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佛教圣地楹联(2)
----------------------------------------------------
〖普化寺楹联〗
〖普化寺〗 普化寺在五台山台怀镇东隅山麓。创始年代不详,明、清重修,民国初年又增建玉皇阁一座,故又称玉皇庙。寺区林荫蔽日,溪流潺潺,松风水月,景色优美。寺前影壁砖雕精致,仿心观音菩萨雕工尤佳。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玉皇阁及两厢楼廊,左右还有禅堂,僧舍,吕祖阁等建筑。玉后皇阁位居最后山腰,已残坏,其余保存完好。天王殿五开间,四周雕镂花卉、人物和佛教故事,内塑大肚弥勒,韦驮和四大天王。大雄宝殿宽深各五间,四周围廊,歇山式屋顶,坎墙砖上雕刻满布,檐下木雕柔丽。殿内塑像其多,正面为释迦、文殊、普贤华严三圣,前侧有护法金刚,背面为弥、陀、观音,大势至古方三圣,两侧塑十八罗汉。殿后檐明间设板门一道,两侧各塑菩萨一尊,左为老文殊,右为大慈大悲观音,各像衣饰柔丽,神态自然,文殊菩萨塑为男性老年装者其为罕见。
拂涧古松巢鹤野;
当门流水泛桃花。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普化寺
书声佛号无双美;
桂树莲花只一心。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普化寺
寻僧有意来莲社;
送客无心过虎溪。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普化寺客堂
仓粮供养十方僧;
库物广结万人缘。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普化寺库房
朝暮梵香,保国家万户乐业;
晨夕诵经,祝皇王福寿山河。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普化寺
青山寺后立,春来宜作千秋画;
绿水门前流,风起好弹万古琴。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普化寺
----------------------------------------------------
〖观音洞楹联〗
〖观音洞〗 观音洞因位于栖贤谷口,又称栖贤寺,距台怀镇约十里。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院建造在悬崖之上,从崖底的下院开始,凿石为阶梯通道,在凸出的石壁上盖有亭子和殿堂僧舍,石径的崖壁边缘护有红围墙,迤逦伸向上院石洞前的大殿,形势十分险峻。传说观音洞的岩洞是观音菩萨显示灵迹的地方,故缘洞建寺。观音洞寺宇创建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下院方整,围墙高筑。以下殿的当心间穿堂而过,便是此登崖壁的石台阶。石阶中段的六角亭处于凸出的石岩上,此即“飞来亭”。横檀上,有三幅观世音救难图,故又称观音亭。一是观音显圣救一被歹徒捆住举刀要杀的人;一是观音显圣救一被歹徒搬起石头要砸的人;另一是观音端坐云端救一将被猛虎伤害的人。三幅画面集中表现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天性。中段旁壁筑有七间殿堂僧舍。从小门入内,墙壁与石壁之间十分贴近,院道不足三尺。中间一段墙壁上画有十八罗汉,十八罗汉是六位一组的佛家生活画,或坐于石上,或骑虎,或骑鹿,或肤坐修行,或头枕经书而卧,富有情趣。石阶云梯终端是观音洞的上院。院里正殿之间,内主供观音菩萨,故称观音殿。观音为八臂十一面,头上有头,最上面的头部沿额鬓又排有小头型,故称“十一面”,面部着白、绿、红、蓝等色,表示种种应化的法像。两侧还供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和黄教祖师宗喀巴。大殿后洞壁左右各有一小洞。左洞口小内大,下积清水,这就是所说的“圣水”,佛教徒认为饮此水能够“免难消灾障”。观音洞即因此命名。
慈航南海近;
佛国北辰尊。
——潘力生题山西省五台山观音洞
云水蒸茶天上味;
梅花煮酒月中香。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观音洞
音亦可观,方信聪明能互用;
佛曾称士,须知儒释有同源。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观音洞
----------------------------------------------------
〖南山寺楹联〗
〖南山寺〗 南山寺为佑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五台山台怀镇南3公里的山腰。元代元贞二年(1296年)创建,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将三寺合并,改称今名。民国初年又予扩建,全部联成一体。寺区背山面水,林荫蔽日。寺依山势建造,高低错落,层迭有致,有亭台楼阁,殿堂古塔三余间。寺前坡道林荫覆盖,山门下筑石磴一百零八级,门前影壁砖雕细致,门上钟楼建造精巧。寺内殿宇形式结构各具特色,台极甚多,两侧栏板望柱上雕人物、花卉、山水图案。各殿檐下坎墙或墀头下肩上,装置各种石雕人物、花卉、鸟兽、故事等图案。内容有神话传说,戏剧人物,历史故事等,突破佛教教义范畴。各殿檐下,木雕图案精致,饰以彩绘贴金,更为富丽堂皇。大雄宝殿内塑释迦及二弟子和胁侍菩萨,石雕汉白玉送子观音,工艺尤精。两侧是明代塑像十八罗汉,是五台山罗汉中的佳品。墙壁上满绘佛传故事,从乘象投胎到涅般八十四幅,笔力流畅,色泽浑厚,是明代原作。寺内“真如处在”石刻一方,是慈禧所书。五台诸寺雕刻艺术,以南山寺为冠。
