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永嘉仁波切关于依师困难的种种问答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永嘉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永嘉仁波切关于依师困难的种种问答

  1,佛教中师徒关系如何正式确立?

  回答:一旦参加了某个人的传法、传戒、灌顶等仪式,并且内心承许此人为你的师父,此后你就应该将他当作师长承侍。参加传法时,你心里只是认为去看看,并无承认对方是师父,这样不会建立师徒关系。如果正式向某人拜师求法,而他也认同你是他的弟子,并给你传法,如此双方内心相互知道,便确立了正式的师徒关系。以前师父与弟子之间是面对面教学的,现在也出现了听讲法录音带的方式。这种方式没有以前的先例可循,是否属于师徒关系,现在也很难讲清楚。

  2,参加传法时,自己承认对方为师,对方不知道,是否确立师徒关系?

  回答:从前,师父通常都知道并认识弟子,弟子也是经过认真观察师父后才会拜师。现在的时代不同了,很多人往往出于对方有名气等原因,赶去听法,而讲法之人也多不认识听法之人,这种是否属于师徒关系,我也不十分清楚,但现在似乎也算是了。若仅自己承许为师,即使对方并不知道,以后也不应诽谤,否则也会有恶业。以前严格的时候,弟子在听经受法前,都会去师父处请问明白,并求得允许。师父也会提前讲清楚,受这些法有何功课及要求。如果弟子认为可以接受,师父也允许,则可听经受法。如果自己没得到师父的准许而偷偷地参加,在过去严格的时代,会认为不太如法。以前有一位弟子,他找到师父后问:我想拜您为师,但我想先和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可以吗?师父答可以。于是他们一起生活了三年。三年后弟子对师父说:我经过观察,现在认为可以拜您为师了,那您可以作我的师父吗?师父却回答说:你观察了我,而我并未观察你。你已经观察我三年,现在为了看你能否作我的弟子,我也要观察你三年。弟子听了非常吃惊!这位师父并非在向弟子寻仇,而是让他再等三年,令他的信心更加坚定,传法会更好。直到六年后,弟子终于受了师父的传法。以前择师是如此,收弟子也是如此。

  3,在某法师传法时本不想受,碍于情面无法离场只好听了,他算我师父吗?

  回答:这种情况不是,因为你的内心并非主动乐意,只是碍于情面、或尊重出家人等原因而听受了。即便是一位好的法师传法,自己亦处于听法的现场,但内心却不想受法,这样对方便不是你的师父,心里不必担心过多,放轻松就好了。若拜师求法,则内心应有求法之心,行动上也需主动求法。另外有时生病,或有非人障碍,找一些师父帮忙诵经消灾,他们也不属于你的师父。

  4,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是否矛盾?依止善知识与在自己心地上用功是否矛盾?

  回答:之所以要依止善知识,是因为具功德之善知识对于佛陀所讲之法已经正确地学习与实修过,所以依止善知识等同于是在依法。同时,身为弟子必须具有分辨善恶法的智慧,对于师父所讲佛法,应以智慧分辨,善的、如法的应该遵从奉行。如果师父讲的有不如法之处,也可不遵从而婉拒,但不应诽谤。依止善知识,善知识只是教你如何学修,然而佛陀与善知识都不能直接令你成佛,成佛必须自己按照善知识所教,在自己心地用功修行方可。

  5,做弟子的必须具备的弟子相:正住、具慧、希求是什么意思?

  回答:具慧是指作为一个好弟子,应该有智慧。有人讲经时,我们自己内心应有能力观察分辨对错,而不是他如此说了我们便盲目照做。对于不同的宗派,不应因自己的利害关系而有偏见。比如你的亲戚,如果他是坏人,你不应因他是你的亲戚便说他是好人,而应仔细抉择是与非,这是正住。希求是自己有强烈的希望努力学佛修行的心。此三条件是依师前所应具备之弟子相。

  6,依师后如何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弟子?

