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盘点2009读书界 最具争议十大阅读事件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深圳商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坐在汽车里,身边的人打开收音机,听着《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的评书。

  坐在飞机上,朋友捧着电子阅读器打发时间——她拥有的还并不是最先进的阅读器,在美国,亚马逊已经推出了“Kindle2”,能通过无线网络下载《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的最新书籍。

  上网浏览新闻,Google数字图书馆和中国作家的版权争执还没有结束,而法国总统已经宣布要斥资数十亿美元建立新系统,来对抗美国人的文化“侵占”。

  打开电视,《蜗居》催生的口水仗还在打。

  走进剧场,《杜拉拉升职记》、《明朝那些事儿》的话剧版已经成为流行的焦点。

  而进入大大小小的书店,人流依然不算很多。

  读书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在变得寂寥?2009年,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走到末尾的时候,阅读已经未必依赖于纸张,而买书也未必依赖于地面店——阅读完成了它的转身,不华丽,却耐人寻味。

  回顾这一年,几乎所有最具争议性的阅读事件,都呈现出立体化传播的趋向:侵权、版税、官司、骂战;杂志、电视、网络、博客……信息、知识、思想的生产、呈现、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变。除了一套《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还在老老实实讲着传统意义上的读书故事,无论是余秋雨(余秋雨博客,余秋雨新闻,余秋雨说吧)还是黄永玉,张爱玲遗著还是《废都》解禁,都不再流连那纸上的旧时光,纷纷敞开怀抱,奔赴多媒体的图书产业化新时代。

  一、《中国不高兴》:是引导还是误导

  事件回放:3月份出版的《中国不高兴》影响有多大?一个月内加印到27万册;参与网上评论的人数日均以万计;催生《中国很高兴》、《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中国谁在不高兴》等十余种跟风书,“不高兴”成为一种产业。一本时事评论集的出版演变成一个社会性新闻事件,重新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民族主义的大讨论。是引导还是误导?书中有关“打破西方围堵”、“要做英雄国家”等一些激烈观点和对多位“当红精英”的质疑,引来争议一片。

  正方:力挺派认为该书是对“中国崛起”的一次准确把握和引导。其观点或有偏激之处,但不可否认其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忱;书中所批评的一众“万金油式的明白人”、“抖机灵的文化施虐”,也是另一种对时下道德和文化建设的警醒和推动。

  反方:质疑派认为该书商业概念胜于思辨价值,5位作者呼吁中国从“只想领导自己” 变成“有能力领导世界”的国家,对民族情绪的高涨是一种误导。有网友提出,《中国不高兴》要与“西方决裂”,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却是不自信的表达。一个强国的表情,不是愤怒,不是生气,不是“不高兴”,而是微笑,自信地微笑。

  二、《小团圆》:究竟该不该出版

  事件回放:4月,张爱玲长篇遗作《小团圆》中文简体版在北大百年讲堂首发,成为本年度最具争议的出版事件。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将其公布于众,惹来“背叛遗嘱”的骂名;书中对张胡恋的影射,让好事者窥见当年那段文坛轶事的另一些侧面;小说本身究竟是经典还是糟粕,让评论家们争执不下;面世一个月内就销售10万册,全年三度登上畅销书榜首。其中,最大的争议还是落在“违背作者意愿的书该不该出”这一话题上。

  正方:“就算违背作者意愿,我也认为它该出版,它至少有研究价值。”赞成出版的一方多为文学史研究专家。因为这本书的面世,许多研究的推断和结论都要改写。他们常以卡夫卡为例,说明《小团圆》对中国现代文学和那段历史的存在意义。

  反方:从私人感情出发,认为出版确实违背了张爱玲本人意愿,小说更多满足的是读者的窥私欲,对作者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台湾大学教授张晓虹还倡议“张迷”们抵制,“不买,不读,不评”,不少人甚至质疑宋以朗“违规出版”的动机。

  三、《苍黄》:“一书二嫁”

  事件回放:今年“一书二嫁”的事件特别多,继作家王刚的《福布斯咒语》之后,七八月间,知名反腐小说作家王跃文的同一部新作相继出现了两个版本,《落木无边》和《苍黄》,两家民营策划公司——凤凰联动和新华先锋都声称自己推出的图书才是正版。众多不知情的读者却因此受害,买了仅有一半内容的《落木无边》是个残本,就是完整版的《苍黄》也因仓促出版错误百出。这场版权风波以王跃文的博客声明为始,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最终对薄公堂,让出版界诚信备受质疑。

