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从浙版《西游记》白骨精片段看佛教思想的演绎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5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浙版《西游记》白骨精片段看佛教思想的演绎  

  

通常认为,《西游记》是一本神话小说。严肃地讲,它是一本佛学的通俗性著作。它表达着众多真正意义上的佛教思想。浙版《西游记》(张平喜、佩玲改编,程力栋总导演)对佛教思想的演绎更加丰富,更加准确,其中白骨精片段尤为突出。在正式完成师徒四人组合后上路不久,便开始上演三打白骨精好戏。此段剧情用了近4集,约全剧8%的长度。连同改编杨洁1986年旧版中黄袍怪强娶宝相国公主的剧情连贯在一起,尤使佛教思想的演绎精彩纷呈。  

  

众生平等的慈悲思想  

  

浙版在描述唐僧赶走孙悟空时,并非如旧版所述,乃受猪八戒挑唆,和肉眼不分人妖,而是把身为妖怪的白骨精也当成与人一样的生灵来对待,始终强调一点:纵然是妖精,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棒打死。也就是说,赶走孙悟空,乃因悟空杀心太重,悲心未生。这个原因,在师徒被白骨精抓进囚牢后,唐僧和沙僧的对话中有所说明。沙僧问唐僧因何赶走孙悟空,唐僧说:“凭他悟空本事,要降妖伏魔,岂非易事(即是说可用别的方法),你看他一日三次,下的皆是杀手。我再三给他机会,他却杀心不灭。”最后唐僧认为:“我是无能以度化于他了。”此一改编,无论是对原著剧情的再现,还是对现实中普通人判断力的体现,都更加切合实际,也使佛教思想的表现更加充分深刻。反观旧版则不尽然,尤其是第三次,白骨精是彻底被打死了。白骨精的死,虽可断其该受此业报,但却显得简单肤浅,未能充分表达出“尊重其千年修行之功”、“人妖一视同仁”的平等慈悲思想。并且,因“收降”、“打死”的对象不同,给通常的社会学分析归类留下“有关系的都上天了,没关系的都被打死了”这种诟病(如生于观音禅院的黑熊怪最终被菩萨收降,同修白蛇精却不幸被孙悟空打死等等。当然此类仍可作佛理分析)。  

  

学识渊博的出世高僧  

  

取经前的唐僧已是一位得道高僧。佛教所谓得道,有一个前提必须是“通‘五明’【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逻辑学)和内明,古代印度的五类学科】”。《大乘庄严经论》卷五云:“若不勤习五明,不得一切种智故。”简单地说,一个得道高僧,对社会人生的知识、技巧和道理等等,必定无不通了。古代高僧,这一点基本上都是符合的。作为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这方面更是万世楷模。事实上,释迦牟尼的成佛之路,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是一个包括“五明”在内的世间法无所不通的人,在此基础上方是夜骑白马出家修行。当代佛学泰斗南怀瑾先生在他讲述佛学的过程中也一再强调:要成佛先要成人。但是,在旧版《西游记》中,得道的唐僧不仅没有表现出高人的这些修养,反而比常人显露出更多的性格、常识问题。浙版就完全不同了。在白骨精的囚牢中,沙僧问唐僧:“师父乃德智高僧,自幼治学,可谓学富五车,怎么就看不出来,今日那一家老小,出现的有点突兀与可疑呢?”唐僧似答非答,缓缓地说:“荒山野域,四下无人,一村野之妇,见了我等,一不慌张,二不退,问答之间,口齿伶俐,岂不怪哉?”接着,他的推理更精彩:“而那老妇,既为寻女,我们才刚刚到达,她因何转瞬即至?试问:同是一家之人,既非同时而来,一个八十几岁的老妇,腿脚焉能如此快捷?”剧情作这样的修改,较好地展现了一位高僧丰富深厚的学识修养。  

  

精彩迭出的佛理演绎  

  

