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卓新平:教堂建筑艺术漫谈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宗教   作者:卓新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基督宗教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堂建筑形式,在人类建筑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种教堂建筑随着基督宗教的历史演进而不断改变、更新,从而体现出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大体而言,教堂建筑经历了从最初的“地下教堂”和“宅第教堂”到“巴西里卡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斯拉夫式”、“文艺复兴式”、“宗教改革式”、“巴罗克式”、“罗可可式”,以及“新哥特式”等现代风格的发展。

“巴西里卡式”教堂基本特点为一种长方形的大会堂建筑形式。古罗马帝国时期,监察官波西乌斯于公元前184年在罗马市中心建成“巴西里卡·波西亚”大厅,这种建筑式样开始普及,成为罗马人贸易集会、审判案件、商讨军机之处的特有建筑。“巴西里卡”亦被作为长方形会堂建筑之特称。基督宗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基督徒曾对异教神庙或宽敞的建筑物加以改建利用,并模仿上述罗马城中长方形大会堂形式的建筑来建造教堂。这种教堂即称“巴西里卡”教堂,亦译“长方形教堂”,它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完美的教堂建筑形式,在教会历史发展中曾流行数百年。巴西里卡式教堂的问世导致西方建筑艺术中首次出现一种典型的基督宗教建筑特色和风格,它曾影响西方古代建筑的发展走向,亦使不少民俗建筑受到启迪而获得创意,在风格上留有受其感染、影响之痕迹著名的罗马圣彼得教堂始建于324年,为巴西里卡建筑风格最为典型的代表,但该教堂在1506年被拆毁重建,此后建立的圣彼得大教堂保留至今,但已不具有巴西里卡原貌。今日尚存的罗马圣保罗教堂仍保留有不少巴西里卡建筑遗风和艺术特色,它始建于385年,19世纪遭火灾后得以重建。此外,4世纪在巴勒斯坦建成的伯利恒圣诞教堂,6世纪在拉文纳建成的圣阿波利纳教堂,也是典型的巴西里卡式教堂。

“罗马式”教堂盛行于9至12世纪,代表着欧洲中世纪早期最主要的教堂建筑风格。罗马式建筑始于欧洲中世纪加洛林王朝时期,主要表现为基督宗教的教堂建筑和修院建筑,因模仿了古罗马凯旋门、城堡及城墙等建筑式样,采用了古罗马建筑中的券、拱结构,故有此名。罗马式教堂的建筑特色主要表现为具有厚实的石墙、狭小的窗户、半圆形拱门、低矮的圆屋顶、逐层挑出的门框、上部以圆弧形拱环为装饰、堂内形成交叉的拱顶结构,以及层处相重的连拱柱廊等,因其大使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券、表现出饱满的力度和敦实的框架,而给人一种厚重、均衡、平稳之感。教堂内部光线暗淡,故易造成一种神秘、幽暗的气氛。罗马式教堂在整体布局上则表现为堂内占有较大的空间,横厅宽阔、中殿纵深,在外观上构成十字架形,以象征其基督宗教信仰。罗马式教堂在欧洲分布较广,其典型之例在意大利有建于1063年的比萨大教堂和建于1098年的米兰圣安布罗斯教堂,在法国有建于1070年的卡昂圣艾蒂安教堂和建于1080年的图卢兹圣沙宁教堂,以及普瓦蒂埃圣母堂和阿耳大教堂等,在德国有建于987年的美因茨大教堂和建于1110年的沃姆斯大教堂,在英国则有建于1133年的达拉姆大教堂等。

“哥特式“教堂于12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北部最先出现,随之流行欧洲各地,成为欧洲中世纪鼎盛时期最为典型的教堂建筑风格,从12世纪一直延续到16世纪,在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建筑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基本特点是以线条轻快的尖形拱门取代罗马式建筑中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式样,在教堂外部立有许多造型挺秀、高耸入云的尖塔;其堂身堵壁较薄,并通过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灵捷的立柱或簇柱来增强教堂的高度感;教堂内配有高大明朗、用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给人以光怪陆离、天国神秘之感。此外,教堂内部还有布局和谐的圆柱,柱身、壁上均饰有形象生动的浮雕和石刻,以体现其庄严、肃穆和神圣。

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成熟标志为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而1215年重建的夏特大教堂、建于1220年的亚眠大教堂和建于1225年的兰斯大教堂亦为哥特式教堂的典范。在英国,1174年开始用哥特式风格设计坎特伯雷大教堂,此后建于1220年的索斯伯里大教堂和建于1245年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都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在德国,哥特式建筑虽然起步较晚,却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建于1248年的科隆大教堂至1880年才最后完工,其有效面积达6161平方米、双尖塔高157米,为德国最大教堂,亦最为壮观,而建于1377年的乌尔姆教堂的单尖塔高达161米,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德国哥特式教堂这种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高塔建筑将哥特式所强调的高耸、超越之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拜占庭式’教堂是指在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教堂建筑风格,因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而得名。它始于4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拜占庭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延续到15世纪下半叶东罗马帝国的衰亡。