风化神中梦;
迷路天作合。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了道心圆地;
真光上明天。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上联“了道”,指通晓了佛家之理;“圆地”,言佛家所谓的圆融无碍的境界。下联“明天”,谓光明智慧之天。)
万圣今朝清真地;
五岳光中自在天。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道德灵图居仙境;
心波性祝乐天明。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天明”,指天命。典出《周书·晋荡公护传》:“太祖丕受天明,造我周室。”)
五观若存金易化;
三心未了水难清。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月象光华清风露;
白云飞升乐地天。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禅座原来云外客;
香花落雨到明天。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朗月清风享不尽;
名山胜地学无穷。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佑国寺[在南山寺内]
百丈金身,花暖开翠壁;
五千文字,山空閟瑶缄。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极乐寺[在南山寺内]
(“閟”,谓关闭。)
元明天,清凉地,安阳心正;
万圣寺,性空门,极乐家乡。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石刻]
(上联“元明”,又曰本明,谓以本觉之自性清净心。“安阳”,谓阳通养,西方极乐国之异名。)
十方善,十方缘,十方结果;
同修道,同修德,同修成仙。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佑国寺[在南山寺内]
(在全国许多佛教寺院弥载佛殿上,如北京的潭柘寺、碧云寺,安徽省芜湖的广济寺,普陀山的法雨寺,四川省乐山的凌云寺等地均书有此联。内容大同小异,有的是下联首句为“慈颜常笑”,后句是:笑“世间”或“世上”可笑之人。)
善真为德,完成礼乐修大道;
明哲则贤,振动朝元独一天。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下联“振动”,乃古时九拜之一,此处泛指佛教礼仪;“朝元”,原意指道教徒礼拜神仙,此处谓普济和尚广受僧众敬仰。)
万法皆空,无我无人观自在;
一尘不染,非空非色见如来。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梦热五更天,几杵钟声敲不破;
神游三宝地,半山云影去无踪。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山色远海,月空圆顿分明同上帝;
青天望水,镜中悬真法正性光灵。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明仁德达地天,高明主化悬空界;
**船回月宫,慈大灵圆光中成。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下联“月宫”,喻上天佛界。)
三山挂片月,四圣九凡,旋流会原地;
一花开五叶,千佛万祖,朝宗归根门。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普天下是诸佛道场,无一日不作善事;
盖世界皆国王水土,非片时不报神恩。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携锡杖以云游,过化存神,强梁亦能感悟;
设道场而礼忏,现身说法,魍魉且受皈依。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
(上联“过化存神”,语出《孟子·尽心》:“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为身之所经,人无不化,心之所存,神妙莫测。)
----------------------------------------------------
〖镇海寺楹联〗
〖镇海寺〗 镇海寺在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山腰,此地两山夹峙中,中峰微缓,古柏苍翠,山花遍野,风景颇为秀丽,寺侧清泉,长流不息,名曰海底泉。相传此泉即为海眼,龙王九子贪恋民女,横溢成灾,文殊发觉降大锅镇之,后人于此建寺。名曰镇海。清代建造,内有康熙五十年(1711年)御制碑文。寺前坡道崎岖,现存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佛殿,宣教殿,左右配殿等,各殿佛像俱全,皆为清塑。寺南侧为永乐院,清章嘉活佛的住所,院内石雕十五世章嘉佛塔,清代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造,传为金顶玉葬。塔周雕佛传故事,上部为四方佛像,周设廊屋,画十大明王和十二圆觉菩萨。十五世以后,历代章嘉皆到此避暑,蒙藏教徒朝山礼佛,多要到此,瞻仰活佛。
