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木板铜鎏金般若佛母造像经书封盖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晓青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木板铜鎏金般若佛母造像经书封盖

  陈晓青

  经书封盖及般若佛母

  公元7世纪后,印度佛经特别是贝叶经大量传人中国并被翻译成中文,为方便保存,藏传佛教经书由卷轴走向叠装,即梵箧(qie)装经书。

  梵箧即经夹,为经书的保护封盖。般由上下两块木板组成。藏传佛教的密教提倡修行者根据自身条件,以不同的佛陀、菩萨为本尊引导修行,故要修行须先造像。因此,经书封盖上板的面上,多以当时流行的经书内容和供奉修习的对象作为本尊进行雕饰造像。经过不断发展,经书封盖已不仅仅具有经书的装帧保护功能,而更重要的是其所具有的教化、修行功能,成为藏传佛教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

  在后弘(注:西藏佛教的发展过程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后弘期是佛教在西藏、青海以至整个青藏高原恢复发展的阶段,在11~15世纪)初期,11~13世纪左右,般若类经书盛行,故以般若佛母造像为主的经书封盖亦流行。般若,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意为智慧。佛母是指般若波罗蜜多能出生‘切的佛。《大品般若经》卷十六曰:“股若波罗蜜多是诸佛母……是般若波罗蜜出生诸佛。”佛母的形象多数为寂静善相的女性,《造像度量经》说,其“面形如芝麻,作十六岁童女相”。这种代表智慧的佛母受到诸佛的尊崇。故此时期产生的以般若佛母为主尊,其他佛陀、菩萨为辅尊的造像经书封盖,其象征意义就是众佛埘般若智慧的护持。

  木板铜鎏金般若佛母造像经书封盖

  本人收藏的木板铜鎏金般若佛母造像经书封盖长71厘米,宽25厘米,木板厚度为2.2厘米,最厚处为3.5厘米。这副封盖的独特和珍贵之处在于,一般封盖均为木质,而此副经书封盖为木底嵌铜鎏金面,深浮雕錾刻,其表现力更深、更强。封盖博大的曼荼罗场面,深刻的文化思想都通过祥瑞丰富的纹饰和造像得以展现。

  整副经书封盖包浆老熟醇厚,除个别造像持物有缺损和造像背部锈蚀外,基本保存完好。封盖以中部回纹和联珠纹围绕造像部分为最高,以外圈联珠纹围绕八吉祥及卷草纹略低,以木板边框为最低,逐次收分。

  经书封盖造像分为3组。中间主尊为四臂股若佛母,头戴宝冠,宽肩,丰胸,粗臂,细腰。饰项圈,挂长链,佩手钏。两主臂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说法印,余两臂左手上举齐肩持经书,右手上举齐肩持金刚,结跏跌坐于覆莲台大须弥座上。般若佛母左右有_协侍,有背光、头光,座下两狮子。迦搂罗大背龛,有飞天、大象、灵猴等瑞兽。般若佛母左边造像为释迦牟尼佛。大鹏金翅鸟,尖嘴唧龙蛇大背龛。释迦牟尼佛头顶高肉髻,三层螺旋发髻,双肩圆满,身着袒右肩袈裟,有背光头光。其形象朴素,庄严完满。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结跏趺坐于覆莲台大须弥座上。般若佛母右边似为阿弥陀佛,其背龛相同于释迦牟尼佛,高发髻,戴宝冠,饰项圈,挂长链,佩手钏。双手结说法印,结跏趺坐于覆莲台大须弥座上。

  在经书封盖三主尊造像之间,另有九尊造像。或结跏趺坐、舒相坐、弓步,坐立于仰莲台上,皆有背光头光。其结手印多样,或结与愿印、无畏印、禅定印、触地印等。除较为明显的金刚手、四臂观音和结跏趺坐、施禅定印于脐前托宝瓶者可能为无量寿佛外,其余为何种佛陀、菩萨、度母难以辨认。这些造像背后的地子为满錾刻的卷草漩涡纹,同时突出了15朵大卷草纹。主画面用回纹和联珠纹框界,其外再用宝瓶、法螺等八吉祥和二方连续的卷草纹等进行烘托,最外以联珠纹和木边框环绕全幅画而。

  关于此副经书封盖的一些不同看法

  1.这副经书封盖有着浓郁的东印度波罗艺术风格,其造像造犁、头冠式样、大肯龛以及卷草纹饰等都有着较为典型的中亚风格。加之目前所能见到早期的减传怫教经书封盖大多为木制,很少见到有金铜质地的,且其背板似为牛毛纹紫檀木,而紫檀多产于印度,西藏地区较少,因此,有人认为此刚经书封盖应为12~l 3世纪中亚地区的产物。

  2.有人认为围绕中心造像的回形纹边饰和法轮、海螺、宝伞、尊胜蛴、莲花、净瓶、双鱼、盘长八占祥纹样,其成熟年代当任庀代以后。认为从封盖的长度和宽度看,13世纪以前后弘初期的封盖应更短小一些,便下携带,故判定此封盖时代当属明代。不过1l世纪卫藏地区的建筑中,就已经出现回字纹的雕饰,而朱金时期的汉族地区,回字纹已显现出多种形态的成熟装饰。至于八吉祥纹饰,其在现存的11世纪的两藏阿里地区科迦寺建筑雕饰中已有成熟的表现,现仔的元代藏传佛教经书封盖中更有大量的表现。而经书封盖的长度,元明时期均有长70厘米以上的。故笔者认为此说证据尚嫌不足。

  3.也有人认为,此经书封盖较之现存的后弘初期,特别是元代的藏传经书封盖,除材质有别外,还有许多共同之处。首先是封盖造像,纹饰的风格、内容,虽然同样具有东印度波罗艺术的浓厚特点,但这是当时卫藏地区和藏区西部经书封盖的共有现象,即很少受到西藏本地和汉地其他艺术风格的影响。其二,造像、纹饰图案的布局风格与元代的经书封盖相似。二主尊等分划分画面,其背龛雕饰虽繁简稍有不同,而大小相若,并无突出的主次尊卑之分。其三,造像虽肩宽、臂粗、胸丰,但多细腰,绝无后来肥胖臃肿之态。其四,金铜材质的经书封盖虽少见,但这是寺内保存重要经书的封盖。封盖的年代应在13世纪左右,为元代之物。

  目前,对藏传佛教经书封盖的研究文章不是很多,所见实物也较少,故认识尚浅。笔者认为此副木板铜鎏金般若佛母造像经书封盖的年代当在元末。但由于有许多不解之处,加上同好之间众说纷纭,故写此小文作引玉之砖,以解疑惑。

  责 编 一 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