  回答:一位师父有很多弟子,如果其中有的弟子,佛陀教导的他都会好好学,不该做的他不做,该做的他都尽力做,他便是一个好弟子。有的弟子学的时候,他学的佛法道理越来越多,智慧也似乎很高,但慢心却随之越来越大,认为自己学的很好,心越来越坚硬,这样虽然他的学问非常好,但却没有帮助调伏内心,使内心柔软,这样的就不是好弟子。佛法是用来帮我们调伏内心,改变内心的。学了多少,心就应该有相应的改变。

  7,如何观察某师是否有戒德?如何才能避免依止假师父,而找到好师父?

  回答:比丘戒只有比丘才知道,在家居士不允许看。故居士可以依据五戒十善的标准来观察。这些戒律表面虽然简单,但真正做起来也很困难。择师时,不必一见面就正式拜师,应该多与他交往,向他学习,请教他问题。时间长了,便会比较了解对方。了解多了,确认他是好师父再行拜师。另一方面,可以多祈求佛菩萨,加持我们依止一位具德的好师父。佛菩萨的加持力会很有帮助的。每当看到广告上说某师父如何厉害,或某位师父名气很大,立刻跑去拜师,后来却又发现师父的种种过失,这样便不大好了。

  8,学佛须先依止善知识。但只有对佛法有一定正确了解,才可分辨善知识与恶知识。这似乎很矛盾。该如何解决?

  回答:以前的人根器很好,很多师父是如佛陀一样伟大的大师,见到是好师父的也就是真的好师父,而弟子只从师父那听闻到一句佛法,也可以做到视师如佛。我们现在看到的经论和教授里,讲的都是这些前人的故事。现在的时代改变了,找到一位好师父很难。有些人讲法如同班智达一样精采,但其个人的修为也许还比不上一般在家人。有些人修行很好,但又不善于讲经说法,往往被人忽视。

  很多人听说某师父修行厉害,或是看到他讲法很厉害,便很快去拜师,后来却发现此人并非真具有功德,甚至可能是骗子,这样内心便很后悔。现在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我个人的建议是,开始暂且不必拜师,先如同朋友或世俗的老师一样跟随学习。西藏有一句古话,将牛奶与水混合,乌龟可以从中喝掉所有的牛奶,而留下水。我们完全可以以一般世俗老师或朋友的关系,跟随其人学习正确的道理,而把错误的舍弃掉。逐渐地,自己了解的佛法道理越来越多,是否可以依此人为师,便可慢慢分辨清楚了。

  可以这样想:他已经学过佛菩萨所说的教法,教给我们只是相当于将佛菩萨的意思翻译与转告给我们听,但这并非代表他自己能够做到,现在实际上很多人都做不到。我们按这样的方式跟随学习则可,不必一定承认对方是具德之师,也不需一定要拜他们为师父而学习。这样可避免因不遵循佛教事师法而生的过失,又可以世间朋友或老师的关系跟从他那学习佛法道理,同时对他进行观察。但这样的建议仅仅限于听法学习,如果是受皈依、受戒、灌顶等,则必须内心承认对方是师父方可。有人若理解为即便是受戒灌顶后,也可以没有拜师之心,则是完全错误的。

  9,离师父很远没法随时请教问题,该怎么办?一个人是否只能依止一位上师呢?

  回答:也可请问其他人。一个人不一定必须只有一位师父,只要自己内心可以接受,就可以有多位师父,这位师父没空,可以请问其他的师父。只要你能如法的把每位师父都视为自己的上师尊敬,那同时依止多位上师,接受多位上师的灌顶,当然是可以的。

  10,道次第里说需要视师如佛。但现实中很多师父都有缺点,应如何对待?