不俗即仙骨;
多情亦佛心。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镇海寺
名山选佛地,景绕鹿苑;
大乘开觉路,道本鹫峰。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镇海寺
是君子、非君子,到此便现;
有天良、无天良,临阶可知。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镇海寺
梦熟五更天,几杵钟声敲不破;
神游三宝地,半山云彩去无踪。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镇海寺
山花开烂熳,清香已布风水地;
雅雀语呢喃,妙音正演极乐天。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镇海寺
----------------------------------------------------
〖明月池楹联〗
〖明月池〗 明月池与镇海寺隔清水河相望。寺建在东山,距谷口千米上下。明月池原名观海寺。海之意,与镇海寺之海相同。在寺庙背后,有一山凹,站在其处,可以望见清水河及对岸的镇海寺。清水河在暴雨季节,漫漫浩浩,观之若海,故名。大概是因为镇海寺名取意进取,符合民心,而观海寺似乎带有视恶为善之嫌,故改名为明月池。
心空明月来禅院;
绿净清风扫寺门。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明月池
松头挂印方生树;
炉内烹茶月落泉。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明月池
----------------------------------------------------
〖龙泉寺楹联〗
〖龙泉寺〗 龙泉寺在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九龙岗山腰,故又俗名九龙岗。寺旁有泉曰龙泉,寺由此而得名。宋代创建,明代嘉靖初重修,清末至民初又重修。现存影壁,台级,牌坊和三座院落。影壁中间镶嵌有一世石雕刻,文殊骑狮居中,人物花卉满布四周,构图严谨,神情逼真。向北登一百零八级台阶即达山门,门前汉白玉石狮一对,勾栏小拱桥一座,石牌坊一座,旗杆高耸于两侧,雕工均佳。其中石牌坊最引人神往,从基石,抱柱,斜戗额枋,斗拱到瓦顶,脊兽,无一不是精雕细刻,人兽、花卉、流云、山水等分布于各构件之上,玲珑剔透。寺内三座院落横向排列,相互串通,又各有山门,自成格局。东院为殿院,依地势分前后两进,除山门外,中线上还有佛殿两座,围枝厢房配殿,塑像俱存,彩绘房和献亭,曲廊环绕,双塔高耸,其中普济禅师塔雕塑尤为精致。寺西里许,有令公塔,六角,三级,高约10米,相传宋朝杨继业死后,其子五郎收遗骨藏于此。
庭阶生瑞气;
龙岗发奇观。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塔影悬清汙;
钟声度白云。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石塔
世上善言佛说尽;
天下名山僧占多。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金台蜡烛通三界;
宝鼎香烟透九霄。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铸于香炉上]
存道心往前进步;
成佛祖亦不费难。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铸于香炉耳上]
千古英灵垂赫奕;
四季蒸尝报宏恩。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上联“赫奕”,谓昭明显盛;下联“蒸尝”,即祭祀,古代冬祭为蒸,秋祭为尝。)
前先老祖谆信明义;
后代子孙崇德博文。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西殿
澡身定全,缅寻龙宫藏宝;
专心秘道,稽合鹫岭渊微。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是君子,非君子,到此便现;
有天良,无天良,临阶可知。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石台阶廊柱
(此联在该寺八十一台阶的第一台阶两侧的两根廊柱石上,意谓一登台阶,便可知你有无良知、善性,便可现出是否君子的面目来。)
山号清凉,自是文殊说法地;
道演圆顿,当参弥勒降生时。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九品放祥光,但愿菩萨成极乐;
龙华开大会,当来弥勒有明征。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鹤顶格嵌寺名]
合三教,纬万法,齐参应无所住;
总五色,空一切,皆幻作如是观。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上联“纬”,谓束,综合。下联“总五色”,指总括所有物质现象。)
九次第定,万念俱消,天心滚月轮,光映四边空碧落;
