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马蹄蟹:海洋中的“鸳鸯”爱情专一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科学世界   作者:撰文、供图:王永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止则相耦,飞则成双”,这是鸳鸯的生动写照。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鸳鸯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永恒爱情的象征,也是夫妻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传为佳话。

  海洋中,某些海洋生物也堪称夫妻恩爱的典范,人们也将这种美好的寓意赋予其中。

海洋鸳鸯—偕老同穴

  偕老同穴,是生活在海面100米以下深海中的多孔(海绵)动物,体长30~60厘米(有的可长达1米),外形像精致的花瓶,由晶莹剔透的玻璃丝状骨针(主要成分是硅)纵横交织而成,顶端骨针呈网筛状覆盖,底端骨针为根须状,成束排列,藉以附着在岩礁等坚硬的基质上。

  偕老同穴的腔隙,是许多小动物喜欢栖息的场所。这些小动物中最为有趣的就是“俪虾”。一雌一雄的俪虾幼体相约结伴,通过细小的筛孔,进入偕老同穴的腔隙内,摄食随着海水流入的有机质,在那里享受安全、悠闲的生活。当俪虾逐渐长大超过筛孔孔径时,就无法穿孔而出,便永久相伴在腔隙内,从而“白头偕老”。俪虾(俪,指恩爱夫妻)、偕老同穴因此而得名。

  在日本,人们视偕老同穴为喜庆吉祥之物,在男女定情订婚时,常将偕老同穴的干制品作为定情信物交给对方,祈愿百年好合、一生厮守、白头偕老;在新婚之日,宾客常将其作为贺礼赠送新人,祝愿新人白头偕老、恩爱和睦。在西方,也将其称为“维纳斯花篮”,视为爱的象征。因此,人们也称其为“海洋鸳鸯”。

  在我国海南三亚、海口等地的珍珠贝壳专卖店里,也有各式各样的偕老同穴干制品及工艺品出售(常误称其为网螺),受到人们的喜爱。

海底鸳鸯—鲎

  鲎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节肢动物,长相奇特,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体表具有坚固的被甲,腹部末端具有一细长的剑尾。鲎的嘴位于头部正中,嘴的周围有6对附肢,行动起来宛如蜘蛛。其外形像只马蹄,因而又被称为马蹄蟹。

  鲎栖息于沙质海底,昼伏夜出,通常初生个体生活在岸边沙滩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移向浅海。11月份水温下降时,由浅海游向较深水海域越冬,翌年4~5月又从深水游向浅海,繁衍后代,繁殖期为5~8月。

  鲎形态丑陋,性情懒散,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太好。然而鲎的“爱情专一”却让人们津津乐道,成为美谈。鲎性成熟后,雌、雄一旦结合,便终生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不管走到哪里,总是驮着比它瘦小得多的“丈夫”(雄鲎用脚钩—抱接器钩住雌鲎),踌躇爬行,四处流浪,恩爱有加。到了产卵季节,它们又成群结对聚集在岸边沙滩上,黑压压的一片,蔚为壮观。鲎一般在满潮期间产卵,满潮前一个小时开始行动,先是雌鲎用足挖穴筑巢(深约10~15厘米),准备妥当后,雌鲎将数以万计的卵子排在坑内,雄鲎也随之排精,完成体外受精。完成第一次产卵后,继续前进10~15厘米,重复前面的动作,产卵几次至十几次,在前进过程中挖的沙又正好埋上身后产完卵的洞穴。满潮一小时后,大多数鲎停止产卵,雄鲎爬到雌鲎背上,双双回归大海,继续过着亲密无间的夫妻生活。据说,当一只不幸死亡,另一只不再继续寻找伴侣,大概会在孤独和悲伤中度过余生。我国台湾有句俗语“捉孤鲎,衰到老”,意指其不可拆散的姻缘。因此,鲎有“海底鸳鸯”的美誉。

  鲎起源于古生代的泥盆纪,比恐龙和原始鱼类出现得都早,有“活化石”之称,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鲎肉质鲜嫩,有如蟹肉。鲎的卵黄,更是营养丰富,是我国东南沿海人民喜食的菜肴。早年间,在产卵季节,聚集在沙滩上,数量众多,当地渔民常将其捕捉磨碎当作肥料,也有人取其壳做瓢,在台湾金门甚至在壳上画上虎脸,用以避邪。

  鲎作为一味中药,被认为具有多种疗效,鲎肉主治痔疮,卵可以治青光眼,壳烧成灰可以治咳嗽、退高烧等。鲎的血液为蓝色(含铜离子),其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内毒素检测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脑膜炎、百日咳等疾病,同时,该试剂还被广泛应用于药品检测、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鲎的眼睛非常奇特,除头部两侧有一对复眼外,在头部的正中,还有一对单眼,而这对眼睛完全连在了一起,正中以一条细细的黑线相隔,它是鲎的导向装置,就像一架灵敏的电磁波接收器,能接收深海微弱的光线,在黑暗的海底生活,行动自如而不迷失方向。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复眼中的一个小眼接收光信号时,邻近它的小眼的接收活动就会被抑制),能使物体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古老的活化石成为现代仿生学研究的又一颗“明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