  回答:曾给我们灌顶、传法、传戒的师父,他们是佛菩萨的化身也好,是有缺点的普通人也好,我们均应视他们为佛一样同等地对待。他们或许有缺点,或许没有学问,或许修行不高,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对弟子而言,则要对他们给予同等的尊重,因他们有恩于我们。比如一些孩子的父母有钱亦有学问,其他孩子的父母没钱也没学问,但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同样是父母,对孩子均同等重要。

  做师父的也是轮回中人,有生老病死,也有缺点,但这些是他们自己的事。做弟子的不应分辨执着,应同等地尊重他们,感念他们的恩德,因为成佛的道路是他们教导我们的,这样做有助我们自己的修行。从前有成就的师父很多,但现今真正的修行人很少了,很多师父自身亦会有问题。另外因我们的业障深重,故佛菩萨化现为有缺点的师父来救度我们,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回想我们以前很无知时,是师父教会我们很多佛法,即使他们并非很有学问,但对我们的恩德却是非常大的。

  以前尊者米勒日巴在依止他的上师玛尔巴时,玛尔巴上师让米拉日巴做事情,有九次是有生命危险的事。米拉日巴开始很担心害怕:为什么上师会让我去做这些事,他也看到师父的很多缺点。后来他心里想,上师让我做这些事,对我脾气也不好,这一定是因为我不好,上师是帮我在消除业障,这样想以后他的内心就改变了。本来他内心认为上师不对,后来改变了,认为是自己的业障。当有了这样的内心改变后,他修行不久便得到了成就。当然,现在时代的上师们缺点比较多,我们自己条件也比较差,像米拉日巴大师这样做内心的改变也不容易,但我们应该努力地去做。

  古印度的寂天菩萨外表懒惰,每天除了吃饭、如厕之外,其他时间都在睡觉。一次,一个尼众寺庙派人到寂天菩萨常住的寺院请法,寺庙指派寂天菩萨去传法。尼师们认为寂天菩萨不合格,以为欺负她们。她们非常不满就故意设置了一个高座,高得无法直接上去,却并无任何台阶。寂天论师来了以后,尼师们均躬身假装行礼,抬起头时,论师却已端坐在法座上了!他如何上去,却没人看到。论师问大家:讲你们的师父们已讲之法,还是未讲之法?大家皆答:当听未讲之法。论师诵起了成就者坚炬钦布著的一部论,诵的过程中便起身飞走了。有几个会神通者也跟随论师飞去了,他们把所听到的记下集结成一套共十部的书。后来他们问论师应如何检查记下的内容是否正确?论师告诉他们在他的某个处所去寻。大家果然在那里找到了写在树皮上的内容,回来校对之后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入菩萨行论》。依师是修行佛法中最难的部分,在古印度寂天菩萨的时期,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何况现在的时代。

  11,因为发现师父有缺点,不告而别,现在又想到他对我还是有帮助的,缺点也不是大问题,该回去向师父忏悔吗?

  回答:回去当面忏悔会更好些。现在的时代,遇到好的师父很难。假的、坏的很多;真正的好师父,我们却并不一定有福德见到和认出。以前,一些成就者曾说:现在我们见到穿袈裟的善知识,也很难得了。未来,即使好师父在我们面前,我们见之为骆驼或狗的情况亦会出现。有人也许对此有疑问。以前无著菩萨修弥勒法门十二载,却一直无法亲见弥勒菩萨。他出来后见到一条狗,身上长满了虫子,他想救狗却担心杀死虫子,所以只好用嘴去吸脓血,那一瞬间狗消失了,弥勒菩萨出现在他的面前。他问弥勒菩萨:为何我修法十二年你却一直不出现。弥勒菩萨回答说:我一直在你身边,但你以前的业障重所以见不到我。现在你生起大悲心自然就看到我了,你看我身上仍有你第一次修行时吐的痰!于是无著背着弥勒菩萨行走在集市上,大声让人们看。只有一位福德好的老妇人见他背着一条狗,其他人却什么也未见到。后来西藏的出家人修行时,不敢随便吐痰,因担心吐到身旁的佛本尊身上,也是出自这里。佛陀应化到我们这个世界上也是如此,如果直接出现,我们凡夫都无法见到,故佛陀以入胎为人的形相,才能令我们见到。

  12,依止了好师父,但想去更好的寺庙学习,师父不同意,该怎么办?如果未经师父同意离开了,后来却又回来,但因此师徒间有了隔阂,该怎么办?