拜占庭教堂建筑的基本特征是在“巴西里卡式”教堂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采用“集中式”和“十字形平面式”为其主体建筑的布局,屋顶作弯隆形,由独立的支柱加帆拱构成,其突出之处是多用圆顶、拱形结构。拜占庭建筑的典型代表为兴建于532年的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该堂圆顶直径达33米,顶部离地55米,由4根支柱和4个大圆拱支持,圆顶下有一圈通光窗口,四周有小弯窿和数以百计的小窗该堂曾作为东罗马帝国东正教的宫廷教堂兼君士坦丁堡牧首的主教座堂。

“斯拉夫式”教堂为东欧斯拉夫各民族中的东正教教堂,其中以东斯拉夫人中的俄罗斯东正教堂最为闻名。斯拉夫式教堂的典型建筑特色是多采用弯顶式或八角形加图顶式的设计,保留着罗马式建筑的厚重之感,但在整体布局和塔顶设计上常标新立异,显出其独有风格,如以多层圆顶来形成大小不一的蘑菇群状、顶端为立有十字架的圆塔建筑或半圆形金顶、或雕饰成洋葱头式和椰壳式,因而比拜占庭式建筑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和豪华美观。斯拉夫式教堂建筑的早期代表有建于1037年的基辅索菲亚大教堂和建于1045年的诺伏哥罗德索菲亚大教堂,而其建筑精品则包括建于1479年的沃洛科拉姆斯基约瑟夫修道院教堂群体建筑、建于1475年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和建于1554年的莫斯科升天瓦西里大教堂等。

“文艺复兴式”建筑最早兴起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随后传人威尼斯、罗马等地及法、德等国。文艺复兴式教堂设计在内部结构的设计上亦不再将圣坛和中殿分开,从而使大厅面积扩大、座位增多、人间色彩突出。文艺复兴式教堂建筑以1506年动工重建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典范,它乃罗马式和文艺复兴式艺术风格有机结合的杰作。

“宗教改革式”教堂建筑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后在基督教地区流行的文艺复兴艺术风格在教堂建筑上的体现。就其艺术风格而言,它在艺术史上一般被归人文艺复兴艺术风格的范畴而不再单独列出但文艺复兴式艺术涵盖了天主教和基督教艺术,这一表述很难说明二者的区别和不同特点因此,用“宗教改革式”艺术风格正是旨在突出基督教特有的、与天主教形成鲜明对照的那些特点和风格。

“巴罗克式”教堂建筑专指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在天主教内部为抵制这一宗教改革而形成的教堂建筑特色。巴罗克教堂建筑始于意大利罗马,在欧洲天主教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发展,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被誉为“巴罗克建筑之父”的波罗米尼率先以正弦弧和反弦弧构成的多变状曲线外形来设计罗马圣卡尔罗教堂,其凹凸分明的复杂构图及其布满十字形、八角形、圆形、四方形和弧形图案的椭圆状弯顶,典型体现出巴罗克艺术“畸形珍珠”之寓意。巴罗克教堂建筑之集大成者则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及其椭圆形大广场,其中米开朗基罗设计了教堂的大圆顶,而特别是贝尔尼尼所设计、于1655至1667年兴建的该教堂之前的椭圆形大广场乃最典型的“巴罗克”式广场,这一以方尖碑为中心,由4排共284根古希腊式圈形大石柱组成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围绕而成的广场规模宏伟、想象奇特,加之其建筑物上众多的基督宗教历史人物和圣徒巨型雕像,造成了一种豪放、夸张的气势,令人惊讶和折服。因此,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堪称世界巴罗克艺术一绝。

“罗可可式”教堂建筑作为教堂整体布局并不多见,但常见于教堂局部雕刻和装饰上,如法国斯特拉斯堡圣托马斯教堂内的墓碑雕刻、德国上巴伐利亚的韦斯朝圣教堂中的雕饰、因河畔罗特本笃会圣马利亚修道院教堂中的唱诗坛和弯顶雕饰,以及维尔茨堡天主教主教府第中的建筑雕饰等。

在近现代基督宗教的教堂建筑发展中,现代艺术风格亦广被采纳,出现了许多新罗马式、新哥特式、中心式等现代建筑风格的教堂,其中著名的新罗马式教堂有美国纽约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新哥特式教堂有美国纽约的神圣约翰大堂和河滨大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大教堂、日本东京玛利亚大教堂。中心式教堂有英国利物浦的君王基督座堂等此外,法国龙尚豪特圣母教堂、巴西的巴西利亚大教堂均以其独具匠心的造型和奇特巧妙的光线效果而为现代教堂建筑艺术增添了光彩。

基督教传人中国后,教堂建筑的原则和特色亦引人中国,因此中国基督教教堂并无奢华、重彩之范例,而较为俭朴。在吸纳西方建筑技术和风格的过程中,中国基督教建筑最初乃采取了对之全面移植式、中介移植式、引进移植式和混合介人式等方式,但随着基督教在华“中国化”、“本色化”的发展,采用中西合璧式样的教会建筑和教堂建筑日渐增多,在西洋现代建筑模式中融人了中国建筑风格的古色古香。一些来华传教士尤其对中国园林式和宫殿式建筑产生出浓厚兴趣,对中国的庭院布局亦颇为欣赏。于是,中国基督教的教会大学出现了中国园林式的布局和中国宫殿化的建筑,而中国庭院式创意和构设亦经常在中国基督教会所中再现。正是在这种中西文化的对比和互渗中,中国基督教的教堂建筑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发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