鸠盘茶王毗舍阂:鸠盘茶王系黑色长鼻瞠怒形,左持战具,右执索;毗舍阁系黑赤色、大目瞠怒形,左手持火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五大明王
  五大明王又称作五大尊或五忿怒。指现忿怒相的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刚夜叉明王等五大明王。这五大明王乃是由九识所化现,是五方佛为降伏内外魔障,所变现的教令轮身。贝p:
  1.中央不动明王:为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能降伏一切诸魔。
  2.东方降三世明王:为阿闳如来的教令轮身,能降伏大自在天。
  3.南方军荼利明王:为宝生如来的教令轮生,能降伏五阴魔。
  4.西方大威德明王:为无量寿如来的教令轮身,能降伏人魔。
  5.北方金刚夜叉明王:为不空成就如来的教令轮身,能降伏地魔。
  以下分别介绍五大明王:
  1.不动明王
  不动明王,通常被视为是大日如来的应化身,受如来的教命,示现忿怒相,常住火生三昧,焚烧内外障难及诸秽垢,摧灭一切魔军冤敌。
  在《胜军不动轨》中记载,本尊的誓愿为:“见我身者,得菩提心;问我名者,断惑修善;问我说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由此可见不动明王的广大悲愿。
  关于此尊的形象,依据不同的经典、传承,有诸多不同的法相,随缘示现。据《大日经·具缘晶》、《底哩三昧耶经》等所述,右手持剑(断烦恼恶魔)、左手持索(示自在方便),顶有七髻,安坐在磐石上,为最常见的身相。
  其他如《不动使者法》中云:“当画不动使者,身赤黄色,上衣斜帔青色,下裳赤色,左边一髻黑云色,童子相貌。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执羂索,口两边微出少牙,怒眼赤色,火焰中坐石山上。”
  而一卷《底哩法》中则记载:画不动尊,着赤土色衣,左垂辫发,眼斜视,童子形。右手执金刚杵当心,左手执宝棒,眼微赤,坐莲花上,瞠怒相,遍身火焰。
  另外,不动明王也有多臂的法像,如《安镇轨》中描述:“作四臂大严忿怒身,绀青色洪满端严,目口皆张,利牙上出,右剑左索,其上二臂在口两边,作忿怒印,身处八辐金刚轮。”在世间的十二天中,则以此四臂的不动尊为首领。
  2.降三世明王
  降三世明王,胜三世、圣三世、月魇尊、金刚摧破者、忿怒持明王尊等名。是密教五大明王之一,为东方阿闳佛的教令轮身(忿怒身)。由于他能降伏众生三世的贪瞠痴,所以名为降三世。与胜三世明王是同体异名。而曼荼罗所绘二臂的胜三世是依《大日经》,八臂的降三世则为依据其他经轨而来。二者的本誓并无不同。
  此一明王的形象有三种,比较常见的是三面八臂。脸上有三目,身侧有火炎,如同不动明王,也是现忿怒相。除了左右第一手结印当心外,其余各手各执不同法器,右边是三股铃、箭与剑。左边所持的是三股戟、弓与索。左足踏着大自在天,右足踩着乌摩妃。
  与之同体的胜三世明王,其形象在《大日经·具缘晶》内说是青色身,头发如马髻,有三只眼睛,现忿怒形,双牙向上突出,左手持三股杵,右手持二端有三股的戟,坐于磐石上,以迦楼罗炎围绕四周。
  3.军荼利明王
  军荼利明王的“军荼利”,意译为瓶。在密教里,瓶是甘露的象征,所以又译作甘露军荼利。是密教五大明王之一,为南方宝生佛的教令轮身(忿怒身)。
  军荼利明王是以慈悲方便,成证大威日轮以照耀修行者。并流注甘露水,以洗涤众生的心地,因此又称为甘露军荼利明王。
  此外,因为示现忿怒相,形貌又似夜叉身,所以也称为军荼利夜叉明王。另外,也有“大笑明王”的异称。
  军荼利明王的形象,通常作四面四臂,或一面八臂。依据《军荼利仪轨》所记载,四面四臂像的脸部表情各有不同,正面慈悲、右面忿怒、左面大笑、后面微怒开口。全身青莲花色,坐于磐石之上。这四面四臂象征的是息灾、降伏、敬爱、增益四种法。另外也有说是指第七识的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的四种根本烦恼,
