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谷积山院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薛宝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谷积山院

  薛宝华

  提起潭柘寺,无人不晓。但说起谷积山,则知之者较少了。它和潭柘寺仅一山之隔,此地峰峦突起,如谷积堆然,所以得名曰谷积山。位于房山西北五十华里的坨里乡北车营村。

  谷积山中有一组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它包括灵鹫禅寺、圆通殿、塔、碑等。当年为佛教圣地。现在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灵鹫禅寺

  灵鹫禅寺是一组古建筑群,建于元代,整体建筑建在中轴线上,南向。有山门,二进殿宇和四块石碑。一进殿宇已无存,而山门、第二进殿、碑还保存完好。

  山门:建筑面积二十五点五平方米,高三点三米。灰筒板合瓦,调大脊。无梁殿,歇山顶,脊吻二,垂兽八。前檐是白玉石拔券过堂门,宽一点八四米,高二点二零米。台基高零点九七米。台级五级垂带如意。山门与第一进殿之间,左边有大明正统四月初八立“敕建灵鹫禅寺”碑记一块。碑方首龟跌,首浮雕云朵,额篆书“敕赐灵鹫禅寺”。碑高一点七六米,宽零点九四米,厚零点二三米。字迹刚劲有力,挥洒飘逸。

  第二进殿:是正殿,系无梁建筑。面阔三间,长十四点六米,高三点五米。单檐、歇山顶,瓦石板。正脊吻及其它角兽已无。明间为汉白玉拔券门。石券上有浮雕宝瓶,造型华丽。据说,是金代的艺术佳作。门高三点一二米,宽二点一四米,厚零点九三米。后檐砖墙,台级为一级如意踏跺。

  殿里面中间墙壁上原嵌有十八罗汉以及两旁的五百罗汉。这些罗汉像雕塑精致,造型优美。神态相貌,各不相同,显示出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技巧,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佳作,现无。殿顶还留有一小部分“天花板”,做工精细。只可惜烟熏火燎,漆黑一团,面目全非。

  东配殿面阔三间。硬山,箍头脊,瓦石板,条石板檐。长十三点五米,高三点五米。进深八点四米。白玉石拔券门。五抹双扇板门,次间条石镶边方形窗。

  第二进殿后檐墙左、右立辽碑,元碑各一块。

  辽碑:是大康四年四月十五日立。南向。螭首龟趺。碑高三点五四米,宽零点九四米,厚零点三三米。额篆书:“大辽析津府良乡县张君于谷积山院读藏经之记。”文载……张君讳文绚良乡县之编户也妻田氏皆性钟纯吉名闻乡闾家有余资靡好奢华之乐惟积善颇信浮图。……司空大师议于谷积山院请众僧侣读大藏经便从今季四月十五日为启读之……而张君能去彼此取彼之难口矣是知富而不奢积而能施羲也舍今生爱求过去福智也虑身后事立石为约信也五常之中而有三焉所谓淑德善人者矣……南吕村张文绚妻田张氏……。”

  碑阴首楷书:“师德华严七处九会千人邑碑。”

  此碑在年代以及在研究谷积山的发展史上是极其重要的。

  元碑;大元至正七年三月所立。南向,螭首龟趺。高二点四四米,宽零点九四米,厚零点二一米。额篆书:“大元敕赐上万古积山灵严禅寺碑。”

  灵鹫禅寺东配殿东侧有正统五年四月八日立“敕赐灵鹫禅寺兴建记”碑一块。南向,方首龟跌,旁有小石狮一尊。小石狮稳坐在须弥座上,眼睛注视前方,炯炯有神。狮高零点三三米。

  圆通殿

  建于明正统年间。南向。高三点九○米,六角形。每面宽二点十五米,攒尖顶。匾额上有:“圆通殿”三字。白玉石拔券门,条石板檐。据当地群众讲,殿内顶正中雕有龙一条,做法采用大点金式。工匠雕刻得很生动,如同活龙一样。此龙俯视下面,好不威风。只可惜后来没有了。

  殿左前五米处立有:礼部为乞碑,立于大明天顺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螭首龟趺。高三点四米,宽零点九四米,厚零点三一米。额篆书“皇明”。

  螭右前立有“敕赐圆通寺创建记”,立于成化十一年三月吉日。螭首龟趺。碑的高度、宽度、厚度同“礼部为乞碑”完全相似。

  塔

  在风景如画的谷积山中,不但有无梁的古代建筑和辽、元、明碑外,还有古塔三座。它们以不同的型制,不同年代分别屹立在三座山峰上。远远望去,非常雄伟。

  铃铛塔:座落在第一座山峰上。建于明代,南向,八角形九层楼阁空心式。全部采用汉白玉石砌成。选石精良,造型美观大方。与众塔不同的是每个角带铜铃。在微风吹拂中,就会奏出悦耳动听的铃声。此时此刻,美妙的铃声如同音乐一般回荡在谷积山的上空。塔身里每层内有回廊。可从一层台级上到塔的顶层。站在塔顶之上,可以俯瞰谷积山的全部秀丽风貌。这种型制塔在房山区仅有一座。现只剩下两层。

  塔旁还立有明代“敕赐张若样寺碑”一通。南向,方首方座。

  鞭塔:座落在第二座山峰上,建于辽代,南向。六角形七级密檐式,通高七米。全部砖结构。须弥座塔基已残。塔身中部座落在莲花上。正面设有拔券门,可进塔内。内为穹隆顶。门楣上有名,但风化严重,字迹不清。其它五面开直棂假窗,方柱形塔身。上部为七级密檐,第一层檐下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刹无。

  东塔:俗称和尚塔,位于第三座山峰上。大明成化十五年间所建。石结构,通高十三点二米。双层须弥座呈“亚”字形。在基座与塔身之间施莲瓣一层。塔身覆钵式。四方各有一龛,龛内设置佛像一尊,形制各有不同,覆钵上有十三天相接,做工精细。宝珠刹。

  墓下一地宫,正面为“释迦涅槃图”,右为“宝塔记”。

  太监墓

  在鞭塔的左右两侧,还建有太监墓二座。左为张公之墓,并建有汉白玉石制双门。上檐带门簪。门楣横书:“搅篇内府供应库掌印南溪张公”。立门约四十米处,立有经幢一通,上写:“明皇乾清宫管事兼掌内府供应库印御马”。

  右为王公之墓,也建有汉白玉石制双门。上檐没有火焰珠。墓旁立有碑记一通,方座,首雕云朵,但字迹不清。

  (《房山文史资料》第3辑)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顾册杂记
下一篇:佛光普照众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