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浅析《功夫熊猫》中的佛教元素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孙海燕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浅析《功夫熊猫》中的佛教元素

  孙海燕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影《功夫熊猫》中角色设计、功夫场景、台词对白、顿悟情节及其它细节的分析,探讨了该影片中蕴含的诸多佛教元素。

  【关 键 词】电影 功夫熊猫 佛教

  电影《功夫熊猫》于2008年6月在中国内地公映,诸多中国文化元素在该影片中得以的体现。中式的山水、建筑、动物、乐器、饮食、烟花、服装及功夫等等是中国文化中外在的可见的部分(external and visible components);电影中蕴含的中国家庭观念、集体主义及信仰元素则是中国文化中内在的不可见的部分(internal and invisible components)。本文论述的是蕴含在《功夫熊猫》中的佛教元素。

  一、角色设计:乌龟大师身份之争议

  乌龟大师(Master Oogway)心态宁静而平和,表情和蔼而安祥,动作缓慢而轻柔,步履从容而有韵律,手持拐杖。关于乌龟大师之身份存在以下两种意见:

  1.他其实是一个高明的禅师……他准确预言太郎越狱和阿宝的出现,从其先知先觉的能力,以及淡定自若的态度来看,乌龟大师俨然是一位已经明心见性的禅宗大师……乌龟大师创造了功夫,这点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达摩祖师。达摩祖师不仅将禅宗的心法从天竺传到了中土,还为增强修行者体魄,创造了天下闻名的少林武功。……临终之际,乌龟大师没有采取坐化,而是化为光芒消融于虚空。这在藏传佛教历史上多有先例,乃是密宗瑜伽的上乘果位——虹光身……乌龟大师不仅是一位禅门高僧,更是一位隐世的密宗行者![1]

  2.乌龟使出的武功路数显然与道家的太极拳有一定的关系,而整部片子在小细节里也注意到传统道家的元素。除了前面提过的五行方术外,像是乌龟以“羽化登仙”的意象做结,而非坐化涅槃的佛教意象——由于道教的思想与中国化的佛教拥有许多难以理清的纠结,《功夫熊猫》中却少有明显可以挑剔的混淆之处,相当难得。

  虹光身抑或羽化成仙?乌龟道出自己尘缘已尽,“My time has come”,在桃花树下化为37517片花瓣随风而升,消融于夜空中。这很符合道教中的羽化成仙的思想,也符合索达吉堪布撰的《密宗虹身成就略记》中对密宗虹光身的描述。里面有很多例子讲密宗瑜伽的上乘果位虹光身,说这种成就者不仅内心高度证悟,其身体也已转化为如彩虹一般的光蕴身,金刚不坏、寿如虚空!还有种说法是,虹光身是修炼者在密室中飞升无踪,且会留下些许头发和指甲,而能在自己徒弟面前消逝于无形的,乃是高僧成就了比虹光身更高的大迁转。

  乌龟是圣僧还是高道?其实这个问题是多余且不值得争论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影片对乌龟大师的定位是一位功夫大师,至于是僧是道都是观众自己的理解。

  Master Oogway is an aged tortoise and the senior master of the Jade Palace. He is extremely wise and possesses considerable physical skill - to defeat Tai Lung, Oogway instantly subdued him with a series of lightning fast nerve strikes. His selection of Po as the Dragon Warrior is strongly doubted by all, especially Po himself, but he stands by his decision, which proves to be the correct one. After convincing Shifu to train Po, Oogway ascends to the Heavens in the midst of dozens of peach blossom petals floating away in the cold night breeze. Among all the proverbs he recites, his most recurring is "There are no accidents." [2]

