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说不尽的鉴真和尚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1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叶小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11月24日,来自日本奈良东大寺、在世博会日本馆备受瞻仰的鉴真坐像,依依惜别之际,回扬州老家“省亲”。

“像在如人在。喜豪情,归来万里,浮天过海。千载一时之盛举,更是一时千载,添不尽恩情代代”。这是30年前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像首次回扬州“省亲”时,赵朴初的即兴之作,情深意切。

日本江户时代被尊为“俳圣”的松尾芭蕉,也曾在鉴真像前诗云:“翠叶放清芬,滴露色更新。我欲多采撷,为师拭泪痕。” 同样一往情深。

鉴真,一个东渡日本的中国和尚,为何两国人民世代传颂他的事迹,诵念他的名号?

鉴真精神,就是他自己所言,“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是松尾芭蕉所叹,“目既瞑,人无悔”;是郭沫若所吟,“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是茅盾所赞“诚开金石动天神”;是鲁迅所称“民族脊梁”;是赵朴初所念“当年身入惊涛去”、“兄与弟,倍相爱”;是邓小平定论,“在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鉴真是一位作出了重大贡献,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

以今天的物质交通、人文社会条件,回眸1200多年前的鉴真东渡,简直无法想象。既有横无际涯、浊浪排空的万里海涛,又有种种世俗的偏见从中作梗,还有饥饿、病痛、丧徒、背弃、目盲等种种肉体和感情上的折磨,鉴真一行反复经历了挫折、背叛、失败,经受了煎熬、苦闷、无奈,怀着对“云是扶桑日出乡”那片神奇土地的关怀,怀着对大众苍生的无限悲悯,不惜身命,义无反顾,劈波斩浪,六次东渡,百折不挠,终抵日本,带去日本人民当时需要的佛法、文化、艺术、医药等文明成果,成就了千古不朽的伟业,铸造了中日友好交流的丰碑,更为后人呈现了超越民族、超越国家、超越宗教、超越时空的生命的大气象、人生的大境界。

鉴真代表了一个致力于中日两国世代友好的伟大群体。其中,有一批批的遣隋使、遣唐史;有“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被李白视为知己的日本和尚阿倍仲麻吕;有先后留学中土、归国后创宗立派的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真言宗创始人空海、曹洞宗创始人道元以及明清之际应邀赴日传法、在日创立黄檗宗的中国高僧隐元隆琦。还有当代促进两国人民友好的若干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宗教家、艺术家……先贤先德,前赴后继,代不乏人,史不绝书。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许多纽带把两国密切相联。其中有一条源远流长、仍在发光的纽带,就是两国众多民众信仰的佛教,赵朴初称为“黄金纽带”。回顾“二战”之后,正是佛教打开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唤起、沟通、修复了两国的国民感情,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起了催化作用。今天,面对风吹雨打、暗流涌动的两国关系,“鼓舌张罗,鬼忌人和。虽云异代,险阻实多”,更应以史为鉴,忆念先德,“黄金纽带”要再放光芒,鉴真精神要铄古振今。

“惟师之泽,等施两邦。怡怡兄弟,历劫争光。”和尚和尚,以和为尚。鉴真鉴真,此情最真。

说不尽的鉴真和尚……

(作者为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

相关文章:日本鉴真坐像回乡“省亲”扬州揭幕

中日纽带人物——鉴真和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