  回答:这种情况须与师父好好商量,可以说先去几年,学好后再回来继续效力。如果师父仍不同意,则可通过看书,听些更好寺院的讲法录音等资料进行学习。强行离开不是很好(注:仁波切说他不方便开许可以强行离开)。学习十分重要,到好的寺庙求学更重要,但应征得师父的同意。另外也可对师父说短期外出学习一年半载,或表明自己是为了学好后回来对寺庙的教学更有利益等,以使师父知晓。总之应与师父商量好,强行离开将会损害师徒关系。已经未经允许离开了,师徒间自然会有隔阂,如同被打碎的杯子,即使修复,亦不如原来完好了。既然身为弟子,应向师父道歉,取得师父的谅解。可以解释说当初求法并非不听师父的话,我们学习也是为了众生,如此等向师父致歉,尽量完全消除双方内心的隔阂。如果师徒间相处得不舒服,在一起是不大好的。

  13,如上情况,如果以后还想第二次去更好的地方修学,应该怎么做?

  回答:如果师父后来开许,他便可以去,这没有问题。最初传法的师父,不论是否有学问,我们都应予以尊重。若不尊重,则违反了做弟子的戒律,以后即使学问再高也无法成就。玛尔巴大师的大弟子名为却根多吉,后来大师又收了米拉日巴为弟子。米拉日巴以前修诛法杀过很多人。亲近玛尔巴后,多年来师父待他很坏。但师母可怜他,为他得不到传法可惜,所以悄悄伪造了玛尔巴的信,送米拉日巴到却根多吉处求法。却根多吉随后给米拉日巴传了法,米拉日巴天天打坐修行,但却无法得到成就。后来却根多吉知道了师父并未允许米拉日巴学法,就去玛尔巴处忏悔,并把他所有的东西供养了玛尔巴。玛尔巴问他还留下何物,他说只留了一只断了脚的羊。玛尔巴对他说:把那只羊也带来!于是他只得把那只断脚的羊也供养了。此故事说明不如法的师徒关系,弟子是很难成就的。

  如果师父仍不同意,那就不要再执意去了。有过第一次,再有第二次就不好了。有些人讲经说法很好,但修行时却并未好好地改变自己的身口意。如不改变自己的内心,学问可能越来越好,但自己未必真能受益,如此下去徒然浪费了自己的学问。如果师父学识并非很好却是真的修行人,这也很好。然而每个人的思想和个性存在差异,可自行考虑决定。平日我们修行,不论出家人或在家居士,均应好好地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出家人未出家时,身口意在做什么?出家后身口意又在做什么?学法之前我们的身口意如何,学法之后又如何?如果学问比以前好了许多,但身口意却与以前没什么差别,这样学习就不大对了。修行人最应注重依据佛法而改变自己身口意的行为。

  另有一则关于玛尔巴和他的师父那诺巴的故事。那诺巴是印度人,一次那诺巴变成了本尊喜金刚的模样,示现在玛尔巴的面前,对玛尔巴说:西藏小子!你的本尊在这里,你是先顶礼我,还是先顶礼你的师父?玛尔巴暗想:我每天都可见到师父,但我却是第一次见到本尊,这次还是先顶礼本尊吧。因此他顶礼了本尊。那诺巴变成的本尊对他说:没有上师,你修不了法,亦见不到本尊,更成不了佛。你先顶礼本尊的缘起不大好,意味着将来你不会再有后代了。后来玛尔巴的夫人产下一子,取名达马多地。长到几岁时,小孩子骑马玩耍,突然飞来一群鹰,马受惊而发狂,小孩子摔下马死了。此后玛尔巴再无其他的子女了。

  14,如上情况因为好的发心,而导致师徒关系出了问题,是否是很严重地违反做弟子的戒律?

