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经振锡住神州——锡杖
持经振锡住神州——锡杖
相传唐元和年间,高僧隐峰游五台山,掷锡杖飞空而去。故后来称僧众托钵拄锡,云游四方为“飞锡”或“巡锡”;而僧众驻留某地或某寺院,则被称为“挂锡”或“驻锡”。这里的“锡”就是“锡杖”的简称。
锡杖,音译为吃弃罗、隙弃罗、契弃罗,意译为锡杖。因其震摇时发出的“锡锡”之声,所以又称为声杖、鸣杖、禅杖、智杖、德杖等,是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原本是比丘乞食时用以警觉施主或预防牛犬,或行于暗路驱赶毒虫所用,后来渐渐演变成一种彰显佛法智慧与威仪的佛教法器。
锡杖的由来
锡杖,最初是佛陀为比丘托钵乞食警觉施主或在道路上行走时驱赶蛇虫,而允许比丘随身携带的器具。佛经中记载说,比丘最初外出乞食时,因为没有经验,默然进入人家,很不受欢迎。后来受佛陀指示,可“作声警觉”,于是“呵呵作声”进入人家,但更加令俗人反感,就又拳打门扇而入,遭到人家的怪问:“为什么打破我家的门?”比丘默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佛陀就说:不应该打门,可以做锡杖。比丘不解其意。佛陀说:在锡杖头安装大环,“圆如盏口”,在大环上再按小环,摇动锡杖,使环与环相互碰撞而发声,用以警觉施主。
另外,有的佛经中还记载眷比丘大多生活在幽寒的园林之中,常被各种爬行的毒虫咬伤。佛陀说:可以制作能够发出声音的杖子,驱逐毒虫,把这种杖子叫做“杖法”。
锡杖的持摇方法
佛陀不仅指示比丘乞食时可作杖响以警觉施主,同时还对摇动锡杖的次数做了规定。有的比丘乞食到了不信佛的人家,摇动锡杖好长时间,直到有了疲倦之感,可那家人竟然没有人出来询问。对于这种情况,佛陀说,不应该长时间摇动锡杖,可以摇动两三次。如果没有人询问、理会,就应离开去别处继续乞食。所以佛陀规定:乞食时,锡杖只应摇动两三次,摇久了自己疲倦不说,还会惹施主厌烦。
关于持杖的方法,佛经中还有一些详细的规定。如持杖不得入众,日中后不得持杖,不得把锡杖担于肩上,见到佛像不得使锡杖发出声响,不能直接用锡杖指人,不能用锡杖在地面写字、画图等等。
锡杖的形状
一般说来,锡杖都由三部分组成一上部杖头呈塔形,是用锡、铁等金属材料制成,上面附有大环,大环下又悬挂多个小环。迦叶佛所持锡杖的杖头为二股十二环,释迦佛的为四股十二环。摇动锡杖时,环环相撞,发出“锡锡”响声。中部杖柄多为木制竿子。下端杖尾安装罅(平底)、鳟(圆锥形)等铁制的金属套,或用牙、角等物制造杖尾。
在不同佛教经典的记载中,关于锡杖的形状,也有略微不同的描述。如《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就说,“亲验”西方阿弥陀佛所持锡杖:杖头只安有一股铁圈,铁圈粗约两三寸,六至八个或圆或扁的小环,穿安于股上,环间可容大拇指粗,小环材质可任意选择为铜制或铁制;柄竿用木制,粗细随时而定,高于肩齐;杖柄下端安装铁套,厚约两寸。而《大唐西域记》中则记载,北印度那揭罗曷国存有佛陀所持的锡杖,其长有丈余,用白铁做环,旃檀做竿,盛于宝筒之中。
我国唐代另有一种锡杖,通身都是铁制,杖头安有四股,重滞将持,非常冷涩,怀疑并非本土制造。日本现存锡杖有二股六环、四股十二环等种类,而且,锡杖大环中心还装饰有宝珠、五轮塔、佛像等。
锡杖的用途
锡杖大致有如下几种用途:
1.古代比丘去村镇托钵乞食时,振动锡杖用来警觉施主或预防牛犬。佛陀规定:比丘到他人家乞食,不能默然,不能做怪声,不能打门,应该摇动锡杖,使其发声以示警觉。这是佛陀允许比丘制作锡杖的最初本意。
2.佛教寺院大多建在深山密林之中,常有蛇、毒虫等出没;而且僧人为修行传法,要云游四方,经常会在路上遇到毒蛇、蛆、蜈蚣、百足等爬行动物,它们毫无离开之意,甚至有比丘被其咬伤,众比丘为其所苦又不能违反杀生戒,甚是烦恼。佛陀得知,便让比丘振锡发声,把毒虫驱赶开。
3.作为护法增威的法器,锡杖还是许多佛菩萨的手中持物。如千手观音四十手中,有一只手为锡杖手,表示慈悲覆护一切众生;八臂不空羂护一切众生;八臂不空羂索菩萨、地藏菩萨也是手持锡杖。
锡杖的意义
随着乞食制度的慢慢退化,锡杖的上述具体功用有所减弱,但是它不仅没有退出佛教舞台,反而被赋予了护法增威、彰显智慧、指点玄机等特殊意蕴。
据佛经记载,佛陀对众比丘说:你们应该受持锡杖。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都执持锡杖。因其能“彰显圣智”,所以又叫“智杖”;因其能“行功德本”,所以又叫“德杖”。它是“圣人之表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正幢”。另外,在佛经中还对锡杖的多种象征意义作了表述。迦叶问佛陀,为什么叫锡杖?佛陀说:“锡者轻也,依倚是杖,除烦恼,出三界故。锡,明也,得智明故。锡,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结使故。锡,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
锡杖的不同形状,也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锡杖有“三饽”,代表忆念三涂苦恼,就要修戒、定、慧三法:感念老、病、死三灾,就要除贪、嗔、痴三毒等等。锡杖又有二股十二环、四股十二环的,“二股”象征二谛(世谛、第一义谛):“四股”象征断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念四谛(苦、集、灭、道);“十二环”象征十二因缘通达无碍,等等。 到后世,禅师们常振锡举杖来启示玄机、指点妙义;在举行法事活动时,法师也常身披袈裟、手持锡杖来表示身份地位,彰显威仪,并作为法器使用。至此,锡杖的本来用途被完全改变了。锡杖的这些象征意义,也正是后世佛教在其材质与样式上,煞费苦心加九华山化城寺地藏殿内的地藏菩萨金地藏铜像。其中侍者手持锡杖。以华丽装饰的原因之所在吧!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的人都记得这样一幕观音菩萨化为老僧,指点唐僧西天取经,并赐其龙头锡杖一柄、宝贝袈裟一件。在唐僧的漫漫取经途中,这柄锡杖就兼具了实用和象征的两种意义。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