  正方:“二嫁”不都是作者惹的祸,反映了当前中国出版资源的匮乏,以及出版界的混乱。2003年以后民营书商在出版业迅速发展,仅北京就有3000多家活跃的民营书商,市场主体庞大,难免有利益驱动不守信义的情况,有的还会恶意隐瞒印量和销售数字,从而榨取作者版税,逼得作家不得不“改嫁”。

  反方:普遍将矛头指向作者,谴责作者的道德品质,认为作者胃口太大,有开价更高的,就违约转投新东家。王跃文于2009年7月22日在其博客上发表的声明“我的新作叫《苍黄》,《落木无边》是李鬼”,也被认为是一次炒作。现在,贝塔斯曼已经开列了不守信用作家的黑名单,这份名单将影响到世界著名的图书出版商美国兰登书屋对这些作家的评估。

  四、《废都》:17年后的重版

  事件回放:8月8日,各方挑选了一个好日子,用于首发重版后的《废都》。一部争议之书17年后以正大光明的形式重版,贾平凹用“既有喜悦,也有惶恐”形容自己的心情。和老贾心情同样复杂的,是对这本书重版之后的解读。人们十分遗憾地发现,新旧版《废都》在文字内容上并无二致,当年“□□□”删去的部分,在新版中只是以“……”代替。而贾平凹也终于在17年后首度回应,《废都》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全本与删减本,书中出现“□□□”的地方,有些确实是作者删去的,有些呢,作者根本就没有写。

  正方:有人说重版是《废都》文学价值终于被承认,有人说这得益于中国社会的包容与进步,有人说这是文化政策变得更加开明后的结果。还原了《废都》单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本质,也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自然而然得到的一个结果。

  反方:由于争议最大的“□□□”部分未能还原,使得《废都》的重版并不能拓宽多少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边界。将对文学创作与出版的种种期待强加于《废都》身上,是《废都》不能承受之重。如同当年“被禁”带来的眼球效应那样,如今“解禁”也不过是一个商业噱头,《废都》的媚俗本质在17年后仍然没变。

  五、《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算不算抄袭?

  事件回放:2009年,一个普通中学历史教师袁腾飞走上《百家讲坛》,他讲解的《两宋风云》收视率一度创出新高,被观众称为“易中天(易中天博客,易中天新闻,易中天说吧)+郭德纲”新式学术超男。人们称他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他主讲并创作的《两宋风云》、《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2)结集出版后也一直稳居畅销榜首位。但比“讲史”更火的,恐怕是这几部讲稿中不少片段有抄袭网络小说《柔福帝姬》的嫌疑。袁腾飞“讲史涉嫌抄袭”引发的这场争议,暴露出创作抄袭成风的现状,以及抄袭难界定的现实问题。

  正方:袁腾飞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老师,作为一名想把课程讲解生动的老师,他在制作教学提纲的时候,自然需要把一些好玩的内容往里面塞——毕竟这不是正儿八经的历史写作。这种将类似小说的细节运用到讲坛中,丰富节目的可欣赏性,也许不能算是抄袭,没准儿算是化腐朽为神奇。

  反方:众所周知,袁腾飞的著作是由讲稿整理而成的。网友在比对了若干相似段落后指出,袁腾飞确实有模仿和抄袭的嫌疑。关键是袁腾飞在书里引用的对话、细节都是编造的,在电视节目上添油加醋、任意发挥也就算了,出书就很不合适。

  六、《辞海》修订:该怎么面对网络新词

  事件回放:十年修订一次的第六版《辞海》9月在各地新华书店上市。其中新增词条1 万多条,包括“神舟”系列宇宙飞船、3G、电子商务、虚拟局域网、动车组、鸟巢、水立方等。同时,新《辞海》明确拒绝收录“超女”、“雷人”、“山寨”、 “囧”等争议较大的词汇,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认为这有违《辞海》“海纳百川”的初衷,也有人认为这体现了《辞海》的严谨和权威性。

  正方:作为工具书应该通用性、稳定性、规范性兼顾,目前的一些流行语能否长期流行还有待观察,《辞海》不收“超女”,是一种不媚俗的编辑方式。网络制造的新词层出不穷,《辞海》的编撰要考虑到这些词条的生命力,《辞海》不会求新、求快、求时髦,它不是新词工具书。

  反方:《辞海》拒“超女”,说明了《辞海》缺乏包容性,对民间新词汇是一种歧视。“神六”、“MM”、“AA制”等新词条的“沉淀”时间并不比“超女”久远,《辞海》作为一本知识性的百科全书,理应对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保持客观中立的理性态度。

  七、《问学·余秋雨》:余秋雨自比孔夫子?