  回答:是否很严重,我也不是很清楚。以前印度有一位竹钦那布却巴班智达,他本来有能力一世成就。有一次,他的上师让他去取一件修密法专用的骨饰衣服,但临行前嘱咐他千万不可自行观看。他取到衣服后,路上非常好奇,终于忍不住打开看了,以此违反上师的吩咐为因,他在即生无法一世成就。后来又有一次在上师会供时,他坐在法座上,来了一位高大的黑人,要求坐他的法座传法,他自认是班智达,因此并没理会。在他传法过程中,黑人却突然变成胜乐金刚飞走了!本尊胜乐金刚原本是化现来帮助他即生成就的,但他因慢心又一次丧失了机会。当然,人们看到有恶业的时候,通常会比较害怕,也不用很紧张,应该知道一切的恶业都是可以净除的。

  15,不小心依止了行为不如法的邪师,该怎么办?

  回答:如果当时未经仔细观察而依止,并已得到此师父的传法,现在却发现他确非良师,默默离开就可以了。也不必多想,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了,这是最好的方式。现在的时代,这样的情况很多,对方如何我们也未必十分清楚。可能对方是真正的坏师父;也可能对方是良师,但我们自己却认为不好。总之如果不想继续依止,默默离开便可以了。

  16,已经离开依止的邪师,还要继续把他看作师父吗?还要继续视他如佛吗?

  回答:既已拜过师父,则心里还应视之为师父。比如你从前跟随他,也许听到很多佛法,可以认为他至少是位有学问的师父。他因自己所行不如法,故无资格调伏他人。也可以想念他对你的那些确实的恩德,当他是一位师父,但不必再视他为佛了。比如母子,两人因吵架已经不和,故相互暂时远离。当有人问儿子母亲在哪时,儿子说母亲在很远的地方,她很凶,但却不会说她并非母亲,默默离开后的师徒关系大约如此。既然已知道对方为邪师,必定也发现了很多不如法的行为,心里应很难再视他为佛了,那就不必再勉强为之了。只需当做自己的一位师父,不诽谤便可以了。

  17,离开依止的邪师,有人来问此师如何,可以说他不好吗?朋友依止了邪师,该如何劝说他离开?

  回答:第一种情况,对还未拜师的人,可如实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这样回答:对我来说,我无法继续依止这位师父。但你如想拜师,需要你自己观察,了解这位师父是哪一派、传承如何、平日的行为是否如法、是否具有功德。第二种情况,如果直接指出这是一位坏师父,不可以继续以他为师,这种话一般不要说,因为会被认为破坏对方师徒关系,有两舌的恶业。可以针对具体的事情而说,比如这位师父做的某事不如法,可以依据佛法说明此事不正确,为什么不正确,这些是可以的。

  18,如何做能祈请上师住世?

  回答:最好的方式是这位上师给你的传承和灌顶,或传你的教授,你都努力修持并做得很好,没有违犯。这样如果这位师父有能力生死自在,他会看到并且住世。如果他没有生死自在的能力,看到弟子好好修行内心也会很高兴,这样也可能对其住世有帮助。其次,为师父修长寿佛、药师法、放生等也会很有帮助。

  19,对自己师父有信心,看其他一些师父觉得不好而有骄慢心,该怎么办?

  回答:当然在你心目里自己的师父是最好的。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佛菩萨的化身,他们因大悲心应化在世间度化众生。所以除了你的上师之外,世间还有很多其他具德的师父,这样想会对你有帮助。你认为自己的师父好这是很好的,但认为其他师父不好这点不对,应该改变。

  20,修学密法是否一定要认定一位根本上师?根本上师必须是三恩上师吗?

  回答:根本上师是对你最有利益,令你内心改变最大的那位上师,也是你对其最有信心的那位上师,这是由你自己的内心来认可的。显宗里具备传戒、口传、和导修三条件的是三恩上师;密法里具备灌顶、讲解密续、和传授不共口诀三条件的是三恩上师,一个人是不是你的三恩上师,由是否具备这些客观条件而决定。但根本上师是由你自己内心来承许的,也许并不具备三恩的条件。当然根本上师是一定应该给你传过法的,但不一定三恩都具备。也许你的某一位三恩上师并非你的根本上师,但没给你灌顶不具三恩,只给你传授过菩提道次第教授让你最获利益的上师却是你的根本上师。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