龙蜿蜒来,千峰寞合,两湖垂银线,恩周八表淳苍生。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上联“九次第定”,典出《智度论》:“九次第定者,从初禅心起,次第入第二禅,不令余心得入,如是乃至灭受想定。”九次第定为:一、初禅次第定;二、二禅次第定;三、三禅次第定;四、四禅次第定;五、空次次第定;六、识处次第定;七、无所有处次第定;八、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九、灭受想次第定。下联“两湖”,指龙泉寺之两眼龙泉水;“八表”,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以外的地方,哈极远之地。)
----------------------------------------------------
〖竹林寺楹联〗
〖竹林寺〗 竹林寺在五台山台怀镇西南6公里竹林村西侧。据《清凉山志》载:“唐代高僧法照在此化竹林创寺,故名。”历代重修,寺内除砖塔外,原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厢房,禅院等建筑。日本天台宗高僧入唐求法沙门圆比觉大师,在唐代就曾到此朝山拜佛。日本昭和十七年,天台法孙末享金钢子上阪泰山和尚曾撰刻“圆仁慈觉大师御研钻之灵迹”汉白玉石碑一通,矗立寺内。现寺宇残坏,布局和基址清晰可辨,汉白玉石碑和高塔完好无损。塔为楼阁式,明代弘治年间建,嘉靖时重修。平面八角形,五层,高约25米,正南面开门,各层雕有斗拱和塔檐,檐下又雕斗拱和倚座,椽飞清晰,瓦珑显著,各角衔有风铎,随风作响,声闻四野。
谷静风声细;
门空鸟语稀。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竹林寺
梅影韬光、竹林化现,试问何处求踪;
显迹灵地、梵宇重开,皆赖国振家兴。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竹林寺
----------------------------------------------------
〖金阁寺楹联〗
〖金阁寺〗 金阁寺在五台山南台西北岭畔,距台怀镇15公里。五台山著名佛寺之一。唐代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代宗诏高僧不空赴五台山修功德建寺,铸铜为瓦,涂金瓦上,饰佛阁为金阁,整个寺庙,金光灿烂,照耀山谷,不仅冠于五台,在全国也享有盛名,故名为金阁寺,寺内有代宗小像一躯,虽经后人重装,仍不失唐风。寺内布局,几经重修,仍以观音阁为主体。山门前石狮雄健,庭院内高阁耸立。阁身二层,重檐歇山,宽七间,深六间,四周围廊,阁内高达17米的观音铜像,挺身而立。直达阁之上层,后人欲改泥塑,覆盖泥波一层,铜像隐入泥内。观音两侧为二十四诸天环侍,犹如仪仗。阁背面有毗卢殿,弥陀殿,观间殿,地藏殿,菩萨殿,药王殿等,塑像满布,有近千尊之多。最以后为大雄宝殿,供三世像和三十八罗汉,保存完好。现存金阁寺为重修,座北向南,占地面积21000余平方米,呈正方形。共存各种古典建筑物160多间。均为明清遗物,
真言扬法雨;
杰阁尚唐风。
——潘力生题山西省五台山金阁寺
一尘不染清净地;
万善同归般若门。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金阁寺
看破世事难睁眼;
阅尽人情暗点头。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金阁寺天王殿
此去已究千叠嶂;
到来又隔一重山。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金阁寺天王殿
山色青翠随僧入院;
松声静雅与客谈玄。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金阁寺
开天收天,早了此末后一着;
说法舍法,普化那无边众生。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金阁寺
----------------------------------------------------
〖古佛寺楹联〗
〖古佛寺〗 古佛寺在五台山台怀镇的清水河畔一隅,地处偏僻,香火冷落,由于年久失修,到了清朝时只剩下一尊泥塑佛像,经风吹日晒,雪打雨淋,面貌已看不清,大有“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命运。谁也认不清这是一尊什么佛,故客它叫古佛。相传有一天,南山寺的普济和尚,路经此地,见殿倒屋塌,触景生情,跪在古佛面前说:“古佛,古佛,你叫我成佛,我来修你古佛。”语毕,听见有人答话:“普济,普济,你快来修我,我叫你成佛。”普济和尚向四下里一望,除残墙断垣以外,连个人影也没有。心说:这一定是古佛显灵说话了。于是他又讨封:“真佛在此,何必远求!”又听到有人答话:“是啊,是啊!”从此,普济和尚到处化缘,仅两年工夫,化下七万多两银子,重修此寺,故名古佛寺。
古佛堂前风扫地;
高山顶上月为灯。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古佛寺
寺院里槐阴高照;
山门外沱水长流。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古佛寺
道冠诸天,普化弥陀;
法周万象,度尽大千。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古佛寺
开天壁地,旷劫主宰;
收原结果,万世真神。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古佛寺
佛先道儒而专心,斯为教主;
