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旬的“孝星”
曹文敏是一个以厉行孝道、宣传孝道而名扬十里八乡的人,他不仅以自己孝敬老母亲的事迹感动人,而且还常年利用乡村婚丧嫁娶和集会等,进村入户诵孝讲孝——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襄汾县,就有一个以厉行孝道、宣传孝道而名扬十里八乡的人。这个人叫曹文敏。他个头不高,眼睛不大,与人交谈经常是笑眯眯的,一副亲和慈善相。曹文敏不仅是全县有名的大孝子,而且还是个一年四季进村入户诵孝讲孝的大忙人。为此,最近他被推举为临汾市“十大孝星”之一,他的名字还荣登中国文明网孝亲爱老“好人榜”。他经常对人讲,孝道是一个民族的道德底线,这个底线的提升或破损,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为此,他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应从建设和睦家庭做起,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继承孝义传家的传统。让孝在每个家庭扎根,在全社会扎根。
再过几天就是传统的重阳节了。1989年,我国把这一天定为“老人”,旨在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在今年重阳节到来之际,笔者采访了多年来一直宣传孝道的曹文敏。见到笔者时,老曹正在忙着准备为襄汾县的一些从事老干部工作的人员进行孝道宣传。他说:“孝道之风劲吹,则家庭和顺,社会和谐。现在,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倡导尊老敬老之孝道当其时也。”
为行孝十八般武艺都用上
曹文敏干了大半辈子宣传文化工作,长期受职业熏陶,身上颇具艺术细胞。如今,年近七旬的他,为使老母亲身心愉悦,竟将他的文艺表演才能发挥出来,经常以老顽童的模样,在老母亲面前说笑弹唱,以博得老母亲的开心。
老曹的母亲是位94岁高龄的幸福母亲。25年前,老曹父亲去世后,为使母亲排遣心中的寂寞,他可谓想尽了办法。当时,老曹在襄汾县广播站任站长,每当回家看到老妈愁眉紧锁,心里就不是滋味,后来他想到了收音机。于是他在县城买了一台名牌收音机,回到家里后,教会老妈如何使用,还开玩笑地说,是给老妈请回个 “老伴”来。母亲高兴地说:“还是我儿知我心!”
老曹和老妈的关系,数十年来亲密无间,为使老妈晚年生活过得开心舒畅,他变着法儿逗老妈乐。老妈84岁那年,老曹租了辆小车,和妻子陪着老妈到临汾游览了尧庙广运殿,登上了“半截插入天里头”的鼓楼。老妈90岁那年,老曹唱儿歌为老妈祝寿,他还推着老妈看蛐蛐斗架。这些事后来都像民间故事一样,在襄汾县的乡里村间广为流传。
2006年4月2日,老曹的母亲不慎摔了一跤,将股骨头摔坏了,经医生检查决定实施保守治疗。就在此时,老人高烧40℃,处于昏迷状态。医生说,准备给老人料理后事吧!老曹不忍就此看着母亲离去。于是,他遍访民间中医,结果采用民间秘方,用10多种中草药捣成粉末,敷在骨伤处,老人竟奇迹般地高烧退去,疼痛也消失了。母亲出院以后,躺在病床上,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他每次从县城回到家里,都要先看望母亲,给老人端屎倒尿,梳头洗脸剪指甲,还要端来热水,给老妈洗脚。
老曹十分感慨地告诉笔者,当孝子不易。孝敬老人,不能只是让吃好喝好,更要关心其精神需求。母亲摔伤后行走成了大问题,老曹花了700元钱买了一辆轮椅,每次从县城回到家后,都要推着老妈转转玩玩。让老人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夏天到树阴里乘乘凉,老人的精神状态很快好转。有一次,老曹用轮椅推着老妈去赶集。他先把老人抱到轮椅里,系好带子。到了集市,他给老妈买冰糖葫芦,买香蕉桔子,老妈想吃什么他就给买什么。最后,他还买了一些软柿子,细心地剥了外面的薄皮放进老妈嘴里……第二天,十里八村便传开了:“一个快70岁的老头推着他穿着唐装的90多岁的老妈赶集。啧啧!那老头可是个大孝子。稀罕!稀罕!”
对于行孝问题,老曹深有体会,他说:“行孝并不只是让老人有吃有穿就算孝顺,更重要的还要让老人生活得快乐。为了使老妈高兴,我十八般武艺都要用上,还要学孙悟空七十二变哩!”
