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因缘果法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因缘果法

  我们先谈什么是因?什么是缘?因是主体,缘是客体。如说是“因”,便是主观的立场,例如,我要做、我能做、我所做的,这便是以我为主,以他为副。

  缘呢?缘是无我的,是纯客观的,一切现象都是从众缘生,又从众缘灭。例如,我们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所需都是社会大众互相合作的结果,便是众缘和合所促成的。我们任何一个个人,只不过是社会大众中的一个缘而已。不以我为主因,所以是无我的。

  从家庭到社会,从宗教到民族,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无不由于出主入奴的自我中心的立场或观念而产生。譬如,太太说:“男主外,女主内,我是一家之主。”而先生也说:“夫唱妇随,我才是家庭中的主人。”那么在这对夫妻之间的任何事情,都可能构成争端,甚至酿成家庭破碎等的悲剧。由于这种形态的推演,人和人之间,便充满矛盾、猜忌、怨怒、冲突和斗争,失去了和乐相处、融洽无间的精神,这是非常不幸的事。

  假如人人都认为自己只是对方的配角,做太太的应想:“我是配合丈夫,照顾家庭的人,以丈夫为主,以孩子为重。”做丈夫的人,也是这么想:“家庭是以太太为主的,我在外赚钱养家,是为了维护妻儿的安全与幸福。”如果能够这样,这个家庭中的成员是相互为缘,彼此敬爱和尊重,便能同心协力地共同开创美满幸福的家园了。

  一、缘的种类

  缘又可分为四种: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是主缘;次第缘又名等无间缘,是前后两个相连接的主缘之间不容任何他缘加入;缘缘又名所缘缘,是主缘因对象而有活动;增上缘是以上三缘之外对现象生起的一切助缘。这四缘本系唯识学上对于诸法生起的原因作分解说明,相当难懂,今天我只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向诸位介绍。

  (一)因缘

  “因缘”,第一个产生推动力的,是创始者或发起人。从发端而言,他是因;对整体的大众而言,他是缘。比如,贵社最先一定有一个人,想到要集合对佛学有兴趣的妇女朋友们,共同地去探讨、寻求佛法的真理,于是着手号召或邀请志同道合的妇女朋友们,组织成立“缘社”。这个最早发起的人既是因,也是缘。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其他有共同志趣的学者的助缘。他以成立“缘社”的构想,配合着完成大众共同的希求。

  请问诸位,我在这儿和各位谈“缘”的问题,对你们而言,我究竟是因呢?还是缘?诸位需要我来讲,所以我就被请出来讲。我是配合诸位,所以我是缘,诸位是因。再说,现在我一个人站在这儿说佛法,说给诸位这许多人听,所以我是因,诸位是缘。然而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因呢?是诸位而不是我圣严,圣严是与因配合的缘。

  通常不是学佛的人讲因缘,多半是指男女间的结合,那是“姻缘”;这和此处讲的因缘不同,但也并不是完全不同。这必须讲到过去的和现在的,因为过去彼此之间有缘,现在才能在一起,而现在在一起后,又产生了另一种的缘。而男孩、女孩二人结合,他们是互为因缘,共同促成夫妇的关系,彼此是对方的助缘,各自是对方的一半,即相依为命。因此,不必争执谁才是主?谁才是副?如果彼此互争主因的位置,就无法避免夫妻吵架的事了。

  我在国内或国外,常常遇到一些夫妇不和的问题,有些是为了儿女、财产,而多半是在于先生有了外遇新欢。如果是太太一个人来找我,我便对她们说:“问题出在于你而不在于他。”太太们一听到我这么讲都很生气。因为她们已受到欺侮和委屈,所以来请问师父怎么办,结果师父反而说她们不对。我说,我没有办法找到你们的先生们来骂几句,而他们也不可能来,因此我只有先教你怎么办,然后慢慢地来改变你的先生,进而使你的家庭达到美满和乐的目的。原则是只要把自己当成配角,全心全力地迎合你的先生,无论是感情上、经济上、工作上或家庭生活、健康所需等各方面,付出更多的忠心、耐心和爱心,照顾他、服侍他,渐渐地使得他处处都需要你,若没有你,则他的家庭和事业,乃至健康都无法维持;不要把主要目标放在他的外遇对象身上。诸位女居士们,我这种说法,当然是不够公平的,但这种作法是非常的安全。自古以来,贤妻良母都是从奉献自己而来的。