  至于一面三目八臂形,是头戴髑髅冠,眼张大,作大瞠目,并有二条赤蛇垂在胸前。八只臂手,右最上手,拿着金刚杵,屈臂向上;下第二手,执持三叉双头长戟,屈臂向上;下第三臂,压左第三臂,两臂相交在胸前,两手各作跋折罗印;下第四臂,仰垂向下,勿着右胯,伸五指,为施无畏手,左上手中,把金轮形,屈臂向上;下第一手,中指以下三指各屈向掌,大指捻中指上节侧,食指直竖,向上伸之,屈其臂肘,手臂向左;下第四手,横覆左胯,指头向右,
  4.大咸德明王
  大威德明王,音译为阎曼德迦,意为摧杀阎魔者,故别号降阎摩尊;密号受威德金刚:此外,义称作大威德尊、大威德忿怒明王、六足尊,为五大明工或八大明王之一:若拟配五佛,则为无量寿佛的教令轮身,亦可视为文殊菩萨的化现。在现图曼荼罗中,此尊位于胎藏界持明院,般若菩萨的左侧。
  此尊的形象,有多种,依《大日经疏》卷六记载:降阎摩尊是文殊菩萨的眷属,具有大威势力,其身六面、六臂、六足,以水牛为坐骑,面有三目,色如玄云,作极忿怒之状。另外,在《八字文殊轨》中,对此尊也有所描述,据述:阎曼德迦金刚,身青黑色,六头、六臂、六足;其六臂各执器仗;左上手执戟,次下手执弓,次下手执索;右上手执剑,次下手执箭,次下手执棒。乘青水牛为座。身材高大,且遍身火焰,展现出极忿怒形象。
  5.金刚夜叉明王
  金刚夜叉明王(梵名Vajra—yaksa),汉译为金刚夜叉、金刚药又、金刚啖食等名。又因其能啖食一切恶业众生,所以也称为金刚焰口明王;而身呈黑色,所以也名为大黑明王;又因其能吞尽一切恶性有情,故也名为金刚尽明王。密号为啖食金刚、调伏金刚或护法金刚。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的教令轮身。此一明王誓愿吞啖除尽一切恶行众生,及三世一切恶秽触及染欲心。
  金刚夜叉明王的形象是:三面六臂、大威忿怒相,头上有马王之髻,正面有五日,左、右两面各有三目,以七珍璎珞庄严其身。身材高大无量,遍身燃烧火焰。六只手臂所持的物品,第一手右持五股杵、左持金刚铃;第二手左持弓、右持箭;第三手左手持轮、右手拿剑。右脚踏舒莲花,左脚高举而下有莲花。
  不动明王八大童子
  依经轨记载,不动明王身边最主要的有二童子、八童子。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矜羯罗与制吒迦二位童子。这二位童子,有时也被认为是不动明王的化身。
  “矜羯罗”意为随顺与恭敬小心。而“制吒迦”则意为难以共语的恶性音。这两尊辅佐不动明王,来帮助一切众生。
  矜羯罗童子的像貌,宛如十五岁的童子。头上戴着莲花冠,而身色为白肉色,二手合掌。他的二大指与头指之间,横插着独股杵,身穿着天衣袈裟及微妙的严饰。
  而制吒迦童子的像貌亦如童子,身色如红莲,头上结着五髻,一髻结在顶上的中间,一结额上,两结在头的左右,一结顶后,代表五方五智。左手持着缚日哕(金刚杵),右手执著金刚棒。因为是瞠心恶性者,所以不着袈裟,并以天衣缠着颈肩。
  除了前述二大童子,再加上其他六位童子,就是著名的八大童子,也称为八大金刚童子,这八大童子具有四智及四波罗蜜的德分,都是不动明王的眷属,围绕在不动明王四周,为本尊的护卫。依《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中所记载,不动尊的八大童子的身形如下:
  1.慧光童子:微怒、头戴着天冠,身色为白黄色。右手拿五智杵,左手的莲花上,则安置着月轮,身上则以袈裟与璎珞为庄严。
  2.慧喜童子:形似慈悲之面,显现微笑的相貌,身色如莲花,左手持着摩尼宝珠,右手持着三股钩。
  3.阿耨达菩萨童子:身形如梵天王,身色如真金,顶上戴着金翅鸟,左手莲花,右手拿独股杵骑乘着龙王。
  4.指德菩萨童子:身形如夜叉,身色如虚空,有三只眼睛,身着甲胄,左手持轮,右手有三叉锌。
  5.乌俱婆饿童子:头戴五股之冠,现出暴恶之相,身如金色,右手拿着缚日哕(金刚杵),左手做拳印。
  6.清净比丘童子:剃除首发,身着法袈裟,在左肩打结并使其垂下,左手拿着梵夹,右手当心持着五股杵,露出右肩,腰缠着赤裳。面貌不年轻也没有老态,目如青莲,嘴巴里的上牙向下突出。
  7.矜羯罗童子如前所述。
  8.制吒迦童子如前所述。
  法华经十罗刹女
  十罗刹女,是指护持《法华经》的十位罗刹女。
