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断除四烦恼 建立正知见(下)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8日
来源:自性真佛博客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二、建立正确心态

  以下是几项必须坚持的心态:

  信——掌握不了现在,就无永恒可言

  对佛法要深具信心。你要深刻地了解,这个世间是无常的、是苦的。这里是娑婆世界,没有几个人愿意讲好话或是帮忙你的,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扯你后腿的。利害关系不起冲突则已,一旦利害关系起了冲突,即使是父亲、母亲、兄弟姊妹、好朋友,都会翻脸,而且翻脸的速度比翻书更快。这是娑婆世界,可不是极乐世界,所以,为了利害关系而六亲不认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掌握不了现在,你就没有永恒可言。为什么?因为,永恒就是现在的每一个动点连接而成的。掌握不了现在,你根本没有未来。现在的生命胜过一切的生命。你们电信局难道没有人英年早逝的吗?当然有啊!随时都会有年轻人死亡啊!所以,看看别人死亡就警惕自己,应当对佛法深信不疑,好好学佛。

  厘清对佛教的观念

  以前的人很排斥佛教,因为他把神道教误认为佛教,将民间信仰中的乩童、焚烧金箔等都视为佛教。其实,这些和佛教根本扯不上关系。有一次,一位立法委员对我说:

  “慧律法师,你们佛教实在是太浪费了。”

  我不解地问:“怎么说呢?”

  他答道:“像盐水镇放蜂炮,一次下来所费不赀,实在是太浪费了。”

  我听了真是啼笑皆非,就对他说:“你弄错了,这活动和佛教根本扯不上关系,佛教既不杀生,也没有乩童这种文化,它是一个清净的僧团,带领众生求真理、求解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哲学的、高超的团体,和乩童的扶鸾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有一次更离谱。我们讲堂隔壁是拜神的,他们请了电子琴花车来表演,穿著惹火的女郎随车又唱又跳,刚好停在讲堂门口。有人向我们反应:“师父,你们怎么请这种车队来表演?真是不堪入目!”这可真是冤枉,只怕得请公正廉明的包青天来审理,才能还我们清白了。佛教怎么可能会是这样的呢?许多世间人和一些官高位显的人,根本搞不清楚佛教所阐扬的是什么。佛教既不烧冥纸,也不掷筊,没有乩童,更没有电子琴花车,诸如此类统统没有。佛教就是一个很平凡的团体,平日所做的是诵经、礼佛,讲的是佛法、人生哲学,如此而已,其目标在引导众生进入觉悟的领域,希望大家能够厘清对佛教的观念,进而产生信心,若不建立信心的话,就什么都免谈。

  精进——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因为生命无常,所以更要把握时间,好好精进。以印光大师为例,他的房间陈设非常简单:一盏灯、一张桌子、几本佛经、简陋的床和硬梆梆的棉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断绝一切外缘,从早到晚佛号不断,每天四十九遍《大悲咒》,《弥陀经》好几部,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佛都在心中。像这样,怎么会不上品上生?相形之下,我们的修行实在太享受了。所以,往生并不困难,只在于你“要”与“不要”。发勇猛心要精进很容易,然而要持之以恒就很难。因为,我们会疲乏、会倦怠。今天朋友来喝茶、闲聊,明天我们去拜访朋友……,每天送往迎来,外务繁多,久而久之,心就散乱了。要懈怠懒惰很容易,要精进却很难。心放逸了,一下子收不回来。所以,我们众生总是依凭著情绪在修行。心情好,就拼命用功,心情差,对功课就不屑一顾了。众生的修行就是这样起起落落。

  我建议电信局,若情况许可的话,可以仿效长庚医院,设立一个小佛堂,做为大家精神的支柱。警察同仁何以自杀事件频传?就是由于对人生、生命不了解、不透视,否则他们绝对不敢自杀。警察单位如果能够附设一个佛堂,那怕只是占地极小的一个地方亦无所谓,然后,灌输警政同仁因果的观念、自杀的真相等等。宗教的信仰很重要,给他们设立一个佛堂,让大家在工作之余,有个可以精进的场所。