  (二)次第缘

  “次第缘”,不论自己是主因或是助缘,凡有活动,即有结果;不论从时间的相续或空间的接触上看,前后是相连的,彼此是相通的。因此,人生于宇宙之间,绝非孤立,毫不寂寞,前与无限年前的古人同根,后与无限年后的来者同源,今与无限数的众生休戚相关。我们虽渺小,但又极伟大。若明次第缘,便会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不舍昼夜的意义了。妇女的耐力,正好与此吻合。

  (三)缘缘

  “缘缘”,缘缘是因缘的对象,由于缘缘才有因缘的活动,它不是主因,却为主因产生活动所不可缺,它重要但不是直接而是间接的。

  我们时常听到有人说:“成功不必在我”,我们做任何事,不必站在出名的立场,也不必求得直接的回报。俗语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座的诸位母亲们,在报上很少见到你们的名字,可是你们的先生或少爷、小姐的名字,却时时在报上刊登出来,正像我们从水果店买到鲜美的各色果类,却不知种植和改良它们的是谁。

  诸位都在默默地耕耘,不求自己扬名,你们既是贤妻,也是良母,是国家民族最重要的幕后功臣,所以你们是缘缘,是社会国家民族的缘缘。

  我们时常看到有些女性默默地为国家民族社会贡献她们自己,但她们并没有在历史上留名,诸位是否知道孟子的母亲叫什么名字?我们只知道“孟母三迁”而已;宋朝岳飞的母亲又叫什么名字?她能教出岳飞那样尽忠报国的大忠臣,可是我们只知道她是岳母,而不知她究竟是谁?她们所付出的心血非常的大,但是所得到的报酬却不易见到。或许你们会认为她们所做的都很冤枉和白费,事实上以佛法的立场来看并不然,不管你做什么,是直接也好、间接也好,只要付出努力,一定功不旁捐。

  (四)增上缘

  “增上缘”,增上的意思是帮忙。他已经在做一件事,且做得很好,如果我们再给他一点小的帮助,那么他会做得更好、更完美。比如,有一穷苦的孤儿,他有能力读书,也有上进的毅力,可是他没有钱上学,这时我们可用金钱或言语帮助他。

  记得我在日本求学的时候,有次只剩下一个月的房租钱,未来的学费、生活费、房租等等都没有着落,当时我就想拿那一个月的房租钱买张船票回国。于是去见我的指导教授,告诉他,我大概无法完成学业。而我的指导教授说:“我们日本的文化和佛教,都是从你们中国传来的,在唐宋时代,我们的留学生到中国去求法时,并没有带很多的钱,仰仗你们中国人的照顾,帮他们完成学业,当他们返国时又给他们带回大批的经典法物。因此,你放心好了,如果真的没有办法,我可以带你去化缘。”接着他又说:“我们学佛的人,道心第一,只要你发心,如果会饿死,那佛法就不灵了。”我的那位教授没有给我什么物质上的帮助,只有这几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结果,没有多久,有人从瑞士寄钱给我,到现在为止,我仍然不知道寄钱给我的人是谁?我想,大概是观音菩萨送来的。当时如果我的教授不说那些话,我的书可能就读不成,因此,这位教授是我的增上缘。由此可见,帮助人不一定要拿很多钱出来才算;当然你有力量用钱助人也是善事。所以,以任何的方式造就人、帮助人,成就善事好事,这就是增上缘。

  增上缘又分为两种:上面所说是顺增上缘,是从正面来帮助人;另一种是逆增上缘,是用打击来帮助人。

  在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的时候,提婆达多时常找他的麻烦,甚至菩萨化现的帝释天也会化现魔鬼来打击他。我个人也有这种经验,我本来在山里闭关修行了六年多快满七年时,由于有人寄给我几本书刊,有的是基督教牧师所写的,另外是任教于辅仁大学的神父所写的。他们在书中提到现在中国佛教已经灭亡了,因为在中国佛教徒之中没有一位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有谁懂得梵文?又有那几个佛教徒可以写出较深度的书?庙里的僧尼,只会教人拜拜、念阿弥陀佛,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我当时想,我应该怎么办呢?最后下定决心,出国留学,自己去学一点世界上最高深的佛学。那时我已将近四十岁,因此有很多人说,你已经老了,怎么还想去留学?我说,没关系,为了佛法,我一定要去。结果我在日本住了六年,完成了博士学位。所以,我很感谢那两位牧师和神父,他们是菩萨化现的,来刺激我们佛教徒,要我们自己好好的努力。