  依《法华经》卷七《陀罗尼晶》中记载,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毗沙门天王、持国天王各自说陀罗尼神咒拥护受持《法华经》行者后,“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皋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
  此十罗刹女经常随侍于普贤菩萨身边,为普贤菩萨之眷属。
  另于《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中,金刚萨捶问世尊十罗刹之本源,毗卢遮那佛答言,十罗刹女本缘觉,即等觉、妙觉、本觉。初四罗刹女(蓝婆、毗蓝婆、曲齿、华齿)及净行等四大菩萨(上行、无边行、净行、安立行),第五罗刹女(黑齿)为释迦牟尼,以上配属“妙觉”,中之四罗刹女(多发、无厌足、持璎珞、皋帝)为八叶四大菩萨(普贤、文殊、观音、弥勒),以上配属“等觉”。第十罗刹(夺一切众生精气)为多宝如来,配属“本觉”。
  依《法华十罗刹法》所记载,各罗刹女形象为:
  1.蓝婆(意为结缚):形如药叉,衣色青,右手持独股当右肩,左手持念珠,即立左膝当居彼上,面肉色。也有作右手按剑,左手持经卷。
  2.毗蓝婆(离缚):形如龙王,右手把风云,左手把念珠,衣色碧绿,面如白,前立镜台。或有作双手敲钹。
  3.曲齿(或名施积):形如天女仙,衣色青,面伏低,前捧香花长跪居,半跏坐。也有作手持花笼的立像。
  4.华齿(意为施华):形如尼女,衣色紫,右手把花,左手把花盘,面稍低:或有作右手下垂,左手持宝珠。
  5.黑齿(或名施黑):形如神女,衣色都妙色,右手取叉,左手军持,犹如守护之形,半跏坐。或有左手执宝幢,右手屈置胸前。
  6.多发(或名披发):形如童子满月,肉色乾达女,右手铜环取,左手如舞,长跪居。或于右手执宝幢,左手屈于胸前。
  7.无厌足(或名无着):形如顶经之形,恒守护,衣色浅(口+孤)。或作左手执水瓶,右手持莲办。
  8.持璎珞(或名持华):形如吉祥天女,左右手持璎珞,衣色金,面肉色,结跏趺坐。或有作双手持璎珞的立像。
  9.皋帝(或名何所):形如顶鸣女形,衣色红青,右手把裳,左手持独股,如打物形,立膝居。或有作双手捧经箧。
  10.夺一切众生精气:形如梵王帝释女,带铠伏甲,忿怒形,右手持杵,左手持三股,衣色挟杂色,结跏趺坐。或有像作双手合十而立。
  四大天王
  四大王天(梵名Catua^srah maha^-ra^jika^h),在佛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们誓愿守护这个世界的众生、安居乐业、财宝充盈、福德增长,人于正法。是在我们所居住的欲界之中,护持佛法的四位天王。
  在佛法的世界观中,生命存在可以粗分为三种不同层次的世界』p欲界、色界及无色界等三界。欲界、色界及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天,而四大天王所存在的四天王天,就是欲界初始的第一层天。
  四大天王分别是指东方的持国天王、南方的增长天王、西方的广目天王及北方的多闻(毗沙门)天王,,四大天王又称为四天王、护世四天王及护世天等。
  1.东方持国天王:住贤上城,率领乾达婆、富单那二部鬼众,守护东洲兼及余洲。
  2.南方增长天王:住善见城,率领鸠盘荼、薜荔多二部鬼神,守护南洲兼及余洲。
  3.西方广目天王:住周罗善见城,统率龙、毗舍阁二部鬼众,守护西洲兼余洲。
  4.北方多闻天王:又作毗沙门天王,有可畏、天敬、众归三城,率领夜叉、罗刹二部鬼众,守护北洲兼及余洲。
  依据《四天王经》记载,四天王都从属于帝释天王,每月的六斋日检视人间的善恶行业,并劝勉众生守戒行善,是正法的护持者。
  四大天王是与人间关系极为密切的佛教护法,他们用心地守护佛法及一切修行人,所以自古以来对四大天王的信仰极为兴盛。当我们进入寺院时,常会见到四大天王守护着寺院,可见其重要性。在任何修法、结界时,迎请四大天王是最根本的仪则。甚至可以说,有佛法的地区,都可以见到四大天王的守护。以下我们分别介绍四大天王。
  〇毗沙门天王
  毗沙门天(梵名Vais/ravana,藏名Rnam-thos-kyibu),四大天王或十二天之一。梵名意译作多闻、遍闻,以多闻天之名最为常见。