各造天地以立极,不愧世尊。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古佛寺
子会开天,丑会壁地,足见未有天地,先有古佛;
其次造物,又次造生,可知尚无物人,不无灵光。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古佛寺
----------------------------------------------------
〖广华寺楹联〗
道场遍十方,无人无我;
佛法超三界,非色非空。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广华寺
----------------------------------------------------
〖红泉寺楹联〗
有袋原空容甚物;
跏跌半坐是何人。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红泉寺布袋和尚
(此联是布袋和尚像前的对联,后人称布袋和尚为弥勒佛的化身。)
----------------------------------------------------
〖石佛寺楹联〗
〖定字崖与石佛寺〗 无限神奇的五台山不仅以源远流长的历史、精美绝伦的古代建筑、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吸引着众多海内外的游客,更以其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种种神秘的传说、奇迹为广大游人增添了不尽的游兴和情趣。作为五台山十景之一的写字崖,便是以奇景引人的一大景观。写字崖,又名麓字崖,地处五台山东台山麓之下的石嘴乡台麓寺南1公里处,清历代皇帝朝台必经之路,即现忻阜旅游公路旁。其山势坐北朝南,崖面朝东,高约6米,长25米,表面是不太光滑的山石。若用水洒湿,再用手帕慢慢擦洗,字迹便清晰可辩。石面上上下下的零零乱乱、七颠八倒的字迹有的大如拳头,有的小似蚕豆,或在平滑处,或在凹凸处,甚至贴于石檐之上。其字大小不一,字体以篆隶居多,间或也有楷行。有一些字可连接成语句,传说有人曾看到:“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这些字迹,洒下的水干了,字迹也就模糊了。更为有趣的是,有好事人揭去有字的一层后,又发现一层有字,如此再三,层层有字,字字不同。对此奇特的现象,引来了无数的猜测与解释:许多文人解释为古人石崖题记,墨汁渗入沙岩而致;懂地质的说该岩石的自然条纹特殊,看花象花,看字象字;还有的说是上古文明的见证。数百年来,吸引着成千上万好奇的游人前往探秘,但其神秘的面纱一直未被人们所揭开,成为一个至今无法破解的迹。
写字崖的奇观发现于明代,旧有寺院,名叫石佛寺,也称朝阳洞,原有两座殿宇、数百年古松一株,文革期间悉数被毁。为加大保护灵迹的力度,原五台山显通寺僧人释中正法师在五台山风景区政府、佛教协会、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资20多万元,修路筑墙,加护栏,建庙门,重修寺宇,结束了写字崖流落“荒野”的历史。前不久,前往视察的山西省省长刘振华、副省长杜五安、薛荣哲等领导对此景观保护完好甚感欣慰而兴致大增,即兴到写字崖旁的另一处山崖处随手擦洗时,惊喜地发现该处也能擦出字来。至此,写字崖又发现一新洞天,其神秘之处激起了更多的海内外历史专家、文字专家、考古专家、地质专家及广大探奇爱好者的兴趣。我们相信,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揭开写字崖之谜的时日不会再久远了。
生报幽居永;
花飞静院香。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石佛寺
----------------------------------------------------
〖灵境寺楹联〗
〖灵境寺〗 灵镜寺位于五台山灵镜村,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始建,后屡加修葺。现有殿堂、楼阁、僧舍80余间,建筑工整美观。中院有著名的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所立的五台山各寺免粮碑。)
普周沙界,皆此一心,问谁是了了明明,能认得本来面目;
凉遍含灵,虽曰无量,实未尝忙忙碌碌,或至于有所施为。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灵境寺
----------------------------------------------------
〖公主寺楹联〗
〖公主寺〗 公主寺位于繁峙县城东南15公里的杏园乡公主村。据《清凉山志》载:公主寺属五台山北台外寺庙。北魏诚信公主曾在此出家,故名。后毁于兵火。唐代有一尼姑来到此地,在遗址地下掘得尺璧,献给武则天,武则天敕令于此处重建公主寺。今公主寺旁边还有一座小寺叫附马庙,民间传说是诚信公主的丈夫出家修行处。公主寺现存建筑物均属明代遗物,寺庙坐北朝南,一进三院,共有各种建筑物33间。走入山门,正面是过殿,左右各修一个小院。每个小院里坐南朝北各建有一座戏台。东院戏台对面为三间小殿,称奶奶庙。过殿三间,称毗卢殿,里面塑毗卢佛及十八罗汉。公主寺每二进院里,正殿三间为大雄宝殿,内塑华严三圣,东西壁上有明代壁画,线条流畅,着色庄重,艺术精湛,价值较高。
瑞相端严身丈六;
慈云殊胜号无边。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公主寺