  上段文字是维基百科根据《功夫熊猫》官方网站编辑的词条,("Kung Fu Panda Official Site - Sacred Peach Tree of Heavenly Wisdom". http://www.kungfupanda.com/. Retrieved 2008-07-11.)对乌龟这一角色做了权威解释——年长的高级的大师,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出神入化的功夫。显然,影片没有将乌龟大师设定为高道或者圣僧,而本文也按照影片的原意,将乌龟定位成一位功夫大师,继而描述和分析乌龟身上散发出来的佛教气息。

  第二,中国儒释道三教合流由来已久,佛教和道教之间并非泾渭分明。

  (晋南北朝时期)三教间理论斗争尽管激烈,但完全否定对方存在价值,提倡排斥异教的还是少数。大多数学者或是僧侣只是为自己信奉的教派争名次,因此三教冲突的结果是相互吸引,相互渗透,在碰撞中各自改变着自己的形态。三教冲突的过程也是三教融合的过程……(时至唐朝)三教之间的会合乃是时代思潮的主流……从佛教方面说……禅宗受儒道俩家影响最深:它认为人人皆有佛性,“自性本自具足”,只要“明心见性”即可成佛,它否定语言文字的作用,放弃诵经守戒和正常思维程式,主张顿悟,只要觉解身物两空,便可成佛,这便是受了道家和玄学“得意忘言”、“坐忘”、“合内外之道”这种直感悟发式思维模式的影响。[3]

  根据中国宗教史中存在的三教合流的现象,乌龟大师即便是位高僧,他身上存在些须道教气息也不足为奇。

  从乌龟的衣着上看,他手上持杖(杖是佛教中常见的法器,佛杖被禅宗视为“道之与圣”的事物,禅宗通过拄杖表达的那些“禅心”、“禅机”),身上服装极似袈裟(方形的布,斜披在身上,系于右肩,袒露左肩),这种形象设计显然融入了佛教元素。

  二、功夫场景:佛教与大师们的功夫

  在主角熊猫(Po)成为大师之前,片中共有7位大师(Master),乌龟大师及其徒弟——名叫师傅(Shifu)的小猫熊(Master Shifu),以及师傅的五位高徒“虎胆五侠”(the Furious Five),分别是娇虎(Master Tigress)、灵蛇(Master Viper)、螳螂(Master Mantis)、金猴(Master Monkey)和仙鹤(Master Crane)。

  根据影片内容,乌龟拥有最高的、无人能及的武功,当小猫熊师傅在武功的发源地——圣泪池边告诉熊猫 “这就是乌龟大师发现阴阳调和秘密的地方,这就是功夫的发源地” (This is where Oogway unravel the mysterys of harmony focus. This is the birthplace of kungfu)时,一幅代表着道教的太极图出现在乌龟大师身边。

  道教的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它藐视有生必有死的自然之道,而提倡一种抗命逆修的精神……发展出一整套健身长寿的养生之道,并大大推动了古代人体生理学和古代医药学的发展。为了长生,先要养生,所以道士们致力于去病健身……道教内丹学在后期十分发达,其炼精化气阶段的功法,演化出许许多多民间称之为气功的疗病养生流派……至于道教武术如张三丰的武当内家拳,便在中华武术中独树一帜,享誉中外。[3]

  上述文字说明中国功夫多源于道教,但毋庸置疑,佛教与中国功夫亦有一定联系。

  佛教的禅定是古代气功学之一,与医疗、养生、健身和开发智慧皆相关连。禅定使人断除烦恼,淡化名利,纯净思虑,安适身心,自然能治病健身。其少林武功更是名闻天下。西藏密宗有一套高深的愈加修炼功夫,有益于养生……[3]

  在影片螳螂为熊猫针灸的片段中,佛教元素在金猴和仙鹤身上得以体现:金猴在屋里打坐,他闭目盘膝,尾巴垂直于地面并支撑身体,双手伸展于身体两侧,擎于比膝盖位置稍高的空中;仙鹤在地板上平铺一张白纸,用毛笔写出个大大的“禅”字。

