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访恩师 谈因缘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2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吴聪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月十六日,智海诸生往谒炳公恩师,请示学佛因缘,多蒙开示,录之,以共沾法益。
师曰:予之学佛,幼受家庭薰习,及上私塾,塾择处佛寺中,以幼之印象,此时再薰,乃因
缘之起也。
後有新式学堂,乃往就读,受新思潮,起造焚经像之业,此後六七年,皆为谤佛其间。
後研哲学,涉及佛学,起探究心,始看楞严,不解而弃。後入文学界,与诸公谈文,多有推
崇佛学者,乃复读金刚,仍不得其门而入,又废之。数次经历,於佛学不复排斥焉。
後上法律专门学校,任教者为司法界人。时,法界学佛者多,法学亦讲其因果程序,乃
日本刚田之法学也;日本法学,多半脱胎於佛学,故教授有时亦讲佛学,与闻之,甚有领略
,较前之囫囵吞枣,截然不同味。时,梅撷芸先生於山东当监察厅厅长,於济南新西门小昌
街之大明湖组佛学社,设讲座,法界同仁时去听讲,课程皆唯识,因与科学似,且余有旧底
子,故闻得起劲,兴味旺然,每逢讲必去,特与先生亲近焉,於佛学亦以师称之。时法界老
一辈皆以谦虚待青年,然余独於先生有深刻印象也。後离先生,无师无友,失去因缘,遂又
荒废。
五四後,国内大乱,一次,西北军阀倒戈,攻莒城,据城池,中央军来援,围城,余亦
困於城中,为期半年,过军踞民舍丶勒民饷,粮食殆尽,(请参考雪庐诗文集燹馀稿下),
乃就食於党部。此期间,城外日日炮轰城内,朝不保夕,时时死在眼前,然此正余之大助也
。余之居处,具园圃,时正三月间,花开蝴蝶来,观彼逍遥自在,人反不如,乃有感焉!一
日,又往党部,见有丰子恺之「护生画集」,翻之,皆劝戒杀放生者,颇觉有趣,借回,一
面阅之,一面赏花观蝶,乃叹於我放其生,谁放我生耶?!一时情生,乃誓曰:此难不死,
後不再杀生食肉矣!此余第一次发心也。
後两军撒离,围解(请参考燹馀稿「撒军」诗序),大难不死,遂力行誓言,从此不再
食肉矣。时,苏州宏化社(印光祖师所设立)印书赠入,我与电报局长常相过从,一日,局
长送来一信,载宏化社赠书讯,谓付数分邮资,即可获赠多本书,乃阅而大怒曰:「人必危
甚!战事方了,又来招摇撞骗,诚该死!」局长虽为解说,仍不信,彼乃曰:「不信请试之
」!遂代我办理。半月後,已忘之,邮差忽传来一包书,上标苏州所寄,不敢遽拆,正踌躇
间,局长又来,始恍然忆起,局长且莞尔笑曰「彼佛家不欺人也」。其书皆小册子,接引初
机者,乃取学佛浅说而读之,甚得解,回顾昔读大经时,皆是妄作聪明,望文生义,真是闭
眼乱碰壁也。於是一阅到底,接读「佛法导论」丶「普门品」…等,信心生焉!且其中皆是
介绍净土法门,昔但信唯识,而於净土念佛法门则甚反对,以为老太婆之事。今由书中之善
巧开导,且畏於他宗之离,遂学念佛焉。唯惮於人知而讥己,故密行之耳。
自行之,为全家说之,全家遂信佛,且见书中言及皈依拜师之事,且言及印光法师,人
多依之,而观其文钞亦甚好,暗想此必有道高僧也。时有济宁老友任教国文,路过必来访,
後欲他就,不能再来,而普陀山(印祖闭关处)有佛学院,欲荐予往教国文,乃自愁乎佛学
之不明也。彼慰以不必愁,并言及印祖乃由儒而佛之大德,且曰:「我县张广传即佩服印光
大师而为其皈依弟子者」,张氏为大文学家,固非吾所及,故对印光大师更加折服焉。既知
老友亦学佛者,即坦然告以素来学佛情形与皈依之事,彼谓可皈依印光大师,然终不果。虽
不果,已种其因矣。
数年後,邻县有土匪死尸未理,予发起埋尸事,事後,县推一位刘姓代表来谢,刘氏腕
上套有一串念珠,言谈间得知彼为印祖之皈依弟子,遂说出皈依素愿,蒙彼慨然应允写信介
绍皈依,说来莫非因缘也。不久,苏州来一信,乃印祖之亲笔开示,并赐给法名。接信为旧
历七月十二日,翌日,依所示仪式於佛前自行皈依礼,正值大势至菩萨纪念日也。大师之开
示,大要为敦伦尽分与念佛之法,从此始死心塌地而学之。後回济南服务於某法院,一次出
差至南京,乃因势上苏州报国寺,此第一次参谒大师也,於戏!无护生集则无由感而发心;
无济宁老友与埋尸之事,则无由介绍而皈依,诚不思议因缘也。
庐桥役起,避渝州,重过梅撷芸先生,太虚大师亦同在,组佛学社,每周会一次。大师
倡监所宏法,选讲才,先生以予荐,乃偕蜀僧定公,遍莅讲述,绩佳,蒙大师器重,每逢讲
必有我分。後先生病,职公职,得以常亲近,接受益严,得益甚大!学密亦於此时,所师皆
西藏活佛。计八年唯识,八年密宗。
若夫学禅,则於避渝之前,济南城东之「净居寺」,改建为十方丛林,开十轮金刚法会
,请北京真空禅师来此开示,乃从之学禅,与方丈客观公同参究,共亦八年。
再言宏法因缘。莒城解围後,第一对家庭,第二对电报局长。後与局长合作,每周举行
一次座谈会,由我主讲,亦上监所宏扬。避渝,渝亦被炸,官民多迁居於「歌乐山」,乃组
一莲社,长期念佛讲经。此後,则走到何处,宏到何处,浮海来台,寓台中,仍不一日忘之
。今全省净土丶佛七丶受戒,皆台中开其端也。
今日佛教要兴,条件不在人多,如拉广告无用。第一:品行要好。品行不好,学什麽也
糟糕,台语「好人办坏事,坏事亦成好事;坏人办好事,好事亦成坏事」,乃真实语。必须
先择品行,再加栽培,同学间联合,道义相尚。易曰:「开国成家,小人勿用」,小人参与
,必定偾事。办佛事者,假公济私,盗法卖法,乃佛教所以衰极也!第二:必得懂学理。要
明学理,中国书不能不读,中国佛学所以高明,即因儒学铺下好底子。再今之科学不可不学
,科学助佛学处甚多。以品行为基础,加上中国文化与新科学,三者俱,佛教可兴,否则,
无兴之理也!
                    第23期 公元1973年7月25日发行  

标签:因缘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