天下事,富贵功名无非是戏;
世间人,权利荣辱何须认真。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公主寺
----------------------------------------------------
〖望海寺楹联〗
〖望海寺〗 望海寺在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峰),故名。位于台怀镇东10公里处,台顶望海峰海拔2795米,为观日出绝佳境地。望海寺创建于元代,明代重修。正殿为文殊殿,有石窟五间,内有石雕文殊及协侍像。院内有一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所铸大钟。
丹峰隐隐霞光映;
碧树重重月影团。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望海寺
试问本来无一物;
更从何处悟三生。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望海寺
万年冰,灵液供丹皂;
千古洞,清心照玉壶。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望海寺
峭石千里,鼓勇攀登三晋险;
晴空一碧,放怀赋咏五台秋。
——魏寅题山西省五台山望海寺
峰腾云海,叶叶扁舟从眼前飞过;
峦披异彩,茫茫霞波自脚底生来。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望海寺
(游五台山,除观堂寺庙景色外,并以登台一望为快事。在东台望海峰为观日出绝佳境地,佚名在台顶望海寺登台观景后,题下此联。)
----------------------------------------------------
〖寿宁寺楹联〗
〖寿宁寺〗 寿宁寺在台怀中心寺庙群以西,从台怀腹地远远望去,寿宁寺山门前的鼓楼背衬蓝天,因楼的四根立柱被遮挡,好像楼头凌空浮起。寿宁寺创建于北齐,以后各代屡修,现存寺庙建筑有钟鼓楼、殿宇、僧舍等30多间,寺内有元代碑记和清康熙年间碑记。发生在这里的“王子焚身”的事流传广泛。据说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第三子连年带兵打仗,后来负伤,他看到战乱带来的灾难,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天保七年(556年),他得了重病,几番医治无效,便来到五台山。后来受一位梦中老人的指引,王子于此山脊较平缓之处点燃干柴,举身赴火,以焚身来超度自己。在焚身的火光中,菩萨现形。
日上三竿尘面净;
泉流一道水清心。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寿宁寺
----------------------------------------------------
〖三泉寺楹联〗
日耀祥光弥梵刹;
烟浮瑞气霭佛门。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三泉寺
----------------------------------------------------
〖碑楼寺楹联〗
时有客来,烹茶烟暖浮新竹;
闲无俗累,钵洗泉香舞落花。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碑楼寺
----------------------------------------------------
〖兰若寺楹联〗
〖兰若寺〗 兰若寺始建于唐,元代重建。明清历代重修。寺址位于大宋峪村南2.5公里的半山中。1985年被山西省繁峙县定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寺内现存正殿、僧舍共8间。正殿3间,歇山顶,斗拱四铺作,单下昂,耍头码蚱形,衬枋头象似云形,兰额、普柏枋出头,殿内无金柱,昂呈琴面,柱头枋二层,正面补间头拱二朵,山面一朵,为元代遗构。殿内正中塑毗卢佛,两侧有胁侍菩萨各一尊及韦陀和吕陀二护法。靠东西两壁塑十二圆觉,东西壁上绘十八罗汉,皆为明代遗物。殿内西南角塑一尊明代万历年间法华道人像,形态自然,栩栩如生。殿前有水井一眼,井深3.3米,水深1.66米,是五台山的名胜之一,名叫“卓锡泉”。
殿宇耸云,霞辉映法界;
楼台临水,月光照掸机。
横额:慈登彼岸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兰若寺
----------------------------------------------------
〖妙德庵楹联〗
松风水月;
香阁慈云。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妙德庵
月至上方诸品静;
心持半偈万缘空。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妙德庵
----------------------------------------------------
〖法雷寺楹联〗
〖法雷寺〗 法雷寺在五台山西台顶(挂月峰),位于台怀镇西13公里处,海拔2773米。始创于唐,重修于明,正殿为石窟洞三间,院内存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及清代康熙、乾隆碑记等。
七种宝树围金界;
