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儒学热如果不“误入歧途”,就必须从严肃的研究出发,以学术为底蕴。儒学的传统是怎样的形态?儒学在当下应如何发展?尚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是什么?著名中国哲学史专家郭沂先生提出了当代儒学的“范式”一说,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他。
儒学热还缺乏深入研究
问:近年来,一股儒学热潮悄然兴起,比之于历史上的尊孔与尊儒,您是否同意当前已进入一个更新的孔子热或者说儒学热的阶段?
答:目前的所谓儒学热,基本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情绪宣泄,一种渴望,这里面还缺乏一种认真的研究和反思。
问:为什么这样说?您所说的儒学热是指?
答:我的意思是,儒学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发展,而真正的儒学热意味着儒学本身的实质性的发展。
问:在您看来,当代儒学研究所面临的任务是什么?其发展前景如何?
答:这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从学术形式和思想范式两个角度来考察儒学发展之路,可能更容易看清问题的实质。大致地说,在两千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学虽然历经原始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和现代新儒学五种学术形态,高潮迭起,异彩纷呈,但其基本的思想范式可归结为二,即原始儒学和宋明理学,前者制约着汉唐儒学之规模,后者则决定了宋以后儒学之路向。换言之,先秦以降为先秦原始儒学的延伸,宋明以降至今为宋明理学的延伸。当今儒学发展的使命,不仅仅是建构第六种学术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建构第三个儒学范式。相对于原始儒学范式和宋明儒学范式,我们可称之为当代儒学范式。
问:什么是儒学范式?
答:儒学范式有三大支柱,一是道统论,二是核心经典系统,三是哲学体系。三者的共同转换,意味着儒学范式的转换。其中,道统论是儒学范式的宗旨,核心经典系统是儒学范式的依据,而哲学体系是儒学范式的实际载体。哲学体系既是核心经典系统的延伸,又是道统论的落实。这就是说,一个儒学范式的道统论与核心经典系统,是这个范式之下各种哲学体系的共同基础和前提。
新范式与儒学的学术脉络
问:请您以儒学范式的理论,大致梳理一下儒学发展的学术脉络。
答:先看道统论。道统是儒家核心价值理念的结晶,也是儒家发生发展的根本宗旨。不同的道统观,反映不同的价值取向。
大道兴于对天人之际的追究。而究天人之际,则既可自上而下地“推天道以明人事”,又可自下而上地“究人事以得天道”。由此形成了道之两统:天人统和人天统。此道之两统,已清晰地呈现于六经。孔子早期主要继承了人天道统,持自然人性论和礼乐教化观,晚年“学《易》”后,将重点转向继承和发扬天人道统,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义理之性和性善的理念。进入战国,儒家分化为两系。一系承《诗》、《书》、《礼》、《乐》、《春秋》之人天统和孔子早期思想,本之以圣人之教化,从而论性情之原,礼乐之生,可谓之教本派。另一系承《易》之天人道统,融合孔子中晚期之思想,本之以天命之善性,从而论情心之变,教化之功,可谓之性本派。此派创自子思,集成于孟子,而曾子乃其前奏。
宋明理学的历史使命是站在儒学的立场上回应佛教心性之学的严峻挑战,在传统儒学中,具有比较丰富的心性论资源,可以开发出来与佛教心性论相抗衡的,正是思孟学派。儒学能否再次发扬,关键在于能否像当年回应佛教的挑战那样有效地回应西学的挑战,尤其是西方科学与民主的挑战。
问:请谈谈第二种范式:核心经典系统。
答:经以载道,道赖经传。经典是儒家立论的依据,是儒学发生发展的源头活水。作为原始儒学和宋明理学这两个范式的最主要的确立者,孔子所建立的是六经系统,朱子所建立的是四书五经系统,孔子和朱子构筑各自儒学范式的路径虽然存在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将建构儒家核心经典系统作为基础性工程。而根据以上对儒家道统的重新判定,我以为现存儒学奠基期最重要的经典应可新编为七:《广论语》(包括今本《论语》和各种文献中的《论语》类文献)、《子思子》(根据我考证,四书中的《大学》、《中庸》都是《子思子》的佚篇)、《公孙尼子》(主要有《乐记》等佚篇)、《性自命出》、《内业》、《孟子》、《荀子》,总称“七典”,与五经合称“五经七典”。也就是说,作为两系道统集大成者的孔子之下,《子思子》和《孟子》属天人统和性本派,《公孙尼子》、《性自命出》、《内业》和《荀子》归人天统和教本派。我试图在六经系统和四书五经系统的基础上,将儒家核心经典系统重构为“五经七典”系统。
问:再请谈谈您前面提到的第三个范式:哲学体系。
答:上述第一范式哲学体系的内在结构大致可分三个层面:天道论、人性论和人心论。到了第二范式,儒家哲学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这个时期,不但过去居于第三层面的心上升到最高层面,而且过去并不占重要地位的理也上升到了最高层面。之所以会发生这个转变,主要是由于佛学的影响。第三范式的哲学还没有成气候,但大体方向还是可以预测的,这就是:回应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挑战,以儒学的基本精神为本位,回归先秦原典,整合程朱、陆王、张(载)王(船山)三派,贯通儒、释、道三教,容纳东西方文明尤其西方哲学,建构一套新的哲学体系,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和艰巨的任务。
通过改革,建立新的儒学哲学体系
问:在当今儒学学者中,有没有人试图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
答:当然有,像杜维明的儒学第三期发展、张立文的和合学、牟钟鉴的新仁学、成中英的新新儒学和本体诠释学、安乐哲的儒家式民主主义、林安梧的后新儒家哲学、黄玉顺的生活儒学等等。我本人也试图通过重新诠释“道”来建构一套哲学体系,文章即将发表。这些都可以看作第三范式哲学的端倪。
问:从您对第三范式儒学的展望看,这无异于一场儒学的学术改革。
答:是的。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儒学就面临着改革,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这场改革一直没有顺利进行。这场改革,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看,是一个现代化过程,其性质类似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从儒学自身的演变历程看,是一次范式的转换,其性质类似于宋明理学对儒学范式的重建。当年佛教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挑战导致了儒学由第一范式到第二范式的转换。相比之下,当代儒学所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像现代新儒家那样仅在原有范式之内进行修修补补,已经无济于事了。所以建构原始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来的第三种儒学范式,应该是当今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头等大事。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