  在生活里和生命的过程中,越挫越奋,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如果偶尔受到人攻击或刺激,就无法忍受,而退缩躲藏起来,那就永远也不会有成功的可能了。我非常地感谢基督教和天主教,虽然他们老是骂我们拜偶像,是魔鬼,应下地狱;可是这几十年来,如果不是他们对佛教的批评、刺激和毁谤,我们佛教徒不会有自觉的精神出现。我们每个人如果对那些批评、打击、毁谤产生感恩的心,使得未做善事当努力,已做的善事宜继续;已有的错误应改过,未有的错误当避免,那么遭受挫折未必不善,用之得当,便是你我的增上缘。

  我们都知道舜帝是大孝子,他遇到一位最不慈祥的父亲,和最不友善的弟弟,随时随地都想将他害死。可是舜之所以成为圣王,就是因为这种家庭背景将他磨炼出来。

  如果我们相信逆增上缘,那么,我们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好人,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坏事。遇到不幸的事件发生时,更能激发我们从中提起精神来继续不断地努力,“多难兴邦”也正是中国人的古训。所以身为佛教徒,应该相信“缘”字,接受缘的安排,促成缘的发生,那么,我们便会经常处于快乐满足、和谐互助、努力不懈的生活中。因此,我很赞叹你们用“缘”字来命名,也很高兴知道了有这么一个“缘社”的社团。

  二、因果法

  接着我们来讲“因果”,因果是从因缘而来的。从“前与后”的关系看,叫做因果;从“彼与此”的关系看,叫做因缘。你和我的关系,他和他的关系,彼此之间发生关系叫做缘。由现在的缘,连接上过去的缘和未来的缘,便是三个时间和位置的两重因果关系。

  诸位想听佛法,结果来农禅寺听圣严讲“因缘果法”,这是因果。诸位都听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话,种时叫因,得时叫果。可是,好人一定有好报,坏人也一定有坏的下场;若仅从现在一生来说,因果论是不容易说服人的。佛法所谈论的因果,必须是三世的两重,并且是从现在的三世,追溯过去的三世,推展到未来的三世。

  我们现在的三世是指这一生的时间过程,昨天、今天、明天,乃至往上有父母、祖先,往下有子子孙孙;过去的三世是指我们自己在此生未出生以前,无量世中的每一个时间的过程中,在何处做何事遇何人;未来的三世是指这期生命结束以后,来生再来生以后的无穷来生所接受到的一切。

  如果仅仅讲现在生的三世,是没有办法讲得合理的。有的人做了很多的善事,积很多的阴德,可是没有亲生的儿子来继承其遗产;有的人出生于穷苦的家庭,甚至有一双为非作歹的父母,他自己却是社会佼佼者,乃至是国家的忠贞志士。这种例子很多。因此,在人间能够大富大贵,连续数代的,很不容易。以其兴衰之间,似有因果,然非定则。如果把因果观念,延伸到过去三世及未来三世,对现在所遭遇到任何不幸,都不会怨天尤人;对于现在所得的成就和幸运,也不会骄傲和炫耀。遇到倒霉不如意的事会心平气和;遇到平步青云,一帆风顺的时候,仍会虚怀若谷,谨慎小心,只要时时努力,也不必担忧未来的前途。如果你现在不求努力改进,因循怠惰,既来的恶运,不易除,已有的好运,不会久,坏的会更坏,好的不会再来。若对今生所有的遭遇,平心静气的接受它,且继续不断的改善它,一定会有无限光明的前途,就在前面等待着我们;不仅仅是天堂,或极乐世界,最后还能成佛。就如同我们将一分一毫的小钱,慢慢地存起来,日积月累,到最后甚至于可开一间银行。所以我们的功德智慧都是从日常生活之中,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逐渐累积起来,最后功德圆满就成佛了。