  真精进当在心地上用功

  当然,佛教的精进未必一定得在佛堂拜佛、念佛,才称之为精进。佛教对精进的定义是:二十四个小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要让它陷入痛苦和烦恼之中,不要让它落入对立的观念,要让它永远保有那颗纯真、至诚的赤子之心,此方谓之真正的精进。

  就一般人的观念,都认为精进就是在佛堂里用功的念佛、拜佛,殊不知,一走出佛堂,人家稍有得罪,就立刻发出不平之鸣。在佛堂很认真的大声念佛,步出佛堂也扯著喉咙,大声和人争执,真是“不增不减”,个性完全没改。有人学佛三年,不但脾气没改,反倒变本加厉,反正他什么都不怕,丝毫无所顾忌。对于这种愈学愈糟的人,我们真的是莫可奈何。因此,真正的精进要好好从心地上下功夫。

  惭愧心——幸福就是智慧

  要怀惭愧心。惭愧心就是善的心。“惭”就是对不起自己,“愧”就是愧对于别人。我们内心里面,每一天都在争执。而之所以会在内心产生争执,是因为我们受不了委屈。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委屈,却从未想到是自己对不起别人。

  有一种心,不论你学佛与否,都应具足,如此才能过著幸福、快乐、美好的日子。所谓:“幸福就是智慧。”有智慧的人,才有幸福可言;没有智慧的人,纵然富可敌国,甚至拥有全世界的财产也没有用。

  惭愧心是菩提心

  有两句话请各位记住:“每天反省,我有没有对不起别人,不要在意别人是否对不起我们。”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是:“每天都应如是观照,我是否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要责怪别人没尽到责任,但求检讨自己,不去责怪他人。”一个怀著惭愧心的人,他所关注的是:我有没有对不起别人,而不是一天到晚追究别人的缺点,或是质问别人:你怎么这样对不起我?惭愧心是很重要的。有惭愧心的人才能够“一日三省吾身”,才会去回光返照,好好的自我反省。

  惭愧心是菩提心,在《华严经》里面讲,有惭愧心的人就有觉悟的心。若一个人没有惭愧心,就不可能觉悟。所谓惭愧,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不能愧对于别人。当我们觉得自己无愧于良心时,旁人说什么就已经不重要了。

  无贪——无贪则清凉

  不能有贪念。我们往往会因为贪,以致因小失大。当你内心无贪时,就会感到清凉了。我们得到不义之财,怕东窗事发,而过著紧张不安的生活,唯恐被人家发现,那又何苦呢?得到了一些钱,却增添了内心无限的压力。要是我,绝对不这么做。宁可不要这些钱,而过著心安理得、快乐的日子。

  大部分的人都是过著错误的日子,贪得一点小利,却增加了长时间的压力与负担,白天心神不宁,夜晚恶梦连连,真是不值得。属于我们的,我们拿得理所当然;不该是我们的,我们一介不取。

  贪得无厌惹人厌

  没有贪念的人,每个人都喜欢和他作朋友。贪得无厌的人,到处都不受欢迎。有一次,成功岭军事训练,中兴大学和海洋学院的同学坐在同一桌。那位海洋学院的同学,外表壮硕,人高马大。吃早餐时,也不顾及同桌的人还没吃,一口气就把菜都挟到自己碗里,大家同是来受训,他就显得特别贪心。一位中兴大学的同学劝他不要这样,他仗恃自己长得高壮,非但不听,还语带狂妄地说:“你算老几啊?”中兴大学的同学就把他叫出来,二话不说,给了他一拳,结果,牙齿掉了两颗,血流如注。为了多吃几颗花生、几块豆腐,却损失了两颗牙,真是不划算。由此可见,贪心的人,大家都讨厌。

  若经济能力许可,我们应当要施舍,但要量力而为。能够布施的人,大家都很喜欢他。因此,应当无贪,不要有贪念。

  无嗔

  学佛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不发脾气。发脾气是很不好的习气。男众尤其应该注意,因为他们的修养比不上女众。至于女众,她们比较不会发脾气,她们很好。(因为在场的女众居多,所以我也不敢说她们什么,否则,待会儿我可就麻烦了……)其实,男众发脾气会有一个限度,女众则不然,往往一发脾气就非同小可,甚至闹得不可收拾。大家要学习不发脾气,因为团体的气氛很重要,一旦有人发脾气,就会充满火药味,和谐的气氛就被破坏了。

  还有一种人是不发脾气的,而是沉默以对,这比发脾气更糟。整天绷著一张脸,就是不讲话。若是问他:“你是不是在生气?”