  毗沙门天王是阎浮提北方的守护神,护持佛法守护世间。毗沙门天王的福德力名闻四方,所以名为多闻天,被视为财宝天王,在藏密中更被视为财神本尊,能赐予无尽资财。在印度、西域、中国与日本等地,毗沙门天王都普遍受到供奉,为著名的财神、福神。
  毗沙门天王一般的造像都是神王形,通常都作披着甲胄戴冠相,右手持宝棒,左手仰擎宝塔,脚踏二鬼。毗沙门天王除了为四大天王之一外,亦被单独尊崇。又因为能赐福德,所以在日本被尊为七福神之一。
  〇持国天王
  持国天(梵名Dhrta-ra^istra,藏名Yul-hkhor-bsrua)音译为提头赖吒、提多罗吒、持梨哆阿罗哆、多哕吒。又称为治国天、安居天、顺怨天。
  由于此天王护持国土、保护安抚众生,所以称为持国天,又称为东方天。为四大天王之—,及十六善神之—。
  东方持国天王能护持人民无诸病苦,无诸魔障,无诸烦恼,增长智慧,延年益寿,财宝丰盈,受用无尽,一切自在,所作成就。
  关于持国天的形象,诸多说法不同,《陀罗尼集经》卷十一记载:提头赖吒天王身长一肘,着种种天衣,严饰极其精妙,与其身材相称,左手伸臂垂下握刀,右手屈臂,向前仰手,掌中拿着宝物放光。
  《药师玻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记载:东方持国大天王,其身白色,持琵琶,守护八佛的东方门。
  〇增长天王
  增长天王(梵名Viru^dhaka,藏名Hphags,skyespo),梵名汉译为毗楼勒迦天,又称为毗楼多天、毗楼勒叉天,意译为增长天,为四大天王之一。十二天王之一,十六善神之一。
  增长天王率领鸠盘荼、薜荔多等鬼神,守护于南方,能折伏邪恶,增长善根,在南方承担护持正法的使命为护法之善神,所以又称为南方天。由于他能令众生善根增长,所以名叫增长天。又在东、西、南、北方中,南方象征增益的特性,能增长万宝,所以也称为增长天。
  增长天王不但守护人民远离灾障、烦恼,更能护佑众生财宝充盈,受用无尽,增长智慧、寿命。
  关于增长天的形象,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些书上所描述的是赤肉色忿怒形,甲胄上着天衣,右手握剑,左拳置胯上,交脚而坐。左方有鬼形使者,呈黑肉色,大忿怒形以二手擎剑跪在天王前侧。有些书则说他左手握刀,右手持稍,此种形象,象征的是折伏邪恶、增长善根的意思。
  根据《陀罗尼集经》卷十一记:毗噜陀迦身长一肘,着种种天衣,装饰极精妙而与身相称,左手伸臂垂下握刀,右手执稍,稍根着地。
  而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记载:其身青色,手执宝剑,守护八佛之南方门。
  又在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此尊位于外金刚部院南门之东侧。
  四大天王的信仰,自古以来极为盛行,在中国及日本均存有许多遗晶,其形象亦各有不司。而各寺造像中,增长天王手中的持物亦有不同,如:
  浙江省天台山万年寺门中,天王手持琵琶。太白山天童寺天王殿的增长天像,手持剑;普陀山普济寺天王殿之像,手持蛇;普陀山法雨寺天王殿之像,手持伞;湖南省武昌宝通寺天王殿之像,手持伞及塔;汉口归元寺天王殿之,手持琵琶。
  〇广目天王
  广目天(梵名Viru^pa^ksa,藏名Mig-mi-bzan、Spyanmi-bzan),广目又名为西方天,音译毗留博叉、毗楼罗叉,意译作广目天、丑目、恶眼、杂语主、杂语、非好报。为四大天王之一,十二天之一,十六善神之一,居处在须弥山的白银捶,为守护西方的护法善神。
  广目天王常以清净天眼观察护持阎浮提众生,守护一切众生远离种种恶事,财宝充盈,寿命增长,——切自在,所作成就。此一天王率领无量天龙及富单那诸神等眷属,守护佛法。此天王亦为诸龙之王,据《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所说:“此西方有大天王,名日广目,是大龙王,以无量百千诸龙而为眷属,求护西方。”
  又,其所司之职在于对治恶人,令其受苦并生起求道之心。
  相传广目天是大自在天的化身,由于前额有一目,因此称为广目天。其形象通常作赤色忿怒形。甲胄上着天衣,右臂持三股戟,左拳置胯上,面向左方,交脚而坐。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