  相反的,因与果也不是必然的,刚才我们提到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实则种瓜不一定得瓜,种豆也不一定得豆。记得我在日本求学时,曾遇到一位大居士给我一笔钱。我问他:“你是不是要我替你做什么?”他说:“因为我在求学的时代很穷,靠别人的资助才完成学业。如今我有了力量,也以同样的心态来赞助别人求学。”这种情形叫“同类因得同类果”。因为前人对他怎么做,他对后人也怎么做。当时我告诉他:“我是和尚,不可能很富有,将来大概无法以财力帮助他人。”他说:“法师,你将来并不是以钱布施,而是以佛法做布施,以修行去化世。”这是“同类因得异类果”。

  如果助人不求回报,不怀任何目的,是种有漏的因,得无漏的果。什么是有漏、无漏呢?我帮助人,而别人真正得到物质上、精神上的利益,将来他们也会给我回馈,来帮助我,这好像是做投资生意,种何因得何果,这是世间法,是有漏的。如果不求果报,那便做了善事而不以为有善事可做,虽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度。这种情形对众生而言,是有的,是种有为因得无为果;对佛菩萨来说,是既未种因也不得果,名为无漏因与无漏果。

  有因不一定有果。如果我们将任何一粒种子放在仓库里,不去理会它,它是永远都不会发芽的。若种因以后,不加以培植、照顾和保护,那么这个因等于没种;甚至将稻种存放数年后,再去播种,发芽的比率便会减少。光播种而不给予阳光、空气、水及肥料等外缘,也难有结果可见。所以我们曾做过的好事,也必须继续不断地培养它,才能结成善果;若不加悉心的照料,而任其枯萎是非常可惜的事。

  反过来说,做恶事也不一定有恶报。很多人自认为业障深重,想学佛很难,更何况了生死,因此,干脆不学佛不修行,这就错了。佛经里有一段比喻说:麻园里有很多的草籽,草籽会发芽长出草来。但由于麻很高大,草虽长出来,但得不到足够的阳光及露水滋润,不久,也就慢慢枯萎了。同样地,我们虽然有业障,若能不断地修行,且在修行的过程,业障也必然会起现行,可是,由于不再造恶业,且不断地增强修行的力量,慢慢地也能将重罪转为轻报;本来应该被砍头的,因为修行的关系,结果被竹竿或树枝打一下就算了;或者造了地狱因,当受地狱报,却因修行很努力,结果害了一场重病就抵偿光了。

  再举个例子:我在美国的道场,后院杂草丛生,拔不胜拔,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有一位洋弟子为了晒坐垫,将一块三夹板平放在院子里,结果他忘记将板子收回,一直放了三个月后我回美国时,才叫他收回。当他将板子拿起来时,发现木板下寸草不生,连草根草种子,都腐烂光了,而木板外四周是杂草成堆。净土法门说带业往生,生到极乐世界以后,等到花开见佛之时,业障也就消掉了。我们有很多的业障,只要至诚恳切地念阿弥陀佛圣号,定能生西方,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那些业障就没有机会萌芽受报,慢慢地业的力量也就消失殆尽。

  因此,种因不一定结果。但要想让已种的因不结果,有二种方法:1、种善因而不继续努力,因就不会结果。2、种恶因却继续不断地努力修行,则恶因也不会结果。所以讲因缘一定要讲果报,讲果报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如果是绝对的,那么众生就无法成佛了。但是在凡夫地,是没办法逃避因果,唯有努力不懈地学佛修行,才有办法离开因果报应。一般人怕阎王、怕死、怕下地狱,阎王是真的存在,是我们自己所造的业所招感来的。因此,阎王是缘,不是因,我们不造因则阎王奈何不了我们的;我们造了业,就是没有阎王,也会跑出一个来。诸位,我们如果站在缘的立场,那么我们就不会造罪因,为什么呢?因为“无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别人幸福,如此还会有我吗?所以,要做缘,不要做因,我们要不怕业果,就怕自己不能不造业因。

  ——摘自圣严法师《拈花微笑》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因缘具足
下一篇:新与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