  他就没好气地回答:“见鬼了,我才没生气呢!”

  若是问他:“你为什么不高兴?”

  他就会说:“我很高兴啊!”

  “你是不是介意今天早上某某讲的那句话?”

  “谁在乎啊?我才不会那么没有修养哩!”

  总之,脸上已经写满了不高兴,他还是不承认。所以,发脾气会使自己和别人的距离愈来愈远,以后人家也不敢亲近你。所以,我们要保持微笑,是smile,不是small。不给别人的内心造成压力,不在团体气氛中制造低气压,才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无痴

  无痴的意思是,不要愚痴,要拥有智慧。希望各位对三宝有信心,尽量流通录音带,尽量看佛书。我所写的《佛心慧语》,大家不妨多加翻阅,或许其中有些内容可供您作为参考。如果想要有智慧,应当多听演讲、录音带。现在科学很发达,录音带和录影带都非常普遍,相信在座各位,大多数都听过师父演讲的录音带。这些录音带自己听过后,不妨转送给别人,让别人也能够听经闻法,得到无上的法喜。让别人快乐,你们就是散播爱的使者。而要做到无痴,最具体的办法,就是多听经闻法,多听录音带。因为这个世间,除了智慧之外,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的。

  安详——摆平内在就摆平了一切

  我们内心里面,拥有一个很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安详。安详就是内心里面拥有一个快乐而宁静的内在。摆平了内在,我们外在的世界也就可以随缘。如果摆平不了我们内在的世界,那么,我们会很执著外面的世界,就会产生得不到的痛苦。所谓欲求的痛苦、欲望束缚的痛苦。

  知足常乐

  怎样才能得到安详?首先要舍掉不必要的欲望,二十四小时里面都观照知足,不要常常不满。要想到说,我们今天有三餐饭吃,己经很不错了。像非洲、依索匹亚等地的难民,连饭都没得吃,我们现在有饭吃,已经很值得庆幸了。所以,我们内心里面拥有真正的快乐,就是知足。

  唯有真正的知足,就是满足,而满足就是永恒的知足。像我,二十四个小时里面都很知足、很快乐,内心没有任何的不满,对于任何众生,无论是害我的或诽谤我的,我都赞叹他,因为他成就我的道业。赞叹我的、支持我的,我也赞叹他,因为他护持了三宝。我这个人有一个好处,就是从来不恨任何一个人。今天碰到障碍,那也是我的业,逃不掉的。所以,轻安——保持内在的安详,你就拥有真正的生命了,这就是我们要找的。

  缺憾来自欲求不满

  欲望不是罪恶,正当、正确的欲望是被许可的,但是过分的欲望,势必产生缺憾,因为你永远不满足。不满足的人,他的生活和生命中,都充满著仇视、不满。所以,我们要找的是一颗安详、轻安的内在。像我们出家人,既不看电影,也不跳舞、不喝咖啡、不打牌、不玩女人,也不涉足一些外在的如舞厅等的声色场所,什么娱乐都没有,那我们出家人拿什么来过日子?——就是智慧、安详、慈悲、忍辱、宽恕、无恨、精进、信心、惭愧。拥有了这些,就拥有了一切。

  行舍

  我们要去实际舍掉那些不必要的烦恼、舍掉我们的一些金钱(意即布施)。行舍就是内心里面怀有一颗布施的心。若有布施之心,你就不会贪。有一个人来到讲堂,他听说师父加持的咒轮,对于护身颇具灵验,一口气就拿了几十个,却连一文钱也没有放。当然,我们出家人不是要钱,而是举例说明给大家听。我们可以从这个人的行为中看出,他的内心只想得到。我们印了许多庄严的佛像,有的人请西方三圣,一下子就请了一百组,也就是三百张,却不知该随喜功德,而我也不能说什么,只能眼睁睁地目送他把西方三圣请走。我们应该要有布施心。想想看,印佛像也要工本费,我们应当随喜,即使三、五十元亦无所谓,钱数的多寡在其次,重要的是那份心。但人却有一种奇怪的心态:不用花钱的,就拼死命地抢;至于要花钱的,就敬谢不敏了。

