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慈善不能单凭捐多少来衡量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1日
来源:东方网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来华,举办了一场私人慈善晚宴,受邀的是50位中国富豪。去美国花点钱和巴菲特吃顿饭过去屡见不鲜,这回不出国门一下子还能搭上比尔盖茨一块吃,想低调还真难。

当然,两个美国富豪千里迢迢来华找人吃饭未必是商业秀,而是延续他们的慈善之举。这两位不但承诺把自己财产捐赠出来做慈善事业,而且在美国已成功劝说了40位最大的富豪捐赠大部分财富。由此也引发媒体铺天盖地的晚宴解读:大凡去赴宴的都是心胸坦荡、来路正当的慈善富豪;犹犹豫豫、敷衍搪塞的,似乎就是有问题的富豪。

  捐款总是好事,社会需要慈善。因为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总会有弱势群体,让他们少一点痛苦,多一份快乐,这应该是富有阶层的天职吧。但首先应该得承认,中美两国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不能要求中国富豪的觉悟和他俩一样高。慈善本身就是一种公益行为,从本质上讲,应取决于自愿精神,而不应进行过多的“义务捆绑”。拿道德大棒以倒逼的方式来对慈善事业进行“过度开发”,未必会成为慈善业发展的动力。

  当然,不捐款或捐得少的更不能扣以坏人之帽。爱心有多种表达方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有多种渠道。给他们面包,是为他们送去温饱;给他们书包,是让他们接受教育;给他们就业岗位,是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社会有不一样的弱势群体,需要帮助的人有不一样的需求,慈善不能以捐款多少来衡量一个人尤其是富人是否有爱心的标准,更不能以是否响应了谁的倡议判断其是否有善心。

  如果我们把慈善事业的发展只盯在少数富豪的钱袋里,而不转向慈善之外的道德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建设,那么,慈善最后有可能变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今社会是多元而又复杂的社会,迫切需要一个能得到社会广泛推崇的道德精神。淡定、包容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以成功者的傲慢充当价值观引领者的做法,是不应该得到推崇;以理论家的清高挥舞大棒,不断挑起争端的习惯,也不应该得到鼓励。自古以来,仁义道德本来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仁者,人也;从人,从二”,就是“推己及人”、“爱人如己”。只有让行善者快乐地行善,受赠者有尊严地受取,我们的慈善事业才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