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经》中“养气蓄精”的养生之道
《文始经》是道家三经之一。道家三经:《道德经》《南华经》《文始经》。何谓文始?可以解为文明之始。《文始经》是神州最早诠释老子《道德经》的经典。《文始经》在理论上有突破创新,启导人们认识宇宙与人生规律。
说起《文始经》作者尹喜与老子有一段故事。尹喜是周朝幽谷关的守护官,尹喜对老子有久仰之心,老子看透了周王朝内乱衰败,决定西游离开周王朝。一天,幽谷关守护官尹喜见紫气浮关,知道必有圣人来临。尹喜见老子骑着青牛翩翩而来,喜出望外,十分恭敬盛情款待老子。老子见尹喜善根慧根上乘,而愿向尹喜传道。尹喜又请老子著书教诫。老子著五千言《道德经》。老子向尹喜传道著书后西去,当老子离开幽谷关后,尹喜千日后与老子相会于成都青羊宫,老子赐号尹喜为“
1 .《文始经》讲:“养气蓄精”,“呼吸之道”。我通天地,天地通我。
“养气蓄精”,“呼吸之道”。《文始经》讲这八个字,是对“炼气”养生的创新之见。因为人如不通过修丹道“炼气”,那根本就无从谈“我通天地,天地通我”。当下,我们首先是要弄明白《文始经》所讲的“养气蓄精”,什么叫“养气”?明朝张介宾(字景岳)著《类经》中讲:“养生之道,以养气为本也。”“故善养物者守根,善养生者守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文始经》讲:“呼吸之道”,是抓住了“养生之道,以养气为本也”。尽管《文始经》只讲“养气”,但是抓住了养气是养生之道的根本,“养气”即是呼吸。我们再来讲解一下《文始经》“蓄精”。道教茅山上清派开
《文始经》所讲:“我通天地,天地通我。”通天通地通我,这三个“通”字应当怎么理解?《黄庭经》讲:“皆在内心运天经。”什么叫“天经”?“天经”即是人体任督两脉,“任督通真路”,人体自头顶“百会穴”至脚心“涌泉穴”,这是一条通真“黄道”,要打通这条“黄道”,丹家吕纯阳讲:“三三通”,“三三通”,要“后三”三个关,“前三”三个关,共要通六个关。“后三”是尾闾、夹脊、玉枕;“前三”是泥丸、绛宫、下丹田。古代丹家的共识是“前三三,后三三,收拾起,一担担”。“后三”是背脊之中,是督脉,“前三”是人胸前,是任脉,任脉是阴脉之海,督脉是阳脉之海。任督通百脉通。人体“百会穴”是天门,“涌泉穴”是地门,任督一通,人体阴阳气进到顶天立地大循环,即建成以丹田为中心,人体小宇宙与大宇宙相互摄取能量,沟通信息的同步共振通道。修丹道达到任督通百脉通,即是《文始经》所讲:“通天通地通我之通。”所以《文始经》所讲:“呼吸之道”即是“我通天地,天地通我”。“养气蓄精”是呼吸“炼气”的根本养生之道。
2.《文始经》讲:“我之良心,受制于情”,“心之所之,则气从之,气之所之,则形应之。”
《黄庭经》讲:“意中动情气得引。”有的朋友向我咨询应当怎么解?确实这七个字寓意很深,并非一般常人能解。我读了《文始经》深受启迪,《文始经》讲:“我之良心,受制于情。”这个“情”字是自“心”发出的。《黄帝内经》讲:“心主神明”,如此《文始经》讲这个“情”字,也可以破释为心产生的意念。《佛经》讲:“起心动念”,人不“起心”也不可能“动念”。《文始经》讲:“心之所之,则气从之,气之所之,则形应之”,综合上列之论,《文始经》已将意调气讲得清清楚楚。凡练武之人发力,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众所皆知。
当然《黄庭经》所讲:“意中动静气得行。”“动静”二字即是对《文始经》讲“我之良心,受制于情”的明白注释。《文始经》所讲“受制”也可以理解为意念力即“心能转物”的道理。《文始经》讲:“皆风雨雷电,皆缘起而生……犹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知此法者,天地之德,皆可同也。”这一段是讲心想事成,以及人的意念力的能动性,修炼气功为什么最高境界是“炼心”。《文始经》所讲“我之良心”,“良心”可理解为心正。心正才能气正,心乱即气乱。“良心”也可以讲是心所产生的“良性意念力”。平常心即是道,意念反作用于物质,意念的能动性是具有无穷力量的。毛泽东讲:“人要有点精神。”“恬淡养性,知气养心,一团正气,一片丹心”,“心月孤园朗中天”。丹经《唱道真言》讲:“炼丹先要炼心。”根本起修,心为根本。《性天正鹄》讲:“欲求学道,先讲炼心。”