孙悟空在宝相国打败白骨精后,剧情对佛学思想的演绎达到一个高潮。白骨精(即五百年前孙悟空的结拜姐姐白鸟精白翩翩)不甘心当年被悟空推出三十三天(佛学名词,又称“忉利天”,佛经所说欲界六重天的第二重天,居“四天王天”之上,“夜摩天”之下),魂飞魄散毁了千年修行,一定要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死。孙悟空手足无措不知该不该去阻拦。随后,白走进大殿,佛理演绎随之精彩上演。首先是轮回。天音王子回忆起自己的前生是个美貌女子,此生转世为王子。从“人”——“死”——“生为人”是轮回思想的一种体现,是正宗的佛学思想,并非胡编乱造。这是佛学的一种基本理论,不作详谈。其次是因缘。天音之所以转世为王子,是因为与其父有债、有缘(虽是讨债、恶缘)。因其父前生为捕快,无意中射杀了她,故而生为其子,且此生与其父多有不睦,又十年不伺亲前,留给其父以遗憾,报其前生之“恶”。即如杭州城隍庙对联所述:夫妻本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子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因缘也是佛学的基本理论。第三是肉身。白翩翩听了唐僧和王子两番话,即刻明了爱来爱去只是因为王子前世的身体勾着他今生的魂在作祟、明了身上的白骨就是真正的祸根。接着,为了王子的病能解脱(因其所用王子前生的白骨以及骨中之箭伤还在,使得王子胸口常痛。此段未作佛理分析),毅然自尽,自毁其凭以还魂的王子之尸骨和已经修得的肉身。她的做法,是因其明了,自己凭借的尸骨和此生修得的肉身虽毁,但在帮助王子解脱的同时,自己的三魂七魄仍能独立自由,因缘会合仍能转世修炼,故而作此决定。事实上,佛学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人的肉体只是人执着于自我的“第七识”和记载个人生生世世善恶点滴的“第八识”(两者均为佛学唯识论名词,“第七识”又称“末那识”;“第八识”又称“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执藏”的功能)借住的一个旅馆而已。就像人转世为牛、马,所用的牛和马的身体也是一个借住的旅馆一样。第四是虚幻。借住人体肉身这一旅馆几十年,借住牛马身体的旅馆一二十年,在六道(即天人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中流转轮回,即便是天人,无非也就是住了万年的旅馆(欲界最高天——“他化自在天”的人寿为一万六千岁),而这些时间的跨度,与漫长的宇宙寿命相比较,就像梦境,像幻化,像朝露,像电光,统而称之,是虚幻的。在肉身、虚幻这些问题上,沙僧领悟不了,故而见到白翩翩想要自尽帮助王子解脱,大声责问:“你死了,王子怎么办?”仍是执“身”为真,执“身”为有,执“身”为常;猪八戒也只能从世俗观点来看:“传说一些僵尸、干尸都会贻害子孙,使他们倒霉,这白骨一化,她的尸骨的死气就不会再缠着王子了,所以王子就不会得病了。”悟空则悲痛万分,连声呼叫,要师父教他搭救义姐的办法。他认为白翩翩为了救朋友,三番两次舍生忘死,不该落得自杀身亡的下场。唐僧毕竟得道,无喜无悲。而白翩翩则反问天音与其父母:“难道你们还没有想明白,眼前的一切都是虚幻吗?”又问悟空:“我都已经放下一切了,为什么你还想不明白呢?”她是彻悟的。第五是永恒。佛学认为,只有修炼,最终转了“第八识”,成佛涅槃,回归本体,即佛性,才是永恒的。剧中白翩翩说要通过修行,最终得永恒,她是明白人(包括明白她们的爱只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王子则不然,虽知有“永恒”,但认为是“爱情永恒”,认为得了道,长生不死,可以比翼双飞直到永恒,可见未能领悟。但是,大乘佛教又不是以“涅槃回归本体得到永恒”作为终极目标,大乘佛教主张“悟后起用”,入世度化众生,正如《楞伽经》言:“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因《西游记》描述,大乘经典要等到唐僧到西天取回后方在世间流通,故此处白翩翩流露出小乘思想的永恒思想是理所当然的。从大乘佛教来讲,永恒的只有本体,佛性。第六是三昧真火。翩翩用骨鞭抹喉,顷刻羽化。从佛理来讲,是通的。《楞严经》言:大阿罗汉入涅槃时,灰身灭智。经中说,修炼到达大阿罗汉果的人,舍弃肉身时,只需一动念,即可生起三昧真火,顷刻间将肉身化为灰烬。近代虚云老和尚门下的具行大师,修成大阿罗汉果,走时即是用的此法。第七是无畏施。佛教的布施主要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舍财而施名为财施;法师说法,令人悟道,称为法施;菩萨现神力救众生苦,是无畏施。舍身救人也属无畏施的一种。大乘佛教的戒律是不许自杀的,因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佛,是因地上的菩萨,自杀是残害菩萨,有些经典甚至认为:自杀,“其罪与杀佛同”。但翩翩为救王子而自尽,属无畏布施。第八是中阴身。佛学认为,人死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通常有“中阴身”。南怀瑾在《唯识与中观》中谈到:“中阴身”,普通叫“灵魂”,佛经上也叫“中有”,就是说这个生命离开了,另外六道中间的生命、另外那个生命还没得到以前,这个中间存在的这一段,所以叫中间存在的阴境界,中间存在的所有境界,“中有身”、“中阴身”,“中阴身”是这个身。他认为:“这个身体呢同我们一样,同我们做梦的一样,眼睛也能够看,耳朵也能够听,也能够晓得要吃。这都是唯识所变,其实没有一个肉体,我们这个意识——人,就是所谓学佛、打坐学佛修定,先要去我执、先要去身相,因为我们意识上始终有个我。所以这个时候的意识起来,‘中阴身’这个我,也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有。但是,这个身,是意识所生的‘中阴’,是意识境界,是属于意识。”有几种人是没有中阴身的,常见的如大善、大恶之人。修行特别好的人,死时佛来接引,可以直接往生,也不用经过中阴阶段。因剧中多次讲到,经天音王子劝导,翩翩十年从善,故不须问其之前是否为恶,均可认为其乃从善之人。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况十年修善?更何况临终一念,乃为解脱他人苦难的无畏布施?故剧中表达为白翩翩羽化后,即刻见于观音菩萨处,此一说法是正确的。仅须自己一动念,或是一念专诚,即可往生。此乃真实不虚的真理。九为往生。如通常讲的往生西方,往生极乐世界。剧中为观音菩萨现前接引。根据佛理来推断,应该是翩翩修净土,观想观音菩萨。佛理认为,专诚念阿弥陀佛,则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前接引。其他也然。进一步讲,也因其定力足够。化去肉身之际,因其千年修行的定力,故能保持一念专诚,使自己得以如愿往生。此段剧情中,佛学思想的演绎堪称贯如连珠,琳琅满目,精彩万分,把整个三打白骨精的剧情推向一个令人回味的高潮。  

浙版《西游记》很多地方比旧版拍得好,其中演绎佛学思想是最大的亮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