千里云华拥玉台。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法雷寺
绿水无愁风皱面;
青山不老雪白头。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法雷寺
法雷频鸣,慈云普复;
慧日普照,智月常圆。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法雷寺
(五台山西台挂月峰为望日[农历每月十五前后)、赏月绝佳处。是时月行西台,如高桌之上悬明镜,景至非凡。)
兴法宇于西方,天花散彩;
覆慈云在中国,贝叶成文。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法雷寺
----------------------------------------------------
〖灵应寺楹联〗
〖灵应寺〗 灵应寺位于台怀中心寺庙群以南,座落在北台(叶斗峰)梵仙顶,距台怀镇5公里,台顶海拔3058米。灵应寺始创于唐,重修于明,布局结构简单,山顶仅有十余间楼殿房舍,正殿为石窟洞七间,寺东有明代重修之唐邓隐峰石塔。这里是总览台怀腹地风光的最佳位置。有些台怀附近的居民和外地游客都特意安排在农历九月九日登临灵应寺,因为《续齐谐记》上说:“汝南醒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汝南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登山,夕还,见猪、犬、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岸柳春回甘露注;
池草风动妙香闻。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灵应寺
东龙盘曲,包罗万象;
西虎蹲踞,迎迓千佛。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灵应寺
云起半山,隐隐舒龙爪;
雨洒片刻,徐徐滴马鬃。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灵应寺
(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五台最高峰,台之背面有万年冰,山腰风雨不时而至,而一旦登临山顶却风光无限,云海漫漫,有如仙山琼岛。佚名登临峰台观赏后,有感为灵应寺撰题此联。)
----------------------------------------------------
〖演教寺楹联〗
〖演教寺〗 在五台山中台顶(翠岩峰),创建于唐代,今已不存。中台位于台怀镇西北10余公里处,台顶海拔2894米。
五台十景奇天下;
三教九流冠古今。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演教寺
(下联“三教九流”,“三教”,谓佛、道、儒;“九流”谓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家。)
背靠北台诵圣经;
面向南峰念弥陀。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演教寺
升台顶以俯视,宇宙正静;
登楼阶而仰观,殿阁幽闲。
横额:紫气东来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演教寺
(上联“台顶”,指翠岩峰顶,翠岩峰又称中台。)
----------------------------------------------------
〖秘密寺楹联〗
〖秘密寺〗 秘密寺在五台山台怀镇西南38公里维屏山秘密岩。寺以名属繁峙县辖。松柏苍翠,山岩险峻,风景奇丽。《清凉山志》载:“秘密寺在古台外秘密岩,岩谷幽深,隐者星布,唐木叉和尚于此藏修,始建寺。”相传秘密岩为文殊大士受记五百神龙潜修之所,马祖后永泰禅师法嗣居此,人称秘密岩和尚,手持木叉,又称木叉高僧。始于唐,历代重修,原建规模甚大,有茅蓬三十二处,现仅存前院,中院,后院,西庵,中庵等处。前院有天王殿,东西两厢及正殿五间,内供三世佛脱沙贴金像,南北藏经楼各五楹;中院配殿及正殿皆五间,内置文殊及十八罗汉;后院部分殿堂损坏,北阁五楹尚存;西庵禅堂内奉毗卢,文殊,普贤三像,高约1米,塑工尚佳;中庵包括三圣庵,观音洞,金佛楼三处。三圣庵奉释迦,老子,孔子三像,孔子已失,观音洞三层分奉弥勒,三大士,关羽等石雕像,崖壁造像十八尊,高约1.5米;金佛楼三层八间,内奉石雕贴金接引佛一尊,高及7米,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造。寺外有洞,洞外石龛雕带剑文殊,龛旁雕佛像两躯,皆为明物。旁有甘露泉源,清流不息,泉前有七佛崖,雕造佛像两层,上层七佛高约50厘米,下层七佛高约1.5 米,似为元制。寺前还有金代石幢、砖塔两座,一为木叉祖师塔,唐建明修,六角四层,高约10米;一为宏觉大师塔,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建,六角二层,雕莲瓣与门窗,形体不大,建造尚佳。
谷静风声细;
门空鸟语稀。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秘密寺
清景常开松岭月;
瀑泉时击石门风。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秘密寺
桃属仙花,信手拈来均赤颊;
瀑为天水,倚肩听去爽禅心。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秘密寺