3.《文始经》讲:“五行之气”,“ 我身五行之气。”“ 知五行互用”。
“五行之气”,(即先天炁),“我身五行之气”(即后天炁)。“知五行互用”。这三句话《黄帝内经》作了明白注释:“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平时人们统称的“真气”就是先天炁与后天气合二为一。《伍柳仙宗》讲:“混元真气。”对真气《黄帝内经》又作了更高层的注解:“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生气”。这个“虚”字可以理解为虚空的宇宙。《文始经》讲:“吾道如处暗,夫处明者不见暗中一物,而则处暗者,能见明中这事。”“暗中一物”是什么?就是当今世界科学家所讲宇宙空间有70% 暗能量。为此《文始经》讲:“五行互用”可以理解为宇宙能量通过人修炼丹道,能达到灵动百会任督通百脉通,“百会穴”又称“天门”,是摄取宇宙能量的通道。《文始经》讲:“五行之运,五行循环不止”,“流传造化”,“皆摄之一息,则变物为我”。“皆摄之一息”,这“一息”即是宇宙能量,“则变物为我,”即是人通过修炼达到强身祛病,开慧增智,延年益寿,真正修成金刚不坏之体。这就是“五行互用”的成果。
4 .《文始经》讲:“以一气合万物”,“惟圣人知一”,“不违时”。
万物生长的生命力,“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文始经》讲:“气合”也可以理解为“气聚”。现在众所周知,“气聚”、“气合”则生。但对“气聚”、“气合”不违时,一般常人并不一定明晓,“不违时”,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讲:“四季摄生法。”春耕、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时守一法。“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人与天地相应”。《道藏长生胎元神用经》讲:“鼻吸清气为阳,口吐浊气为阴,夫自修之道,为出入阴阳,其真矣。”《文始经》又讲:“阴阳之气”,“以一气生万物”,“天不能冬莲春菊”,“是圣人不违时”。在古代无暖房条件,所以莲花是五月夏季生长开花,冬天莲花是开不了花的,菊花是秋菊,不可能春天开花。《文始经》所讲“不违时”也是指四季养生规律。是告知人们养生修道也要顺应天时,不要违时而行,而要认识四季天时阴阳气变化规律。惟圣人“知一”,这个“一”字也就是指养生中的明白四季摄生法的规律。
5 .《文始经》讲:“养生”,“道以勤成”,“力行不怠”,“善吾生,有言有行有道”。
《文始经》是神州最早提出养生修道中“力行”哲学的经典。《文始经》讲:“道以勤成”,“力行不怠”,这是对每一位养生修道者在修炼中应持的正确态度。中国蒙童读物《三字经》讲:“勤有功,戏无益”,这六个字,可以讲是对《文始经》“道以勤成”,“力行不怠”最简明最通俗的诠释。在养生修炼中,绝对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绝对不能好似小孩做游戏一样,高兴就练,不高兴即停练。“气功,气功,要勤练才能有功”。在养生修炼中,要有强力责任感。《文始经》讲:“善吾生,有言有行有道”,在养生修道中“言”,也可以理解为是正确养生理论指导,人的行动总是要受一定思想指导的,但有了理论还不够,重要的是要有行动。《论语》讲:“听其言,而观其行。”要养生修道就要躬行实践。“纸上得来终是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修炼中一定要“勤”,绝对不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