  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时手的姿势:双手中指拇指相抵,食指、无名指、小指向前伸展,手心向上,放置于两膝之上(即说法印)。放置的位置以身体平衡自然为度,随着功夫日深,手放置的位置会逐步由膝盖向腹股沟方向靠近,但不必强求。

  还有一个场景,师傅为吓走熊猫阿宝,带他来到满是机关的练武房内。熊猫说“Well, I don't know if I can do all of those moves.”这个练武房极易让人联想起少林寺的铜人巷,人要运用功夫,打败各种会动的机关设备(moves),从而得以过关。不论现实中少林寺是否有铜人巷,至少无数的中国功夫电影都是这样描述。

  三、台词对白:乌龟大师言语中渗透的佛教元素

  1.子欲避之,反促遇之。(One meets it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 .) 佛经云:“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所谓命运实际上是往昔业力的结果,这种业力如影随形,难以逃避,时间再长也不会自动消失。命运是逃避不了的,自己的命运必须要自己去面对,这就是“因果不虚”的道理。“业”来时,“果”自受,这就是佛法所讲的“因果”。命运的业果是逃避不了的,佛法是让人们积极地去应对,而非消极逃避。

  2.你的思想就如同水,我的朋友,当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Your mind is like this water,my friend,when it is agitated,it becomes difficult to see,but if you allow it to settle,the answer becomes clear。)道信大师说:“众生心性,譬如宝珠没水,水浊珠隐,水清珠显。”(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录自《楞伽师资记》。据《楞伽师资记》的记载,道信著有《菩萨戒法》一本,并有禅法著作《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传授弟子。此书在《楞伽师资记》的《道信传》中有所记载,其篇幅约占全书的2/5,是否是原著的全部已不可考)

  3.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未可知,只有今天是天赐的礼物。那就是它为什么被称作“当下”的原因。(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the gift!) 《胜妙独处经》云:“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当下于此时,如实行谛观。”佛教禅修主张“不悲过去,不贪未来,心系当下”,因为想过去是杂念,想未来是妄想,都徒劳无益,把握当下好好观修,才是从烦恼中解脱的正道。

  4.从来没有什么意外(There are no accidents.) 偈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教不讲“意外”与“巧合”等词汇,因为一切的万物有情,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一切现象都在因果之中,一切事件都有因缘。这句话极好的体现了佛教因果思想。乌龟大师重复说了三次,小猫熊师傅又重复了一次。

  5.是啊,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桔子,可你只能得到桃子,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Yes,but no matter what you do,That seed will grow to be a peach tree.You may wish for an Apple or an orange, But you will get a peach.)也是佛教“如是因,如是果”的因果原理。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之相偿也。

  6.熊猫不能完成他的天命,你也不能完成你的,除非你愿意听从命运安排,放弃你自认为可以掌控此事的幻觉。(The Panda will never fulfill his destiny, nor you, yours. Until you let go of the illusion of control.)这句话与道家“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豪气形成鲜明对比,显然,乌龟是用佛教的口吻了。

  四、两个“顿悟”的时刻

  电影中有两处很关键情节,都运用到了佛教“顿悟”的思想。

  顿悟,佛教教义。佛教关于证悟成佛的步骤和方法。与渐悟相对,指无须长期按次第修习,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突然觉悟而成佛。顿悟之说,在佛教经典中早有记载。《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即有“速疾解脱顿悟涅槃”之语。《菩萨珞璎本业经》卷下“佛母品”也称“听等觉如来说珞璎法藏,是故无渐觉世尊,唯有顿觉如来”。

  顿悟说的创立:顿悟之说由来已久,但真正创立学说的是东晋、南北朝的道生。他认为,在“七住”内没有悟道的可能,必须到“十住”时最后一念“金刚道心”,才有一种犹如金刚般坚固、锋利的能力,顿将一切妄惑(“愚昧无知”)断得干干净净,由此得到正觉(真正的觉悟),即顿悟成佛。