----------------------------------------------------
〖佛母洞楹联〗
〖佛母洞〗 佛母洞是一个石灰岩洞,坐落在南台东南支脉接近山顶处。从台怀镇寺庙集群区出发,顺清水河下走10公里,到白云寺,转而入西谷口,穿沟登山2.5公里即到。佛母洞又被人们称为千佛洞,按佛经说,释迦牟尼亦名千佛,千佛洞是供奉释迦牟尼的洞。佛母,是指释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她是古印度天臂协善觉王的女儿,迦毗匀卫国净饭王的第一夫人。千佛洞,分内外两洞,外洞大而明,内洞小而幽,中间有一个扁圆形孔穴相通。内洞中,可以容纳五至七人。内洞的洞壁上,山岩经水溶化,产生许多钟乳石及石笋,夹有各种色质,犹如人体心肝五脏,洞形又呈葫芦形状,后人称为母腹。佛教宣场进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复出小洞就是洗掉人生一切烦恼,获得无上欢乐幸福。
身似菩提,悟彻乾坤,无欲则净自成佛;
心如大地,慈怀天下,腹中藏有度人船。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佛母洞
----------------------------------------------------
〖尊胜寺楹联〗
〖尊胜寺〗 尊胜寺在五台县城北20公里西峡村山峪,为五台山南门道上的巨刹。相传唐代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在此拜见文殊菩萨,随之建寺。始建于唐,时称善住阁,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重修,改名真容禅院,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复修后改今名,清代同治七年(1858年)作了部分整修,民国初年又予大整修,20世纪90年代又予修葺。寺区古木参天,建筑瑰丽,占地面积32000多平方米,共有各种建筑物210余间。寺前影壁砖雕精巧,寺内殿堂楼阁皆备,一连五进院落,逐级向上,层迭有致,左右设经楼禅舍,规模宏伟,布局严谨。大雄宝殿台基高耸,建造富丽。无量殿全部砖构,雕刻精致。藏经阁二层,四周回廊,勾栏五绕,木雕雀替剔透玲珑。阁侧有两座九角崇楼分峙左右,副阶周匝,翼角恽飞,秀丽劲健。楼内下层供十二圆觉菩萨,上层奉四方佛,面目清秀,比例和谐。最后为塔院,万藏砖塔矗立,十三级,高约45米。四周高山环绕,塔院古柏苍劲,相映成趣。寺内还有北宋大中洋符二年(1009年)石幢一座,雕工甚佳。
清凉宝山修道;
幽净禅堂念佛。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尊胜寺
神仙阁上起会;
公侯洞下往来。
——佚名题山西省五中山尊胜寺
(“起会”,指五台山大寺庙每年的集会仪式。)
五岳同尊,三晋云山谁并峙;
三乘福胜,五台寺院此谈经。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尊胜寺
修刹列尊神,寂灭无心佛世界;
参禅来胜境,庄严净土晋山河。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尊胜寺
(“修刹”,喻修塔建寺等佛教建筑。)
----------------------------------------------------
〖佛光寺楹联〗
〖佛光寺〗 佛光寺在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佛光山腰。寺因势建造,座东向西,三面环山,唯西向低下而疏豁开朗。寺区松柏苍翠,殿阁巍峨,五境清幽。寺内建筑高低错落,主从有致。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隋、唐寺况兴盛,远及日本。原有方要建筑弥勒大阁,宽七间,高约32米。唐武宗于会昌五年(845年)禁止佛教,寺宇被毁,宣宗继位后复佛法,至大中十一年(875年)重建。现存殿、堂、楼阁120余间,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六角形的祖师塔,形制古朴,是北魏遗物。山腰的东大殿,雄伟壮丽,为唐代所建,前院文殊殿为金代所筑。东大殿四周墙壁下部之五百罗汉壁画,是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5年)的杰作。建于北齐之祖师塔,高8米,青砖砌筑,平面是六角形,富有印度风格,为古塔中的罕见。其余山门(即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及厢房,窟洞等建筑,皆明、清重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杰作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寺内还有唐代塑像,壁画、石幢、墓塔、汉白玉雕像等。石幢两座,平面八角形,一在东大殿前,唐代大中十一年前造;一在前院当中,唐代乾符四年(877年)造。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极盛时期,佛光寺的文物是我国唐代佛教艺术的精华。
寺院有尘清风扫;
山门无锁白云封。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