诵孝讲孝进万家
老曹是个有名的孝子。他说:“这个孝子的名声,虽然不能当权用,也不能当钱花,但是当一个孝子,却能使我对社会传孝时有足够的底气。有了这个足够的底气,才能使我有毅力下大工夫,去发掘搜集我国关于孝道的名言、警句、诗词、民谣、顺口溜、民间俗语和笑话故事等等资源,还有现代的孝与不孝的正反典型事例。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活生生的素材,才能撰写出激动人心的传孝讲演稿,传孝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老曹正是这样,将搜集到的素材,深思熟虑,反复咀嚼,直至熟烂于心,而后用老百姓的话,带着浓重的感情,讲给老百姓听。
老曹经常利用城乡居民为儿女办婚事,为老人办寿庆,以主持人的角色大讲他自编的“孝道经”。他先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字学的内涵与外延上,拆字说“孝”,整合论道。他说,咱们中国的方块字不仅是符号,它还有情有义,有骨有肉。你看,“孝”字是由老字的头和儿子的“子”合成的,且老字的头在上,“子”在“老” 的胯下。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先有老子再有儿子,儿子是在老子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二是老子到了老年,儿子就要把老子顶起来,即孝敬起来。他边讲边吟唱道:孝顺、孝顺、惟孝才顺,“孝”字后边紧跟着个“顺”字。对老人孝顺了,才能家庭顺、事业顺、财运顺。从社会的角度讲,你对老人孝顺,你的周围朋友才会多起来,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了财运广。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能和他交朋友呢?他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得声情并茂,使听的人如痴如醉。至目前为止,他已讲了180余场,听讲者多达1.8万余人次。
由于老曹讲孝讲得好,宣讲场次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因此邀请他讲孝的人就越来越多。2008年10月23日,他到襄汾县北膏腴村参加该村村志首发式,也正赶上村里唱大戏。开戏前,大伙要求老曹讲一段。老曹一开讲,戏台下鸦雀无声。老曹讲:“如今经济发展了,广大农民生活步入了小康,但是不孝顺的儿子媳妇并不鲜见,有的甚至辱骂虐待老人,难怪有人说现时的老年人没有饿死的,却有气死的。甚至有的媳妇拿猫拿狗当神,对公公婆婆却不当人。这种现象要不得啊!”接着他又举例,讲了许多孝敬老人的好典型。老曹口若悬河,一鼓作气讲了半个小时,在如雷般的掌声中结束。看戏的群众说:“这小老头讲得不赖,今天算是没白来!“
老曹头顶孝道,身行孝道,口传孝道,虽然是有的放矢,主题单纯,但是对象不同,内容各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讲法。在给儿童们讲时,他就给讲“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以及古今敬老爱老的故事。他还唱儿歌:“乌鸦乌鸦真孝道,乌鸦反哺无人教,乌鸦老了飞不动,小鸦寻食先喂老。”还有 “爸爸的肩膀扛过我,爸爸的脊背背过我,爸爸的胡子扎过我,我不孝爸黑夜睡不着。”“妈妈的奶水是甜的,妈妈的泪水是咸的,妈妈的汗水是涩的,不孝妈妈心里是酸的。”等等。每次他给小学生讲课,小学生们个个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
热情传孝扬名丁陶
老曹身体力行尽孝道,增强了他传孝的公信力,在襄汾县乃至全省皆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对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襄汾县薛村一位青年,听完老曹的传孝讲演后,回到家里,拿来木锯立马就锯掉了自己家里的门槛。其父母还没有弄清楚是咋回事,他就搀扶着老奶奶走了进来。老奶奶抬脚迈那高高门槛时,发现高门槛不见了,正要发问,小伙子乐哈哈地说:“听老曹伯伯讲孝道,不能白听,咱没有大钱行孝,锯掉门槛,让老奶奶进出方便,这样的小事,咱能办到!”
老曹担任襄汾县关工委常委,还是县“五老宣讲团”的一名成员,经常应邀赴各中小学讲孝,他是把孝心、爱心、感恩心结合在一起讲的,他精心写出讲稿,把主要的内容喷绘在长3米、宽2.4米的3个彩绘版面上,大幅标题是:孝心、爱心、感恩心,一个也不能少。2007年12月15日,他应邀到县实验中学给高中学生进行“三心”教育。他胸前挂着一个牌,名曰“感恩牌”:正面贴父母相片,背面印有《弟子规》中的经典名言。在全校学生一片掌声中,他走上了讲台。然而,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准备听讲时,他却走下了讲台,来到坐在第一排的学生面前,探身询问一位学生:“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他一连问了5个学生,有的说出日、月,说不出年代;有的则日、月、年都说不出。然后,他向全体学生问道:“能准确说出父母生日的请举手!”并且特别加上一句:“诚实为荣,欺骗可耻。知之为知之,不知者不要举手。”结果,有不少学生说不出父母的生日。看见这种情况,老曹笑容收敛了,满腹惆怅。他用低沉的语调咏叹道:“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之后,他用生动感人的事例讲了父母对儿女的关爱,讲到动情处,学生眼含热泪。
听了老曹的报告后,实验中学在学生中开展了询问父母生日的调查活动,同时开展了“千封家信,感恩父母”的活动。有一位学生在给父母的信中说:“父母如此爱我疼我,可我总是做一些让你们伤心的事情,真对不起你们。你们为供我读书,累弯了腰,脸上皱纹多了,头发白了。我还不好好学习,成绩一直落后,真对不起父母。今后,我要发愤读书,用优异成绩感恩父母,回报社会。”
像以上的例子还很多,尤其是当下农村青壮年出外打工很普遍,村里基本上是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人员留守,其中的相互依赖关系有所增强,所以老曹的传孝讲演,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此种情况,老曹认为:孝道问题由来已久,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不是一两个人、一两次讲演、一两篇文章就能彻底解决了的。他殷切期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投入宣传孝道的队伍中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