  事件回放:多次宣称“封笔”之后,余秋雨今年再次食言,新书《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10月高调出版。书中他自我评价说“创制了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腰封推荐语“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更让人大跌眼镜。

  正方:余秋雨的自我解释最具代表性,“这本书的主要亮点,是我和北大学生一起创造了一种最生动的课堂方式,这种课堂方式,曾在播出时让知识界极为感动。”责编伍志说,“我们在编辑出版这本书时,强烈感觉到,孔夫子和余老师的人生和经历,不论是治学态度、方式,还是被社会的接受方式(饱受攻击、不被理解、万夫所指等等),都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反方:“辞章”有余,“考据”不足。批评者认为,该书贯穿的依然是“余式大散文情怀”,“散”则“散”矣,却远远未能触及中国文化的义理乃至达成“通史”。连孔夫子所属的鲁国的存亡,都一概不知,连孔夫子的生活年代,都要出差错 ——都不过是文史常识,又如何去自比孔夫子呢?

  八、诺奖得主“零中译本”:中国离世界文学有多远?

赫塔·米勒

  事件回放:诺贝尔文学奖又一次跟我们开了玩笑。10月8日,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获奖,让国内所有德国文学研究者跌破眼镜,而对于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来说,赫塔·米勒显然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除了《世界文学》曾在2003年第5期发表过赫塔·米勒的一个小短篇《一只苍蝇飞过半个森林》,目前内地还没有真正出版过她任何一部作品。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昏了头?还是中国学界及出版界,与世界文学圈已经严重脱节?

  正方:“这个人实在太冷门了”,“诺贝尔文学奖近年一直剑走偏锋”,此次赫塔·穆勒获奖,同时也引起世界范围的争论,争论焦点对准了诺奖的评选标准。

  反方:不识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暴露了对于中东欧文学了解的贫乏。专家指出,赫塔·穆勒在西方并非寂寂无名。结果颁布之后,中国出版界又开始走向激进的反面,参与争夺赫塔·穆勒作品中文版权的国内出版社和文化公司超过30家。

  九、《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如何“注释”才是最佳?

  事件回放:11月出版的《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被学术界称为“奇人奇诗奇事 ”。此书收集了已故著名作家聂绀弩《散宜生诗》及佚诗共640余首,可以说是聂绀弩旧体诗最完备的诗集版本。而完成这部近百万字大著的是一位已经85岁高龄的老人侯井天,由1986年自费“准印”的第一印本,到现在第六版的正式出版,时间跨度23年。该书出版后,关于聂绀弩旧体诗的评价以及牵涉其中的一桩桩历史悬案的还原,都成为学界话题,其中“注释”方法的争论成为焦点。

  正方:与朱正多年前为聂诗所做的第一个注释本相比,该书最大特色是“今注”。为了找到聂诗中所提人物,搜罗与诗有关的人物往来轶事,侯井天历两三年、跨五六省找一人是常有的事,使这部书俨然成了一部“人物志”而具有“史诗”的性质。

  反方:侯注略嫌繁芜,事无巨细都要注释,太过庞杂。此外,许多聂绀弩的散佚之作其实并无太多学术含量,批评者们认为全部收入或有滥竽充数之感。

  十、《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黄永玉写自传

  事件回放:2009年《收获》杂志以专栏《永玉的窗口》为题,刊登著名画家黄永玉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经《收获》杂志连载一年以来,却在读者中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收获》杂志的博客也因此变得非常热闹。“黄永玉写自传10多年还在四岁徘徊,作品完成遥遥无期”再次引发了外界关注。

  正方:作为一位专业画家,写作这个“业余身份”反倒给了黄永玉一种独有的文学眼光。有评论家认为,当代文学大多眼界局促,空间狭小,而黄永玉的小说时空很大,有家族的关系、革命的影响、小孩的成长等等,这种非虚构性质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反方:“2009年,最痛苦的就是看到黄老的专栏。建议黄永玉的狗狗尽快长大!”这是新浪网友的留言,具有一定代表性。黄永玉的小说也“长不大”,情节推进很慢。这样情节薄弱的小说很难以连载的方式读下去,而黄永玉的这部小说显见得是啰嗦了,冗长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