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要解——九十波罗蜜(焰)
大般若经要解——九十波罗蜜(焰)
文:白云老禅师
继续介绍九十波罗蜜其中的第二十一个“焰波罗蜜”。
“焰”是火焰,如果以现代的名词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就像太阳的辐射;所以焰是一种辐射。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辐射是什么。若以火焰来说,大家看瓦斯炉的火焰如果是蓝色的,表示这是正常的火,如果冒出来的是红色,那表示不正常。可见“焰”是它的实际的作用,就像太阳一样,谈“阳焰”,表示我们需要的是它的辐射能,好比:紫外线、红外线;这些辐射线对于万物,有的有帮助,有的具伤害性,如果知道火焰像燃烧的瓦斯一样,就会知道什么现象才是正常的。
为什么要谈“焰”的问题?俗话说“气焰高涨”,表示从一个人说话的声调、表情、言语与行为上来看,就知道这个人很骄傲。所以,气焰高涨是以“焰”来形容他的傲慢,否则很难捉摸究竟行为与言语的表现,怎么样才算是傲慢?我们看运动场上那些打篮球灌篮的人,如果是一个大个儿,灌篮没什么了不起!因为天生就个子高、手臂长,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为他们鼓掌?其实,有没有看过一个矮个儿去灌篮的?没有,对不对?因为他们不可能表现出像高个子灌篮的特色,可见“焰”是一种特色。
如果这么去看,就知道“焰”究竟在讲什么?好比一个人的智能很高,若以佛菩萨的法相来说,佛菩萨智能的光芒,以头部为瑞相最多,你们看大部份菩萨相的头的正后上方都有一道光圈,那是智光不是佛光。如果全身发光,那就表示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是一位已经圆满了的佛。因此谈焰,通常会以适合人,并且以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去看,如果这个人的智能表现得非常圆满,那么焰就成了智能的表征。就像健美先生、健美小姐,他们的焰是摆在什么地方呢?绝不只是说这个小伙子长得很帅,那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而已,一定是他的身体肌肉训练得很好,可见,焰的位置又不同了!
再看写字,正楷字与龙飞凤舞的行书、草书,如果觉得行书、草书才能显现焰的现象,正楷就没有,其实这种看法是错的!基于“焰”是一种特色,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这种特色必须是大家公认的、能接受的,否则沦于作怪也是一种特色,比如一般人为什么说小丑是逗人取乐的,不说他是一种焰?其实小丑也有他的特色啊!就因为这特色不是一般人都需要的,想想如果人人都去做小丑,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可见“特色”是一种庄严,是一种对人有利益的,所以,讲“焰”一定是有饶益性的,否则像赤道的太阳会灼伤人,因为日光里有红外线、紫外线,不都是辐射吗?一般说来人体比较适合紫外线,红外线容易灼伤,但这种情况并不表示就是肯定的!因为如果接受紫外线超过时间也会造成伤害,而红外线在某一个时刻也有它的好处,可见谈“焰”,是谈它的利益,不是伤害。