  影响:禅宗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顿悟理论,在佛教中影响颇大。而且对中国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也产生很大影响。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所倡导的“一旦豁然贯通”的工夫,就脱胎于禅宗的“一悟即至佛地”的顿悟说。陆九渊提出直接“发明本心”以达到“知”的认识论,也源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理论。[4]

  第一处,如何在短时间内把一只不会武功的胖熊猫训练成武林高手?这是师傅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当师傅在厨房里看到为偷吃东西而身手变得矫捷的阿宝时,师傅顿悟到能够发掘阿宝潜能的训练方法。

  第二处,阿宝变成武功高手,拿到神龙秘笈(the Dragon Scroll),却发现秘笈竟然是空的。尽管师傅坚信乌龟大师蕴含在秘笈中的大智慧,但是他一时也无法领会,只能让阿宝带着秘笈逃跑。在阿宝逃亡的途中,父亲告诉他家里祖传的面汤其实没有任何的秘方,味道好的秘诀是你相信面汤的味道是好的!(The secret ingredient is——Nothing! To make something special you just have to believe it is special. There is no secret ingredient. )这一刻,阿宝想到那个空空的却能映出自己的秘笈,顿悟到秘笈要表达的成就武功最高境界的大智慧就是要相信自身!

  五、需要探讨的三个细节

  1.信仰皆需坚定

  乌龟大师认为命运注定熊猫是神龙大侠,但是师傅认为那是个巧合。乌龟大师为说服师傅说了三句话:“Maybe it can, if you are willing to guide it, to nurture it. To believe in it. ”“You just need to believe. ”“Promise me, Shifu. Promise me, you will believe.”有人认为believe是基督教精神的体现,诚然,《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以旧约圣经“出埃及记”为故事蓝本)的主题曲是《When You Believe》,但又有哪一种宗教不需要信众对其信仰持有坚定信心呢?强调“心诚则灵”的中国传统宗教不例外,佛教也不例外。

  2.熊猫体现了“我执”和“法执”

  片中的熊猫,也提示着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韧性。想要战胜敌人,必先要战胜自己,梦想才能成真。他从开始的贪吃,到后来抢到包子却不吃,可以说:先是突破了“我执”,战胜了自己;到后来悟到的,什么都不放的汤料秘方,再是突破了“法执”。方才领悟到了武学的最高境界“无我无法”[5]。

  3.雪豹体现了因果宿命

  恶豹之“恶”缘于师傅对他的“爱”。“爱”使师傅蒙蔽了双眼,使他看不到恶豹内心之“恶”。恶豹作恶山谷是这种“爱”产生的“报应”。恶豹注定要逃出天牢;熊猫“从天而降”注定要成为“龙战士”,注定会由一个武功门外汉成为一个武功上乘的大师,并注定最终战胜恶豹。佛家认为:一切皆有定数。[6]

  综上,《功夫熊猫》画面唯美,意境深刻,本文通过对电影角色设计、功夫场景、台词对白、顿悟情节及其它细节的分析,发现诸多佛教元素贯穿其中,而该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准确把握和传神运用,使其散发出浓郁和纯正的中国味。

  参考文献:

  [1]影评:《功夫熊猫》,论乌龟大师是一位佛教大师[OL].http://www.duozhiqin.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5445&extra=page%3D1,2009-01-13.

  [2][OL].http://en.wikipedia.org/wiki/Kungfu_Panda

  [3]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4]高振农http://www.buddhism.com.cn/fjcs/tancong/%E9%A1%BF%E6%82%9F.htm.

  [5]《功夫熊猫》里的中国禅宗智慧.[OL].http://user.movie.xunlei.com/xiadoj,2009-06-13.

  [6]任唤麟.《功夫熊猫》:儒、道、佛与基督精神[OL].http://blog.gmw.cn/u/42977/archives/2009/60504.html.

  出自: 《社科纵横 》 2010年2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