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就是业感缘起的法则
《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什么叫天命之谓性?“道”是刹那不能离开的,那么这个“道”是什么?用佛法的概念看,这个“道”就是业感缘起的法则。有没有什么时候你不造业的?晚上睡觉造无记业。所谓的“业”就是一种造作,“业”有身、语、意,也即我们的行为、语言、起行动念全叫“业”,不造作也是一种也。业果法则是刹那都不可能离开的。
“天命之谓性”有很多种解释。一位师长用佛法解释,天命就是天地运行的道理。那么这个道理叫做宇宙的本性,用佛法来看就是缘起性空的法则,顺着这个宇宙的本性去做,就叫做“道”。所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道”,要么是“非道”。要么顺着缘起性空的法则走,要么违背它,就是非道。“道”有“道”的果,违背它有违背它的果,业感缘起的道理是逃不了的。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照着佛法的标准去修改自己的习性叫修道,也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教化的力量。无论儒家、道家、佛家对众生的教化都一个标准,这个标准都是符顺宇宙原理——缘起性空的法则。这个是须臾不可离开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常师父讲,真正把握了修行的钥匙,一天24小时修行,就是和这句话配合起来了。因为,一个人一天24小时都要造业,要想办法让自己的造作跟法相符顺。
下面一段讲“君子慎独”,就是当你自己一人时要慎重。《大学》里讲“所谓诚意者,毋自欺也。”诚意就是不要自欺。“如恶恶臭”,就象讨厌很臭的臭味,如看到大便,就会讨厌,此时是不会自欺的。“如好好色”,看见很好看的人,自然就喜欢。“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不慎独的样子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小人在闲居无人看见时就胡来,什么都做得出来。“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前人后不一样。怎样做到人前人后一样?必须懂业果法则,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负责任有不负责任的果。真的对业果认清楚了,当下起心动念就不会乱来。平时喜欢阳奉阴违的人,在真正有修行的人面前就会害怕,是什么东西在害怕?是那个烦恼在害怕。高明的人一看就知一个人是平时善护身口意还是不善护身口意。所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对自己内心有深刻观察的人,一看别人的行为就对别人的情况一目了然。有修行的人看我们,就象我们看三岁小孩一样。所以,文过饰非有什么用?“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即内在怎么做,外在必然会有一种表现。用庄子的话说,“德充于内,必行形符于外”。所以,君子一定要慎独!
《中庸》里也在讲慎独。看你有没有修行,就看你一个人时能否慎独。“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还未看到时就戒慎恐惧。戒和慎是合在一起的。就是别人看不到、听不到你时都能提起那种战兢惕厉的心,防非止恶的心,为什么?“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比你在隐秘处造作更明白的了,没有比你在细微处造作更明显的了。本来以为干了坏事别人不知道的,但什么都藏不住。因为任何一种造作都会有一种影响力——造了业一定感果。在大庭广众之下动念头,也是“独”,所以,特别要小心自己的起行动念。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