  我们要有施舍心。所谓施舍心,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除了财物的布施之外,如:施舍是非,也就是不要落入是非的观念,这也是施舍。放掉我们的烦恼,这也叫施舍、行舍。舍掉不必要的烦恼,也是一种施舍。

  不害

  不害就是:不要残害众生。希望各位能记住,不可以去残害任何一个众生,我们要跟众生结善缘,不要跟众生结恶缘。内心里面不要有虐待狂,所谓:慈悲和般若为诸佛之母。要修习菩萨道的人,更应该好好地遵行这一点。

  不恨

  净化三毒,面对现实

  内心里面不要有恨、嫉妒、狂妄。

  我们内在潜伏的问题若没有解决,那么,问题始终存在。人与人之间,外表看起来风平浪静,然而,有许多恶的种子潜伏在八识田中,诸如:攻击性、嫉妒、排斥、伤害和斗争。只因我们目前没有遭遇到某些境界,所以,这些恶的种子才未显现出来。在座诸位,学佛就是不断致力于解决内在的矛盾。世间人内在里隐藏著叛逆、妄想、反传统、攻击、伤害、挑拨离间、是非、对立的心态。我们内心深处充满了这些可怕的毒素,如今学佛了,就要净化它。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

  有的人说:“学佛的人都很自私,只求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天大的错误。学佛不是为了临命终那一刹那往生极乐世界,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要解决现实的问题。

  现实的问题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是心态、观念。这些贪嗔痴的毒素,一直潜伏在我们的内心。我们今天的问题绝对不仅止于表面的,而是来自内心。内心深处那些种子、习气等,微细的问题若不能解决,我们所谓的学佛,也只是停留在非常浮面的层次。把佛法当作清谈可以,用来劝别人可以,自己真正遇到境界了,却无法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当八识田中那犹如惊涛骇浪的力量一来,当无量劫来的习气涌到面前时,大多数人只能随波逐流。业力现前时,是无法控制的。所以,修行是点滴的功夫,既无法作假帐,亦非只作表面功夫,即可交差了事的。心如如不动,直入无生,是最了不起的道场,掌握了自己的这颗心,你就找到了真正的道场。

  结语

  大家应当由内在亲自去体悟佛所讲的法。若不善自发心、不去体悟、不彻底从内心深处去改变,就不叫修行人,只不过是跟佛结缘而已。佛法是单刀直入,能在心性上受益的,它必须在无相中显现,而不是只在表相意识的层面打转。

  如果碰到任何事,只知一味责怪对方,那你必定会活得很痛苦。若能回光返照,承认自己不对,痛苦会减少。遇到任何事,总是说:“我不对。”、“我不好。”、“我道歉。”,这样你会比较快乐。假如事事都责怪别人,你怎么可能会快乐呢?所以,应当多讲“对不起”、“很抱歉”、“是我不对”、“我要好好反省”,当下,你就会快乐。倘若一直责备对方,那你将永远无法跳脱痛苦的深渊。为什么?因为你内心充满了攻击、伤害。

  生死的根本就在“贪爱”。已经拥有很多,却仍是贪求不已。欲望愈多就愈痛苦,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生命变得很单纯。就如佛陀所言:“其实,生活本来就很单纯,只是我们把它变得很复杂。”如果能将生与死的观念浓缩在一刹那之间,有生就一定有死,那么,你今天所遭遇的顺逆境、是非,也必然是相对而存在的。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有逆境、痛苦、病苦。会有人一天到晚跟你过意不去,也一定会有人支持你。因此,要多多体会缘起性空的道理,观空放下,自然能拥有既现实又超越的自在心境。

标签:佛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