再看下一个幻波罗蜜,“幻”是幻想,从这儿就知道“梦”与“幻”是不同的,梦是梦、幻是幻,幻是一种错觉。好比在沙漠地带有所谓海市蜃楼、空中楼阁显现,事实上那是一种幻觉,可是很多科学家却说沙漠显现的幻觉,是从另外一个地方经过光反射过来的,其实不是的!沙漠地带很干燥,“干燥”中会有一种热燥气体,有时人可以感受得到,比如:在沙漠里面走路,如果穿的是长裤,把裤脚绑起来与不绑起来就有不同的感受,如果把裤脚绑起来,气体就不会渗透到身体里面,否则气体往身体里面灌,最后会造成很多不好受的现象。我们看天上的云彩,究竟云彩像什么?其实“云彩”什么也不像,一切是幻觉而已,可见“幻”是一种感觉,是不存在的,或是自我意识的感受都可以称为幻觉。
所以,谈幻波罗蜜,以法而言,是教你怎样去面对问题,如果藉着禅定可以消除散乱,那么请问一个人散乱的时候,怎么拿个禅定来消除散乱?其实这当中是训练自己在散乱的时候能提起正念,使散乱慢慢沈静,这才是禅定工夫。但一般人却误解,以为遇到散乱时可以拿禅定来对治,如此佛法变成了武器,现实成了敌人,拿武器打敌人,这就是目前佛教最流行的现象,以为禅定可以消除散乱,其实不是如此。就像有人问什么是佛法?其实,佛法不离世间法,但世间法不是佛法,出世间法也不是佛法,也就是说如果烦恼是世间法,菩提却不是出世间法,因为烦恼是一种不自在、身心不安的现象,它是由无明而生起的,缘于对事物的不了解才会造成烦恼,如果了解了就不烦恼了。
所以,烦恼显现的时候,是世间法;而烦恼人人都有,要怎样去出离、突破烦恼呢?就必须有道理方法,依于这些道理方法去突破世间法,这才叫出世间法;所以必须依于一些道理方法才能突破世间法,最后所完成的结果,这整体的表现才叫做佛法。因此很多人以为世间法就是世间的,出世间法就是佛法,但出世间法怎么会不是佛法呢?比如一本佛教的书,其中有很多道理方法,说明可以出离世间,但那是不是佛法?很简单!能用得上、能化解问题,才能显现出佛法,可见佛法是觉悟之法。所以我常说烦恼是世间法,其实菩提还是世间法,因为菩提是从烦恼中显现出来的,可是很多人认为烦恼是世间法,菩提是出世间的佛法,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说从烦恼中化解烦恼,经过突破、完成一种现象才是菩提?或这种现象的结果叫做佛法?因为,菩提并不是佛法,必须要能从烦恼中间显现出来,能够化解烦恼,使烦恼不存在了,这时完成的才是菩提,或者叫做佛法。
可见不能够以幻觉的方式去看,否则烦恼来了,礼礼佛就不烦恼了?但礼礼佛暂时是不烦恼了,其实幻觉仍然存在!因为你所烦恼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暂时把烦恼放在一边,可是很多人就认为礼佛就是佛法;以为烦恼来了,我礼礼佛,烦恼就不存在了。假设现在家里有一个人生病了,你一直烦恼不已,去礼佛,祈求安定下来,是不是那个病人的病就好了?其实生病是个问题,因为病的问题而烦恼,可见问题并没有化解,怎么能说礼礼佛烦恼就消失了呢?但是我们常常就生活在这种概念中,结果所谓的幻波罗蜜,那是一种幻觉完成的,其实并不是真正幻波罗蜜的道理,那么真正的幻波罗蜜是什么?由于人本来处在一个幻觉的自我意识而去起分别,所以,现实生活中须要有道理方法告诉你,透过认识、了解,才有突破的机会,这一种方法就叫做幻波罗蜜。
再看第二十三个不垢波罗蜜、二十四无净波罗蜜,二十五不污波罗蜜,这三个单元可以合在一起谈,垢是肮脏的意思,净是清净,不污的污是一种染的意思。先谈不垢与无净,这两个很容易混乱,不垢是依于有垢,无净是依于人会执着于净,这两个名词要分别清楚,因此有垢有净是关系到不污的问题,产生污染之心就会有垢,亦不可执着于净或不净,这三个波罗蜜如果放在一起就知道它的法义是什么。
譬如说“垢”是业,“净”是道,“污”又是什么呢?由于“业”是因为造作而成的,但净以道而言也是修养所成,其实两者都是一种污染之心,所以“污”的本身是一种计较、执着的行为,如果认为这个东西好脏,是因为有污染之心才会执着于垢。但执着于有净,其实也是不可信的,因为净与垢都是一种污染之心,这三个波罗蜜,举一个例子来谈最容易把握。好比洗澡、洗脸要用毛巾,你拿一条干净的毛巾洗脸很自在,然后再拿这条毛巾来洗澡,还是很自在,这当中有没有染心?有!是一种执于干净的染心;如果先拿这条毛巾来洗澡,然后再拿来洗脸,你的分别就不一样了;你一定会把刚洗过澡的毛巾,用肥皂把它清洗干净再拿来洗脸;可见所谓垢、净、染或者污,人就是会去执着一些现象,所以才告诉你不垢、无净、不污的道理方法,但以这种方式去看,并不是叫你不在乎,要听清楚这个道理!如果这条毛巾先拿来洗脸,再拿来洗澡,是很自然的现象;但如果先拿来洗澡,再用肥皂洗一洗拿来洗脸,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你认为何必那么计较,拿毛巾洗澡也是你的身体,拿来洗脸还是你的身体,这同样是有污染。
如果以不污来说不垢、无净,把它当成一种自然的现象,不起分别,好比毛巾先拿来洗脸,然后拿来洗澡,就不需要拿肥皂清洗毛巾了,如果把毛巾先拿来洗澡,然后用肥皂搓一搓、洗一洗,再来洗脸,这也没什么,都是一个不污的现象,所以告诉你要不垢、无净,必须先明了不污,如果不能做到不污,任怎么做都是污染的;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三个波罗蜜之间的关系。谈不垢,是因为人往往过于执着“垢”或“净”,两者都是因为有污染之心,所以才提出不污波罗蜜的道理。
其实如果真正不起污染之心,拿毛巾洗脸再洗澡很自然,而洗完澡用肥皂把毛巾洗一洗,再洗脸还是很自然,否则不管你用什么去分别而计着都是污染,毛巾拿来洗脸还是洗澡,其实毛巾本身并没有问题,是那个“我”在那里分别;还有,如果这么去看污染之心,究竟先洗脸好还是先洗澡好?有的人可能洗完澡再洗脸,而有的人洗澡、洗脸同时进行,如果一定要分别垢与净,以现在城市的游泳池来看,究竟是垢还是净?如果是垢,游泳池的水却很清澈,还经过消毒,应该是干净的,但如果认为很干净,整个人跳下池里,身体干净的部份、脏的部份不是全都下水了吗?
所以真正的垢与净,只是人的分别,之所以会分别是因为有污染之心,这是一个理论上的认知。如果以烦恼与菩提来看,垢如果是烦恼,那么净是菩提吗?因为烦恼原来是不自在的,是不净的,现在烦恼消除了,不就清净了?这都是因为污染执着才会有烦恼、有菩提,如果这么说,究竟如何谈不污呢?难道有烦恼就不需要从烦恼中间去突破吗?所谓化烦恼成菩提,本来就是修行人的事业,是很自然的,既然要学佛、修行办道,本来就要学着怎样化烦恼成菩提,怎样从无明中而能明了,从迷惑中而能觉悟。
也就是说不起污染心就很自然,如果起污染之心,会产生什么?如果认为烦恼不好、菩提最好,这也是污染,因为如果执着于菩提,那么菩提从哪来?所以都是一种污染之心造成的。如果说佛法中的声闻乘是小乘行人,菩萨乘是大乘行人,以为小乘不好,是自了汉,大乘可以自度度人,其实这种分别也是一种污染之心,为什么?如果以声闻乘来说,认为我本来的根基能自了就很不错了,我没有那个本事度人,叫我怎么样去成就菩萨行者呢?如果你本身具备这种条件,不单单自己可以修养,你还可以发起菩萨心去修菩萨行,那也很自然!
如果一定要以污染之心去分别,就有所谓的声闻、菩萨的差别了,什么叫自了、不自了?说一句话,很多人发菩萨心,他连自己都不能了,你能说他是菩萨吗?那不也是一种污染?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不垢波罗蜜、无净波罗蜜、不污波罗蜜,这三者是一个相互之间要能把握的,所谓的波罗蜜到彼岸,千万不要只是在文字上面打转,尤其这三者很容易造成误会,误以为不垢一定是干净,那无净就变成不干净了,因此千万不要搞错了这些名词,因为有垢、有净的差别,都关系到我们有污染之心才会发生,如果能够在修行办道中,培养出离污染之心,到达不污的话,当然垢与净对你而言就没有影响了。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